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灾害社会学 理论与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灾害社会学 理论与视角
  • 何志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978751711786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自然灾害-社会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灾害社会学 理论与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部 自然灾害社会学的研究范畴10

第一章 国内外自然灾害社会学研究概览10

第一节 美国对自然灾害社会学的开拓性研究10

第二节 中国学界对于自然灾害社会学的认识20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成果25

第二章 自然灾害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相关学科37

第三章 自然灾害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40

第二部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社会学研究视角42

第一章 传统自然灾害类型42

第一节 水灾42

第二节 干旱42

第三节 台风43

第四节 地震43

第五节 水土流失44

第六节 严寒44

第七节 沙漠化45

第八节 沙尘暴45

第九节 海啸46

第十节 冰凌47

第十一节 龙卷风47

第十二节 泥石流与滑坡47

第十三节 火山爆发48

第十四节 城市内涝48

第十五节 生物性自然灾害49

第十六节 生态和自然环境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51

第十七节 外星体攻击51

第十八节 复合自然灾害52

第二章 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新型自然灾害55

第一节 全球变暖与海平面升高55

第二节 全球变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57

第三部 自然灾害社会学的理论建构62

第一章 自然灾害预报机制及其社会影响62

第二章 自然灾害的灾后处置66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灾后即时处置66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灾后短期处置73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灾后中期处置75

第四节 自然灾害的灾后长期处置79

第五节 自然灾害的社会历史意义83

第六节 灾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99

第三章 人类社区地理区位与自然灾害102

第一节 人类聚居区与自然灾害分布102

第二节 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集聚与自然灾害104

第三节 城乡区位与自然灾害105

第四章 人与自然灾害的人文社会关系108

第一节 人的先赋性特征与自然灾害的关系108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感知109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中的社会网络113

第四节 救灾中的公民社会参与121

第五节 自然灾害中的社会动员126

第六节 自然灾害中人的社会价值观与伦理重构128

第五章 自然灾害对不同社区和社会群体的影响132

第一节 从社区角度划分——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132

第二节 从地位群体划分——不同的社会阶层132

第三节 从职业影响划分——不同的职业群体134

第四节 从经济结构划分——不同的经济阶层136

第五节 从教育程度划分——不同的知识水平137

第六章 自然灾害与社会不平等138

第一节 持续自然灾害对社会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的影响138

第二节 自然灾害造成因灾致贫139

第三节 灾民对贫困的感知140

第七章 自然灾害对灾民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及现代化的影响142

第一节 自然灾害对灾民生活的影响142

第二节 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44

第三节 自然灾害对微观经济的影响145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国家文化的影响146

第八章 应对自然灾害的公共资源151

第一节 行政资源151

第二节 自然资源161

第三节 物质储备162

第四节 人力资源164

第五节 志愿者群体167

第六节 精神和道德储备167

第七节 媒体的功能171

第八节 作为公共物品的技术支持172

第九节 作为准公共物品的财富174

第十节 宗教的作用175

第十一节 自然灾害下公共资源支持中的特殊社会群体180

第九章 公共资源的功能整合185

第一节 应对自然灾害的公共资源的功能185

第二节 应对自然灾害的公共资源的整合185

第三节 应对自然灾害的国家特征反应189

第十章 军队在自然灾害中的功能195

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后短中期的社区建构197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中的社区“孤岛效应”197

第二节 自然灾害移民类型197

第三节 自然生态灾害引发的移民198

第十二章 自然灾害对社会解体和社会变迁的影响201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中的社会解体和社会变迁201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瓦解和重建207

第十三章 自然灾害的人为次生灾难——社会越轨行为和犯罪209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中的越轨行为和犯罪类型209

第二节 灾后五天动乱法则——灾后社会动乱的爆发点213

第十四章 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变迁——社会整合与社会冲突220

第一节 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整合220

第二节 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冲突231

第十五章 重建规划与自然灾害239

第一节 灾后重建规划239

第二节 灾后城镇重建的四种级度模式248

第十六章 自然灾害后社区社会功能重建250

第一节 灾后安置点的社会功能重建250

第二节 灾后社区社会功能重建254

第三节 灾后社会重建261

第十七章 灾后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267

第十八章 自然灾害对全球化暨全球国际冲突的影响271

第十九章 自然灾害下的社会互动277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下社会互动的类型277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下社会互动的特点278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中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280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经济结构280

第二节 灾后的经济负增长与正增长287

第三节 自然灾害经济289

第二十一章 自然灾害社会学的研究范畴293

第二十二章 自然灾害社会306

第一节 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中306

第二节 个体经历自然和自然灾害的绝对性307

第三节 生态文明是对自然和自然灾害的臣服307

第四节 不可避免和不可遏制的自然灾害307

第五节 自然灾害是社会互动与发展的动因308

第六节 人类与自然和自然灾害的共存共生性308

第四部 自然灾害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建构312

第一章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损失评估体系312

第一节 作为评估范畴的人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概览312

第二节 地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绩效评估体系316

第三节 主要领域的绩效评估体系330

第二章 地球信息学,GeoDa地球空间地理分析软件365

第三章 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路径367

余论 自然灾害社会学——社会学边缘学科或新社会学理论范式?371

参考文献375

后记3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