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跨域史学:近代中国与南洋华人研究的新视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跨域史学:近代中国与南洋华人研究的新视野
  • 黄贤强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317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华人-历史-研究-东南亚-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跨域史学:近代中国与南洋华人研究的新视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跨域抗争运动——中国近代史的新视野和新史观1

第一章 动物化文图与近代中国的反教排外运动1

一 前言1

二 19世纪后期的动物化文图3

三 20世纪初期的动物化文图13

四 结论24

第二章 1905年的广州社会文化——从抵制美货运动的几个侧面观察26

一 前言26

二 广州的排外传统和反美情绪27

三 艾丽丝访问广州事件30

四 《拒约报》与广州的抗争文宣35

五 结论42

第三章 近代中国与海外华人——1905年抗美运动研究的新视角44

一 前言44

二 美国华人与近代中国:抵制美货运动的形成47

三 英属新马华人与近代中国:54

从抵制美货运动到革命运动54

四 澳洲华人与近代中国:保皇会与抗美运动的关系61

五 抵制运动:海外华人与中国近代史65

六 代结论:三个问题的反思70

·下编·跨域华人社会与政治——从中国到南洋72

第四章 新马华人近代史分期刍议72

一 前言72

二 华人近代史分期的依据标准74

三 新马华人近代史前段各期的特点76

四 新马华人近代史后段各期的特点82

第五章 近三十年来新加坡的华人研究88

一 绪言88

二 新加坡的华人研究基地90

三 学报的出版94

四 丛书和纪念特刊96

五 回顾与展望100

第六章 槟城华人社会领导阶层的第三股势力102

一 前言102

二 19世纪槟城华人社会的领导阶层103

三 槟城的客籍副领事107

四 槟城华人社会第三股势力集团的形成114

五 结论116

第七章 槟城的娼妓与华人社会117

一 前言117

二 移民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妇女南来的原因119

三 槟城的红灯区122

四 娼妓问题与社会舆论124

五 妓女与鸨母及嫖客的关系127

六 妓女与私会党及警察的关系135

七 娼妓参与的慈善事业138

八 结论142

第八章 槟城妇女问题与女子教育——以《槟城新报》之论述为中心145

一 前言145

二 议论文章的性质和数量的分析146

三 女子教育问题148

四 结论155

第九章 康有为与孙中山在新加坡——论日本刺客事件168

一 前言168

二 日本“刺客”南来的情报来源及海峡殖民地政府的认知171

三 海峡殖民地政府为何很快地“抓放”日本刺客?174

四 英国政府对革命派和改革派的看法178

第十章 孙中山在槟城的革命团体及其互动模式182

一 槟城三大革命团体的成立182

二 槟城三大革命团体的关系188

三 辛亥革命史中的槟城革命团体191

第十一章 同德书报社与孙中山精神在新加坡的传承196

一 前言196

二 孙中山与同德书报社198

三 同德书报社的领导层202

四 同德书报社与纪念孙中山的活动206

五 结论:孙中山精神在新加坡的传承216

第十二章 战后新加坡社会变迁中的劳工运动220

一 前言:劳资关系之基本理论220

二 战后工运发展的三个阶段225

三 劳工运动的后现代论述:浪漫剧的角色解读239

四 结论250

·续编·跨域知识分子——再发现南洋与中国251

第十三章 南洋知识分子与晚清国家和社会——再发现辜鸿铭、李登辉和伍连德251

一 前言251

二 南洋知识分子与晚清国家和社会252

三 晚清招揽人才政策和南洋知识分子回国的机缘259

四 余论266

参考书目268

后记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