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241882.jpg)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门寺博物馆,宝鸡市文物局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1922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寺庙-考古发掘-发掘报告-扶风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发掘概况1
第一节 法门寺沿革述要1
第二节 塔身、塔基和地宫发掘3
第三节 明代塔基6
第四节 唐代及唐以前遗迹6
一、唐代塔基6
二、唐代塔基平面布局8
三、唐塔基与其他遗迹之年代8
第五节 唐代地宫的构筑、结构及遗物之分布10
一、唐代地宫的构筑10
二、唐代地宫结构及遗物之分布11
(一)踏步漫道及平台 编号为FD111
(二)隧道 编号为FD213
门额石FD2:石113
门楣石FD2:石213
门框石13
门扇石13
门槛石FD2:石713
(三)前室 编号为FD319
前室石门(即第二道门,门上有铁锁)21
门额石23
门扇石23
地板石24
(四)中室 编号为FD429
盝顶平顶石29
盝顶斜刹石29
地板石29
(五)后室 编号为FD530
门扇石32
(六)秘龛38
第二章 塔体建材中和寺院内所见刻铭砖、碑碣及刻石39
第一节 塔体建材中所见刻铭砖39
一、出于塔体一层的刻铭方砖39
(一)标本FT:0139
(二)标本FT:0239
(三)标本FT:0339
(四)标本FT:0439
(五)标本FT:0539
(六)标本FT:0639
(七)标本FT:0740
(八)标本FT:0840
二、出于废墟的刻铭方砖41
(九)标本FT:0941
(一○)标本FT:1041
(一一)标本FT:1142
(一二)标本FT:1242
(一三)标本FT:1342
(一四)标本FT:1442
(一五)标本FT:1542
(一六)标本FT:1642
三、出于塔体一层及废墟中的刻铭条砖42
(一七)标本FT:1742
(一八)标本FT:1842
(一九)标本FT:1942
(二○)标本FT:2042
(二一)标本FT:2142
(二二)标本FT:2242
(二三)标本FT:2343
(二四)标本FT:2443
第二节 碑碣与刻石43
一、北周题名碑 1通(FS:01-1)44
二、唐碑 3通44
(一)唐中宗下发入塔盝顶石函盖(FS:09)44
(二)慧恭支提之塔碑(FT:28)46
(三)□惠恭□德之碑(FT:29)46
三、宋碣 2通54
(一)浴镬器独不漂没灵异记(FS:02)54
(二)普通塔记(FS:01-2)56
四、金代碑碣 5通58
(一)张信甫碣(FT:30)58
(二)法门寺藏经碑(FT:31)59
(三)香雪堂碑(FS:03)61
(四)赞法门寺真身宝塔碣(FS:04)62
(五)庶?师燃身感应之碑(FT:32)64
五、明代碑碣 3通71
(一)重修法门寺大乘殿之记(FS:05)71
(二)痴僧劝缘修塔碣(FS:06)74
(三)第四层宝塔助缘工成碑(FS:07)75
六、民国时期碑 1通76
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碑记(FS:08)76
第三章 塔身所出造像和经卷78
第一节 塔身佛龛中佛、菩萨等造像78
一、明代造像78
(一)禅定式佛造像 25尊78
1.万历元年佛造像78
2.万历二十年佛造像79
3.万历二十七年佛造像79
4.崇祯二年佛造像79
5.佛造像79
6.佛造像79
7.佛造像79
8.佛造像80
9.佛造像80
(二)说法式佛造像 33尊80
1.万历十五年佛造像80
2.佛造像80
3.佛造像80
4.佛造像80
5.千佛殿佛造像80
(三)布袋僧 1尊80
布袋僧80
(四)供养人像 1尊81
供养人像81
二、清代佛造像 1尊81
三、民国造像 35尊81
(一)禅定式佛造像 9尊81
1.崔献楼佛造像81
2.焦藩东佛造像81
(二)说法式佛造像 6尊81
1.崔献楼佛造像81
2.颠海佛造像82
3.崔景春佛造像82
(三)立式佛造像 1尊82
朱庆澜佛造像82
(四)菩萨造像 19尊82
1.焦藩东菩萨造像82
2.张子祥菩萨造像82
3.路孝愉菩萨造像82
4.菩萨像82
5.杨绍彭菩萨造像82
6.张门吴氏菩萨造像83
7.观音菩萨像83
8.杨子功菩萨造像83
9.菩萨像83
10.菩萨像83
11.毗卢菩萨像83
12.菩萨像83
13.观音菩萨像83
第二节 塔身瘗埋经卷83
一、宋刻《毗卢藏》84
二、元刻《普宁藏》(FT:130)85
三、元刻《秘密经》(FT:131)105
