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岭南建筑文化源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岭南建筑文化源流
  • 王河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5640063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建筑-文化-研究-广东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岭南建筑文化源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异质地域下的岭南1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岭南建筑发展的地理和文化背景5

一、岭南建筑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5

二、岭南建筑文化发展的中心——广州9

第二节 岭南建筑文化发展的特点11

一、岭南先民聚居空间向海性的特点12

二、岭南古代城市融入中原建筑文化的建城轨迹13

三、岭南宗教建筑发展的地域特色14

四、岭南民居体系独特的发展轨迹16

五、中西交融下的岭南近代建筑文化17

六、当代岭南派建筑与岭南建筑学派18

第三节 岭南建筑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展望21

第二章 岭南建筑文化发端的地域特性25

第一节 岭南人26

一、异质地域26

二、岭南建筑起源考27

第二节 地理生态对远古岭南聚居形态的影响30

一、岭南贝丘与沙丘聚居形态31

二、岭南“大分散,小聚合”的聚居形态33

三、岭南先民的“水上聚居”形态34

四、岭南聚落“在海性”和“向海性”的空间特征36

第三节 青铜时代的岭南土邦小国37

一、岭南酋邦的分布37

二、岭南方国文明的初现40

第二部分 岭南古代建筑三条独特的发展轨迹43

第三章 岭南融入中原建筑文化的建城轨迹47

第一节 秦汉时期中原建筑文化全面进入岭南48

一、秦汉时期岭南政治文化形态49

二、岭南城池的大规模修建52

三、秦汉时期岭南建筑的军事化与政治化56

四、师法中原礼制的南越都城建构57

五、南越王墓65

六、秦汉时期岭南地域文化在建筑上的表现67

第二节 岭南不断成熟的城市营建68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不断进入岭南68

二、隋唐南汉时期的岭南建筑及海上贸易带来的外来文化69

三、宋元时期岭南建筑与中原的同步发展76

四、明清(1840年以前)时期岭南建城以及建筑多元文化的出现82

第四章 岭南宗教建筑发展的地域特色轨迹89

第一节 岭南寺观庙堂的兴起与特色91

一、光孝寺92

二、三元宫97

三、南华寺99

四、南海神庙100

五、雷祖祠102

六、潮州开元寺102

七、大佛寺105

八、梅庵108

九、德庆学宫110

十、佛山祖庙112

十一、德庆悦城龙母祖庙114

十二、镇海楼116

十三、番禺学宫117

十四、广裕祠119

十五、番禺沙湾留耕堂121

第二节 岭南塔幢建筑的兴盛123

一、连州慧光塔125

二、六榕寺与六榕花塔126

三、仁化云龙寺塔127

四、南雄珠玑石塔127

五、澄迈美榔双塔128

六、海康三元塔130

第三节 伊斯兰教建筑的传入130

一、怀圣寺与光塔132

二、濠畔街清真寺134

三、清真先贤古墓135

第五章 岭南民居体系鲜明的个性轨迹137

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汉代广州住宅140

一、干栏式住宅140

二、曲尺式住宅142

三、三合式住宅143

四、楼阁式住宅145

五、坞堡147

六、仓、囷、井亭147

七、秦汉时期岭南民居建筑独特的结构与装饰150

第二节 广府民居153

一、广府民系的传统聚落形态特点154

二、广府民居的类型157

三、广府民居的布局特征164

四、广府宗祠的布局特征169

第三节 潮汕民居172

一、潮汕民居建筑的基本形式174

二、潮汕民居的特征176

第四节 客家民居183

一、客家人的背景183

二、客家民居法人的设计构思183

三、客家民居的胎土与风水184

四、客家民居的基本类型185

五、客家民居建筑的特征190

六、客家民居的渊源191

第五节 岭南园林民居192

一、余荫山房192

二、梁园194

三、清晖园196

四、可园200

第六节 岭南传统建筑的技术和工艺特色203

一、岭南传统建筑的技术特色203

二、岭南传统建筑的工艺特色207

第三部分 岭南近现代建筑三个特殊的发展阶段223

第六章 岭南城市和乡村的近代化进程227

第一节 澳门建城228

一、澳门的形成与发展229

二、澳门城市与建筑231

三、澳门西洋建筑与岭南建筑近代化236

第二节 西风渐进下的广州行商建筑237

一、海外贸易下的广州十三行237

二、贸易制度的产物——广州十三行238

三、西洋式建筑初现十三行240

第三节 广州行商庭园(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244

一、潘家花园244

二、潘长耀花园247

三、伍家花园249

四、海山仙馆249

第四节 岭南城市的近代化进程252

一、条约口岸城市的进化252

二、张之洞与岭南城市的晚清革新266

三、民国初期的市政建设268

四、华侨对近代城市化的推动277

第五节 岭南乡村进化的中西合璧风尚281

一、广府祠堂——传统形制下的西式风格运用281

二、梅州侨乡客家民居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285

三、开平碉楼298

四、潮汕民居进化典型——古今相糅、西式致用的陈慈黉宅第301

第七章 岭南近代建筑的转型和演变309

第一节 外廊式建筑与骑楼建筑的兴盛310

一、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在岭南的发展310

二、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作——骑楼315

第二节 岭南古典主义与岭南教会建筑的演变323

一、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国传统形式古典复兴323

二、岭南教会建筑的中国式演变333

第三节 岭南民族主义建筑的复兴346

一、民族主义建筑的尝试——中山纪念堂346

二、岭南民族主义建筑的革新351

第八章 现代主义与岭南派建筑357

第一节 现代主义建筑在岭南的传播358

一、岭南新建筑的产生358

二、林克明及勷勤大学对现代主义的传播360

三、第一代岭南建筑师对现代主义的实践364

第二节 岭南派建筑的先驱——夏昌世367

一、岭南新建筑的地域性展现与夏昌世建筑思想的渊源368

二、夏昌世的三个岭南新建筑思想观370

第三节 岭南派建筑的出现和繁荣374

一、“酒家园林”对岭南派建筑的开创意义376

二、岭南派建筑形成的有利条件379

三、佘畯南与莫伯治将岭南派建筑推上高峰380

四、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地位389

五、岭南派建筑的“活态空间”形态特色探析391

第九章 当代岭南建筑学派405

第一节 从岭南派建筑到岭南建筑学派406

一、岭南建筑学派的学理确立406

二、改革开放以来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特征407

第二节 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广州亚运建筑看岭南建筑学派409

一、重大节事成为建筑创作的契机409

二、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对于岭南建筑学派创作价值的思考410

三、广州亚运建筑创作中的“岭南独秀”412

第三节 源自勷勤大学的岭南建筑学派教育与传承416

一、岭南建筑学派现代建筑教育的探索时期(1932—1945)417

二、岭南建筑学派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完善期(1945—1977)418

三、岭南建筑学派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成熟期(1977—1999)420

四、岭南建筑学派的新发展时期(1999年至今)422

结语425

主要参考文献437

主要参考期刊论文442

图版目录445

致谢4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