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管理思想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家管理思想论
  • 陈德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ISBN:750782827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儒家-管理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家管理思想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以人为本: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1

第一节 对以人为本管理的理解3

第二节 “敬德保民”是人本思想的萌芽7

第三节 以人为本管理哲学的创立8

一、人为万物之灵20

二、人为五行之秀20

三、人为宇宙的中心20

四、民为邦本,本固邦宁20

第四节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核心20

第五节 对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探索22

一、儒家人本管理模式的内涵31

二、儒家人本管理模式的局限性31

三、西方现代的人本管理模式31

四、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本管理模式31

第二章 人性本善:儒家管理思想的人性基础31

第一节 人的本质规定33

第二节 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37

一、经济人假设44

二、社会人假设44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44

四、复杂人假设44

五、自由发展人假设44

第三节 性善论与内驱力44

第四节 性恶论与外驱力50

第五节 《周易》的元善防邪论与中合驱动力54

第三章 道之以德: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激励机制59

第一节 西方的激励理论61

第二节 德治与自律化管理65

第三节 法治与强制性管理71

第四节 自律与他律的统一77

第五节 东西方激励机制的比较81

第四章 仁爱之心: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一83

第一节 东方文化中的仁爱思想85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美德、善的思想93

第三节 仁爱思想在管理中的现实价值102

一、“仁爱”思想是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的道德要求二、仁爱思想是被管理者实现自身价值应有的道德素质三、仁爱思想是企业实现其宗旨的有效价值选择四、仁爱思想是企业内部维护团结和增强凝聚力的基础五、仁爱思想也是企业成为一流企业的重要条件第五章 忠恕之道: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二109

第一节 “忠恕”之道是仁爱思想的重要内容111

第二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管理价值114

一、国家行政管理者要施德教于民118

二、国家行政管理者要施仁政于民118

三、国家行政管理者要施富裕于民118

四、国家行政管理者要给大众建立一个精神生活的乐园第三节 “忠”在管理中的现实价值118

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自己企业的利益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自己企业的理念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职业道德第四节 “恕”在管理中的现实价值122

一、“恕道”是维护企业内部人际和谐的道德基础二、上级与下属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都应该讲“恕道”三、实行“恕道”管理,必须实行“中道”四、实行“恕道”管理,必须遵守“所欲与之,所恶勿施”的原则第六章 诚信为本: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三129

第一节 诚信是儒家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131

一、“诚信”是儒家的五种基本道德之一二、《周易》中的诚信三、“诚信”的社会功能第二节 恪守诚信,反对任何欺诈行为137

第三节 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141

一、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下级对上级、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建立信任机制二、要建立企业与用户、消费者的诚信机制三、企业与企业、公司与公司之间也必须建立起诚信机制第七章 见利思义: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四153

第一节 “义”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道德规范155

第二节 正确认识儒家的“义利之辨”158

一、驳对孔子义利观的歪曲164

二、驳对孟子义利观的歪曲164

三、对董仲舒义利观的修改而产生的偏颇第三节 “见利思义”、义利合一是儒家义利观的真谛164

一、“见利思义”、义利合一是儒家义利观的第一要义二、“见利思义”的历史故事第四节 “见利思义”在现代管理中的意义167

一、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的义利关系,是维护企业内部和谐与团结的基础二、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公众、国家之间的义利关系,是企业获得回报的出发点三、正确处理企业之间的利益竞争,是建立良好市场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第八章 齐之以礼:儒家管理思想的约束机制175

第一节 “礼”的起源与内容177

一、“礼”起源于“养欲给求”还是祭祀184

二、《周礼》是一部讲国家行政管理的书184

三、《仪礼》、《礼记》是讲礼制、礼节、礼仪的两部书第二节 “礼”在儒家管理思想中的地位184

一、“礼”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188

二、荀子“礼义”思想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第三节 “礼”的现代管理功能188

一、“礼”的约束与规范管理功能197

二、“礼”的正身和自律管理功能197

三、“礼”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管理功能四、“礼”的“和为贵”的管理功能五、“礼”的传递企业信息和传播企业形象的管理功能第九章 身正令行:儒家管理者的人格魅力197

第一节 领导及其影响力199

一、领导者:一种社会角色205

二、孔茨、柯维:领导即是影响力205

三、平克斯:21世纪的刚柔相济型人格领导第二节 儒家的道德人格及其影响力205

第三节 道德人格魅力在管理中的意义209

一、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有利于与下级及员工的沟通二、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有利于领导权力的有效发挥三、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四、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第四节 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培养213

一、要克制自己的私欲219

二、要学会沟通人际关系的本事219

三、要提高领导水平,学会运用领导艺术四、要有毅力带领员工实现组织或企业的目标第十章 德教为先:儒家管理思想中人的素质教育219

第一节 教育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221

一、“有教无类”是实现有序管理的需要二、德教为先是实现德治管理的必然要求三、诗教、乐教在于陶冶人的性情四、儒家教育的目的在于治国、治世第二节 德教为先与人才的素质教育230

第三节 教育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233

一、教育是培养管理人文环境的前提条件二、教育是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根本保证三、提高被管理者的素质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第四节 管理也反作用于教育240

第十一章 任贤使能:儒家管理思想的用人之道241

第一节 人才的教育与培养243

一、儒家培育人才的理论249

二、培养人才的方法和步骤249

第二节 人才选拔与科举制度249

第三节 用人首先在知人、识人251

第四节 任人唯贤是唯一正确的用人路线259

一、提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270

二、根据才能授予相应的管理职位270

三、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下属270

四、用人不要有私心,要不避亲疏270

五、用其所长,避其所短270

第五节 要根据功劳和贡献的大小进行奖赏270

第十二章 中道和合:儒家管理思想的辩证思维方法273

第一节 唯变所适,与时偕行276

第二节 动静适时,待机而行279

第三节 阴阳互补,以中为用281

第四节 见微知著,预测未来287

第五节 分别主次,抓住重点291

第六节 经世致用,务求实效294

第十三章 理在象中:儒家管理思想与企业形象设计297

第一节 关于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企业形象299

第二节 象见于外:企业的形象识别301

第三节 理在象中:企业的理念识别304

第四节 风行地上:企业形象的有效传播308

第十四章 富民安人:儒家管理思想的目标要求313

第一节 富民富国是儒家管理的经济目标316

一、孔子管理思想的富民目标324

二、孟子管理思想的富民目标324

三、荀子管理思想的富国富民目标324

四、《周易》“养民富民”、“裒多益寡”的管理目标追求五、唐甄“富在编户”的富民管理目标第二节 仁政王道是儒家管理的政治目标324

一、孔子德治管理追求的目标335

二、孟子仁政学说追求的管理目标335

三、荀子治国思想所追求的目标335

第三节 大同社会是儒家管理的理想目标335

一、大同理想的前奏341

二、大同理想的正式提出341

三、大同理想的历史影响341

第十五章 因革损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341

第一节 对儒家管理思想的总体评估343

一、刘云柏教授论儒家管理思想的优点与特征二、黎红雷教授论儒家管理思想的结构体系三、儒家学说在管理理论上的贡献四、儒家管理思想的局限性第二节 对儒家“德治”管理思想的反思351

一、从儒家“德治”管理思想中吸取些什么二、儒家“德治”管理思想的局限性是什么第三节 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而探索357

一、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管理文化,是当代中国管理学研究的中心任务二、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管理学,要善于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三、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学,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石之上四、创立中国特色的和谐管理理论,必须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参考文献364

后记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