四、清写本《妙法莲华经》(FT:132)106
五、“特别版式”经卷(FT:133)106
六、民国写经(FT:134)107
七、宋、元版藏经刻经题记108
(一)宋版《毗卢藏》刻经题记108
(二)元版《普宁藏》刻经题记108
(三)元版《秘密经》刻经题记110
第四章 地宫出土遗物112
第一节 金银器112
一、生活用具113
(一)食器113
仰莲瓣银水碗113
鎏金银羹碗子113
鎏金四出花银食筯115
鎏金壶门座银波罗子115
鎏金十字折枝花纹葵口小银碟115
鎏金团花纹葵口圈足小银碟115
(二)容器115
素面委角方银盒115
素面圈足圆银盒115
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117
鎏金双凤衔绶御前赐银方盒119
双鸿纹海棠形银盒120
(三)熏香器120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120
鎏金双凤纹五足朵带银炉台120
鎏金鸿雁纹壶门座五环银香炉120
壶门高圈足座银香炉123
鎏金雀鸟纹镂孔银香囊126
鎏金双蜂团花纹镂孔银香囊126
鎏金毬路纹调达子127
鎏金摩竭纹调达子127
素面银香匙129
(四)茶具130
金银丝结条笼子130
鎏金飞鸿毬路纹银笼子130
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131
鎏金团花纹银碢轴131
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131
鎏金银龟盒131
摩竭纹蕾纽三足架银盐台133
盘丝座葵口素面小银盐台133
系链银火筯133
鎏金蔓草纹长柄银匙136
鎏金飞鸿纹银则136
(五)盥洗器138
鎏金双鸳团花大银盆138
(六)锁具138
鎏金银锁、锁钥138
银提手142
二、供养器(含舍利器)142
鎏金银捧真身菩萨142
鎏金带座银菩萨146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147
素面盝顶银宝函149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150
六臂观音纯金宝函156
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161
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163
宝珠顶单檐纯金四门塔164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165
鎏金双凤纹宝盖银棺171
鎏金迦陵频伽鸟纹银棺171
智慧轮纯金宝函171
智慧轮壶门座盝顶银函174
素面银香案175
素面银香炉并碗盏176
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177
鎏金伎乐纹银香宝子180
银芙蕖181
羯摩三钴杵纹银臂钏184
三钴杵纹银臂钏184
坐佛纹云头银如意188
素面云头银如意188
如意柄银手炉188
三、法器188
鎏金羯摩三钴杵纹银阏伽瓶188
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192
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192
鎏金团花银钵盂192
迦陵频伽纹小金钵盂192
鎏金团花银钵盂195
迎真身纯金钵盂195
鎏金镂孔银莲瓣藻井195
四、首饰198
鎏金银戒指198
王母对纸底描金首饰198
花瓣头素面银钗198
第二节 铜铁器198
一、铜币198
(一)半两198
(二)五铢198
(三)大泉五十200
(四)货泉200
(五)布泉200
(六)隋五铢200
(七)早期开元通宝200
(八)乾元重宝200
(九)重轮乾元重宝202
(一○)晚期开元通宝202
(一一)会昌开元通宝202
鎏金铜浮屠205
蹀躞十二事带205
羯摩三钴杵纹铜圆盒208
鎏金单轮六环铜锡杖208
象首金刚铜香炉208
鎏金小铜铃208
牡丹纹平脱铜镜208
鎏金铜锁208
鎏金莲瓣纹银背铜镜211
铁锁211
盝顶铁宝函211
第三节 琉璃器211
淡黄色琉璃茶碗211
淡黄色琉璃茶托211
盘口细颈淡黄色琉璃瓶213
罂粟纹黄色琉璃盘213
八瓣团花纹蓝琉璃盘213
四瓣花蓝琉璃盘213
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215
枫叶纹描金蓝琉璃盘215
十字团花纹描金蓝琉璃盘215
素面蓝琉璃盘215
素面圈足浅蓝琉璃盘218
弦纹蓝琉璃盘218
枫叶纹蓝琉璃盘219
