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及运行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及运行模式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31959590.jpg)
- 李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252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及运行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 研究背景1
(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演变2
(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制度演进3
二 国内外研究进展6
(一)国外研究状况6
(二)国内研究状况11
三 本课题研究思路16
(一)研究对象16
(二)研究框架19
(三)研究内容20
(四)主要创新观点23
(五)研究方法25
第二章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构建理论基础27
一 环境产权理论27
(一)环境产权制度构想27
(二)环境产权分割与创建29
(三)碳排放权性质32
二 环境公共治理理论35
(一)走向国家的产权组合36
(二)公共信托与双重所有权38
(三)环境公益权监督与救济40
三 环境治理模式理论41
(一)环境干预主义:命令—控制型治理模式41
(二)市场环境主义:纯粹市场型治理模式42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混合型市场治理模式44
四 低碳经济理论46
(一)低碳经济理论基点46
(二)低碳经济制度创新意义51
(三)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框架53
第三章 中国碳排放权市场成长与区域强制型市场58
一 清洁发展机制参与及制度建设58
(一)清洁发展机制参与进展58
(二)清洁发展机制制度建设63
(三)清洁发展机制参与经验63
二 自愿型碳减排项目市场制度67
(一)自愿碳减排项目市场探索68
(二)自愿碳减排项目市场制度建设70
三 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试点73
(一)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试点进展74
(二)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特点78
(三)建筑业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84
第四章 区域碳排放配额总量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86
一 强度减排情景下碳排放总量测算86
(一)试点省市碳排放总量情景预测86
(二)试点省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强度89
二 区域碳排放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92
(一)北京历史排放+控排系数+免费分配模式93
(二)广东历史基准线+年度下降系数+比例混合分配模式94
(三)上海历史排放+基准线+混合分配模式95
(四)湖北历史排放+总量调整系数+混合分配模式97
(五)深圳历史排放+碳减排强度+混合分配模式98
(六)天津、重庆历史排放+免费分配模式99
三 区域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异同点100
(一)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共同点100
(二)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差别点103
四 配额有偿分配模式比较与调整109
(一)初始配额有偿分配模式比较109
(二)广东有偿配额分配制度调整113
第五章 区域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制度与履约机制119
一 区域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119
(一)北京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119
(二)上海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122
(三)广东、深圳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123
(四)天津、湖北、重庆配额市场执行机制126
(五)试点省市执行机制比较128
二 执行机制相关责任方管理制度130
(一)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制度130
(二)碳排放配额交易平台管理制度137
三 碳排放配额市场首个交易年履约情况140
(一)北京市首个交易年履约情况140
(二)上海市首个交易年履约情况141
(三)深圳市首个履约期制度执行情况142
(四)其他试点省市执行制度履约情况144
四 植入森林碳汇的区域碳排放权市场144
(一)碳排放权市场植入森林碳汇机制145
(二)北京森林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流程145
(三)森林碳汇植入碳排放权市场经验147
第六章 区域碳排放配额交易方式与价格形成机制149
一 区域交易参与人与交易方式149
(一)交易参与人范围149
(二)交易标的与交易方式153
二 区域配额交易价格调控制度155
(一)配额交易价格形成机制156
(二)区域配额交易价格调控制度159
三 区域配额交易价格变动比较163
(一)公开竞价方式配额成交价格164
(二)区域公开竞价方式成交价格比较174
(三)协议转让方式配额成交价格176
四 区域配额价格差异影响因素182
(一)初始配额分配模式182
(二)控排对象覆盖行业183
(三)清缴履约执行强度185
(四)国际碳交易价格波动186
(五)清洁发展机制政府限价188
第七章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成本与产业竞争力195
一 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及其控制195
(一)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195
(二)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构成197
(三)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控制199
二 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效益评价206
(一)交易成本效益评价标准206
(二)交易成本效益相关性模型208
三 配额成本价格对产业竞争力影响211
(一)产业竞争力影响理论说明211
(二)产业竞争力影响实证分析213
第八章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成效与试点深化225
一 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成效评价225
(一)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强制型碳市场启动运行226
(二)多元主体分工合作,市场协同治理机制形成227
(三)低碳管理意识增强,节能减排初显成效227
(四)中介机构实践中成长,碳服务新业态发展229
(五)气候治理模式创新,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231
二 区域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主要问题232
(一)开放性碳排放核查数据薄弱232
(二)碳排放初始配额总量偏大234
(三)配额市场交易流动性较差235
(四)配额清缴约束力度不够236
(五)执行机制履约透明度偏低237
(六)碳资产管理能力不平衡239
(七)特殊性行业方案设计粗放240
三 碳排放配额市场试点深化建议242
(一)开展绩效评估,完善强制型市场治理制度242
(二)严格强度减排,控制配额总量供给过剩243
(三)压缩交易成本,降低市场主体入市风险244
(四)放宽参与范围,增强市场活跃性流动性246
(五)扩大经验交流,提高企业碳资产运营能力247
(六)加强监督管理,硬化执行机制履约力度248
(七)扩大信息公开,推进公众气候治理参与249
第九章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构建愿景251
一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构建必要性251
(一)碳排放峰值管理需要气候治理模式整体转型251
(二)防范碳泄漏需要均衡区域减排市场约束253
(三)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强化高碳制造业综合治理256
二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构建路径258
(一)基本原则259
(二)主要目标259
(三)基本路径260
(四)阶段性任务260
(五)路线图与时间表261
三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构建模式建议261
(一)政府与企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构建多元、多层次合作的碳排放配额市场体系262
(二)以高碳排放区、高碳排放行业的重要排放源为主控对象,逐步降低强制门槛扩大市场约束范围263
(三)配额核定以历史法+强度减排系数起步,逐步扩大先进值法适用行业,初始分配以免费为主、有偿为辅,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264
(四)以“四强制”模式为碳排放配额市场基本构造,逐步完善重点控排对象入市交易执行履约机制265
(五)深化探索森林碳汇植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拓展市场机制在碳中和、碳补偿方面功能266
(六)简化入市交易程序,严格控制交易成本,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267
(七)明晰权责利关系,协调好参与各方经济利益,确保碳排放权市场健康运行268
参考文献270
后记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