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化药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化药理学
  • 潘家祜,江明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880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化药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受体药理学1

1.1 概论1

1.1.1 受体的研究简史1

1.1.2 与受体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2

1.1.3 受体的特征3

1.1.4 受体药理学的研究意义3

1.2 受体的命名3

1.2.1 受体命名的基本要求3

1.2.2 受体命名的原则3

1.3 受体的分类4

1.3.1 G蛋白偶联受体5

1.3.2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8

1.3.3 酶活性受体9

1.3.4 核内受体10

1.3.5 孤儿受体12

1.4 内源性配体14

1.5 受体的分子机制15

1.5.1 受体定位15

1.5.2 受体激活15

1.5.3 与配体的结合16

1.5.4 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7

1.6 受体的调节21

1.6.1 受体调节的一些基本概念21

1.6.2 受体调节的方式21

1.7 受体动力学23

1.7.1 浓度-效应曲线与受体占领学说23

1.7.2 竞争性交互作用24

1.7.3 非竞争性交互作用25

1.7.4 pD2、PA2与pD2的估计26

1.8 研究受体的方法28

1.8.1 受体结构、功能的测定28

1.8.2 受体活性的检测35

1.9 受体药理学各论39

1.9.1 肾上腺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类的药理学40

1.9.2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类——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药理学44

