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仪器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仪器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178374.jpg)
- 周梅村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4665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仪器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仪器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状况1
1.2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分类2
1.2.1光学分析法3
1.2.2电分析化学法4
1.2.3色谱分析法4
1.2.4其他分析技术4
1.3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4
1.3.1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4
1.3.2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标5
1.4仪器分析方法的校正6
1.4.1标准曲线法6
1.4.2标准加入法7
1.4.3内标法7
1.5仪器分析方法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7
参考文献8
第2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9
2.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概述9
2.1.1光学分析法概要9
2.1.2电磁辐射的性质9
2.1.3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10
2.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5
2.2.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16
2.2.2谱线的强度16
2.2.3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17
2.2.4谱线的自吸和自蚀17
2.3原子发射光谱仪器18
2.3.1光源18
2.3.2光谱仪23
2.3.3检测器26
2.4光谱定性方法29
2.4.1元素的分析线、灵敏线与最后线29
2.4.2光谱分析方法29
2.5光谱定量方法30
2.5.1光谱半定量分析30
2.5.2光谱定量分析31
2.6光谱分析的应用和特点35
2.7火焰光度分析36
学习小结37
习题38
参考文献39
第3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40
3.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40
3.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40
3.2.1共振线与吸收线40
3.2.2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的分布41
3.2.3谱线轮廓及变宽42
3.2.4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43
3.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5
3.3.1光源45
3.3.2原子化系统46
3.3.3光学系统50
3.3.4检测系统51
3.3.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52
3.3.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比较53
3.4定量分析方法54
3.4.1标准曲线法54
3.4.2标准加入法54
3.5干扰的类型及其抑制方法55
3.5.1物理干扰55
3.5.2化学干扰55
3.5.3电离干扰56
3.5.4光谱干扰56
3.6测定条件的选择58
3.6.1分析线选择58
3.6.2狭缝宽度选择58
3.6.3灯电流选择58
3.6.4火焰原子化条件选择59
3.6.5石墨炉原子化条件选择59
3.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灵敏度及检出限59
3.7.1灵敏度59
3.7.2检出限60
3.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应用61
3.8.1直接原子吸收法61
3.8.2间接原子吸收法61
3.9原子荧光光谱法63
3.9.1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63
3.9.2原子荧光光度计64
3.9.3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65
学习小结66
习题67
参考文献67
第4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68
4.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68
4.1.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分类68
4.1.2光的选择吸收与物质颜色的关系68
4.1.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特点69
4.2光吸收定律69
4.2.1朗伯定律和比耳定律69
4.2.2吸收定律及吸光度的加和性69
4.2.3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70
4.3化合物电子光谱的产生71
4.3.1跃迁类型71
4.3.2常用术语73
4.3.3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74
4.3.4无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75
4.3.5影响电子光谱的因素75
4.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6
4.4.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类76
4.4.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及其结构原理76
4.4.3紫外-可光分光光度计简介78
4.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79
4.5.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分析79
4.5.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83
学习小结86
习题87
参考文献88
第5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89
5.1分子发光光谱法概述89
5.2分子荧光和分子磷光光谱法89
5.2.1基本原理89
5.2.2荧光和磷光分析仪器94
5.3化学发光分析法96
5.3.1概述96
5.3.2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96
5.3.3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97
5.3.4化学发光的测量仪器99
5.4分子发光光谱法的应用100
5.4.1荧光分析法的应用100
5.4.2磷光分析法的应用102
5.4.3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103
学习小结103
习题104
参考文献104
第6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105
6.1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105
6.2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06
6.2.1分子振动的形式及振动光谱106
6.2.2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和谱带强度109
6.2.3红外吸收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10
6.2.4化合物的特征基团频率及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112
