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楚辞骚心论 讽谏抒情与神话仪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楚辞骚心论 讽谏抒情与神话仪式](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1957808.jpg)
- 鲁瑞菁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ISBN:754581350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楚辞骚心论 讽谏抒情与神话仪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壹 陈辞篇——讽谏与抒情3
第一章 由《离骚》论屈原的陈辞3
一 前言3
二 西汉《楚辞》名义的成立及辞的发展4
三 政治的陈辞——向国君陈辞8
四 宗教的陈辞——向祖神陈辞12
五 司法、盟誓的陈辞22
六 以骚言志、抒情——诗歌主体性形式的建立30
七 结语31
贰 仪式篇——祭仪与抒情35
第二章 由古《九歌》到屈原《九歌》——屈原《九歌》祭仪与抒情性质析论35
一 前言35
二 古《九歌》三貌36
三 楚地民间的巫音与南音42
四 屈原《九歌》的国家郊祀歌与民间俗祀歌性质45
五 屈原《九歌》共有九组、九篇49
六 抒情与讽谏——“人/神”、“男/女”、“君/臣”符码的转喻57
七 结语59
第三章 《九章》各篇内容性质析论及写作时、地考察——兼论《九章》中的羁游与升游61
一 前言61
二 《九章》各篇内容性质析论及写作时、地考察63
三 《九章》游的二重性——写实的羁游与虚构的升游71
四 结语78
叁 美人篇——求女与情欲83
第四章 《离骚》“飞天”与“求女”仪式析探83
一 前言83
二 “飞天”的仪式性意义85
三 《离骚》“求女”的结构性安排90
四 求女喻义求君(大母神原型)——以解决楚国困境95
五 求女喻义求洁(美女原型)——以解决个人困境103
六 结语105
第五章 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与《高唐、神女赋》中的情欲问题106
一 前言106
二 《登徒子好色赋》中三种情欲表现形态108
三 《高唐、神女赋》由“情欲”的挑逗、转移,到“情欲”经验的分享113
四 讽淫论述与情欲论述116
五 结语120
肆 香草篇——香草与巫术125
第六章 《离骚》衣饰论——比兴与仪式125
一 前言125
二 纯洁无瑕的初服——天真清洁的少年主人翁127
三 寄寓宗族情感的奇服——与楚族同宗的青年主人翁130
四 道德自持的修能之饰——九死不悔的光辉人格131
五 盛装出场的繁饰——上下求索的飞天英雄133
六 则法前修的信姱之饰——无懼誓死的悲剧英雄135
七 结语138
第七章 《九歌》香草论——作用与源流141
一 前言141
二 《九歌》中香草出现的场合及作用142
三 巫祭仪式与文学比兴146
四 楚地香草风俗源流149
五 香草爱情巫术——以兰、芷为对象的考察153
六 结语158
伍 时空篇——心灵图像与宇宙图式163
第八章 论《离骚》飞天远游的时间问题163
一 前言163
二 四日三夜游?三日二夜游?165
三 二日一夜游167
四 内在体验的时间意识175
五 结语179
第九章 论《远游》的宇宙空间图像180
一 前言180
二 屈赋中的四种地理空间图像182
三 “宇宙乐园”式空间图像的两种类型184
四 亚型的四方定向点——四方帝、神的符号与标志187
五 《远游》的空间审美模型193
六 《远游》的心灵空间图像——“曼荼罗”(mandala)197
七 结语200
陆 时命篇——天命观念与不遇情结207
第十章 论《九歌》的二司命207
一 前言207
二 前人说法汇整208
三 以典籍出现的司命、司中与《包山楚简》的司命、司?作为参照系210
四 理解《二司命》文本内容的态度216
五 提出对《二司命》的一种解读217
六 如何看待《二司命》中的寄托问题220
七 结语223
第十一章 屈原的天人时命观——以《天问》天命观为开展的讨论224
一 前言——《天问》的结构特色224
二 历史政治层次——对天命观的肯定与深化230
三 生命体会层次——(甲)孔、孟儒者的知命、立命、正命、俟命236
四 生命体会层次——(乙)屈原的神赋美善命观240
五 由“时”之二义论屈原的悲剧命限243
六 怨愤之情与怨刺之情246
七 结语——抒发怨情典范的形成249
第十二章 论宋玉、贾谊、东方朔、王褒、刘向的骚体作品与不遇情结252
一 前言252
二 宋玉、贾谊、东方朔、王褒、刘向的骚体作品258
三 宋玉、贾谊、东方朔、王褒、刘向的不遇情结271
四 结语286
附录 端午龙舟竞渡底蕴考289
一 前言289
二 竞渡习俗的底蕴之一——由水葬到送瘟292
三 竞渡习俗的底蕴之二——由求雨到卜岁298
四 端午名义300
五 端午龙舟竞渡与屈原304
六 龙舟竞渡的“竞”、“斗”意蕴307
七 结语310
引用书目312
后记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