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企业会计制度与审计、税务及其法律责任实务全书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企业会计制度与审计、税务及其法律责任实务全书 中](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192453.jpg)
- 《企业会计制度》课题研究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 ISBN:780169006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331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6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企业会计制度与审计、税务及其法律责任实务全书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篇 企业支出(费用)核算制度、舞弊、查证673
第一章 企业支出(费用)的核算制度和方法673
第一节 企业费用的类别和计价原则673
一、企业费用的类别673
二、企业费用的确认和计价676
三、企业费用核算的原则和方法677
第二章 企业费用核算的舞弊与案例举要684
第一节 费用业务核算的舞弊方式684
一、费用的归集不合规、不正确684
二、成本、费用的列支范围不合规、不正确684
三、成本、费用的列支标准不合规685
四、成本、费用的分配不真实、不正确685
五、产品成本的计算不真实、不正确686
第二节 费用核算舞弊查证案例举要686
第三章 对企业收入和费用的审核检查688
第一节 企业收入费用审核的目标和内容688
一、收入、费用审核的目标688
二、收入的审核内容688
三、费用的审核内容689
第二节 收入和费用的审核方法690
一、收入的审核690
二、费用的审核694
第八篇 企业利润核算的制度、舞弊、查证701
第一章 企业统一会计制度——企业利润的核算制度和方法701
第一节 企业利润的类别和确定701
一、企业利润的内容和类别701
二、利润的确定方法702
三、净利润702
第二节 企业利润的核算方法702
一、利润的计算公式702
二、利润的核算程序和方法703
三、利润分配的核算704
第二章 企业利润核算的舞弊和案例举要706
第一节 企业利润核算的舞弊方式706
一、形成利润的有关内容或项目不真实、不正确、不合规等706
二、对利润汇总业务的会计处理不正确706
三、计算缴纳所得税的基数不正确707
四、利润分配顺序不正确707
五、对利润分配的有关标准不合规、不正确707
六、企业对发生的年度亏损的处理不合规、不正确708
第二节 企业利润核算舞弊查证案例举要708
第三章 企业利润形成及分配的审核检查711
第一节 企业营业利润审计711
第二节 企业投资净收益审计712
第三节 企业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审计713
第四节 企业所得税的审计714
第五节 企业利润分配的审计715
第九篇 企业财务报告制度、舞弊、查证721
第一章 企业统一会计制度——企业财务报告的准则721
第一节 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和会计报表基本要求721
一、企业财务报告体系721
二、企业会计报表的类别721
三、会计报表的编报基本要求722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和制作723
第三节 损益表的主要内容和制作726
一、企业损益表的编制规定726
二、损益表附表的编制规定727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内容和制作728
一、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内容729
二、“现金”的定义729
三、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编制方法730
第五节 合并会计报表的内容和制作原则731
第二章 企业财务报告(会计报表)的审核检查739
第一节 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739
第二节 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739
第三节 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740
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的审计741
第五节 损益表的审计742
第六节 现金流量表的审计743
第十篇 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审计747
第一章 会计舞弊三十六法747
一、假发票747
二、没有发票或打白条747
三、私刻公章或伪造签字748
四、伪造隐匿账证748
五、私填盗用凭证748
六、变通违规748
七、套取和坐支现金749
八、公款违规私存私汇749
九、多开账户和出借账户749
十、违反票据法749
十一、私设小金库和小仓库750
十二、无证记账、白条抵库750
十三、假错真贪750
十四、重漏错记751
十五、汇总文章751
十六、收与解作弊752
十七、支与付作弊752
十八、收与支作弊752
十九、以物作弊753
二十、回扣私吞753
二十一、退货不报账754
二十二、盈与亏作弊754
二十三、虚报坏账754
二十四、账上文章754
二十五、账目文章755
二十六、账外账755
二十七、虚报和不报755
二十八、里应外合756
二十九、借鸡下蛋756
三十、偷梁换柱756
三十一、混水摸鱼757
三十二、张冠李戴757
三十三、瞒天过海757
三十四、金蝉脱壳757
三十五、乱挤乱摊757
三十六、电脑作弊758
第二章 反映在会计凭证中的舞弊行为759
一、数字书写问题759
二、名称上的问题759
三、编号上的问题760
四、格式上的问题761
五、摘要内容的问题761
六、日期上的问题761
七、签字盖章中的问题762
八、汇总当中的问题762
九、整理凭证中的问题762
十、借款处理手续中的问题763
第三章 反映在会计账簿中的舞弊行为764
第一节 会计账簿启用和设置错弊764
一、账簿启用中的问题764
二、账簿设计与设置的问题765
第二节 记账中的错弊766
一、登记的方式不合理766
二、账簿摘要不合理、不真实766
三、登记不及时767
四、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所留空距不合理767
第三节 会计结账中的问题767
一、结账前,未将登入本期的经济事项全部登记入账767
二、结账时,未按规定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768
三、年度终了,未将各账户余额按规定方法结转下年768
四、结账时间不合乎规定768
第四章 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的舞弊行为769
一、利用短期投资,调节货币资金769
二、利用资产项目,隐报财产损失770
三、少列折旧,掩盖固定资产磨损程度771
四、调增速动资产,虚造变现能力771
五、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企业实力772
六、少报负债额度,隐藏财务风险772
七、虚增资产负债比率,提高企业偿债能力773
八、虚构所有者权益,夸大企业实力774
九、多报营业收入,虚增经营结果774
十、虚报盈利,骗取荣誉775
十一、调整成本费用,夸大成本利润率775
十二、调整营业收入或营业资产平均值,提高营业资产周转率776
十三、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夸大企业信用状况776
十四、虚增利息保证倍数,夸大企业财务信誉777
第五章 反贪查证技巧778
第一节 发现疑点 捕捉奇异778
一、发现奇异数字778
二、发现奇异时间779
三、发现奇异地点779
四、发现奇异的业务内容或科目对应关系779
五、奇异往来单位780
第二节 理清思路、顺藤摸瓜781
一、按照会计制造过程检查781
二、观察询问、查证落实782
