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肝硬化治疗学 基础与临床治疗矛盾的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肝硬化治疗学 基础与临床治疗矛盾的对策
  • 张明香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819496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肝硬化-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肝硬化治疗学 基础与临床治疗矛盾的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1

一、肝硬化流行病学11

(一)病毒性因素11

(二)慢性酒精性中毒11

(三)其他因素11

二、肝硬化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特点11

(一)肝硬化形态学特点12

(二)诊断肝硬化的组织病理学依据12

(三)肝硬化病理生理学特点13

(四)肝硬化肝外表现13

(五)肝硬化治疗矛盾性难题15

三、肝硬化功能分期与治疗的关系15

(一)肝硬化分期15

(二)肝硬化分期的临床意义17

四、肝硬化晚期发并发症18

(一)顽固性腹水18

(二)肝-肾综合征18

(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8

(四)消化道出血18

(五)肝性脑病18

(六)肝-肺综合征19

五、肝硬化临床治疗的科学思维22

(一)循证医学在肝硬化治疗中的重要性22

(二)临床治疗总体思路24

(三)治疗过程中的科学思维24

(四)临床应用药物的双重性24

第二章 肝硬化的病因学28

一、病毒性因素28

(一)乙型肝炎病毒28

(二)丙型肝炎病毒42

二、代谢性因素50

(一)肝脏脂肪代谢50

(二)脂肪肝发病机制52

(三)脂肪肝分类53

(四)脂肪肝的组织病理学分型54

三、自身免疫性因素55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55

(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6

(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58

(四)自身免疫性肝病综合征59

(五)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60

四、循环瘀血性因素61

(一)心源性肝硬化61

(二)肝静脉阻塞综合征63

五、遗传性因素66

(一)肝豆状核变性66

(二)遗传性血色病71

六、寄生虫因素76

(一)血吸虫病76

(二)肝吸虫78

七、化学药物性因素79

(一)药物体内代谢过程80

(二)药物的生物转化80

(三)发病机制80

第三章 肝硬化的形态学93

一、肝脏正常形态学93

(一)肝脏形态93

(二)肝脏分区93

(三)肝脏的管道系统94

(四)肝脏微细结构96

(五)肝脏的超微结构97

二、肝硬化病理形态学106

(一)肝炎病毒性疾病106

(二)代谢性疾病107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108

(四)循环瘀血性疾病109

(五)遗传性疾病109

(六)寄生虫性疾病111

(七)化学药物性疾病111

三、肝硬化的影像学112

(一)肝脏B超声像112

(二)肝脏CT影像118

(三)肝脏MRI影像125

(四)肝脏血管造影影像128

(五)肝脏瞬时弹性成像130

四、门静脉系统病理改变131

(一)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学特点131

(二)肝脏微循环132

(三)肝硬化的微循环133

(四)门静脉系统病理改变134

第四章 肝硬化的病理生理学137

一、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137

(一)正常肝脏血流动力学137

(二)肝硬化的血液动力学变化138

(三)肝硬化的反常血流141

二、肝硬化的物质代谢障碍142

(一)正常物质代谢142

(二)肝硬化的物质代谢障碍143

三、肝硬化的水电解质紊乱144

(一)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144

(二)血气酸碱分析145

(三)酸碱平衡失常147

(四)血气酸碱分析结果的判读148

四、肝硬化的凝血功能障碍148

(一)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148

(二)凝血系统功能障碍148

(三)抗凝血系统功能障碍149

(四)纤溶系统功能障碍149

(五)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149

(六)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障碍的矛盾关系150

五、肝硬化的免疫功能障碍151

(一)肝脏免疫功能151

(二)肝脏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154

(三)肝硬化的免疫功能障碍156

六、肝硬化的脾功能亢进157

(一)脾脏与肝脏的关系157

(二)脾脏的组织结构157

(三)脾脏血流量及细胞成分159

(四)脾脏生理功能161

(五)脾脏的组织病理学164

(六)脾功能亢进发病机制164

(七)脾功能亢进的骨髓改变165

(八)脾功能亢进的治疗166

七、肝硬化的造血功能障碍167

(一)骨髓的造血功能167

(二)红细胞异常168

(三)粒细胞异常169

(四)血小板异常169

(五)噬肝病毒对造血功能的影响170

(六)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171

