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护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护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179504.jpg)
- 魏睦新,杜立阳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1270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中医学:护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护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中医药学历史沿革1
一、中医药学的起源1
二、中医药学的发展1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3
一、整体观念3
二、辨证论治5
三、恒动观念6
第三节 中医学的学科优势7
一、医学模式的先进性7
二、临床诊疗的系统性7
三、护理养生的独特性8
第四节 中医学发展展望8
一、中医学的现代化9
二、中医优势的发掘9
三、走向世界的中医学10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2
第一节 阴阳学说12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2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15
第二节 五行学说19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20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2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28
第一节 脏腑28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29
二、六腑的主要功能40
三、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41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42
一、精42
二、气43
三、血46
四、津液47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48
第四章 中医学的病理观54
第一节 病因54
一、六淫55
二、疠气59
三、七情60
四、饮食62
五、劳逸63
六、继发病因63
七、其他病因66
第二节 病机68
一、正邪相争68
二、阴阳失调71
三、气机失常74
第五章 中医护理相关的诊法79
第一节 望诊79
一、望神79
二、望肤色80
三、望形态81
四、望斑疹81
五、望小儿指纹82
六、望舌82
第二节 闻诊85
一、听声音85
二、嗅气味86
第三节 问诊86
一、问寒热87
二、问汗88
三、问疼痛88
四、问饮食与口味89
五、问二便90
六、问睡眠90
七、问经带90
八、问小儿91
第四节 切诊91
一、脉诊91
二、按诊94
第六章 中医辨证与护理评估98
第一节 辨证概述98
一、“证”的基本概念98
二、辨证的特点及其与护理评估99
三、各种辨证体系简介99
第二节 辨证施护的特性100
一、辨证是施护的基础100
二、强调个体特异性100
三、强调恒动观念101
第三节 八纲辨证施护体系101
一、表里辨证101
二、寒热辨证101
三、虚实辨证102
四、阴阳辨证103
第四节 脏腑辨证施护体系104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104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106
三、脾与胃病辨证110
四、肝与胆病辨证112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116
六、脏腑相兼病的辨证117
第五节 气血津液辨证121
一、气病辨证121
二、血病辨证122
三、气血同病辨证123
第七章 中药方剂概述127
第一节 中药学基本知识127
一、中药的性能127
二、中药的应用128
三、常用中药简介130
第二节 方剂学基本知识143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143
二、方剂的组成变化143
三、常用方剂简介144
第八章 针灸学概述149
第一节 经络学基础149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149
二、十二经脉149
三、奇经八脉158
四、经别、别络、经筋160
第二节 腧穴学基础160
一、概述160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162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162
四、常见腧穴164
第三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与针刺法概要178
一、治疗原则178
二、取穴原则178
三、刺法概要178
四、灸法概要184
第四节 耳针治疗法185
一、耳针的概念185
二、耳穴的临床应用185
三、耳穴的选穴原则185
四、耳穴的适应证概述185
五、耳针注意事项186
附篇:推拿186
一、推拿的基础知识186
二、推拿的作用原理186
三、推拿的基本治法187
四、推拿手法简介188
五、推拿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介质191
第九章 中医护理概述196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的主要特点与优势196
一、理论特点196
二、技术优势196
三、养生保健197
第二节 中医调护防治原则197
一、治未病198
二、治病求本199
三、扶正祛邪201
四、三因制宜202
第三节 四时起居护理法203
一、一般护理203
二、特殊护理204
第四节 七情心理疏导法206
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206
二、情志护理的主要方法207
第五节 食养疗法208
一、饮食与疾病的关系209
二、饮食护理基本原则209
三、病人膳食的种类210
四、病人膳食注意事项211
五、饮食护理的要点212
第六节 中药药物疗法与护理213
一、中药汤剂煎煮213
二、中药给药规则213
三、中药内服与护理214
四、中药外治与护理215
第七节 常见病的针灸疗法与护理218
一、血管神经性头痛218
二、三叉神经痛219
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ell's面瘫)220
四、坐骨神经痛221
五、急性脑血管疾病221
六、神经衰弱223
七、胃炎223
八、习惯性便秘225
九、单纯性肥胖225
十、颈椎病226
十一、肩关节周围炎227
十二、痛经227
十三、顽固性呃逆228
第八节 常见病症的应急推拿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