三、盘点实物,核对账实782
四、鉴别测定,去伪求真783
第三节 方法得当,有的放矢783
一、核对法784
二、查询法785
三、比较法785
四、分析法786
五、顺查法786
六、逆查法786
七、详查法786
八、抽查法787
九、盘点法788
十、调节法788
十一、观察法788
十二、鉴定法789
附录:贪财老总的下场790
第六章 财经法纪审计791
第一节 财经法纪审计特点791
第二节 审计在财经法纪审计方面的任务793
第三节 财经法纪审计的立案、调查和定案794
一、审计准备阶段的立案794
二、审计实施阶段的调查795
三、审计终结阶段的定案797
第七章 有贪污问题的证、账、表的审查方法801
第一节 有贪污问题的会计凭证的审查801
一、怎样审查含有贪污问题的原始凭证801
二、审查原始凭证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具体方法803
第二节 有贪污问题记账凭证的审查806
第三节 有贪污问题的会计账簿的审查808
一、怎样从查贪污角度审查总账809
二、怎样从查贪污角度查明细账809
三、怎样选择和审查易于贪污的账户811
四、销售收入账户的检查方法813
五、其他收入账户的检查方法818
六、物资问题的检查方法819
七、银行存款账户和银行结算凭证的检查方法821
八、出纳现金账户的检查方法825
九、费用开支问题的检查方法826
第四节 有贪污问题的会计报表的审查827
一、核对主要数据828
二、分析费用率。828
三、分析变化趋势828
四、审查平衡对应关系828
五、分析利润升降原因828
第十一篇 纳税人和征税人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833
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833
第一章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833
第一节 纳税人享有平等权833
一、税法赋于纳税人的平等权内容833
二、税法赋于纳税人平等权的行使范围834
三、平等权的特点和实现条件834
第二节 纳税人享有批评建议权835
一、批评建议权的内容和行使方式835
二、行使批评建议权的范围和限制条件835
三、批评建议权的特点和实现835
第三节 纳税人享有申诉、检举控告权836
一、申诉、检举、控告权的范围和限制条件836
二、纳税人行使申诉、检举、控告权的方式及途径836
三、纳税人申诉、检举、控告权的实现条件836
四、申诉、检举、控告权的法律规定837
第四节 纳税人享有请求赔偿权837
一、请求赔偿权的行使和限制837
二、请求赔偿的方式和范围839
三、请求赔偿权的实现和法律规定840
第五节 纳税人享有延期申报权841
一、行使延期申报权的条件841
二、行使延期申报权的意义和方式841
三、延期申报权的法律规定842
第六节 纳税人享有延期缴纳税款权842
一、行使延期缴纳税款权的条件842
二、行使延期缴纳税款权的作用和方式843
三、延期缴纳税款的期限和实现条件843
四、延期缴纳税款权的法律规定843
第七节 纳税人享有减免税申请权844
一、行使减免税申请权的条件844
二、行使减免税申请权的方式和作用844
三、减免税申请权的实现条件844
四、减免税申请权的法律规定845
第八节 纳税人有要求退还多缴税款权845
一、行使要求退还多缴税款权的条件和方式845
二、行使要求退还多缴税款权的最长期限和实现条件845
三、行使要求退还多缴税款权的法律规定846
第九节 纳税人享有请求保密权846
一、行使请求保密权的内容和作用846
二、请求保密权的实现条件和法律规定846
第十节 纳税人有委托税务代理权847
一、委托税务代理权的性质和特点847
二、行使委托代理权的条件和种类847
三、委托代理权的适用范围848
四、委托税务代理权的确立与终止848
五、委托代理权的实现条件849
六、委托代理权的法律规定849
第十一节 纳税人享有陈述、申辩权849
一、行使陈述、申辩权的条件和范围849
二、行使陈述、申辩权的意义和效力850
三、行使陈述、申辩权的实现条件和法律规定850
第十二节 纳税人有要求举行听证权851
一、行使要求举行听证权的条件和范围851
二、纳税人要求举行听证权的限制条件851
三、纳税人在听证中的权利852
四、要求举行听证权的效力和作用852
五、要求举行听证权的实现条件和法律规定852
第十三节 纳税人有拒绝处罚权853
一、纳税人行使拒绝处罚权的条件和范围853
二、行使拒绝处罚权的作用和限制854
三、拒绝处罚权的实现和法律规定854
第十四节 纳税人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权854
一、申请行政复议权的范围854
二、申请行政复议权的限制855
三、行使申请行政复议权的作用和方式855
四、纳税人在复议中的权利和实现条件856
五、申请行政复议权的法律规定856
第十五节 纳税人享有行政诉讼权857
一、行使行政诉讼权的条件和范围857
二、对行使行政诉讼权的限制情形859
三、行使行政诉讼权的种类859
四、纳税人在行政诉讼中的具体权利859
五、行政诉讼权的实现和法律规定861
第十六节 纳税人的义务862
一、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的义务862
二、按期办理申报纳税的义务862
三、依法设置帐簿 正确使用凭证的义务862
四、限期缴纳或解缴税款的义务863
五、接受税务检查的义务863
六、滞纳税款必须缴纳滞纳金的义务863
七、违反税收法律、法规承担法律责任的义务863
第二章 纳税人的法律责任之一——行政处罚864
第一节 纳税人法律责任概述864
一、纳税主体违反税务管理的法律责任864
二、纳税主体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法律责任864
三、纳税主体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法律责任865
四、纳税主体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865
第二节 对纳税人的行政处罚865
一、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865
二、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867
三、税务行政处罚的管辖869
四、税务行政处罚的适用872
五、税务行政处罚的程序875
六、税务听证的程序及操作878
七、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880
八、税务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881
第三章 纳税人法律责任之二——刑事责任882
第一节 对危害税收征管罪的刑事处罚882
第二节 对偷税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885
一、关于偷税罪的刑事立法演变发展过程885
二、关于偷税罪的概念887
三、偷税罪的犯罪构成要件888
四、认定偷税罪时应注意的问题896
五、偷税罪的刑罚898
第三节 对抗税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898
一、关于抗税罪的刑事立法演变发展过程898
二、关于抗税罪的犯罪构成要件899
三、关于抗税罪的认定问题901
四、关于抗税罪的处罚问题903
第四节 对逃避追缴欠税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03
一、关于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刑事立法演变发展过程903
二、逃避追缴欠税罪的罪名表述与概念903
三、关于逃避追缴欠税罪的犯罪构成要件904
四、关于对逃避追缴欠税罪的认定问题906
五、关于对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处罚问题907
第五节 对骗取出口退税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08
一、关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概念和刑事立法演变过程908
二、关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犯罪构成要件911
