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神病学 第6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郝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044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精神病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精神病学 第6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精神病学1
二、精神障碍1
三、其他相关学科2
(一)医学心理学2
(二)行为医学3
(三)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3
第二节 脑与精神活动3
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3
二、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4
三、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5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5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6
(一)遗传与环境因素6
(二)神经发育异常7
(三)感染7
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7
(一)应激与精神障碍7
(二)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8
三、小结8
第四节 展望9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11
第一节 基本概念11
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11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11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11
四、多轴诊断12
五、等级诊断12
第二节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13
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13
(一)《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13
(二)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13
二、我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14
附录16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22
第一节 概述22
第二节 常见精神症状22
一、感知觉障碍22
(一)感觉障碍23
(二)知觉障碍23
二、思维障碍25
(一)思维形式障碍25
(二)思维内容障碍27
(三)超价观念29
三、注意障碍29
(一)注意增强29
(二)注意涣散30
(三)注意减退30
(四)注意转移30
(五)注意狭窄30
四、记忆障碍30
(一)记忆增强30
(二)记忆减退30
(三)遗忘30
(四)错构30
(五)虚构31
五、智能障碍31
(一)精神发育迟滞31
(二)痴呆31
六、定向力32
七、情感障碍32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32
(二)情感波动性的改变33
(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33
八、意志障碍33
(一)意志增强33
(二)意志减弱33
(三)意志缺乏33
(四)犹豫不决34
九、动作与行为障碍34
(一)精神运动性兴奋34
(二)精神运动性抑制34
(三)刻板动作34
(四)模仿动作35
(五)作态35
十、意识障碍35
(一)嗜睡35
(二)意识混浊35
(三)昏睡35
(四)昏迷35
(五)蒙眬状态35
(六)谵妄状态36
(七)梦样状态36
十一、自知力36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37
第一节 医患关系37
第二节 精神检查中的一般原则38
一、面谈检查的步骤38
(一)开始38
(二)深入38
(三)结束39
二、面谈检查的技巧39
(一)检查者(医生)的修养39
(二)沟通技巧40
第三节 病史采集41
一、询问知情者41
二、病史格式与内容41
(一)病史格式和内容41
(二)采集病史应注意的事项42
第四节 精神状况检查43
一、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43
(一)外表与行为43
(二)言谈与思维43
(三)情绪状态44
(四)感知44
(五)认知功能44
(六)自知力44
二、特殊情况下的精神状况检查44
(一)不合作的患者44
(二)意识障碍的患者45
(三)风险评估45
第五节 躯体检查与特殊检查45
(一)躯体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45
(二)实验室检查45
(三)脑影像学检查45
(四)神经心理学评估46
第六节 精神科诊断过程46
(一)横向诊断过程46
(二)纵向诊断过程47
(三)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7
第七节 标准化精神检查和评定量表的应用47
(一)标准化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47
(二)评定量表48
第八节 精神科病历书写49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51
第一节 概述51
一、基本概念51
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51
(一)谵妄51
(二)痴呆52
(三)遗忘综合征54
(四)人格改变54
(五)其他55
三、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55
第二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55
一、阿尔茨海默病55
(一)流行病学55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56
(三)临床表现56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57
(五)治疗58
二、血管性痴呆59
(一)临床表现59
(二)预防与治疗59
三、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60
(一)病毒性脑炎60
(二)脑膜炎60
(三)脑脓肿61
四、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61
(一)临床表现61
(二)治疗62
五、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62
(一)临床表现62
(二)诊断和治疗63
六、癫癎性精神障碍63
(一)临床表现63
(二)诊断和治疗64
七、梅毒所致精神障碍64
(一)临床表现64
(二)诊断和治疗64
八、HIV感染所致精神障碍65
第三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65
一、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66
(一)流行性感冒所致精神障碍67
(二)肺炎所致精神障碍67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67
