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2224542.jpg)
- 杨鹤皋编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20636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概述4
第一节 奴隶制国家与法的产生7
第二节 夏、商奴隶主“代天行罚”的神权法思想10
一、“有夏服天命”,代天行罚10
二、“殷人尊神”,使民“畏法令”11
第一节 周公的“明德慎罚”说与礼治论14
一、周公及其“制礼作乐”14
二、“以德配天”,君权神授15
三、以殷为鉴,“明德慎罚”17
四、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论19
第二节 《吕刑》中的法律思想22
一、宽法慎刑,德刑兼用23
二、因时用法,“罪疑从轻”24
三、“非佞折狱,惟良折狱”25
四、“惟察惟法”,核对事实26
概述27
第一节 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兴起29
第二节 管仲在政治法律上的革新思想32
一、管仲的生平及其改革32
二、“仓廪实,则知礼节”33
三、政治法律“在顺民心”34
四、“劝之以庆赏,纠之以刑罚”35
第三节 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38
一、子产的生平及其三大改革38
二、德为国本,“宽猛相济”39
三、“铸刑书”,立法以救世40
第四节 邓析的“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说42
一、邓析其人与《邓析子》42
二、“不法先王,不是礼义”43
三、改革旧制,私造《竹刑》44
第一节 儒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概述46
第二节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51
一、孔子的生平及其仁学51
二、“为国以礼”,维护宗法等级特权53
三、宽猛相济,德主刑辅56
四、“敛从其薄”,预防犯罪58
五、为政在人,“人存政举”60
第三节 孟子以“仁政”为核心的法律思想62
一、孟子的生平及其仁政说62
二、民贵君轻,“暴君放伐”64
三、“为民制产”,轻徭薄赋65
四、减轻刑罚,“罪人不孥”67
五、尊贤使能,“惟仁者宜在高位”68
第四节 荀子的“隆礼”重法论69
一、荀子的生平及其“明于天人之分”说69
二、“隆礼而王”,贵贱有等70
三、重法论73
四、“有治人,无治法”75
第一节 墨家学派77
第二节 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核心的法律思想78
一、墨子其人与《墨子》78
二、“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律观79
三、天子“发宪布令”,“一同天下之义”81
四、“赏必当贤,罚必当暴”82
五、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私有财产权83
六、“不党父兄”,“尚贤事能”84
第一节 道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概述86
第二节 《老子》中的法律思想89
一、老子其人及其“天道自然”说89
二、顺应自然,无为而治91
三、“绝仁弃义”,“绝圣弃智”93
四、“法令滋彰,盗贼多有”94
五、“君人南面之术”95
第三节 《庄子》中的法律思想98
一、庄子其人与《庄子》98
二、顺乎自然,绝对无为98
三、崇尚自然法,反对人定法100
四、打倒圣智,废弃仁义101
五、超脱一切,绝对自由102
第一节 法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概述105
第二节 李悝严惩“盗贼”的重刑思想111
一、李悝及其《法经》111
二、“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111
三、“尽地力”,“善平籴”112
四、“食有劳而禄有功”113
第三节 吴起的“明法审令”思想114
一、吴起及其变法114
二、废除世卿世禄,“以抚养战斗之士”115
三、“明法审令”,信赏必罚116
第四节 商鞅的“法治”理论117
一、商鞅的生平与商鞅变法117
二、法的起源与变法论118
三、一任于法,“法任而国治”120
四、法的纲要——赏与刑123
五、“燔《诗》《书》而明法令”126
第五节 申不害的“术治”理论128
一、申不害其人与《申子》128
二、“圣君任法”,君尊令行129
三、“君道无为”,实行“术治”130
第六节 慎到的“势治”理论132
一、慎到其人与《慎子》132
二、君道“无为”,“臣尽智力以善其事”132
三、立法“合乎人心”,“事断于法”133
四、“立天子以为天下”,以“势”治国134
第七节 《管子》中的法、术、势思想136
一、立法审慎,“以法治国”137
二、尊君重势,“与民一体”141
三、“兼听独断”,治国用“术”143
第八节 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144
一、韩非的生平及其对法家思想的综合144
二、“法与时转则治”146
三、“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148
四、“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54
概述156
第一节 秦汉社会与法律思想的变化和发展158
第二节 秦朝统治集团“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161
一、秦朝统治集团及其“事统上法”161
二、“事皆决于法”,一切均有“法式”163
三、严刑峻法,“深督轻罪”164
四、“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65
第三节 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167
一、汉初黄老学派167
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168
三、文武并用,德刑兼施170
四、约法省刑,“禁网疏阔”171
五、以农为本,轻徭薄贼174
第四节 贾谊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176
一、贾谊的生平及其《过秦论》176
二、“变法因时”,为万世法程177
三、礼义为先,礼法结合178
