图书介绍

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
  • 季爱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1841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佛教史-宗教社会学-研究-西安市-隋唐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寺院的社会等级与相互关系14

第一节 寺院的社会等级15

一、皇室建立的寺院15

二、贵族与民间供养的寺院17

第二节 寺院社会等级的维持与升降32

一、寺院社会等级的维持32

二、寺院社会等级的升降38

第三节 寺院之间的关系41

一、高僧在寺院之间的居止选择41

二、寺院之间的利益矛盾43

小结45

第二章 佛教宣传与社会之间的关系47

第一节 佛教宣传的新“旧”格局——两种《盂兰盆经赞述》的撰写背景与影响47

一、玄奘师徒推动新译佛典世俗传播的努力50

二、新“旧”宣传方式的并列格局57

三、两种宣传方式的影响65

第二节 佛教宣传与社会的互动——《金刚般若经灵验记》的编写与流传68

一、各种编集本之间的关系69

二、《金刚般若经灵验记》与初唐长安佛教信仰74

三、庾信入冥故事与初唐舆论宣传77

四、故事改编与7世纪下半叶佛教宣传新动向84

第三节 《陀罗尼集经》宣传与贵族供养87

一、两京地区密教传播的合法化87

二、慧日寺译经与贵族供养91

三、道教徒宣传密教新说96

小结101

第三章 唐前期国家寺院经营与政治秩序103

第一节 动态的国家寺院网络103

第二节 国家寺院集中区域的变化117

一、初唐安福门街两侧的国家寺观117

二、洛阳上东门街、定鼎门街两侧的国家寺观121

三、盛唐延喜门街两侧的国家寺观122

第三节 宗教宣传与儒家伦理123

一、佛教宣传与孝道伦理124

二、道教宣传与孝道伦理125

三、宗教宣传与国家宗教实践128

第四节 国家寺院与政治秩序132

一、南北朝至隋唐国家寺院名称的变化132

二、纪念性寺院与礼仪秩序136

三、国家寺院与政治秩序139

小结141

第四章 唐前期佛教信仰与家庭秩序143

第一节 贵族生活与佛教供养146

第二节 佛教信仰与士大夫的家庭秩序154

一、夫妇相处之道155

二、尊卑与长幼关系166

三、家庭内外之间的关系170

四、丧葬安排175

第三节 佛教供养与居民家庭生活179

第四节 佛教信仰牵动家庭秩序182

一、护持伦理关系182

二、牵离家庭秩序186

小结191

第五章 从边缘到中心:盛唐初期的都市社会与东山禅法193

第一节 东山法门北传194

第二节 士大夫宗教议论与东山禅法203

一、武后后期203

二、中宗时期209

三、睿宗至玄宗初期216

第三节 居民信仰方式的新趋向222

第四节 东山禅法在佛教社会史中的地位239

第六章 唐中后期的权势阶层与僧团流动243

第一节 国家寺院与僧团流动243

一、供奉皇室的寺院244

二、为国祈福的寺院248

三、坊市宣传性寺院251

第二节 新兴权贵的佛教经营255

第三节 权势阶层与僧人流动264

一、乘如进入长安264

二、圆敬居住宝应寺266

三、良贲徙居集州267

小结270

第七章 会昌毁佛的社会反响272

第一节 功德使权力进退272

一、功德使逐渐丧失权力273

二、功德使恢复权力275

第二节 寺院存毁与改名史事279

一、寺院存毁的记载279

二、寺院损毁的程度281

三、“依旧名额”与“改名旧额”284

第三节 僧尼生活变动288

第四节 世俗社会的反应292

一、士大夫的态度292

二、宦官的佛教经营296

三、居民信仰方式的沿袭297

小结299

结论 信仰生活的秩序与理性301

参考文献306

后记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