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北航运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19297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675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7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湖北航运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绪论1
古代篇(远古~1840年)13
第一章 航运业的兴起与早期开发(远古~公元前221年)13
第一节 航运的起源与水运活动的传说14
一 航运起源14
二 远古先民水运活动的传说16
一 济渡与代步17
第二节 江汉水运的开发及其社会功能17
二 水战与舟师19
三 贡输与漕运22
四 商贾贩运24
第三节 长江汉江的演变与江汉运河的初创28
一 长江三峡的形成与演变28
二 汉江的形成与演变28
三 云梦泽的形成与演变30
四 九江分流潴汇彭蠡的形成与演变31
五 江汉运河的初创32
一 鼎足“南土”的盘龙城35
第四节 区域性水运中心与早期港口35
二 水运枢纽楚郢都36
三 樊邓?与北津戍38
四 东鄂门户鄂君封邑40
五 峡江夔都41
六 涢水曾随国都41
七 夷水巴都42
第五节 不断演进的舟船制造43
一 桴筏与舟楫制造技术的演进43
二 长足进步的楚国舟船45
三 独具特色的越舟与巴船47
第六节 水运业的早期管理50
一 水运资源综合管理的滥觞50
二 舟楫管理与商船征税51
第二章 以江陵、襄阳、夏口为枢纽的航运业的不断进步与繁荣(公元前221~1279年)57
第一节 汉江漕运线与江汉运河的维护治理57
一 汉江漕运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57
二 江汉运河的治理与汉江漕道的维护59
第二节 长江汉江的演变与三峡滩险治理的探索64
一 三峡滩险的演变与治理的探索64
二 云梦泽的解体与长江中游河道的演变65
三 汉江河道的演变69
第三节 制造技术与工艺臻于成熟的造船业75
一 江陵江夏襄樊三大造船基地与颇具规模的造船业75
二 船舶型制的大型化发展78
三 船舶风帆助航的普及79
四 船舶轮桨推进的运用80
五 多种类型的水运工具及船用属具与操驾技术83
第四节 州郡府县城镇的兴起与港埠的繁荣90
一 鼎足江汉的江陵襄阳夏口港90
二 鄂东名镇黄州鄂县蕲口港的兴盛96
三 三峡门户与寄泊港归州峡州巴东98
四 长江汉江干流沿线的州县港埠100
五 长江汉江支流沿线的州县港埠105
第五节 江汉水运在军运漕运中的重要作用110
一 高峰迭起的舟师水战110
二 举足轻重的漕运官纲115
第六节 商营航运的空前繁荣119
一 居中的区位优势119
二 日益繁荣的商业性货物运输121
三 蓬勃发展的木帆船旅客运输130
一 漕运职官与漕运管理的演变136
第七节 漕运与商营水运的管理136
二 商营水运的管理与船税征收138
第三章 以武汉三镇为中心的航运业持续发展(1279~1840年)153
第一节 江汉水运格局的演变153
一 汉江漕运地位的变化153
二 江汉运河地位和作用的演变155
三 武汉三镇水运中心的形成156
第二节 商营航运的繁荣与民间水运行帮组织的兴起159
一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商航货运的持续繁荣159
二 持续发展的水路旅客运输163
三 民间水运行帮组织的形成165
第三节 长江汉江干支流水道的变迁与治理166
一 江汉系统堤防的形成与通航水道的变迁166
二 长江滩险治理与助航设施169
三 汉江及其他支流航道的演变与维护治理171
第四节 江汉港埠的演变与持续繁荣176
一 湖广首府“九省通衢”的武汉港176
二 “上流门户”“七省通衢”的襄樊港179
三 “三关九码头”的沙市港182
四 “川楚咽喉”宜昌港184
五 星罗棋布的中小港口185
一 造船业的繁荣与多种类型的内河船舶191
第五节 造船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191
二 漕运船舶的修造193
三 海运船舶的建造197
第六节 航运管理与船税征收200
一 官办水运的管理200
二 民间水运的管理203
三 海事救助业的兴起206
四 钞关与船税征收207
第四章 近代轮船业兴起与湖北航运的变化(1840~1911年)219
近代篇(1840~1949年)219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签订对湖北航运的影响220
一 内河航权丧失外轮始入湖北220
二 汉口宜昌沙市先行开埠221
三 海关兼理航政223
四 长江行轮通商章程与湖北内港开放225
第二节 外国商轮早期在湖北的经营活动226
一 早期到湖北营运的外国商轮226
二 外国航业在湖北竞争激烈227
三 外轮尝试川江宜渝线与中止缘由229
一 附股或寄名洋行的华轮经营沪汉航线231
第三节 民族轮船航运业的兴起231
二 轮船招商局在沪汉汉宜线航运业务的开展232
三 在湖北营运的其他外埠商轮233