菱形双环纹深直筒琉璃杯220
素面淡黄直筒琉璃杯220
蓝琉璃瓶220
第四节 瓷器220
葵口圈足秘色瓷碗220
侈口秘色瓷碗222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223
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223
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223
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223
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226
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226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226
白釉小葫芦瓷瓶226
白釉瓷碗226
第五节 石刻、珠玉宝石226
一、石刻227
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账碑227
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229
开元盝顶石函231
绘彩四铺阿育王石塔231
彩绘金毛石狮231
汉白玉双檐彩绘灵帐236
东方持国天王(提头赖吒)244
南方增长天王(毗娄博义)244
西方广目天王(毗娄勒义)244
北方多闻天王(大毗沙门)244
二、珠玉宝石244
水晶枕244
水晶球244
嵌宝水晶椁子248
壶门座玉棺249
玉指环250
牙指环250
白水晶珠250
白玛瑙珠250
银蒂水晶花蕾250
琥珀行走狻猊252
琥珀蹲卧狻猊252
玳瑁开元通宝252
琥珀念珠252
小海螺252
环形绿琉璃珠253
第六节 纺织品253
一、地宫出土刺绣包袱254
檀香木函内残绣袱254
土红色地刺绣夹包袱254
宝相莲纹残绣袱255
紫红罗地绣大宝相莲花夹袱257
十字四出蔓草纹绣袱258
素罗地石竹花飞鸟残绣片259
二、地宫出土的冥衣260
紫红罗地蹙金绣案裙260
紫红罗地蹙金绣半臂261
紫红罗地蹙金绣裙262
紫红罗地蹙金绣袈裟263
紫红罗地蹙金绣拜垫263
三、地宫出土其他纺织品265
盝顶铁宝函上纺织品265
金银丝结条鞋265
鎏金银平脱镜镜衣265
紫红罗地蹙金绣织物265
斜菱格对凤织金锦266
鹦鹉牡丹如意云纹织金锦棺衬267
纯金四门塔绢袱267
八重宝函系带267
四、地宫出土纺织品种类268
(一)罗织物268
素罗269
花罗269
(二)平纹及平纹变化组织269
(三)纱织物270
(四)交梭织物270
第七节 漆木、骨器271
一、漆木器271
描金木山271
檀香木银包角盝顶宝函(残)271
木雕菩萨和金刚271
银棱盝顶茶碾子黑漆座273
黑漆圆盒(残)273
银棱长方形盝顶黑漆盒(残)273
壶门盝顶黑漆箱(残)273
鎏金铜包角漆木盒(残)273
银棱圆漆木盒273
银棱长方形盝顶木箱273
银棱盝顶木函273
二、骨器273
骰子273
第八节 佛指舍利274
一、第一枚佛指舍利274
二、第二枚佛指舍利274
三、第三枚佛指舍利274
四、第四枚佛指舍利275
第五章 结语277
附表284
附表一 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遗物一览表284
附表二 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衣物账》勘误表304
附表三 唐代法门寺地宫金银器重量测定表305
附表四 罗马、萨珊、伊斯兰琉璃分析对照表306
附表五 唐代法门寺地宫罗织物统计表307
附表六 唐代法门寺地宫绫织物统计表310
附表七 唐代法门寺地宫绢织物统计表312
附表八 唐代法门寺地宫纱织物统计表315
附表九 唐代法门寺地宫绣织物统计表316
附表一○ 唐代法门寺地宫其他纺织品317
附录318
附录一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考古大事记318
附录二 法门寺出土钱币初步分析测试报告339
附录三 法门寺文献要目345
后记385
英文提要387
日文提要389
法文提要391
图一 法门寺地理位置示意图2
图二 法门寺塔基地宫横剖面图7
图三 法门寺塔基地宫平面图9
图四 法门寺塔基、地宫纵剖面图12
图五 地宫隧道门额石FD2:石1石刻纹样拓本14
图六 地宫隧道门楣石FD2:石2西侧白粉书写梵文摹本15
图七 地宫隧道门槛石FD2:石7正面石刻纹样拓本16
图八 地宫隧道东壁残石板FD2:石45、石46线雕纹样拓本17