八、肝硬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71

(一)骨髓干细胞171

(二)骨髓干细胞移植173

(三)干细胞移植并发症174

(四)干细胞治疗展望175

第五章 肝硬化的基本治疗原则182

一、病因治疗182

(一)病毒性肝病182

(二)代谢性肝病182

(三)自身免疫性肝病183

(四)循环瘀血性肝病185

(五)遗传性肝病186

(六)寄生虫性肝病187

(七)化学药物中毒性肝病187

二、对症护肝治疗187

(一)营养支持188

(二)护肝药物治疗189

(三)对症治疗190

三、抗肝纤维化治疗190

(一)肝纤维化的病理学特征190

(二)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190

(三)抗肝纤维化治疗194

四、肝功能衰竭治疗195

(一)肝衰竭的发病机制196

(二)肝衰竭的病理学特点198

(三)肝衰竭的病理与临床诊断的差异199

(四)肝衰竭的治疗原则199

(五)人工肝支持系统203

(六)肝衰竭的预后评估205

第六章 肝硬化营养代谢障碍的治疗211

一、糖代谢障碍211

(一)正常肝脏的糖代谢211

(二)肝硬化的糖代谢障碍212

(三)糖代谢障碍与糖尿病216

二、蛋白质代谢障碍220

(一)正常肝脏的蛋白质代谢220

(二)肝硬化的蛋白质代谢障碍221

三、静脉营养治疗221

(一)营养治疗的途径222

(二)静脉营养液的配制222

(三)静脉营养治疗的并发症224

(四)静脉营养输入方法225

第七章 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229

一、正常胆红素代谢229

(一)胆红素的来源途径229

(二)胆红素的生成229

(三)胆红素在肝脏内的代谢231

(三)胆红素的保护作用236

二、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机制237

(一)肝硬化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原因237

(二)检测血浆胆红素的临床意义238

三、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241

(一)病因治疗241

(二)综合护肝治疗241

(三)针对黄疸治疗241

第八章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244

一、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244

(一)腹水形成的相关因素244

(二)腹水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245

(三)顽固性腹水的发生机制249

(四)腹水的性状249

二、肝硬化腹水的治疗250

(一)腹水的分类和分级250

(二)一般性治疗251

(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51

(四)利尿治疗251

(五)难治性腹水的治疗原则254

(六)腹水回输255

(七)顽固性腹水外科和介入治疗256

三、钠摄入与利尿的矛盾258

(一)低钠血症的鉴别258

(二)钠与水的密切关系259

(三)腹水治疗中的限钠和补钠259

四、低血钾与高血钾的处理260

(一)钾离子的体内平衡260

(二)低钾血症的治疗261

(三)高钾血症的治疗261

五、低钾性肾病261

(一)低钾性肾病发病诱因262

(二)低钾性肾病发病机制262

(三)低钾性肾病病理改变262

(四)低钾性肾病治疗263

六、功能性肾功能衰竭263

(一)HRS临床分型263

(二)HRS发病机制263

(三)肝硬化相关的肾脏病264

(四)HRS诊断265

(五)HRS临床治疗265

七、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病266

(一)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发病机制266

(二)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病病理改变267

(三)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病治疗268

第九章 肝硬化的控制感染272

一、抗生素应用原则272

(一)抗生素分类272

(二)抗生素应用原则272

(三)抗生素的耐药问题273

二、预防用药问题275

(一)SBP首次发作高危因素评估275

(二)抗生素预防用药275

三、合并霉菌感染275

(一)抗真菌感染药物分类和作用机理276

(二)抗真菌感染治疗276

四、细菌性自发性腹膜炎277

(一)SBP病原学277

(二)SBP发病机制277

(三)SBP诊断标准279

(四)SBP治疗方法279

(五)SBP消退和生存的预测280

第十章 肝硬化内科性出血的治疗283

一、肝脏凝血系统功能283

(一)凝血系统283

(二)抗凝血系统286

(三)肝脏在凝血中的作用290

二、凝血障碍与血栓290

(一)血栓的形成290

(二)肝功能衰竭的微循环障碍292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92

(四)门静脉血栓形成294

三、止血药物与血栓295

(一)肝硬化常用止血药物296

(二)止血药物血栓形成的关系298

四、门静脉高压症胃肠黏膜病变出血299

(一)应激性溃疡299

(二)门静脉高压症性胃病300

第十一章 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305

一、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305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305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风险评估306

