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及运行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及运行模式研究
  • 李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252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及运行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 研究背景1

(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演变2

(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制度演进3

二 国内外研究进展6

(一)国外研究状况6

(二)国内研究状况11

三 本课题研究思路16

(一)研究对象16

(二)研究框架19

(三)研究内容20

(四)主要创新观点23

(五)研究方法25

第二章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构建理论基础27

一 环境产权理论27

(一)环境产权制度构想27

(二)环境产权分割与创建29

(三)碳排放权性质32

二 环境公共治理理论35

(一)走向国家的产权组合36

(二)公共信托与双重所有权38

(三)环境公益权监督与救济40

三 环境治理模式理论41

(一)环境干预主义:命令—控制型治理模式41

(二)市场环境主义:纯粹市场型治理模式42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混合型市场治理模式44

四 低碳经济理论46

(一)低碳经济理论基点46

(二)低碳经济制度创新意义51

(三)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框架53

第三章 中国碳排放权市场成长与区域强制型市场58

一 清洁发展机制参与及制度建设58

(一)清洁发展机制参与进展58

(二)清洁发展机制制度建设63

(三)清洁发展机制参与经验63

二 自愿型碳减排项目市场制度67

(一)自愿碳减排项目市场探索68

(二)自愿碳减排项目市场制度建设70

三 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试点73

(一)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试点进展74

(二)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特点78

(三)建筑业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84

第四章 区域碳排放配额总量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86

一 强度减排情景下碳排放总量测算86

(一)试点省市碳排放总量情景预测86

(二)试点省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强度89

二 区域碳排放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92

(一)北京历史排放+控排系数+免费分配模式93

(二)广东历史基准线+年度下降系数+比例混合分配模式94

(三)上海历史排放+基准线+混合分配模式95

(四)湖北历史排放+总量调整系数+混合分配模式97

(五)深圳历史排放+碳减排强度+混合分配模式98

(六)天津、重庆历史排放+免费分配模式99

三 区域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异同点100

(一)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共同点100

(二)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差别点103

四 配额有偿分配模式比较与调整109

(一)初始配额有偿分配模式比较109

(二)广东有偿配额分配制度调整113

第五章 区域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制度与履约机制119

一 区域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119

(一)北京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119

(二)上海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122

(三)广东、深圳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123

(四)天津、湖北、重庆配额市场执行机制126

(五)试点省市执行机制比较128

二 执行机制相关责任方管理制度130

(一)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制度130

(二)碳排放配额交易平台管理制度137

三 碳排放配额市场首个交易年履约情况140

(一)北京市首个交易年履约情况140

(二)上海市首个交易年履约情况141

(三)深圳市首个履约期制度执行情况142

(四)其他试点省市执行制度履约情况144

四 植入森林碳汇的区域碳排放权市场144

(一)碳排放权市场植入森林碳汇机制145

(二)北京森林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流程145

(三)森林碳汇植入碳排放权市场经验147

第六章 区域碳排放配额交易方式与价格形成机制149

一 区域交易参与人与交易方式149

(一)交易参与人范围149

(二)交易标的与交易方式153

二 区域配额交易价格调控制度155

(一)配额交易价格形成机制156

(二)区域配额交易价格调控制度159

三 区域配额交易价格变动比较163

(一)公开竞价方式配额成交价格164

(二)区域公开竞价方式成交价格比较174

(三)协议转让方式配额成交价格176

四 区域配额价格差异影响因素182

(一)初始配额分配模式182

(二)控排对象覆盖行业183

(三)清缴履约执行强度185

(四)国际碳交易价格波动186

(五)清洁发展机制政府限价188

第七章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成本与产业竞争力195

一 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及其控制195

(一)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195

(二)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构成197

(三)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控制199

二 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效益评价206

(一)交易成本效益评价标准206

(二)交易成本效益相关性模型208

三 配额成本价格对产业竞争力影响211

(一)产业竞争力影响理论说明211

(二)产业竞争力影响实证分析213

第八章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成效与试点深化225

一 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成效评价225

(一)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强制型碳市场启动运行226

(二)多元主体分工合作,市场协同治理机制形成227

(三)低碳管理意识增强,节能减排初显成效227

(四)中介机构实践中成长,碳服务新业态发展229

(五)气候治理模式创新,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231

二 区域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主要问题232

(一)开放性碳排放核查数据薄弱232

(二)碳排放初始配额总量偏大234

(三)配额市场交易流动性较差235

(四)配额清缴约束力度不够236

(五)执行机制履约透明度偏低237

(六)碳资产管理能力不平衡239

(七)特殊性行业方案设计粗放240

三 碳排放配额市场试点深化建议242

(一)开展绩效评估,完善强制型市场治理制度242

(二)严格强度减排,控制配额总量供给过剩243

(三)压缩交易成本,降低市场主体入市风险244

(四)放宽参与范围,增强市场活跃性流动性246

(五)扩大经验交流,提高企业碳资产运营能力247

(六)加强监督管理,硬化执行机制履约力度248

(七)扩大信息公开,推进公众气候治理参与249

第九章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构建愿景251

一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构建必要性251

(一)碳排放峰值管理需要气候治理模式整体转型251

(二)防范碳泄漏需要均衡区域减排市场约束253

(三)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强化高碳制造业综合治理256

二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构建路径258

(一)基本原则259

(二)主要目标259

(三)基本路径260

(四)阶段性任务260

(五)路线图与时间表261

三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构建模式建议261

(一)政府与企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构建多元、多层次合作的碳排放配额市场体系262

(二)以高碳排放区、高碳排放行业的重要排放源为主控对象,逐步降低强制门槛扩大市场约束范围263

(三)配额核定以历史法+强度减排系数起步,逐步扩大先进值法适用行业,初始分配以免费为主、有偿为辅,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264

(四)以“四强制”模式为碳排放配额市场基本构造,逐步完善重点控排对象入市交易执行履约机制265

(五)深化探索森林碳汇植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拓展市场机制在碳中和、碳补偿方面功能266

(六)简化入市交易程序,严格控制交易成本,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267

(七)明晰权责利关系,协调好参与各方经济利益,确保碳排放权市场健康运行268

参考文献270

后记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