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渎职罪构成研究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渎职罪构成研究 修订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225160.jpg)
- 贾济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233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渎职罪-犯罪构成-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渎职罪构成研究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概论14
第一节 外国刑法关于渎职罪的一般规定14
一、含义与范围14
二、罪名表述15
三、主体范围16
四、刑罚种类18
五、成立条件19
第二节 我国渎职犯罪的立法轨迹19
一、1979年《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19
二、社会发展与渎职罪立法的完善20
三、1997年《刑法》对渎职罪章的修改23
第三节 渎职罪的概念和构成24
一、渎职罪的概念24
二、渎职罪的构成25
第四节 渎职罪的分类28
一、以罪过形式为标准的分类28
二、以行为表现为标准的分类29
三、以主体要求为标准的分类30
四、以犯罪客体为标准的分类31
五、以立法形式为标准的分类33
六、以既遂形态为标准的分类33
第二章 主体论35
第一节 渎职罪主体立法的演进历程36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体范围36
二、1979年《刑法》中的渎职罪主体范围36
三、1997年《刑法》中渎职罪的主体范围41
第二节 渎职罪主体的有权解释42
一、司法解释及其缺陷42
二、立法解释及其不足45
第三节 渎职罪主体的范围与本质47
一、国家机关的范围47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50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本质52
第三章 罪过论60
第一节 渎职罪的罪过形式60
一、学说评析60
二、单一罪过说之提倡65
第二节 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72
一、学说概览72
二、观点评析75
三、结论和理由80
第三节 玩忽职守罪的罪过形式83
一、立法概况83
二、围绕1979年《刑法》及有关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争论87
三、现行刑法中玩忽职守罪的罪过形式93
第四章 行为论100
第一节 渎职犯罪行为概说101
一、渎职行为的基本特征101
二、渎职行为的基本形式103
三、渎职行为的主要类型108
第二节 玩忽职守行为110
一、玩忽职守行为的基本形式111
二、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标准112
三、玩忽职守行为的主要类型115
四、认定玩忽职守行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19
第三节 滥用职权行为120
一、滥用职权行为的内涵与特征120
二、滥用职权行为是否包括不作为126
三、滥用职权行为的主要类型129
四、认定滥用职权行为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32
第四节 徇私舞弊行为134
一、“徇私”的地位136
二、“徇私”的内涵139
三、徇私舞弊行为的含义144
四、徇私舞弊行为的主要类型145
第五节 徇私舞弊行为中的“前案”问题152
一、“前案”的内涵及称谓152
二、“前案”存在的范围154
三、关于“前案”的性质155
四、涉嫌犯罪的“前案”的确定标准157
第五章 结果论161
第一节 渎职结果的概念与特征163
一、渎职结果的概念163
二、渎职结果的特征164
第二节 渎职结果的分类与种类165
一、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165
二、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180
第三节 渎职罪重大损失结果的司法认定182
一、重大损失的认定标准和原则182
二、重大损失的认定范围185
三、“遭受重大损失”的计算时间187
四、关于债权损失的认定189
五、关于利息损失的认定191
六、关于挽回经济损失的认定193
七、与损失认定相关的几个问题196
第六章 因果关系论199
第一节 渎职罪因果关系的概念与特征199
一、渎职罪因果关系的概念201
二、渎职罪因果关系的特征203
第二节 渎职罪因果关系的性质与形式205
一、渎职罪因果关系的性质205
二、渎职罪因果关系的形式206
第三节 渎职罪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210
一、理论回顾210
二、判断方法213
第七章 立法完善论219
第一节 主体的立法完善219
一、立法缺陷220
二、观点综述223
三、修改建议及理由225
第二节 罪过的立法完善230
一、明文规定故意与过失230
二、分别规定故意与过失231
第三节 罪状的立法完善232
一、关于“徇私舞弊”232
二、关于“情节严重”234
三、关于危害后果238
第四节 既遂形态的立法完善240
一、既遂形态的立法现状240
二、建议增设危险犯242
第五节 法定刑的立法完善246
一、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法定刑的失衡与完善246
二、一般条款与特殊条款法定刑的协调247
三、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犯罪的刑罚平衡248
四、社会危害性程度与刑罚轻重的调适249
五、增加规定财产刑和资格刑250
参考文献252
附录:法律、法规、法律解释及规范性文件259
后记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