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
  • 倪大奇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3100·289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第一节 现代的中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中国1

中国向何处去1

西方资本主义老路走不通4

经过新民主主义进到社会主义是现代中国必由之路8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独特道路13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13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7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0

三大改造的胜利及其重要意义22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已在中国变为现实26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26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8

中国建立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30

第二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已经扎根于中国33

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曲折前进33

历史的伟大转折3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41

在新的情况下产生的新问题41

从建国以来的巨大成就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3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是一个历史过程48

第三节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含义51

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55

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在宏观方面的主要表现62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必须迅速发展生产力68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6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发展生产力70

实现富裕的唯一途径是发展生产力72

第二节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76

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含义76

我国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转变77

我国新的经济建设战略目标80

第三节 经济建设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83

要发挥经济规律的合力作用83

要注重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作用85

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86

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88

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91

坚持对外开放95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99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业99

我国工业的现状和问题99

我国工业现代化的目标102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104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农业111

我国农业的现状和问题111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113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11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商业和其他服务部门121

服务行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21

我国服务部门的主要问题123

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商业和其他服务业的途径126

第五章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上)129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129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同模式129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13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建立在有计划商品经济基础上138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38

建立符合商品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142

第三节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4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44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46

第四节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47

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47

增强企业活力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关系149

第六章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153

第一节 建立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153

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是统一的153

建立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155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158

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164

第二节 坚持按劳分配 改革工资制度167

我国原有工资制度的主要弊端168

改革工资制度170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73

第三节 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177

多层次的生产力决定多种经济形式177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式179

多种经济形式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184

广泛发展新的经济联合体191

第四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办好经济特区193

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194

引进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198

利用外资是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202

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206

建设经济特区是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207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是对外开放的新步骤211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214

第一节 发展科学技术 振兴教育事业214

文化建设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214

科学昌明 兴邦富民216

振兴教育 培育英华226

第二节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235

知识是人类智力劳动的结晶236

正确认识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238

开发智力 尊重人才242

第三节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247

繁荣文化事业 提高文化素养247

坚持“双百”方针 保障创作自由249

发展全民体育 振奋民族精神254

第八章 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257

第一节 搞好思想建设 培育新的一代257

坚持理论建设 加强理想教育257

深入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和纪律教育263

热爱伟大祖国 坚持国际主义268

第二节 建设和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272

建立我国崭新的社会关系272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277

正确处理爱情、婚姻、家庭中的伦理关系282

第三节 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285

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285

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288

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与社会主义文明294

第九章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298

第一节 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298

民主的含义298

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301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305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307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313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313

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316

把民主扩展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19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21

民主是法制的基础 法制是民主的保障321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特征323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法律化、制度化326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329

第十章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33

第一节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33

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333

我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切爱国者的联盟337

“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新发展341

第二节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46

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社会主义民族346

民族区域自治开辟了中国式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道路351

第三节 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54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会存在着宗教354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对待宗教的基本政策357

第四节 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361

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目标之一361

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现代化军队363

第十一章 坚持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369

第一节 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369

政党的含义369

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373

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合作的政治制度376

第二节 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38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380

党在不断总结教训中越来越坚强385

第三节 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388

改变我国存在的党政不分的领导体制388

坚持和健全我党的集体领导制度391

坚定不移地搞好我党党风393

第十二章 当代青年的光荣责任398

第一节 我们的时代398

世界新技术革命与共产主义运动398

我国正处在大转折大变革的时代401

我们的时代是艰苦创业的时代404

第二节 寄希望于青年406

青年是成才的黄金时期406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407

八十年代的青年肩负着实现四化的伟大历史使命410

第三节 实现四化 振兴中华414

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414

发扬脚踏实地的开拓精神418

后记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