(四)小舞蹈病67
二、内分泌障碍所致精神障碍67
(一)肾上腺功能异常67
(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68
(三)甲状腺功能障碍68
(四)嗜铬细胞瘤69
(五)糖尿病所致精神障碍70
三、结缔组织病所致精神障碍70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70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70
四、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71
(一)呼吸系统疾病71
(二)循环系统疾病71
(三)消化系统疾病72
(四)肾脏疾病73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74
第一节 概述74
一、基本概念74
(一)精神活性物质74
(二)依赖74
(三)滥用74
(四)耐受性74
(五)戒断状态75
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75
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相关因素75
(一)社会因素75
(二)心理因素75
(三)生物学因素75
第二节 阿片类物质77
一、概述77
二、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78
三、戒断反应78
四、治疗78
(一)脱毒治疗79
(二)防止复吸、社会心理干预79
(三)美沙酮维持治疗79
第三节 酒精80
一、酒精的吸收与代谢80
二、酒精的药理作用及机理80
三、饮酒与精神障碍81
(一)急性酒中毒81
(二)戒断反应81
(三)记忆及智力障碍81
(四)其他精神障碍81
四、治疗82
(一)戒断症状的处理82
(二)酒增敏药82
(三)抗酒渴求药82
(四)治疗精神障碍共病83
第四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83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84
一、苯丙胺类药物的药理作用84
二、治疗84
(一)精神症状的治疗85
(二)躯体症状的治疗85
第六节 烟草85
一、尼古丁的药理作用85
二、吸烟的危害85
三、吸烟问题的处理86
第七节 其他86
一、大麻86
二、氯胺酮87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89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89
一、概念的历史回顾89
二、流行病学89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90
四、临床表现92
(一)前驱期症状92
(二)显症期症状92
五、临床分型94
(一)单纯型94
(二)青春型94
(三)紧张型95
(四)偏执型95
(五)未分化型95
(六)残留型95
(七)精神分裂症后抑郁95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96
(一)诊断要点96
(二)鉴别诊断97
七、病程与结局98
八、治疗与康复98
(一)药物治疗98
(二)心理与社会干预99
第二节 偏执性精神障碍100
第三节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101
第八章 心境障碍103
一、概述103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03
(一)遗传因素103
(二)神经生化因素103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104
(四)脑电生理变化104
(五)神经影像改变104
(六)心理社会因素104
三、临床表现105
(一)躁狂发作105
(二)抑郁发作106
(三)双相障碍107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108
四、病程和预后10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09
(一)诊断109
(二)鉴别诊断109
六、治疗与预防109
(一)躁狂发作的治疗109
(二)抑郁发作的治疗110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111
第九章 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113
第一节 概述113
一、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113
二、神经症性障碍的分类与鉴别114
三、神经症性障碍的治疗原则115
(一)药物治疗115
(二)心理治疗115
第二节 恐惧症11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6
二、临床表现11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17
(一)诊断要点117
(二)鉴别诊断117
四、治疗117
第三节 惊恐障碍11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18
二、临床表现11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18
(一)诊断要点118
(二)鉴别诊断119
四、治疗119
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12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20
二、临床表现12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21
(一)诊断要点121
(二)鉴别诊断121
四、治疗121
(一)药物治疗121
(二)心理治疗122
第五节 强迫障碍12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22
二、临床表现123
(一)强迫观念123
(二)强迫动作和行为124
(三)回避行为124
(四)其他12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24
(一)诊断要点124
(二)鉴别诊断125
四、治疗125
第六节 躯体形式障碍12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26
二、临床表现126
(一)躯体化障碍126
(二)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126
(三)疑病症126
(四)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27
(五)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127
(六)其他躯体形式障碍12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27
(一)诊断127
(二)鉴别诊断128
四、治疗128
(一)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128
(二)药物治疗129
(三)心理治疗129
第七节 神经衰弱129
一、临床表现129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30
(一)诊断要点130
(二)鉴别诊断130
三、治疗130
第八节 分离性障碍13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31
二、临床表现131
(一)分离(转换)性障碍131
(二)特殊表现形式13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33