四 湖北小轮航业的创办235
五 初期的轮船运价237
六 张之洞督鄂办水师239
第四节 木帆船运输业的变化240
一 长江帆船业遭到的冲击241
二 挂旗帆船的出现241
三 厘金船的经营活动242
四 漕粮折色与湖北漕运的终结243
五 支流帆船业的繁荣244
六 太平军水师在湖北的军事运输活动245
第五节 大宗货物运输的变化247
一 川盐济楚及川淮盐运销湖北之争247
二 汉口茶叶出口运输的增长248
三 其他大宗货物运量的增加250
第六节 船舶修造业的进步252
一 民间帆船修造业的发展252
二 不断演进的帆船型式254
三 轮船修造业的萌芽259
一 汉口港初具近代港口规模260
第七节 开埠港口的兴起与支流港口的变化260
二 宜昌港转输作用加大263
三 沙市港航运贸易的繁荣265
四 暂泊口岸武穴港的兴起268
五 近代工矿业崛起后的黄石港270
六 江汉支流港口的变化271
第八节 江汉航道的管理与整治277
一 长江航道机构的初设与管理事务的开展277
二 长江航道测量与荆江航道的变迁279
三 民间善堂及地方官府改善航行条件的善举280
四 川江航道的局部整治282
五 汉江航道图说与部分航段的整治282
第五章 轮船运输规模的扩大与湖北航运业的进一步发展(1912~1936年)292
第一节 湖北轮船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293
一 民营轮船业的迅速增加293
二 省营轮船业的创办与变革295
三 轮船增加与航线的扩展296
四 整理内河商轮的始末297
五 轮船运价的变化与轮船售票局的出现299
六 多种关联行业的产生与变化301
一 招商局航运业务的扩展303
第二节 外埠外国航业在湖北的发展变化303
二 民生公司航线的延伸306
三 其他外埠航业的增加306
四 外国航运势力的消长308
第三节 民间水上运输业的发展变化311
一 各类木帆船增加及经营范围的扩大311
二 支流木帆船运输业的发展315
三 鄂东南竹排运输业的演进318
四 苏区赤白贸易的开办与水上交通的发展320
一 民营轮船修造业的增加322
第四节 轮船修造业的初步发展322
二 省营船厂的创办324
第五节 近代港口的再度发展325
一 迅速发展的汉口港325
二 川江行轮后宜昌港转口地位的变化328
三 沙市港粮棉出口贸易日趋繁荣329
四 黄石港矿建码头的建设331
五 其他中小港口的兴起与发展334
六 码头行帮增加与封建把持制度的强化337
第六节 航道滩险整治与助航设施的增设340
一 川江滩险的小规模整治340
二 长江湖北段助航设施的增设341
三 扬子江汉口吴淞间整理工程的测设342
四 金水整理工程的利弊343
五 两次疏挖两沙运河的成败344
第七节 湖北地方航政事业的初创345
一 收回内河航权的曲折345
二 湖北自办航政的建树346
三 湖北小轮管理权之争349
四 几起重大海事的始末352
第一节 战争对湖北航运的影响357
一 武汉宜昌沦陷前的西迁运输357
第六章 日本侵华战争对湖北航运的破坏及战后的恢复与衰败(1937~1949年)357
二 轮船后撤的巨大损失360
三 后方营运航线的新辟363
第二节 沦陷区航运业的变化366
一 日伪航业对沦陷区轮船运输的垄断366
二 强征木帆船组织日伪军运船团369
第三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湖北航运的兴衰371
一 战后宜昌武汉的复员运输371
二 几大港口外埠航业的恢复374
三 民营航业的恢复与衰败376
四 省航业局的复员与撤销377
第四节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港口的变迁379
一 战争破坏港口损失惨重379
二 后方转运枢纽三斗坪港381
三 香溪港的军事运输383
四 联接鄂西北水陆交通的老河口港384
五 战后沿江小港的恢复与萧条385
第五节 战时前堵后通的长江航道386
一 沉船布雷封江御敌386
二 助航设施的拆除与恢复387
三 川江绞滩业的新发展388
四 清除航道障碍便利复员运输390
第六节 船舶修造厂的迁建与困境392
一 省属船厂的西撤与多次变动392
二 修船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作用395
第七节 战争时期的航运管理396
一 航运管理体制的变更396
二 战时川江水运运价管制399
三 战后水运运价管理混乱400
现代篇(1949~1990年)406
第七章 社会主义航运事业的开创与发展(1949~1957年)406
一 交通部长江航运管理局的成立407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航运管理体制的形成407
二 湖北省航运管理局的建立408
三 木帆船行业管理机构的变更410
第二节 客货运输的恢复与发展412
一 轮船运输的恢复412
二 木帆船运输的发展417
三 “轮木合作”运输的出现418
第三节 重点运输任务的完成419
一 踊跃参加支前运输419
二 积极承担荆江分洪工程运输任务421
三 全力投入防汛抢险救灾运输422
第四节 私营航业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424
一 私营轮船航业的公私合营424
二 木帆船运输业的民主改革与合作化425
