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群性群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向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803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人际关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群性群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2
一 现实的需要2
二 理论的革新13
第二节 什么是群性和群育15
一 群、群体、群性的概念16
二 群性与个性的关系19
三 群性与共性的关系25
四 群育的基本含义26
第三节 研究思路28
一 基本内容与思路28
二 研究价值和意义33
第二章 中国古代群育观念的形成37
第一节 中国古代群育观念的形成38
一 孔子的群育观念38
二 孟子的群育观念45
三 荀子的群育观念47
四 墨子的群育观念51
第二节 中国古代群育观念的积淀56
一 “和合之道”与“忠恕之道”56
二 对中国古代群育观念的反思60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群育观念的复兴66
第一节 近代群育观念的复兴67
一 严复的群育观念67
二 梁启超的群育观念69
第二节 现代群育的提出75
一 群育成为教育方针75
二 梅贻琦、罗辀重、潘光旦的群育思想81
第四章 中国当代群育的发展87
第一节 大陆群育的发展87
一 “文化大革命”前的教育发展及教育方针88
二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发展及教育方针92
第二节 台湾地区群育的发展97
一 台湾地区当代教育概况97
二 台湾地区的群育实施99
三 案例:从台湾中原大学全人教育理念看群育103
第三节 香港地区群育的发展104
一 香港地区的群育目标105
二 香港地区的群育实施107
第五章 东亚文化圈的集体本位观及日本、新加坡的群育113
第一节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及其价值114
一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特点114
二 东亚集体本位观117
三 东亚文化的精神价值119
第二节 日本的群性观念与教育122
一 日本人的集体本位观122
二 日本的群育125
第三节 新加坡的群性观念与教育127
一 弘扬儒家“八德”128
二 倡导《共同价值观》132
三 鲜明提出“德、智、体、美、群”五育137
第六章 群育的理论基础143
第一节 哲学社会学关于人性的论述144
一 个人本位主义144
二 社会本位主义149
三 融通整合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151
第二节 群育的心理学基础153
一 发展心理学对人的群性发展阶段的认识153
二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159
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167
四 霍夫曼的移情理论171
五 加德纳的多元智慧理论177
第三节 哈伯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对群育的启示与影响185
一 哈伯马斯与法兰克福学派185
二 哈伯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187
三 哈伯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对群育的启示192
第四节 杜威的教育哲学对群育的启示与影响194
一 经验与教育195
二 民主主义与教育197
三 杜威教育哲学对群育的启示198
第五节 群育与教育的“四大支柱”200
一 “四大支柱”的提出200
二 “四大支柱”的基本内容202
三 “四大支柱”的核心是学会共存204
第七章 群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207
第一节 群育与德育的关系208
一 何谓德育208
二 群育与德育的关系209
第二节 群育与智育的关系211
一 何谓智育211
二 群育与智育的关系213
第三节 群育与体育的关系214
一 何谓体育214
二 群育与体育的关系215
第四节 群育与美育的关系220
一 何谓美育220
二 群育与美育的关系221
第五节 群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联性222
一 从个人培育看222
二 从社会整体发展看223
第八章 群育与民主、民族、国际视野的关系224
第一节 群育与民主的关系225
一 民主与民主精神225
二 民主教育是民主社会的基石228
三 群育与民主教育精神相通229
第二节 群育与民族的关系230
一 民族与民族主义230
二 群性群育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联232
第三节 群育与国际视野的关系235
一 国际视野与教育的国际化235
二 群育有助于开阔国际视野236
第九章 群育视野下的当代教育检讨238
第一节 集体主义教育不等于群育239
一 集体主义教育的提出239
二 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240
三 群育与传统集体主义教育的区别242
四 以群育补传统集体主义教育之不足247
第二节 群育与反群育252
一 战争与和平253
二 竞争与合作255
三 自爱与博爱259
四 同质与异质260
第十章 群育的实践过程与原则265
第一节 群育的实践过程265
第二节 群育实践的原则267
一 群育的实施,应树立一视同仁的平等理念,打破亲疏远近的等级观念267
二 群育的实施,应建立对不确定对象的群体社会的义务观念270
三 群育的实施,应考虑人的本性,顺应人的本性,完善人的本性272
四 群育的实施,必须借助理性的建立276
第十一章 群育的实施途径280
第一节 群育相关课程的科际整合280
一 各科课程与群育的关系281
二 寓群育于各科教学之中282
第二节 群育取向的创新教学284
一 群育取向的创新教学的含义284
二 群性取向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原理285
三 群育取向创新教学的模式——合作学习的方法288
第三节 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群性292
一 社团活动有利于涵养人的群性292
二 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意义296
三 大学生社团活动的辅导原则301
四 大学生社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302
附录:携来百侣曾游——从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求学经历看群性养成305
一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群性卓异的表现305
二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群性卓异的原因分析316
三 青少年时期毛泽东的成长对今天群育的启示320
参考文献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