四、“黥劓之罪不及大夫”179
第五节 《淮南子》中的法律思想181
一、刘安其人与《淮南子》181
二、“以道统法”,无为而治181
三、法随时变,“礼与俗化”183
四、仁义为本,法度为末185
五、贤人执法,“待圣而治”186
第六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188
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188
二、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189
第七节 董仲舒“大德小刑”与三纲五常的理论193
一、董仲舒的生平及其《春秋》法统说193
二、“君权神授”,“天”行赏罚194
三、“三纲五常”论196
四、“大德小刑”,德主刑辅198
五、《春秋》决狱,“原心论罪”201
第八节 桓谭反谶纬神学的法律思想202
一、桓谭的生平及其反谶纬神学的斗争202
二、“天非故为作”的反神权法思想204
三、王霸并用,“威德更兴”205
四、统一法度,禁止复仇杀人206
五、依法科刑,“言语小故”无罪207
第九节 王充否定“天谴”、“天刑”的法律观点208
一、王充及其从理论上对谶纬神学的批判208
二、“天人相违”,天谴、天刑实“虚妄”209
三、“伐人用兵,罪人用法”211
四、“文武张设”,礼法兼用212
第十节 王符“敦德化”、明赏罚的思想213
一、王符与社会批判思潮213
二、“敦德化而薄威刑”,设法禁而明赏罚214
三、滥赦无益,“得奸必刑”216
四、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217
第十一节 仲长统的变法改制论218
一、仲长统的生平及其“人道为本,天道为末”说218
二、否定“君权神授”的历史治乱说219
三、独特的变法改制论220
四、德教为本,“刑罚为助”222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社会与玄学、律学的兴起224
第二节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律观点229
一、嵇康的生平及其“托好老庄”的思想229
二、“以六经为芜秽”,越名教而任自然230
三、“刑本惩暴,今以胁贤”231
第三节 张斐以礼率律的法律思想233
一、张斐的生平及其《注律表》233
二、以礼率律,“礼乐抚于中”234
三、“理直刑正”,断狱“唯文”236
第四节 刘颂的重法思想238
一、刘颂的生平及其“复肉刑”的重刑主张238
二、诛大罪,赦小过239
三、“法令断一”,罪行法定240
第五节 鲍敬言否定“君权神授”的无君论242
一、鲍敬言与反玄学斗争242
二、否定名教的平等观243
三、无君论244
第六节 拓跋宏的汉化改革与法律思想245
一、拓跋宏及其改革主张245
二、“劝课农桑”,均田薄赋246
三、运用法律手段推行汉化措施247
四、“法治为要”,省刑宽禁248
第一节 隋唐社会与法律思想的发展251
第二节 杨坚“以轻代重”的法律思想252
一、杨坚其人及其对国家体制的改革252
二、抑制兼并,减轻赋税253
三、除削烦苛,“以轻代重”254
四、喜怒无常,“用法益峻”257
第三节 李世民及其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258
一、李世民统治集团及其“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258
二、立法公平,“务在宽简”260
三、慎狱缓刑,务求其“实”262
四、明正赏罚,“一断以律”264
五、纳谏与执法相结合265
第四节 《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267
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268
二、儒家“三纲”的法律化269
三、贵贱有等,良贱异法272
第五节 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275
一、韩愈的生平及其反佛斗争275
二、君权至上与“道统论”276
三、“圣人”制刑,上天行罚277
四、“德礼为先,辅以政刑”278
第六节 柳宗元的法律起源于“势”与赏罚及时说280
一、柳宗元与“永贞革新”280
二、“天人不相预”,赏罚须及时281
三、法律起源于“势”283
四、刑、礼“其本则合,其用则异”284
第七节 白居易以儒为主、调和儒法的思想285
一、白居易的生平及其《策林》285
二、刑、礼、道“迭相为用”287
三、法令贵一,自上行之288
四、慎选狱官,预防犯罪289
概述292
第一节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295
第二节 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297
一、朱熹的生平及其改革主张297
二、“存天理,灭人欲”与三纲五常299
三、德礼与政刑300
四、整肃纲纪,“以严为本”301
第三节 丘濬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304
一、丘濬及其《大学衍义补》304
二、德礼政刑,“本末兼该”305
三、“因情以立法”宽严适中306
四、“以律从事”,慎择狱官308
五、“听民自便”,不禁民利311
第四节 王守仁重纲常、明赏罚的法律思想313
一、王守仁的生平及其“心学”313
二、知行合一,“以教化当干戈”316
三、“申明赏罚”,强化封建法制317
第一节 封建统治危机下出现的改革家与理学反对派320
一、封建统治危机下改革要求的酝酿和发展320
二、理学反对派的出现322
第二节 王安石的变法改革思想323
一、王安石的生平与王安石变法323
二、德礼政刑,兼而用之326
三、“立善法”,选良吏327
四、“有司议罪,惟当守法”330
第三节 陈亮以功利为核心的法律思想331
一、陈亮的生平及其反理学的功利思想331
二、“王霸并用,义利双行”332
三、简法轻刑,严明赏罚334
第四节 张居正严格吏治、以法绳天下的思想336
一、张居正的生平及其改革主张336
二、整饬纪纲,以法绳天下338
三、综核名实,“立考成法”340
四、“立贤无方”,唯才是用341
第五节 李贽反理学的法律思想343
一、李贽及其反理学的斗争343
二、非孔抑儒,推重墨、法345
三、人人平等,婚姻自由347
四、“条教禁约,皆不必用”348
第一节 辽、金、元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的封建化350
第二节 完颜雍严明赏罚、整肃吏治的思想352
一、完颜雍的生平及其休养生息政策352
二、修改“八议”,严明赏罚353
三、重用儒者,整肃吏治354