三 码头搬运业的民主改革429
第五节 船舶修造业初具规模431
一 省航运局船舶修造厂的壮大431
二 长航局汉口、宜昌船舶修造基地的建立435
三 木帆船修造业的变化437
第六节 营运船舶航行编队技术的进步438
一 一列式拖带法的试验和推广438
二 顶推运输法的兴起与发展439
一 航道机构的统一和维护管理的加强440
第七节 航道港口建设的新起步440
二 助航设施的恢复改善与航道的重点整治441
三 第一次全省航道普查工作的开展445
四 港埠设施的初步改善446
第八节 航运管理工作的开展447
一 航政工作的开展447
二 “三统”管理与计划运输制度的建立451
三 运价的统一与变化452
第一节 客货运输大起大落457
一 “大跃进”时期货运量猛增457
(1958~1965年)457
第八章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湖北航运的变化457
二 调整时期货运量的下降与回升460
三 加强支援农业的运输462
四 客运量的增长与下降462
第二节 中央直属与湖北地方航运体制的大变革464
一 长航局港航下放与收回464
二 省航运局港航下放与收回465
三 省航运局接收企事业单位船舶466
四 长江航运托拉斯对湖北航运的影响467
五 木帆船运输社的合并与恢复470
六 各级民间水运管理机构的建立474
第三节 木帆船技术改造和船舶修造业的发展476
一 木帆船“一清两改”和小型机动船的发展476
二 逐渐淘汰的竹排运输478
三 船舶修造业的相应发展479
第四节 航运管理工作的加强482
一 航政工作的削弱与加强482
二 运输市场的“三统”管理484
三 轮船木帆船运价规则的修订485
一 港口装卸搬运工具的改革486
第五节 港口面貌的改变486
二 武汉宜昌港的扩建488
第六节 长江航道建设的进步与支流航道的变化489
一 长江航标电气化与重点滩险的继续整治489
二 支流水系水利建设工程对航道的影响490
三 支流航道管理养护困难496
第九章 湖北航运在十年动乱中曲折前进(1966~1976年)498
第一节 客货运量再度起伏498
一 货运量再次回落与增长498
二 客运航线的增减和运量变化500
三 省航运局再入长江营运501
第二节 船舶技术进步和修造业的新发展503
一 分节驳顶推船队研制成功503
二 木帆船基本实现机动化拖带化505
三 船用小机挂桨的制造508
四 水泥船的发展509
五 优选船型的推广与应用511
六 船舶修造业的新发展512
七 船舶节能技术的探索514
第三节 港口建设的发展516
一 长江航运公司的港口建设516
二 汉江舵落口港的新建517
三 地方港口装卸机械化会战518
四 港机工业的兴起521
第四节 长江航道建设和支流航道的继续变化522
一 长江航标重新实现电气化和疏浚绞滩设施的增加522
二 长江滩险的进一步整治和下荆江裁弯523
三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对航道的影响525
四 汉北河等水利建设工程对航道的影响528
五 碍航闸坝的增多与复航船闸建设531
第五节 管理工作的削弱与加强533
一 管理机构瘫痪与恢复调整533
二 航政工作再度削弱与加强535
三 轮船木帆船运价规则和装卸搬运价格规则的统一537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湖北航运全面发展540
(1977~1990年)540
第一节 航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541
一 地方航运政企分开和“三航一港”管理体制的形成541
二 长航局体制改革和港口下放545
第二节 各类航运企业的发展548
一 交通部门航运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机制改革548
二 乡镇和厂矿企事业单位船舶的发展554
三 新建的股份制和集团型航运企业555
第三节 客货运输的新发展556
一 跨省长途直达运输的发展与总运量的变化556
二 主要货种流量流向的变化559
三 江海直达运输的重新崛起563
四 客运航线的变化和旅游运输的兴起564
五 湖北省上海航运营业部的设立567
第四节 行业管理的加强568
一 运输市场的放宽搞活与治理整顿568
二 客货运价的两次调整571
三 水运行政事业性费收的改进574
四 港航安全监督工作的全面加强与深化579
五 长江湖北段干线港航监督业务分工588
第五节 船舶技术改造的新进步589
一 木帆船的淘汰和运输船舶实现钢质化589
二 分节驳顶推船队的新发展590
三 船舶标准化工作的开展592
四 水运科技力量的增加597
五 船舶修造业的发展变化597
第六节 港口建设的新发展602
一 第一次全省港口普查工作的开展602
二 地方港口码头的扩建与新建604
三 长航局主要港口的扩建606
第七节 航道建设的新面貌610
一 长江葛洲坝库区航道条件改善610
二 长江航道设备的更新与浅险水道的维护611
三 长江新滩滑坡断航与复航613
四 第二次全省航道普查和航道建设规划614
五 汉江航运建设工程开工建设616
六 重点复航船闸的建设618
七 主要支流航道的整治疏浚622
附录629
大事记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