1.9.3 酶活性受体——白细胞介素-6受体的药理学47

1.9.4 核内受体——维甲酸受体的药理学49

1.10 问题与展望51

2 离子通道药理学53

2.1 离子通道研究简况53

2.2 离子通道的共同特征和分类53

2.2.1 离子通道的共同特征53

2.2.2 离子通道的分类55

2.3 药物对离子通道的作用61

2.3.1 作用方式61

2.3.2 作用的状态和使用依赖性61

2.4 常用的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62

2.4.1 作用于Na+通道的药物62

2.4.2 作用于Ca2+通道的药物68

2.4.3 作用于K+通道的药物70

2.4.4 作用于递质门控离子通道的药物71

2.5 问题与展望74

3 自由基药理学76

3.1 自由基的定义与产生76

3.1.1 自由基的定义和性质76

3.1.2 自由基的产生76

3.2 自由基的种类与理化性质77

3.2.1 氧自由基77

3.2.2 由药物代谢形成的自由基82

3.3 氧自由基的信息传导作用83

3.3.1 氧自由基与生物进化83

3.3.2 氧自由基与免疫系统功能调节83

3.3.3 活性氧的信号传导途径84

3.4 氧化应激与自由基所致的疾病85

3.4.1 活性氧介导的病理损害86

3.4.2 药物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对机体的病理损伤86

3.4.3 自由基所致的疾病86

3.5 机体对自由基的防御机制88

3.5.1 抗氧化酶类89

3.5.2 抗氧化维生素类92

3.5.3 小分子抗氧化物质96

3.5.4 金属离子螯合剂97

3.5.5 金属硫蛋白和血浆铜蓝蛋白98

3.5.6 生物大分子的修复99

3.6 调控氧自由基的药物100

3.6.1 抗氧化药物100

3.6.2 促氧化药物107

3.7 氧自由基的检测和抗氧化剂的筛选109

3.7.1 物理测定法109

3.7.2 化学测定法111

3.7.3 天然抗氧化剂的筛选112

3.8 问题与展望113

4 药物代谢酶药理学115

4.1 药物代谢酶概论115

4.1.1 定义116

4.1.2 底物116

4.1.3 分类与命名116

4.1.4 P450的分布117

4.1.5 P450的特征118

4.1.6 P450的诱导与抑制118

4.1.7 研究意义119

4.2 CYP超家族120

4.2.1 CYP1家族120

4.2.2 CYP2家族123

4.2.3 CYP3家族127

4.3 非P450酶类129

4.3.1 丁酰基胆碱酯酶129

4.3.2 乙醇脱氢酶129

4.3.3 单胺氧化酶131

4.3.4 转移酶类132

4.4 药物代谢的类型134

4.4.1 Ⅰ相反应134

4.4.2 Ⅱ相反应134

4.5 药物代谢酶的遗传药理学140

4.5.1 药物代谢酶变异的原因140

4.5.2 药物代谢酶遗传药理学的多态性140

4.5.3 乙酰化代谢的多态性140

4.6 药物代谢酶的研究方法141

4.6.1 传统的遗传学方法141

4.6.2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141

4.6.3 酶法与化学测定141

4.6.4 药物代谢中间物的检测145

4.7 问题与展望150

5 抗肿瘤药理学152

5.1 肿瘤化疗药理学基础152

5.1.1 抗肿瘤药的分类152

5.1.2 抗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153

5.1.3 抗肿瘤药化疗的剂量和效应关系155

5.1.4 抗肿瘤药的耐药性机制155

5.2 常用肿瘤化疗药物156

5.2.1 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156

5.2.2 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157

5.2.3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160

5.2.4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161

5.2.5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162

5.3 抗肿瘤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和联合应用163

5.3.1 抗肿瘤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163

5.3.2 抗肿瘤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164

5.4 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165

5.4.1 肿瘤免疫治疗165

5.4.2 肿瘤基因治疗166

5.5 其他类型抗肿瘤药170

5.5.1 细胞分化诱导剂170

5.5.2 细胞凋亡诱导剂170

5.5.3 肿瘤放射增敏剂170

5.6 抗肿瘤药新靶点的研究171

5.6.1 新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171

5.6.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171

5.6.3 细胞周期调控剂171

5.6.4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171

5.6.5 肿瘤耐药逆转剂172

5.6.6 端粒酶抑制剂172

5.7 问题与展望173

6 抗病毒药理学175

6.1 概述175

6.1.1 病毒的基本特性175

6.1.2 病毒复制175

6.1.3 病毒感染的类型178

6.1.4 抗病毒药物的研制180

6.2 常见抗病毒感染的化学药物181

6.2.1 抑制病毒与受体结合或进入细胞181

6.2.2 抑制病毒脱壳181

6.2.3 抑制病毒核酸合成182

6.2.4 抑制病毒蛋白酶活性190

6.2.5 病毒蛋白修饰抑制剂192

6.2.6 抑制病毒释放192

6.2.7 硫酸化多糖类抗病毒药物193

6.3 基因治疗193

6.3.1 反义寡核苷酸193

6.3.2 核酶193

6.3.3 其他抗病毒基因表达技术194

6.4 天然抗病毒药物194

6.5 免疫治疗194

6.5.1 干扰素194

6.5.2 治疗型疫苗197

6.6 展望198

7 生物活性分子药理学199

7.1 腺苷199

7.1.1 生物合成与代谢199

7.1.2 生物活性200

7.1.3 临床应用202

7.2 20碳五烯酸和22碳六烯酸202

7.2.1 结构和来源202

7.2.2 生物活性203

7.2.3 临床应用204

7.3 去氢表雄酮205

7.3.1 结构和合成205

7.3.2 生物活性205

7.3.3 临床应用206

7.4 褪黑素207

7.4.1 结构和合成207

7.4.2 生物学作用207

7.4.3 MT受体及其信号传导机制209

7.4.4 MT的临床应用210

7.5 一氧化氮211

7.5.1 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合酶211

7.5.2 NO的生物学作用212

7.5.3 NO的临床应用213

7.6 多肽类活性药物213

7.6.1 几类多肽活性药物的概述213

7.6.2 鲑鱼降钙素的药理作用214

7.6.3 奥曲肽的药理作用214

7.6.4 生长激素释放肽的药理作用215

7.6.5 GHRP释放GH的作用机制215

7.7 细胞生长因子类药物216

7.7.1 细胞生长因子的种类216

7.7.2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药理作用217

7.7.3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药理作用217

7.7.4 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的药理作用217

7.7.5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药理作用218

7.7.6 其他细胞生长因子的药理作用218

7.8 干扰素类药物219

7.8.1 干扰素的种类219

7.8.2 人干扰素α2a和人干扰素α2b的药理作用219

7.8.3 人干扰素γ的药理作用220

7.9 白细胞介素类药物221

7.9.1 白细胞介素的种类及特性221

7.9.2 白细胞介素-2的药理作用222

7.9.3 白细胞介素-3的药理作用223

7.9.4 白细胞介素-6的药理作用223

7.9.5 白细胞介素-8的药理作用224

7.9.6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的药理作用224

7.10 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225

7.10.1 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的种类225

7.10.2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药理作用226

7.10.3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药理作用227

7.11 基因工程溶血栓药物227

7.11.1 基因工程溶血栓药物的种类228

7.11.2 重组葡激酶的药理作用228

7.11.3 重组人组织血纤溶酶原激活剂的药理作用228

7.12 其他基因工程药物229

7.12.1 新的免疫抑制剂——单克隆抗体OKT3及其药理作用229

7.12.2 重组人生长激素及其药理作用229

7.12.3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及其药理作用231

7.13 基因工程疫苗231

7.13.1 基因工程病毒疫苗的种类231

7.13.2 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的免疫作用232

7.13.3 基因工程疟疾疫苗的预防作用233

8 生化药理的检测新技术235

8.1 细胞培养法235

8.1.1 细胞增殖法与抑制增殖法235

8.1.2 细胞培养法的特定依赖细胞株235

8.1.3 细胞培养量效指标的测定方法236

8.1.4 应用238

8.2 免疫测定法240

8.2.1 放射免疫测定法241

8.2.2 免疫放射定量测定法241

8.2.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242

8.2.4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244

8.3 新型免疫检测传感器及其应用245

8.3.1 免疫检测系统245

8.3.2 免疫检测技术246

8.3.3 应用247

8.4 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247

8.4.1 理论基础247

8.4.2 新的固相化技术248

8.4.3 应用249

8.5 生物特异相互作用分析法250

8.5.1 生物特异相互作用分析原理250

8.5.2 分析仪器252

8.5.3 传感探针253

8.5.4 应用253

8.5.5 展望254

8.6 DNA微阵列技术255

8.6.1 DNA微阵列255

8.6.2 微阵列技术256

8.6.3 微阵列技术的应用257

8.6.4 展望257

附录1 药理靶点(英文)259

附录2 英汉生化药理学词汇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