图九 地宫隧道东壁砌石FD2:石39题名结衔文字拓本18
图一○ 地宫隧道东壁砌石FD2:石40题名结衔文字拓本19
图一一 地宫隧道东壁砌石FD2:石45题名结衔文字拓本20
图一三 地宫前室门框正面东、西两侧阴刻佛像拓本21
图一四 地宫前室门框东、西两里侧阴刻力士拓本22
图一五 地宫前室东侧门框背面阴刻蔓草纹拓本23
图一六 地宫前室门额石阴刻佛像拓本24
图一七 地宫前室东、西两门扇FD3:石4、石3阴刻菩萨像拓本25
图一八 地宫前室东壁砌石阴刻结衔题名拓本26
图一九 地宫前室西壁砌石和地板石阴刻题名、花纹、天王像拓本27
图二○ 地宫前室地板石阴刻拓本28
图二一 地宫中室盝顶斜刹石和东壁砌石结衔题名拓本30
图二三 地宫后室门道里侧上方结衔题名拓本31
图二四 地宫后室东壁砌石FD5:石13(上)佛像与结衔题名拓本33
图二五 地宫后室西壁砌石FD5:石18(下)佛像与结衔题名拓本35
图二八 地宫后室(FD5)底层结构平面与秘龛西剖视图37
图二九 明法门寺塔体一层刻铭方砖拓本40
图三○ 明法门寺塔体废墟中刻铭方砖拓本41
图三一 明法门寺塔体一层及废墟中刻铭条砖拓本42
图三二 明法门寺塔塔体印纹方砖和条砖43
图三三 北周题名碑FS:01-144
图三四 唐中宗下发入塔盝顶石函盖FS:09盖铭拓本45
图三五 唐慧恭支提之塔碑FT:28碑首拓本47
图三六 唐□惠恭□德之碑FT:29碑侧线刻48
图三七 唐□惠恭□德之碑FT:29碑文(碑阳)拓本49
图三八 唐□惠恭□德之碑FT:29碑文(碑阴)拓本50
图三九 宋浴镬器独不漂没灵异记FS:02刻铭拓本55
图四○ 宋普通塔记FS:01-2刻铭拓本57
图四一 金张信甫碣FT:30刻铭拓本58
图四二 金法门寺藏经碑FT:31刻铭拓本60
图四三 金香雪堂碑FS:03刻铭拓本61
图四四 金赞法门寺真身宝塔碣FS:04刻铭拓本63
图四五 金庶?师燃身感应之碑FT:32碑文(碑阳)拓本65
图四六 金庶?师燃身感应之碑FT:32碑文(碑阴)拓本66
图四七 明重修法门寺大乘殿之记FS:05碑文(碑阳)拓本72
图四八 明痴僧劝缘修塔碣FS:06刻铭拓本74
图四九 明法门寺第四层宝塔助缘工成碑FS:07碑铭拓本75
图五○ 仰莲瓣银水碗和碗外底錾文113
图五一 鎏金银羹碗子和鎏金四出花银食筯114
图五二 鎏金壶门座银波罗子和小银碟116
图五三 素面委角方银盒和素面圈足圆银盒117
图五四 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118
图五五 鎏金双凤衔绶御前赐银方盒119
图五六 双鸿纹海棠形银盒FD5:094120
图五七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121
图五八 鎏金双凤纹五足朵带银炉台FD5:075122
图五九 鎏金鸿雁纹壶门座五环银香炉FD5:045和盘底錾文拓本123
图六○ 鎏金鸿雁纹壶门座五环银香炉FD5:045壶门座纹样124
图六一 壶门高圈足座银香炉和鎏金雀鸟纹镂孔银香囊125
图六二 鎏金双蜂团花纹镂孔银香囊FD5:081126
图六三 鎏金双蜂团花纹镂孔银香囊FD5:081纹样展开图127
图六四 鎏金双蜂团花纹镂孔银香囊FD5:081结构图128
图六五 鎏金调达子和银香匙129
图六六 金银丝结条笼子FD5:070130
图六八 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FD5:078及纹样展开图132
图六九 鎏金团花银碢轴FD5:095133
图七○ 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FD5:096134
图七一 鎏金银龟盒FD5:076135
图七二 摩竭纹蕾纽三足架银盐台FD5:026136
图七三 银盐台、银火筯、银匙和银则137
图七四 鎏金双鸳团花大银盆FD5:043138
图七五 鎏金双鸳团花大银盆FD5:043纹样139
图七六 鎏金双鸳团花大银盒FD5:043腹内壁纹样展开图140
图七七 鎏金双鸳团花大银盒FD5:043腹外壁纹样展开图141
图七八 鎏金银锁铜匙FD5:011-2外142
图七九 鎏金银捧真身菩萨FD4:001143
图八○ 鎏金银捧真身菩萨FD4:001细部144
图八一 鎏金银捧真身菩萨FD4:001细部145
图八二 鎏金带座银菩萨FD5:030146
图八三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FD5:011-2147
图八四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FD5:011-2盝顶纹样148