(三)肝硬化出血病情的评估307

(四)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期和治疗原则307

(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308

(六)止血药物治疗的评价311

(七)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311

二、输血和补液与出血的关系311

(一)输液与门静脉高压症病理生理学312

(二)输液量的调整312

(三)输液成分的合理组成315

三、血管加压素应用与高血压316

(一)血管加压素的副作用316

(二)联合用药抑制副作用316

四、白蛋白的应用与门静脉压的关系317

(一)血浆胶体渗透压与门静脉压的关系317

(二)白蛋白补充方法317

五、气囊压迫止血与营养补充的矛盾318

(一)气囊压迫使用方法318

(二)气囊压迫术的并发症319

(三)气囊压迫的营养问题319

六、普萘洛尔预防用药的利弊关系讨论319

(一)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319

(二)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320

(三)β-受体阻滞剂对肝硬化的影响320

第十二章 肝性脑病的治疗323

一、肝性脑病的临床323

(一)肝性脑病分型323

(二)肝性脑病发生的基本条件324

(三)肝性脑病发病机制325

(四)肝性脑病神经病理改变333

(五)肝性脑病治疗333

二、肝性脊髓病335

(一)HM发病机制335

(二)HM神经病理改变336

(三)HM临床分期和表现337

(四)HM的治疗339

三、肝性脑病与蛋白质饮食的关系339

(一)肝硬化肝性脑病分类339

(二)肝性脑病的饮食调整339

四、补液与脑水肿340

(一)脑水肿的发病机制340

(二)脑水肿的病理改变341

(三)脑水肿的治疗341

五、谷氨酸盐的临床应用342

(一)谷氨酸盐作用机理342

(二)谷氨酸盐的副作用343

(三)谷氨酸盐的临床应用343

第十三章 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346

一、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管理346

(一)肝硬化的临床表现346

(二)抗病毒治疗的新认识347

(三)抗病毒治疗目的和局限性349

(四)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349

(五)持久的免疫控制问题351

(六)治疗观察指标351

(七)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52

(八)抗病毒治疗的展望354

二、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354

(一)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毒学特点354

(二)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组织病理学特点355

(三)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355

三、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360

(一)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毒学特点360

(二)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组织病理学特点360

(三)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361

四、乙、丙肝双重感染的抗病毒治疗362

(一)双重感染的病毒学特点362

(二)双重感染的抗病毒治疗363

五、肝硬化的免疫治疗363

(一)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363

(二)肝脏免疫功能的特点364

(三)肝硬化的免疫治疗366

第十四章 肝硬化的介入治疗372

一、内镜介入治疗372

(一)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诊断标准372

(二)内镜介入治疗机理374

(三)内镜介入治疗的适应证374

(四)内镜介入治疗的禁忌证375

(五)内镜介入治疗方法375

(六)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378

(七)内镜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378

(八)内镜介入疗法后的治疗原则379

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379

(一)TIPS的适应证379

(二)TIPS的禁忌证380

(三)TIPS的操作方法380

(四)TIPS的并发症处理381

(五)TIPS的死亡率381

三、脾脏栓塞381

(一)脾脏栓塞应用解剖381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381

(三)脾脏栓塞操作技术382

(四)术后并发症的处理383

(五)脾脏栓塞的病理变化384

第十五章 肝硬化的外科治疗387

一、门静脉高压症的应用解剖387

(一)脾脏肿大387

(二)形成侧支循环389

(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91

(四)门静脉压力分区394

二、外科手术治疗394

(一)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394

(二)脾切除术397

(三)门-体静脉分流术398

(四)门-奇静脉断流术406

(五)门-腔静脉分流和门-奇静脉断流联合术411

(六)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412

(七)关于脾脏切除的争论414

(八)术式讨论415

三、肝脏移植417

(一)肝移植应用解剖417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419

(三)肝移植术前准备419

(四)肝脏移植术420

(五)肝移植术后并发症424

(六)肝脏移植的术后治疗426

第十六章 肝硬化肝癌的治疗433

一、肝硬化肝癌的发病机制433

(一)病毒因素433

(二)黄曲霉素435

(三)铁的蓄积作用436

(四)外因协同作用436

二、肝硬化肝癌的病理形态学436

(一)肝癌的形态学436

(二)肝癌组织病理学437

三、肝硬化肝癌的诊断437

(一)生化学检查438

(二)影像学检查438

(三)肝脏穿刺检查440

(四)肝癌临床分期440

四、肝硬化肝癌的手术治疗443

(一)手术应用解剖学443

(二)手术的原则445

(三)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445

(四)肝癌切除术446

(五)术后并发症的处理450

五、肝硬化肝癌的X线介入治疗451

(一)TACE的理论基础451

(二)TACE的适应证和禁忌证452

(三)TACE操作要点452

(四)TACE术后并发症453

(五)TACE临床应用讨论453

六、肝硬化肝癌的化学消融治疗455

(一)无水酒精注射455

(二)醋酸注射457

(三)化学消融治疗讨论458

七、肝硬化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459

(一)RFA治疗机理459

(二)RFA治疗预案设计459

(三)RFA适应证和禁忌证461

(四)RFA治疗方法461

(五)RFA术后并发症463

八、肝硬化肝癌的微波固化治疗464

(一)PMCT治疗机理464

(二)PMCT治疗方案设计464

(三)PMCT适应证和禁忌证465

(四)PMCT治疗方法465

(五)PMCT术后并发症466

(六)PMCT治疗后影像学改变467

九、肝硬化肝癌的超低温冷冻治疗467

(一)冷冻消融治疗机理467

(二)冷冻消融治疗方案设计469

(三)冷冻消融适应证和禁忌证471

(四)冷冻消融治疗方法471

(五)冷冻消融术后并发症472

十、肝硬化肝癌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472

(一)HIFU治疗机理473

(二)HIFU治疗方案设计473

(三)HIFU适应证和禁忌证474

(四)HIFU治疗方法474

(五)HIFU术后并发症475

(六)HIFU治疗后影像学改变475

(七)HIFU的优势和局限性476

十一、肝硬化肝癌的生物物理治疗477

(一)肝癌的激光消融治疗477

(二)肝癌的放射线治疗478

(三)肝癌的同位素治疗480

(四)肝癌的电化学治疗481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483

十二、肝硬化肝癌靶向药物治疗483

(一)靶向药物治疗机制483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490

(三)治疗方法490

(四)治疗并发症490

十三、肝硬化肝癌合并症的治疗491

(一)上消化道出血491

(二)肝癌破裂腹腔内出血492

(三)肝功能衰竭492

十四、肝癌治疗的多学科合作492

(一)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目的492

(二)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4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