6.3红外吸收光谱仪116
6.3.1红外吸光光谱仪的主要部件116
6.3.2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117
6.3.3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118
6.4试样的处理及制备119
6.4.1红外吸收光谱对试样的要求119
6.4.2试样的制备方法119
6.5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120
6.5.1红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分析120
6.5.2红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122
学习小结127
习题127
参考文献129
第7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130
7.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概述130
7.2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31
7.3核磁共振波谱仪134
7.3.1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组成134
7.3.2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分类135
7.4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谱图136
7.4.1化学位移的产生136
7.4.2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137
7.4.3核磁共振谱图138
7.4.4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39
7.4.5化学位移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141
7.5自旋耦合及自旋裂分143
7.5.1自旋耦合及自旋裂分产生的原因143
7.5.2耦合常数144
7.5.3影响耦合常数的因素146
7.6谱图解析148
7.7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150
学习小结155
习题156
参考文献157
第8章 质谱分析法158
8.1质谱分析法概述158
8.2质谱分析基本原理159
8.3质谱仪160
8.4有机质谱中离子的类型165
8.5质谱定性分析及谱图解析169
8.6有机化合物结构剖析示例177
8.7色质联用技术180
学习小结181
习题182
参考文献183
第9章 电分析化学法185
9.1电分析化学法概述185
9.1.1电化学电池185
9.1.2电极种类187
9.1.3化学电池热力学188
9.1.4化学电池动力学初步194
9.2电位分析法196
9.2.1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96
9.2.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响应机理197
9.2.3电位分析法的应用205
9.3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211
9.3.1电解分析法211
9.3.2库仑分析法215
9.4伏安分析法221
9.4.1经典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21
9.4.2极谱定量分析基础——扩散电流方程式225
9.4.3极谱定性分析基础——半波电位229
9.4.4极谱分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232
9.4.5现代极谱分析方法232
9.4.6溶出伏安法237
9.4.7循环伏安法239
学习小结240
习题241
参考文献243
第10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245
10.1气相色谱分析法概述245
10.2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246
10.2.1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46
10.2.2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249
10.2.3分离度R252
10.2.4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253
10.3气相色谱仪254
10.3.1气相色谱流程254
10.3.2气相色谱仪的结构255
10.4气相色谱固定相256
10.4.1气固色谱固定相256
10.4.2气液色谱固定相257
10.5气相色谱检测器258
10.5.1检测器性能评价指标258
10.5.2常用检测器260
10.6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263
10.7气相色谱分析方法264
10.7.1气相色谱定性鉴定方法264
10.7.2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265
10.8毛细管气相色谱法267
学习小结268
习题270
参考文献270
第11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271
11.1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271
11.1.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发展和特点271
11.1.2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比较271
11.1.3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比较272
11.2影响液相色谱柱效能的因素272
11.2.1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273
11.2.2液相色谱的柱外展宽274
11.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275
11.3.1液-液分配色谱法275
11.3.2液-固色谱法276
11.3.3离子交换色谱法276
11.3.4离子对色谱法277
11.3.5离子色谱法278
11.3.6空间排阻色谱法279
11.4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280
11.5高效液相色谱仪282
11.5.1液体输送系统282
11.5.2进样系统285
11.5.3分离系统286
11.5.4检测系统286
11.6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289
11.7液相制备色谱和毛细管电泳291
11.7.1液相制备色谱291
11.7.2毛细管电泳292
学习小结295
习题296
参考文献296
第12章 其他分析技术297
12.1电子显微分析297
12.1.1电子束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97
12.1.2透射电子显微分析298
12.1.3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和电子探针303
12.2 X射线衍射分析308
12.2.1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原理308
12.2.2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310
12.2.3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310
12.3电子能谱分析312
12.3.1电子能谱基本原理312
12.3.2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314
12.3.3俄歇电子能谱法316
12.3.4紫外光电子能谱法318
12.4扫描探针显微镜319
12.4.1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319
12.4.2扫描隧道显微分析320
12.4.3原子力显微分析322
12.5热分析法323
12.5.1热重法324
12.5.2差热分析法325
12.5.3差示扫描量热法326
学习小结327
习题328
参考文献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