(一)诊断要点133
(二)鉴别诊断133
四、治疗134
第十章 应激相关障碍135
第一节 概述135
一、应激与反应135
二、应激源135
三、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136
四、应激的生物中介机制136
第二节 应激相关障碍138
一、急性应激障碍138
(一)概述138
(二)临床表现13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39
(四)治疗与干预139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140
(一)概述14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40
(三)临床表现14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42
(五)治疗142
三、适应障碍143
(一)临床表现14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43
(三)治疗143
第十一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145
第一节进食障碍145
一、神经性厌食14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45
(二)临床表现14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46
(四)治疗146
(五)病程与预后146
二、神经性贪食14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47
(二)临床表现14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48
(四)治疗148
(五)病程与预后148
三、神经性呕吐149
第二节 睡眠障碍149
一、失眠症149
(一)失眠的原因149
(二)临床表现15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50
(四)治疗150
二、嗜睡症150
(一)临床表现150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50
(三)治疗151
三、睡眠—觉醒节律障碍151
(一)病因151
(二)临床表现151
(三)诊断151
(四)治疗151
四、睡行症152
(一)临床表现15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52
(三)治疗152
五、夜惊152
六、梦魇153
第三节 性功能障碍153
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153
(一)性欲减退153
(二)阳痿154
(三)阴冷154
(四)性乐高潮障碍154
(五)早泄155
(六)阴道痉挛155
(七)性交疼痛155
二、性功能障碍的治疗155
第十二章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157
第一节 人格障碍15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57
二、常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158
三、诊断161
四、治疗和预后161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16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62
二、临床表现163
(一)性身份障碍163
(二)性偏好障碍163
(三)性指向障碍164
三、诊断165
四、治疗165
第十三章 攻击行为、自杀与危机干预167
第一节 攻击行为167
一、流行病学167
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167
(一)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167
(二)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167
三、攻击行为的预防与处理168
(一)攻击行为的预测168
(二)攻击行为的预防168
(三)攻击行为的处理168
第二节 自杀行为168
一、概述169
二、自杀的危险因素169
(一)心理学因素169
(二)社会学因素170
(三)生物学因素170
(四)其他因素171
三、自杀危险性评估与判断171
(一)自杀的动机171
(二)自杀前的心理特点171
(三)自杀危险性的基本线索172
四、自杀的治疗与预防172
(一)一级预防172
(二)二级预防172
(三)三级预防173
第三节 危机与危机干预173
(一)危机的概念173
(二)危机的类型与结局174
(三)危机干预的概念174
第十四章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176
第一节 概述176
一、概念176
二、综合医院的心理问题176
三、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意义177
第二节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范畴177
一、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任务177
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服务模式177
三、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类型178
(一)以患者为中心的会诊178
(二)以邀诊医生为中心的会诊179
(三)以整个医疗小组为中心的会诊179
四、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主要内容179
第三节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临床应用180
一、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服务职能180
(一)精神科医生180
(二)非精神卫生专业的医生180
(三)心理工作者180
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服务场所180
(一)病房180
(二)急诊室与ICU180
(三)门诊或联合门诊180
三、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基本技能180
(一)病例筛查181
(二)诊断与鉴别181
(三)治疗原则183
四、常见会诊-联络的临床问题183
(一)脑器质性综合征183
(二)抑郁症、神经症性疾病和心身疾病184
(三)外科手术前后的心理反应184
(四)监护室综合征184
(五)人工透析及脏器移植184
(六)癌症患者184
第十五章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186
第一节 精神发育迟滞186
一、流行病学186
二、病因186
(一)遗传及先天性因素186
(二)围生期有害因素186
(三)出生后因素187
三、临床表现187
四、病程与预后18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88
六、预防与治疗189
第二节 儿童孤独症及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190
一、儿童孤独症190
(一)流行病学19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90
(三)临床表现191
(四)病程及预后19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92