第三节 耶律楚材重儒学、“兴文治”的法律思想355
一、耶律楚材的生平及其实行汉法的施政方针355
二、重儒学,“兴文治”357
三、严禁“屠城”,确立法制357
四、严明赏罚,执法公正359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社会大变动与启蒙思潮的兴起360
第二节 黄宗羲以“天下之法”代“一家之法”的“法治”思想362
一、黄宗羲的生平及其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362
二、君臣平等,“名异而实同”364
三、去“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365
四、学校议政,监督政府366
第三节 王夫之“趋时更新”、律简刑清的法律思想368
一、王夫之的生平及其“趋时更新”的变法思想368
二、立法为公,律简刑清370
三、“严以治吏,宽以养民”373
四、任法与任道、任人374
第五编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概述377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381
一、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危机381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382
第二节 龚自珍“更法改图”的法律思想383
一、龚自珍的生平及其“更法改图”思想383
二、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386
三、“不拘一格降人才”387
一、龚自珍的生平及其“更法改图”思想383
二、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386
三、“不拘一格降人才”387
四、禁绝鸦片,“宜用重典”388
第三节 魏源因“势”变法的思想390
一、魏源的生平及其向西方学习的思想390
二、古今不同,因“势”变法393
三、民主议政,广开言路394
四、广收人才,治法在人396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潮的兴起398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398
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潮的兴起399
第二节 洪秀全农民平均主义的法律思想399
一、洪秀全及其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399
二、平分土地,“人无私财”400
三、立“天法”,实行重刑惩罚主义401
四、男女平等,“天下婚姻不论财”403
五、“独操威柄”的皇权思想404
第三节 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的法律思想406
一、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406
二、“革故鼎新”,促进国家政体民主化407
三、“国家以法制为先”408
四、改革刑律,严明赏罚411
五、“恩威并济”,教、法兼行412
第一节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414
第二节 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416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18
三、“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419
四、纲常名教为“法律本源”420
第三节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兴起与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422
第四节 郑观应的早期改良主义思想426
一、郑观应的生平及其改良思想的演变426
二、“体用兼备”,实行君主立宪427
三、首重工商,实行“商战”429
四、势均力敌,方可言公法430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高涨432
第二节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435
一、康有为与戊戌变法435
二、变法维新论436
三、君主立宪说438
四、太平之世不立刑439
第三节 梁启超的变法图存思想441
一、梁启超的生平及其对变法维新的宣传441
二、宪政理论442
三、实行法治,兼重人治445
四、讲求法律之学447
第四节 谭嗣同冲决封建网罗的法律思想448
一、谭嗣同的生平及其爱国主义思想448
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450
三、仿效西方,“尽变西法”453
第一节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456
一、清末的修律活动和指导方针456
二、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459
第二节 沈家本“会通中西”的法律思想461
一、沈家本的生平及其大开研究西法之风461
二、资产阶级法治论462
三、执法适中,“平恕”为审断之本465
四、“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467
五、法学盛衰说468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兴起与高涨470
第二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理论473
一、孙中山及其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473
二、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475
三、五权宪法理论479
四、“最宜之法治,适应于吾群”481
第三节 章太炎“专以法律为治”的民主共和思想484
一、章太炎及其革命民族主义思想484
二、“设总统则公,行代议则戾”485
三、“专重法律,足以为治”488
四、道德重于法律说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