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安徽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8860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古建筑-建筑艺术-安徽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安徽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2
前言2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自然人文历史背景2
一、自然概况2
二、人文概况4
三、历史沿革6
四、经济概况9
第二节 传统建筑类型与特征11
一、传统建筑文化背景11
二、传统聚落形态特征12
三、传统建筑风格特征13
四、传统建筑哲学观念14
第三节 现代建筑传承的基本原则16
一、传统风貌要素解析16
二、设计原则与方法17
上篇:安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与解析22
第二章 多元文化孕育下的类型解读:三个不同的本土文化分区22
第一节 三大分区自然地理环境分析22
一、皖南地区22
二、皖中地区22
三、皖北地区22
第二节 三大分区人文历史环境分析23
一、皖南地区23
二、皖中地区24
三、皖北地区25
第三节 三大分区传统建筑成因分析25
一、皖南地区25
二、皖中地区26
三、皖北地区26
第三章 皖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解析29
第一节 传统聚落规划与格局29
一、依山傍水,藏风纳气29
二、尊重自然,顺势而为29
三、聚族而居,重视宗法30
四、秩序井然,条理明晰31
第二节 传统建筑类型特征34
一、传统民居风格及元素34
二、其他典型传统建筑风格及元素40
第三节 传统建筑结构特点及材料应用44
一、结构特点44
二、材料应用45
第四节 传统建筑细部与装饰46
一、马头墙46
二、门楼47
三、隔扇48
四、飞来椅49
五、三雕艺术50
六、色彩51
第五节 典型传统建筑及村落分析52
一、黄山市呈坎罗东舒祠52
二、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52
三、黄山市屯溪程氏三宅53
四、歙县许国牌坊55
五、歙县雄村竹山书院56
六、黟县西递村57
第六节 宏村及其周边村落空间解析59
一、宏村村落空间解析59
二、宏村与周边村落空间发展解析63
第七节 皖南地区传统建筑特征总结72
一、村落选址依据传统理念72
二、村落布局体现伦理观念72
三、建筑空间反映礼乐教化73
四、建筑样式体现地域风貌73
五、色彩体系流露美学修养73
六、设计构思重视人居理念73
七、徽派建筑的保护和发展73
第四章 皖中地区传统建筑风格解析76
第一节 传统聚落规划与格局76
一、九龙攒珠76
二、圩堡76
第二节 传统民居类型特征77
一、江淮院落式民居77
二、江淮天井式民居78
三、船屋79
第三节 传统建筑结构特点及材料应用80
一、平面布局特点80
二、材料应用80
三、结构特点82
第四节 传统建筑细部与装饰82
一、马头墙的语言符号82
二、屋檐的形式83
三、建筑装饰83
四、屋顶和脊饰83
五、建筑色彩83
第五节 典型传统建筑及村落分析84
一、肥西县三河镇杨振宁旧居84
二、肥西县三河镇刘同兴隆庄84
三、肥西县三河镇仙姑楼85
四、巢湖市炯炀镇金家大宅85
五、金寨县天堂寨镇黄氏宗祠86
六、肥东县长临河镇88
第六节 三河镇肌理空间解析90
一、三河镇概况90
二、宏村和三河镇设计理念比较91
三、三河镇空间解析92
第七节 皖中地区传统建筑特征总结93
一、建筑文化体现多元融合93
二、村落规划注重水系设计93
三、院落布局融汇南北特色94
四、构造样式结合木构和砌体94
五、皖中建筑的保护和发展94
第五章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解析96
第一节 传统聚落规划与格局96
一、棋盘式——以亳州城为例96
二、象征式——以阚疃镇为例96
第二节 传统建筑类型特征96
一、民居建筑96
二、会馆建筑97
三、钱庄建筑99
第三节 地域建筑结构特点及材料应用101
一、材料应用101
二、结构特点101
第四节 传统建筑细部与装饰101
一、建筑色彩101
二、雕刻与彩画101
第五节 典型传统建筑分析103
一、亳州市花戏楼103
二、亳州市钜兴瑞药号104
三、亳州市张虚谷故宅105
四、濉溪县袁氏宅院105
第六节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特征总结107
一、序列明晰的棋盘式聚落107
二、结合山水的象征式聚落107
三、厚重沉稳的建筑造型107
四、严谨华美的会馆建筑107
五、艳丽和深沉糅杂的建筑风格108
六、皖北建筑的保护和发展108
第六章 安徽省传统建筑人文总结110
第一节 传统建筑元素归纳110
一、功能性元素110
二、装饰性元素112
第二节 传统建筑风格概括114
一、皖南地区·徽州特色114
二、皖中地区·江淮特色115
三、皖北地区·中原特色115
四、三大地区传统建筑风格特征比较116
第三节 传统建筑哲学凝练116
一、自然和谐之道——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山水情怀116
二、伦理秩序之道——布局严密,等级分明,礼乐并重117
三、虚实有无之道——空间渗透,阴阳互生,物我一体117
四、中庸平实之道——淳朴内敛,兼容并蓄,勤俭古拙119
五、循环再生之道——师法自然,就地取材,周而复始119
下篇:安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125
第七章 安徽省传统风貌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概况125
第一节 传承模仿起步时期125
第二节 探索曲折行进时期126
第三节 传统文化发扬时期126
第四节 整体风貌繁荣时期129
第八章 安徽省现代建筑传承传统风貌要素解析136
第一节 通过建筑肌理体现建筑特色136
一、传统建筑肌理的借用136
二、传统建筑肌理的模仿与简化138
三、传统文化要素的肌理化运用150
四、典型案例解析——绩溪博物馆152
第二节通过应对自然气候特征体现建筑特色158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158
二、建筑空间微环境的调节167
三、典型案例解析——德懋堂172
第三节 通过变异空间体现建筑特色176
一、传统空间的更新176
二、形体组合的变异180
三、特色空间氛围营造185
四、典型案例解析——安徽省博物馆新馆188
第四节 通过材料和建造方式体现建筑特色195
一、传统材料的直接使用与循环利用195
二、现代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结合198
三、传统建造方式体现建筑特征203
四、典型案例解析——黎阳in巷206
第五节 通过点缀性的符号特征体现建筑特色211
一、传统符号的直接运用211
二、传统符号的抽象运用216
三、文化符号的物化运用225
四、典型案例解析——金大地·1912226
第六节 传统风貌要素传承解析总结231
第九章 安徽省建筑传承发展的设计原则与方法234
第一节 传承发展的设计原则234
一、地域性234
二、适用性234
三、生态性234
四、经济性235
五、整体性235
六、协调性235
第二节 传承发展的设计方法235
一、聚落空间236
二、街巷空间236
三、室内空间237
四、建筑形体237
五、建筑装饰239
六、建筑色彩241
第十章 安徽省建筑传承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244
第一节 具象化符号模仿与抽象化创作继承的关系244
一、局限于形式符号244
二、精神与意象的贫乏244
三、单纯造型的传承244
第二节 传统建筑风格继承与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共生的关系245
一、传统建筑文化要素的关联与整合度不够245
二、传统建筑文化要素的突出与彰显不明显246
三、传统建筑核心价值应得到体现246
第三节 现代整体城市风貌与传统单体建筑风格协调的关系246
一、风格混杂的问题247
二、建筑风貌区域划分的问题247
第四节 地域建筑创作手法与生态可持续适宜技术融合的关系247
第五节 安徽省建筑传承发展展望248
第十一章 结语249
附录 安徽省建筑传承发展的研究方法251
参考文献282
后记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