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鉴湖水系与越地文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鉴湖水系与越地文明
  • 王建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6932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鉴湖-水利史-研究;文化史-研究-绍兴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鉴湖水系与越地文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史前时期越地的地理环境和古代文化的孕育19

一、第四纪卷转虫海侵后的宁绍平原19

(一)卷转虫海侵对宁绍平原的影响19

(二)宁绍平原古居民的迁徙22

二、大禹治水在越地的传说24

(一)关于大禹治水传说的文献记载24

(二)大禹治水传说产生于越地27

(三)宁绍平原禹的故迹33

三、越地古代文化的孕育37

(一)上山遗址38

(二)小黄山遗址39

(三)跨湖桥遗址41

(四)河姆渡遗址43

第二章 古鉴湖形成的地理因素49

一、古代鉴湖形成和存在的自然地理条件49

(一)会稽山脉的复杂形势和鉴湖源流的关系49

(二)曹娥、浦阳二江和鉴湖的关系50

(三)钱塘江下流江道和鉴湖的关系52

二、鉴湖水系之“三十六源”考52

(一)山会平原的湖泊演变53

(二)鉴湖水系之“三十六源”考56

三、会稽山麓冲积扇:人工湖泊之雏形61

(一)吴塘、苦竹塘63

(二)坡塘、南池65

(三)回涌湖66

第三章 汉代马臻创建鉴湖奠定的物质文明69

一、句践兴修水利是鉴湖的嚆矢69

(一)防洪城墙70

(二)富中大塘72

(三)沿海石塘74

(四)河渎改造75

(五)山阴故陆道和山阴故水道75

二、一个划时代的水利工程——鉴湖77

(一)马臻修筑鉴湖77

(二)鉴湖的工程技术水平83

(三)鉴湖名称诸说86

三、鉴湖奠定了越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89

(一)鉴湖造就越地社会经济的繁荣89

(二)鉴湖造就越地文化的兴盛93

第四章 鉴湖形成后对经济人文环境的重塑96

一、晋会稽内史贺循开筑西陵运河与浙东运河的航运97

(一)贺循开筑西陵运河99

(二)浙东运河的水利和航运101

二、永嘉之乱后人口的南移103

(一)两晋之际的南北社会形势104

(二)北方人口南移和会稽郡人口的增长107

(三)人口增长对鉴湖流域(会稽郡)的影响109

三、水土资源的利用和庄园经济的发展114

(一)鉴湖流域水土资源的利用和经济开发115

(二)会稽大族势力的进一步发展119

(三)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庄园经济的发展121

四、“今之会稽,昔之关中”——东南富庶之地124

(一)鉴湖流域(会稽郡)的农业经济状况125

(二)鉴湖流域(会稽郡)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状况128

(三)鉴湖流域(会稽郡)的城镇建设132

第五章 六朝山水审美文化的缔造135

一、若耶溪:鉴湖的文化之源135

(一)若耶溪的传说与越人好剑尚武135

(二)鉴湖工程与越地山水139

二、东晋名士文化与稽山鉴水142

(一)越地文化的另面142

(二)东晋士人与稽山鉴水146

三、中国山水文学的崛起154

(一)东晋山水诗歌与《兰亭诗》154

(二)谢灵运与南朝山水文学159

四、六朝会稽的佛教文化167

(一)东晋会稽般若学的兴盛167

(二)南朝会稽的佛教发展173

第六章 唐代鉴湖文化鼎盛177

一、会稽海塘修筑和浙东越州经济繁荣178

(一)海塘修筑和越州繁荣178

(二)越州经济的繁荣和文化鼎盛182

二、唐代鉴湖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迁193

(一)自然环境的变迁193

(二)人文环境的变迁200

三、唐代人的六朝情结207

(一)唐人对六朝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思想的倾慕207

(二)六朝人与唐人共同对儒、释、道的认识209

(三)追求生命本质状态和自觉把握生命意义212

(四)唐朝诗人心目中的谢灵运和谢胱213

四、唐诗之路,唐代诗人的山水人文之脉214

(一)以鉴湖为中心的浙东山水之美215

(二)越州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218

(三)越州美酒(绍兴酒)吸引众多诗人前来浙东219

第七章 沧海桑田:宋代鉴湖的淤积和湮废227

一、鉴湖湮废的过程和原因227

(一)泥沙淤积后的土地围垦227

(二)人口增加与土地需求的矛盾228

(三)豪强巨室围湖垦田的加剧229

(四)监督维修管理制度的废弛231

二、宋人的浚湖与废湖之争232

(一)“废湖为田”与“复湖废田”的论争232

(二)浚湖失败,鉴湖侵废235

三、鉴湖灌溉、排涝、舟行与观赏的多元格局236

(一)鉴湖的灌溉与排涝237

(二)舟行水运:鉴湖功能的转变238

(三)鉴湖的多元观赏价值242

四、鉴湖:宋代绍兴经济文化的一面镜子246

(一)鉴湖与绍兴城池建设246

(二)鉴湖与绍兴的农业248

(三)鉴湖的养殖业250

(四)鉴湖与黄酒酿造251

(五)鉴湖周围的迎神赛神和演剧的风俗253

第八章 缵禹之绪:鉴湖留给今天的文明印记256

一、宋以后土地兼并与农田水利的尖锐矛盾257

(一)两宋人口激增与土地矛盾的激化257

(二)鉴湖日益淤狭(陆地化)之过程260

(三)元、明、清三代的水土矛盾262

二、宋以后越地水利的调整和改造263

(一)两宋朝廷改善水利设施的举措263

(二)宋以来绍兴地区农田水利的调整和改造265

(三)明代水利设施的调整和改造270

三、鉴湖在越地文明史发展上的地位和影响271

(一)大禹:开辟稽山鉴水的思想先贤271

(二)“缵禹之绪”的历史见证271

四、人、水、地:鉴湖留给今天的思考276

(一)立足当代,直面民生,弘扬大禹精神277

(二)立足鉴湖,开发地、水自然景块279

(三)立足现实,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