三、关于骗取出口退税罪与非罪的区分问题912
四、关于骗取出口退税罪与其他罪的区别914
五、关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处罚问题915
第六节 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16
一、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概念916
二、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构成要件918
三、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与非罪的区分问题919
四、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与其他罪的区别919
五、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处罚问题920
第七节 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21
一、关于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概念921
二、关于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成要件922
三、对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认定问题922
四、关于对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处罚问题925
第八节 对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26
一、关于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概念926
二、关于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成要件927
三、关于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认定问题928
四、关于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处罚问题930
第九节 对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31
一、关于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概念931
二、关于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构成要件931
三、关于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认定问题932
四、关于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处罚问题934
第十节 对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35
一、关于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概念问题要件935
二、关于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犯罪构成935
三、关于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认定问题937
四、关于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处罚问题939
第十一节 对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40
一、关于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的概念问题940
二、关于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940
三、关于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的认定问题942
四、关于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发票罪的处罚问题944
第十二节 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44
一、关于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概念944
二、关于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944
三、关于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认定问题946
四、关于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一罪与数罪问题948
五、关于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处罚问题948
第十三节 对非法出售发票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49
一、关于非法出售发票罪的概念问题949
二、关于非法出售发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949
三、关于非法出售发票罪的认定问题950
四、对于非法出售发票罪的处罚问题952
第十四节 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52
一、对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概念问题952
二、关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953
三、关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认定和处罚问题953
第十五节 对盗窃税票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54
一、关于盗窃税票罪的概念问题954
二、关于盗窃税票罪的构成要件954
三、关于盗窃税票罪的认定和处罚问题955
第十六节 对诈骗税票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56
一、关于诈骗税票罪的概念问题956
二、关于诈骗税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957
三、关于诈骗税票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问题957
征税人(税务机关)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958
第一章 征税人(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958
第一节 征税人(税务机关)的权利958
一、税收管理权958
二、税款征收权958
三、委托代征权958
四、实施税收保全权和强制执行权959
五、批准减、免、退税和延期缴纳税款权959
六、税务检查权959
七、行政裁量权960
八、行政处罚权960
九、税务复议权和应诉权960
十、税法解释权960
第二节 征税人(税务机关)的义务960
第二章 征税人(税务机关)法律责任之一——行政赔偿961
第一节 税务行政赔偿的特征961
第二节 税务行政赔偿的范围961
第三节 国家不承担税务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962
一、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行使的与税收征收管理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962
