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术会议过程与使用语言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术会议过程与使用语言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178482.jpg)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4823X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学术会议-过程-研究;学术会议-语言-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术会议过程与使用语言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学术会议过程对学术会议质量的影响研究1
第一章 绪论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3
(一)研究背景3
(二)研究意义3
二、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4
(一)研究目的4
(二)主要内容4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4
第二章 学术会议的系统分析6
一、学术会议的内涵与类型6
(一)学术的内涵6
(二)学术会议的本质和多重属性7
(三)学术会议的类型8
二、学术会议的运行机理9
(一)学术会议的要素和结构9
(二)学术会议的信息交流机制10
(三)学术会议的知识创新机制11
(四)学术会议的一般流程14
三、学术会议的功能16
(一)加强信息交流和推动科技发展16
(二)增强科学共同体凝聚力17
(三)培养人才和发现人才17
(四)弘扬科学文化17
第三章 学术会议质量及管理18
一、服务、质量与服务质量18
(一)服务的内涵与特性18
(二)质量19
(三)服务质量及其特征19
二、学术会议质量的体系结构20
(一)学术会议质量的内涵和特征20
(二)学术会议质量的三个维度21
(三)学术会议质量的三个层次22
三、学术会议的质量管理与评价22
(一)质量管理22
(二)学术会议质量管理23
(三)学术会议质量的评价24
第四章 我国学术会议的现状与问题27
一、关于本章数据的简要说明27
(一)主要数据的来源27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27
(三)问卷的样本选择和收集方式27
(四)问卷的样本信息28
二、我国学术会议现状的总体分析29
(一)会议总数和参会人次29
(二)国内会议总数和参会人次29
(三)国际会议总数和参会人次30
(四)不同学科会议数量比较31
(五)学术会议质量的满意度32
三、基于过程的学术会议现状分析33
(一)学术会议策划阶段的现状分析33
(二)学术会议筹备阶段的现状分析34
(三)学术会议召开阶段的现状分析38
(四)学术会议总结阶段的现状分析41
四、当前我国学术会议存在的主要倾向和问题41
(一)创意来源“简单化”,会议动力“功利化”41
(二)主题设定“空泛化”,议题设置“模糊化”41
(三)主要组织者“虚位化”,参会人员“随意化”42
(四)开幕嘉宾“领导化”,学术研讨“边缘化”42
(五)会议监控“薄弱化”,会议总结“单一化”42
第五章 高质量学术会议的典型案例分析43
一、戈登会议43
(一)戈登会议的历史沿革43
(二)戈登会议的性质43
(三)戈登会议的特点及经验44
(四)戈登会议在中国的实践45
二、香山科学会议45
(一)香山科学会议的历史沿革45
(二)香山科学会议的特色46
(三)香山科学会议的基本经验46
三、中国科协举办的学术沙龙和论坛49
(一)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49
(二)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50
第六章 提高学术会议质量的关键操作及政策建议53
一、学术会议策划阶段的关键操作53
(一)升华办会动机,明确办会目的53
(二)确定新颖、明确的会议主题和议题54
(三)注重会议名称和形式的统一54
(四)构建会议的组织机构55
二、学术会议筹备阶段的关键操作56
(一)第一次筹备会议、可行性分析及经费筹集56
(二)科学安排会议的议程58
(三)制定会议规范59
(四)选择开会日期和地点59
(五)多渠道发布会议通知,加强会议注册登记59
(六)确定会议规模、人员及编组60
(七)布置会场与座位安排62
(八)准备会议资料和用品63
(九)考虑与会人员膳食64
(十)会议准备工作情况检查64
三、学术会议召开阶段的关键操作65
(一)召开预备会65
(二)再次检查会场准备情况65
(三)重视主持人的主持能力,加强时间管理,合理配置话语权66
(四)优化交流形式,提高互动效果67
(五)会议进行时会务人员的主要服务性工作68
(六)做好会议记录、撰写会议期间的所需材料68
四、学术会议总结阶段的关键操作69
(一)会务工作小结69
(二)会议材料的修改印发70
(三)会议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70
五、基于宏观层面的若干建议71
(一)加强顶层设计,搞好会议规划71
(二)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会议基地”71
(三)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71
(四)普及会议知识,宣传并加强会议道德建设72
参考文献73
第二部分 在华召开国际会议选用语言及其效果研究75
第一章 在华召开国际会议选用语言及其效果研究综合报告77
一、引言77
二、国际会议的语言选择及其影响因素77
三、在我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语言选择与效果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77
(一)国内代表问卷调查结果77
(二)国外代表问卷调查结果78
四、国内代表个体特征及其语言倾向和会议效果的关联性分析78
(一)国内代表年龄分化及其语言倾向和会议效果的关联性78
(二)国内代表海外经历及其语言倾向和会议效果的关联性79
(三)国内代表英语口语水平及其语言倾向和会议效果的关联性79
五、结论与建议80
第二章 在华召开国际会议选用语言及其效果研究83
一、引言83
二、国际学术会议语言环境研究综述84
(一)国际会议及其语言选择84
(二)国际会议语言选择的理由85
(三)国际会议效果及其改进策略89
三、国际科技交流语言环境的深层理论分析91
(一)国际科技交流语言的政治学分析91
(二)国际科技交流语言的社会心理学分析93
(三)国际科技交流语言的文化学分析94
(四)国际科技交流语言的传播学分析96
(五)国际科技交流语言的管理学分析97
四、国际会议语言环境及其效果研究的方法论98
(一)样本选择98
(二)变量选择100
(三)问卷设计101
(四)问卷调查与数据搜集102
五、国际会议语言环境的调研结果与讨论104
(一)预调研结果及讨论104
(二)正式调研结果及讨论113
(三)中外国际会议代表调研结果的对比分析121
(四)国际会议代表的语言能力、语言倾向及会议效果的关联分析126
六、优化国际会议语言环境和改进国际会议效果的建议142
(一)短期对策142
(二)中期对策144
(三)长期对策145
参考文献147
附录151
1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s and its Strategic Plan (2008-2010)153
2 香山科学会议163
3 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实施及管理办法(试行)(2007年11月1日)170
4 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管理及实施办法(试行)(2007年3月8日)174
5 学术会议质量调查问卷177
6 非英语国家国际会议语言使用情况不完全统计183
7 在我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的不完全统计185
8-1 国际会议语言环境及其效果189
8-2 国际会议语言环境及其效果192
8-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Conference Effect Questionnaire for 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epresentatives194
9-1 国际会议语言环境及其效果研究197
9-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Conference Effect Questionnaire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epresentatives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