(六)治疗193
二、Asperger综合征193
(一)临床表现193
(二)病程与预后19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94
(四)治疗194
三、Rett综合征194
(一)临床表现195
(二)病程与预后19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95
(四)治疗195
四、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195
(一)临床表现196
(二)病程与预后19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96
(四)治疗196
第三节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196
一、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196
(一)流行病学197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97
(三)临床表现197
(四)病程和预后19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98
(六)治疗199
二、品行障碍201
(一)流行病学201
(二)病因201
(三)临床表现201
(四)病程与预后20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02
(六)治疗202
三、抽动障碍203
(一)流行病学203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203
(三)临床表现203
(四)病程与预后20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04
(六)治疗205
四、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206
(一)病因207
(二)临床表现207
(三)病程与预后20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07
(五)治疗207
第十六章 躯体治疗209
第一节 药物治疗概述209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物209
一、分类210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210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210
二、作用机制210
三、临床应用211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212
(二)用法和剂量212
四、不良反应和处理213
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216
六、常用抗精神病药物216
第三节 抗抑郁药物217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218
(一)作用机制218
(二)临床应用218
(三)不良反应及其处理218
(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219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219
三、新型抗抑郁药物220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220
(二)其他递质机制的新型抗抑郁药物220
第四节 心境稳定剂221
一、碳酸锂221
(一)体内处置和作用机制221
(二)临床应用222
二、抗癫癎药物223
第五节 抗焦虑药物223
一、苯二氮?类223
二、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225
第六节 电抽搐治疗225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225
二、治疗方法225
三、并发症及其处理226
四、电抽搐治疗的改良方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26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228
第一节 概述228
一、概念228
二、心理治疗的由来与发展228
三、正确掌握和使用心理治疗228
四、心理治疗的种类229
(一)按治疗对象分类229
(二)按理论流派分类230
第二节 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简介230
一、精神分析治疗及心理动力性治疗230
二、认知-行为治疗231
三、人本主义治疗231
四、系统思想与家庭治疗232
五、心理治疗的效用及其机制233
(一)心理治疗的疗效233
(二)心理治疗产生疗效的机制233
第三节 心理治疗关系234
一、治疗关系的意义234
二、建立、维持治疗关系的技术234
(一)摆正治疗师的位置与角色234
(二)开场技术235
(三)接纳与反映技术236
(四)构架技术236
(五)倾听技术236
(六)引导技术237
(七)安慰和承诺技术237
(八)暗示技术238
(九)终止技术238
第四节 促进变化的策略和技术239
一、治疗变化的目标及干预方法的选择239
(一)筛选干预目标239
(二)根据问题和相应解释确定干预方法239
二、主要的干预策略240
(一)重建自我认识的技术240
(二)处理躯体和情绪不适的放松技术242
(三)改变个体和人际行为的技术243
第十八章 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246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预防246
一、概述246
二、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246
(一)一级预防246
(二)二级预防246
(三)三级预防247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康复248
一、概述248
二、精神障碍的医院康复248
(一)医院康复的工作内容248
(二)医院康复的训练措施249
三、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249
(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目的250
(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工作体系251
第三节 工娱治疗253
一、工娱治疗的作用253
二、工娱治疗的形式254
三、工娱治疗的管理254
第十九章 精神疾病相关法律问题256
第一节 司法精神病学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256
一、责任能力评定与相关法律256
(一)刑事责任能力及其评定256
(二)民事责任能力及其评定257
二、各类精神疾病法律能力的评定257
(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碍257
(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58
(三)精神发育迟滞258
(四)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259
第二节 精神卫生立法及临床相关法律问题259
一、精神病人的强制性医疗问题259
二、治疗的知情同意问题260
三、精神病人的约束、隔离问题260
参考文献262
附录1中英文名词索引264
附录2《精神病学》教学大纲(试用版)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