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修订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76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修订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
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1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性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0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14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14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和继续革命19
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唯生产力论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大作用28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28
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32
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35
以没收手段剥夺大资本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建立41
第二篇 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41
第二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建立41
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改造中小资本46
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5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建立。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57
农业合作化是改造小农经济的唯一道路57
农业合作化的阶级路线和步骤65
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71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建立的主要特点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优越性84
第三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88
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地位、管理体制88
全民所有制在斗争中巩固和发展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101
集体所有制的性质、作用、组织形式101
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资产阶级法权105
集体所有制在斗争中巩固和发展1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二重性120
社会主义产品的直接社会性和商品性120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一般特征120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是直接社会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1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132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主导方面和生产目的132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旧痕迹和生产目的141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1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形成149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基础149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中人们的相互关系149
上层建筑在社会主义相互关系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相互关系中的矛盾155
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仍然是阶级关系155
社会主义的分工和协作159
社会主义相互关系中的旧痕迹165
第三节 不断调整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170
不断调整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意义170
限制人们相互关系中的资产阶级法权175
社会主义生产高速度发展的客观必然性1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高速度发展184
第六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和节约184
抓革命 促生产190
驳“一切为了现代化”1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节约197
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基本原则197
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制201
批判苏修的“完全经济核算制”206
第三节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209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本质和基本要求209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斗争中形成和发展214
第三篇 社会主义的流通过程219
第七章 社会主义产品的交换2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交换的一般特征219
社会主义交换过程是直接的社会分配和商品交换的统一219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交换的形式2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计划调拨225
生产资料计划调拨的重要意义225
生产资料计划调拨中的几种关系227
生产资料计划调拨的渠道230
社会主义商业的作用2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业232
社会主义的国内市场236
社会主义商业中的几种关系238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制度243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交换的性质243
限制商品制度方面资产阶级法权的必要性244
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247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251
第五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251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255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和价值规律2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和货币流通258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和职能258
我国的人民币26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2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269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流通中的作用269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形成的依据272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形成的特点274
货币和货币交换的存在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276
第三节 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和货币流通276
限制货币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279
第四篇 社会主义的分配过程283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283
第一节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83
提倡各尽所能,发扬共产主义的劳动精神283
按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287
按劳分配原则的资产阶级法权289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形式294
第二节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形式294
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形式298
第三节 限制按劳分配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301
限制的必要性301
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308
第五篇 社会主义生产的总过程314
第十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3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314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314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317
第二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323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323
国民经济的几种主要比例关系326
生产力的合理布局332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计划工作和综合平衡335
客观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计划工作335
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方法338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340
第四节 批判修正主义的“经济自由化”34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3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农业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4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47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关系358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358
社会主义工业化365
实质是巩固工农联盟和逐步消灭工农差别3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分配377
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37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377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迅速增长378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380
第二节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385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385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389
批判“‘国富’民穷”的反动谬论3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392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392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是实现有?划地集中和分配国民收入的工具394
社会主义银行信贷是有计划地动员和再分配货币资金的形式397
第六篇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01
第十三章 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401
第一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401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401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405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413
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413
批判假共产主义415
第三节 共产主义一定在全世界胜利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