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与资本的共赢逻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劳动与资本的共赢逻辑
  • 权衡,杨鹏飞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219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劳资关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劳动与资本的共赢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导论 科学分配观下的收入分配、劳资共赢与和谐社会1

(一)和谐社会呼吁以公正公平发展为导向的科学分配观1

(二)创建科学分配观,推动收入分配制度创新3

(三)科学分配观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6

(四)劳资共赢与和谐社会8

(五)劳资共赢需要具备制度基础和社会条件9

(六)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9

一 劳资共赢:现代分析框架11

(一)马克思资本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含义1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劳资共赢的制度保障15

(三)能力与自由发展:劳资共赢的内在激励16

(四)劳动和资本的共赢: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17

(五)政府干预:劳资共赢的平衡器18

(六)效率工资:劳资共赢的理论基础19

(七)劳动力供求变化:劳资共赢的内生动力20

(八)工会制度:劳资共赢的保障20

专栏:利益须共享,劳资要双赢21

二 “劳动—资本”关系:从历史到现实25

(一)劳资关系的发端形态:源于马克思的评判25

(二)传统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斯大林模式及其实践反思28

(三)计划体制内劳动关系的调整与探索:南斯拉夫工人自治管理模式34

(四)改革的实践需要理论的创新:经济转轨与劳资关系39

专栏:马克思的经典论述与刘少奇的“剥削有功论”44

三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劳资关系博弈46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启动分配制度改革与劳资关系解冻46

(二)“先富带动后富”:劳动致富占据主导,资本谋求合法空间48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劳资地位趋向平等50

(四)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劳资双方走向动态均衡52

(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于劳资关系的影响55

专栏: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吗?56

四 30年制度变迁:劳动与资本的双重解放与回归理性60

(一)计划经济体制对劳动和资本的双重束缚60

(二)国有企业改革与传统劳动体制的松动63

(三)非公企业发展与市场型劳资关系的培育68

(四)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劳资双重解放与回归理性73

五 劳动与资本的互利共赢:30年的实践历程与成就77

(一)劳动者收入持续稳定上升77

(二)资本收益高速增长88

(三)政府收入显著提高98

(四)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探索105

专栏: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与生活质量110

六 新形势下劳动与资本的博弈:问题与挑战113

(一)中国劳资共赢发展的现实机遇与内生动力113

(二)中国劳动力供求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其对劳资关系的影响117

(三)劳动—资本关系的错位与扭曲:转型时期的新挑战124

(四)劳动—资本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出现两极化吗?128

(五)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劳动资本关系及其症结135

专栏:黑砖窑事件:现代版的包身工144

七 收益共享:走向劳资共赢146

(一)收益共享与劳资共赢的经验探索146

(二)劳资收益共享制: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要实现统一150

(三)劳资收益共享: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要实现统一152

专栏:按贡献分配与劳资双赢160

八 西方国家劳资关系:探索、修正与启示163

(一)劳资关系改革: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制度创新的突破口163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劳资关系167

(三)新自由主义劳资关系172

(四)西方国家当前劳资关系的矛盾与挑战176

专栏:欧洲劳资关系矛盾为何可以走向缓和?182

九 构建劳动—资本共赢与和谐发展的制度框架184

(一)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与劳资双赢184

(二)完善工会制度建设与集体谈判186

(三)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政府、企业与劳动者共赢189

(四)完善参与一民主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微观基础195

专栏:国外集体谈判的经验——法国198

十 营造劳动—资本共赢发展的政策与法制环境201

(一)完善劳动用工制度201

(二)就业促进的政策与法律210

(三)社会保障政策与法律217

(四)其他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221

专栏:《劳动合同法》:双赢还是双输?225

参考文献228

后记2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