二、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身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963
第四节 税务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963
一、税务行政赔偿的请求人963
二、税务行政赔偿义务机关964
第五节 税务行政赔偿的程序和追偿制度964
一、税务行政赔偿程序964
二、税务行政赔偿请求及审查964
三、税务行政赔偿请求的方式及审理程序965
四、税务行政追偿967
第六节 税务行政赔偿的方式968
一、金钱赔偿968
二、返还财产968
三、恢复原状968
第七节 税务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和费用列支969
一、税务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969
二、税务赔偿费用的列支970
第八节 税务行政赔偿的时效、收费与征税971
一、时效971
二、收费与征税971
第三章征税人(税务机关)法律责任之二——刑事处罚971
第一节 税收职务犯罪(税收渎职罪)探析971
一、关于税收职务犯罪的法律规定及其演变过程971
二、关于税收职务犯罪原因探讨973
三、渎职罪和税收职务犯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分析975
第二节 对税收滥用职权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78
一、关于税收滥用职权罪的概念问题978
二、关于税收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978
三、关于税收滥用职权罪的认定问题980
四、关于税收滥用职权罪的刑事处罚981
第三节 对税收玩忽职守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81
一、关于税收玩忽职守罪的概念问题981
二、关于税收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981
三、关于税收玩忽职守罪的认定问题983
四、关于税收玩忽职守罪的刑事处罚985
第四节 对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85
一、关于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概念问题985
二、关于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构成要件985
三、关于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认定问题987
四、关于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刑事处罚问题988
第五节 对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89
一、关于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概念问题989
二、关于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构成要件989
三、关于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认定问题991
四、关于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刑事处罚993
第六节 对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的认定和刑事处罚993
一、关于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的概念问题993
二、关于构成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的构成要件993
三、关于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的认定问题994
四、关于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的刑事处罚问题996
第七节 新增加的其他法律责任996
第四章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及处理规定996
第一节 税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996
第二节 税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规定997
第十二篇 企业财务会计违法的法律责任1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释解1005
《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1058
《民事诉讼法》中的有关规定1067
《预算法》中的有关规定1068
《公司法》中的有关规定1068
《注册会计师法》中的有关规定1073
《审计法》中的有关规定1076
《税收征管法》中的有关规定107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1084
《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1088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1092
附录:企业会计制度最新配套及相关法规1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1099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讲解 国务院2000年6月21日发布1107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8项准则的通知 2001年1月18日1156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 财政部2001年1月18日1157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 财政部2001年1月18日1160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 财政部2001年1月18日1163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财政部1997年5月22日1168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指南1170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讲解1181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 财政部2001年1月18日发布1202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南1214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讲解1256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财政部1998年5月12日1268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南1269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讲解1290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财政部2001年1月18日1297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1302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讲解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