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庐陵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庐陵史学
  • 黄惠运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8520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史学家-人物研究-吉安市-古代;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庐陵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缘起1

二、研究内容与意义5

三、庐陵史学研究学术史回顾6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9

第一章 庐陵史学滋生和繁荣的自然经济基础11

第一节 优越的地理环境11

一、“咽喉荆粤,唇齿淮浙”11

二、智水仁山13

第二节 富庶的物产贸易19

一、“金庐陵”的由来20

二、青铜王国21

三、吉州窑器23

四、富州大都26

第二章 庐陵史学滋生和发达的社会文化条件28

第一节 悠久的历史沿革28

一、商周前后文化遗存28

二、秦置庐陵县,汉设庐陵郡29

三、隋、唐、宋改称吉州31

四、元、明、清称吉安31

第二节 厚重的人文底蕴32

一、三千进士冠华夏33

二、文章节义之邦36

三、“理学之邦”39

四、“江南望郡”43

第三节 崇文重教的文化风尚46

一、发达的刻书印刷业47

二、盛行的“讲会”活动48

三、家教熏陶51

四、师友交谊53

五、学校教育55

六、书院林立56

七、藏书丰富60

第四节 庐陵史学家的自身修养65

一、历史人物影响65

二、先贤激励78

三、忧患意识81

四、爱国情怀83

五、游历见闻83

六、自强不息84

第三章 星光璀璨的庐陵史学名家86

第一节 宋代以前庐陵史学家86

一、志书家王孚86

二、宗教史家行思87

三、《春秋折衷论》编撰者陈岳87

四、其他史学家88

第二节 宋元时期庐陵史学家89

一、《江南野史》作者龙衮89

二、一人独占两部正史的欧阳修90

三、《禾谱》作者曾安止93

四、宋金和战编年史巨擘徐梦莘96

五、文献大家周必大96

六、“以易解史”“以史证易”杨万里102

七、史学世家罗泌103

八、宋、辽、金史总裁欧阳玄105

九、其他史学家107

第三节 明清时期庐陵史学家118

一、实录总纂杨士奇118

二、《永乐大典》主编解缙119

三、外交史家陈诚122

四、地图学家罗洪先125

五、史地学者郭子章126

六、哲学史家罗钦顺、邹守益129

七、经济史家龙文彬132

八、《江西通志》《吉安府志》总纂刘绎132

九、其他史学家133

第四章 成果丰硕的庐陵史学名著157

第一节 正史 别史 载记 杂史157

一、事增文省的《新唐书》157

二、法严词约的《新五代史》158

三、文史评论佳作《班马异同评》159

四、古史杰作《路史》162

五、以蜀汉为正统的《续后汉书》163

六、明确记载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使琉球录》163

七、久传不废的史部载记《江南野史》165

第二节 实录 方志 地理 类书167

一、众人参与实录编纂167

二、方志编修成果丰硕168

三、江西总志《豫章书》系列171

四、开编一统志先河的《舆地广记》174

五、第一部分省地图集《广舆图》175

六、第一部大型类书《永乐大典》176

第三节 编年体 典制体 学案体 奏议类178

一、宋金和战编年史《三朝北盟会编》178

二、经济史名著《明会要》180

三、人物传记资料《江右名贤编》系列182

四、具有史料与文献价值的《历代名臣奏议》183

第四节 金石学 谱牒学 目录学 传记类184

一、金石学开山之作《集古录》185

二、第一部姓氏图谱《欧阳氏谱图》187

三、现存最早的国家书目《崇文总目》189

四、缥缃至富的《文渊阁书目》191

五、中亚交通史名著《西域行程记》193

第五节 其他史料名著195

一、可补史传之阙的《独醒杂志》195

二、笔记体奇书《鹤林玉露》196

三、咏史诗词举隅196

第五章 博通精深的庐陵史学思想200

第一节 欧阳修的史学观念200

一、重民至治,经世致用200

二、实录简著,“明微别嫌”201

三、金石证史,法严词约202

四、疑古惑经,褒贬义例204

五、轻天重人,损君益民206

第二节 杨万里的史学理论207

一、“索之古不若索之今”207

二、“通变”史观208

三、“以史证易”“以易解史”211

四、历史教育思想213

五、史著要通俗简明214

第三节 周必大的史学主张215

一、“编摩简册,是正讹舛”215

二、“实事是正,多闻阙疑”217

第四节 文天祥的历史观219

一、爱国史观219

二、民族史观220

三、正气史观221

第五节 解缙的历史文献学思想221

一、“根实精明,随事类别”221

二、“删述去取,并包古今”222

三、“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223

第六节 郭子章的历史地理学225

一、“入国问名,狱究其义”225

二、“以人证书,天地券合”226

三、“半释半置,以俟君子”226

第七节 郭孔延的“义理史学”227

第六章 文史俱佳的庐陵史学特征229

第一节 通今博古,史家成群229

一、通今博古229

二、史家成群231

第二节 诗文咏史 文史俱佳233

一、诗文咏史233

二、文史兼通235

第三节 金石证史 谱牒补史237

一、金石证史237

二、谱牒补史238

第四节 史学批评 哲理思辨239

一、史学批评239

二、哲理思辨240

第五节 以易解史 世家声誉241

一、以易解史,以史证易241

二、会通治史,史学世家243

第七章 意义深远的庐陵史学245

第一节 庐陵史学的学术价值245

一、史料价值245

二、校勘价值248

三、辑佚价值250

第二节 庐陵史学的历史地位258

一、农学史、灾荒史、城市史研究上的贡献258

二、地名学、地图学、方志学上的创见260

三、神话传说、音乐学、金石学、目录学上的成就263

四、民族学、民俗学、边疆史地、文博学上的见解269

五、医学史、书画史、建筑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272

六、哲学史、宗教史、科技史上的贡献281

七、在史学理论上的识见294

第三节 庐陵史学的创新意义295

一、研究方法创新296

二、史学体例创新297

三、史学观点创新300

参考文献303

后记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