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战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战略研究
  • 李京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80238317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工业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柳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报告1

前言1

一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现状2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概况2

(二)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发展成绩3

(三)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意见4

二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SWOT分析5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优势分析5

(二)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劣势分析7

(三)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面临的发展机遇8

(四)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面临的挑战8

三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战略定位和目标9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战略定位9

(二)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发展目标11

(三)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的指导原则12

四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主导产业选择13

(一)现代制造业14

(二)现代服务业14

(三)高新技术产业16

五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的主要任务17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17

(二)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20

(三)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任务22

六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创新发展23

(一)创新发展理念23

(二)创新发展模式——产学研联盟24

(三)创新招商引资机制26

(四)创新投融资机制27

(五)创新管理体制29

七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环境体系建设30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30

(二)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法制环境建设31

(三)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人文环境建设33

八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的支持政策33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支持政策的执行主体33

(二)人气聚集政策34

(三)土地政策36

(四)招商引资政策39

(五)投融资政策43

(六)财政、税收、海关政策46

(七)人才政策49

分报告一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现状和SWOT分析52

一 柳州市经济发展的演进及现状52

(一)柳州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演进52

(二)柳州市经济发展的横向比较59

专栏1-1中国的汽车城60

二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基本情况及发展成绩64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基本情况介绍64

(二)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发展成绩66

三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优势和劣势分析71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优势分析71

(二)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劣势分析73

四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74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面临的发展机遇74

专栏1-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78

(二)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面临的外部挑战80

专栏1-3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81

分报告二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战略定位和主导产业选择83

一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战略定位83

(一)经济目标的战略定位83

(二)区位优势的战略定位84

(三)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84

(四)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行业战略定位84

专栏2-1能源环境——发展汽车业的选择84

(五)“外向型”战略定位86

二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的指导原则86

(一)创新原则86

(二)效益原则87

(三)协调原则87

(四)“借鸡下蛋”原则88

(五)和谐原则88

三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89

(一)坚持“外向”发展方向89

(二)实现园区高度城镇化89

(三)建设“中国新型动力汽车城”和“中国——东盟汽车城”90

(四)培育巨型龙头企业,拉动经济发展,贡献于“工业立柳”90

专栏2-2工业园区培养技术力量的摇篮——社区大学91

四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主导产业选择92

(一)汽车整车产业是工业区的核心,按战略设想可建立高端专用车厂和高档新型动力汽车厂的整车产业92

(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是整车产业的上游产业92

(三)农产品加工产业93

(四)房地产业93

(五)现代物流业93

(六)商贸业94

分报告三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和实现途径96

一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96

(一)打造柳州汽车城,拓展汽车产业链,壮大汽车产业集群96

专栏3-1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98

(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产业服务体系99

(三)发展科研和职业教育,打造柳州产业技术创新基地100

(四)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01

(五)促进物流业发展,突破物流瓶颈102

(六)聚集人气,建设集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宜居生活城103

二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103

(一)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问题103

(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104

(三)塑造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105

三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任务105

(一)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防范106

(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106

(三)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106

(四)加大对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投入106

专栏3-2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发展途径106

四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108

(一)建立开发区间的领导协调机制,统一产业布局和规划108

(二)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109

专栏3-3我国园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比较111

(三)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发展具备不同功能的专业园区113

(四)加强对创新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创新基础设施,服务产业升级115

(五)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满足城市化发展需要,119

塑造宜居城市119

分报告四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机制创新和金融创新121

一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招商引资机制创新121

(一)招商引资环境的继续完善121

(二)招商引资的科学定位122

(三)招商引资的策略和机制创新122

(四)招商引资的力度拓展124

二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投融资机制创新124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投融资方面的问题124

(二)引爆房地产投资热潮125

(三)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125

(四)建立和完善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风险投资机制128

专栏4-1风险投资129

(五)建立和完善商业性金融服务体系131

(六)重视和培育“天使”投资市场132

(七)建立产权交易所和技术产权交易所133

专栏4-2技术产权交易市场135

专栏4-3北京产权交易所交易暂行规则138

专栏4-4北京产权交易所国有产权交易流程145

专栏4-5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交易流程147

(八)建立健全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信用担保体系147

(九)重视融资辅助体系的建设149

三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适用的产学研联盟的发展模式和机制150

(一)产学研联盟的理论分析150

(二)已有产学研联盟模式总结155

(三)国外产学研联盟的经验160

(四)国外产学研联盟发展经验对我们的启示166

(五)适合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产学研联盟的模式、机制及对策168

专栏4-6产学研联盟的发展历程171

四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172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管理体制创新172

(二)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机制创新175

(三)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176

专栏4-7区域创新体系178

分报告五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环境体系建设180

一 环境概念180

二 政府行为181

(一)成绩与问题181

(二)应对之策略183

(三)职能与机制185

专栏5-1行政过度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潜在危险186

(四)生活与生产193

专栏5-2生态、生活、生产之间的约束关系195

(五)目标与诉求197

专栏5-3基础设施201

三 环境生态205

(一)环境承载能力205

(二)发展循环经济206

专栏5-4《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207

专栏5-5清洁发展机制(CDM)与市场化的排污权交易208

(三)建设循环型社会210

分报告六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体系213

一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政策基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13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的政策基础213

(二)制定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支持政策的指导思想214

(三)制定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支持政策的基本原则215

(四)处理好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支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系216

二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支持政策体系构建218

(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支持政策的执行主体218

(二)人气聚集政策219

(三)土地政策221

专栏6-1我国现阶段征地补偿政策机制227

(四)招商引资政策231

(五)投融资政策237

专栏6-2 BOT模式241

(六)财政、税收、海关政策245

(七)人才政策2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