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产业安全与经济增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维达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4600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产业-安全-研究-中国;中国经济-经济增长-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产业安全与经济增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2
1.2.1 研究思路2
1.2.2 研究方法3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4
1.3.1 主要研究内容4
1.3.2 主要创新7
1.4 研究的局限性8
第二章 文献综述10
2.1 产业安全的理论基础10
2.1.1 经济安全理论10
2.1.2 产业保护理论12
2.1.3 政府规制理论13
2.2 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14
2.2.1 关于国内外产业安全研究进程14
2.2.2 关于产业安全的涵义与特征16
2.2.3 关于产业不安全原因的研究19
2.2.4 关于产业安全与产业保护问题22
2.2.5 关于产业安全调节与维护23
2.3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6
2.3.1 传统产业安全的评价理论与方法26
2.3.2 新的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8
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及其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34
3.1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问题34
3.1.1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特征34
3.1.2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与危机35
3.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主要产业安全问题36
3.2.1 新贸易保护主义下国际贸易摩擦与产业安全36
3.2.2 跨国并购和金融控制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产业安全风险38
3.2.3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调整对我国产业安全形成新的冲击40
3.2.4 低碳经济发展使我国产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40
3.2.5 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给我国产业安全带来影响41
第四章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基础产业安全现状分析43
4.1 基础产业的涵义、特征及基础产业安全的重要性43
4.1.1 基础产业的涵义43
4.1.2 基础产业的特征43
4.1.3 基础产业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重要作用44
4.2 我国粮食安全状态及发展对策46
4.2.1 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46
4.2.2 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成绩49
4.2.3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50
4.2.4 维护和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53
4.3 我国石油产业安全状态及对策54
4.3.1 影响石油安全的主要因素54
4.3.2 我国石油安全的成绩与突出问题57
4.3.3 提升中国石油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66
4.4 我国铁路债务安全状态及对策68
4.4.1 问题的提出68
4.4.2 我国铁路债务安全的现状——构成、性质及其风险69
4.4.3 化解铁路建设巨额债务的思路与措施71
第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与我国产业安全77
5.1 “两反一保”对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77
5.1.1 “两反一保”对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影响77
5.1.2 应对政策81
5.2 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84
5.2.1 主要贸易伙伴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影响较大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分析84
5.2.2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安全影响的原因及状况分析89
5.2.3 应对政策95
第六章 全球化背景下信贷质量与金融安全分析98
6.1 问题的提出98
6.2 研究设计100
6.2.1 数据和样本100
6.2.2 变量定义与测度100
6.2.3 数据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101
6.3 银行“风险效应”的实证检验103
6.4 银行“风险效应”的经营特征异质性106
6.5 银行“风险效应”的董事会异质性109
6.6 本章基本结论115
第七章 基于低碳视角的我国钢铁产业安全评估分析116
7.1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钢铁产业低碳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6
7.1.1 我国钢铁产业碳排放现状分析116
7.1.2 我国钢铁产业低碳转型中碳减排潜力分析118
7.1.3 我国钢铁产业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9
7.2 我国钢铁产业碳减排的影响因素分析122
7.2.1 我国钢铁产业低碳转型中的影响因素宏观层面分析122
7.2.2 我国钢铁产业低碳转型中的影响因素微观层面分析126
7.2.3 我国钢铁产业低碳转型影响因素技术层面分析130
7.3 全球化背景下基于低碳视角的我国钢铁产业安全评估136
7.3.1 模型构建136
7.3.2 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138
7.3.3 结论141
第八章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电信产业与经济增长143
8.1 问题的提出143
8.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144
8.3 模型构建和数据147
8.3.1 计量模型147
8.3.2 估计方法148
8.3.3 数据150
8.4 实证结果151
8.4.1 基本估计结果151
8.4.2 分期动态模型的估计结果153
8.4.3 工具变量估计结果155
8.5 结论与政策159
第九章 国外产业安全模式与防范体系的比较研究162
9.1 发达国家的产业安全模式及保障措施162
9.1.1 美国产业安全模式及保障措施162
9.1.2 欧盟各国产业安全模式及保障措施166
9.1.3 日本产业安全模式及保障措施171
9.2 新型工业化国家的产业安全模式及保障措施175
9.2.1 韩国产业安全模式及保障措施175
9.2.2 巴西产业安全模式及保障措施178
9.2.3 墨西哥产业安全模式及保障措施179
9.3 其他国家的产业安全模式及保障措施183
9.3.1 俄罗斯产业安全模式及保障措施183
9.3.2 印度产业安全模式及保障措施186
9.4 几点启示187
第十章 维护产业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189
10.1 构建我国产业安全的“四位一体”保障体系框架189
10.2 建立我国产业安全的政策法律体系191
10.2.1 制度创新是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的必要条件191
10.2.2 提升竞争力是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的坚实基础192
10.2.3 构建国家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是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的关键193
10.3 构建新的国际合作机制195
10.3.1 “新安全观”呼吁国际合作195
10.3.2 我国“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195
10.4 构建中央与地方新的协调机制197
10.4.1 构建中央与地方新的协调机制的内涵与原则197
10.4.2 中央与地方协同机制的建立197
10.5 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198
参考文献200
后记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