图八五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FD5:011-2北方大圣毗沙门天王149
图八六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FD5:011-2东方提头顿吒天王150
图八七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FD5:011-2西方毗娄勒义天王151
图八八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FD5:011-2南方毗娄博义天王152
图八九 素面盝顶银宝函FD5:011-3153
图九○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FD5:011-4154
图九一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FD5:011-4顶面155
图九二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FD5:011-4正面156
图九三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FD5:011-4左侧面157
图九四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FD5:011-4右侧面158
图九五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FD5:011-4背面159
图九六 六臂观音纯金宝函FD5:011-5160
图九七 六臂观音纯金宝函FD5:011-5顶面161
图九八 六臂观音纯金宝函FD5:011-5正面162
图九九 六臂观音纯金宝函FD5:011-5背面163
图一○○ 六臂观音纯金宝函FD5:011-5左侧面164
图一○一 六臂观音纯金宝函FD5:011-5右侧面165
图一○二 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FD5:011-6166
图一○三 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FD5:011-6顶面167
图一○四 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FD5:011-7168
图一○五 宝珠顶单檐纯金四门塔FD5:011-8169
图一○六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FD5:044-4及外底錾文拓本172
图一○七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FD5:044-4顶面173
图一○八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FD5:044-4正面174
图一○九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FD5:044-4右侧面175
图一一○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FD5:044-4背面176
图一一一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FD5:044-4左侧面177
图一一二 鎏金双凤纹宝盖银棺FD4:017-3178
图一一三 鎏金迦陵频伽鸟纹银棺FD3:002-3179
图一一四 智慧轮纯金宝函FD5:042-2180
图一一五 智慧轮纯金宝函FD5:042-2侧视181
图一一六 智慧轮壶门座盝顶银函FD5:042-1182
图一一七 智慧轮壶门座盝顶银函FD5:042-1顶视183
图一一八 素面银香案和素面银香炉并碗盏184
图一二一 鎏金伎乐纹银香宝子FD5:093185
图一二二 银芙蕖FD5:072186
图一二三 银臂钏187
图一二四 云头银如意189
图一二五 如意柄银手炉FD5:089190
图一二六 鎏金羯摩三钴杵纹银阏伽瓶FD5:083191
图一二八 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FD5:005193
图一二九 鎏金团花银钵盂194
图一三○ 迦陵频迦纹小金钵盂FD5:049195
图一三一 迎真身纯金钵盂FD5:073196
图一三二 鎏金镂孔银莲瓣藻井FD5:099197
图一三三 铜币199
图一三四 铜币201
图一三五 铜币203
图一三六 铜币204
图一三七 鎏金铜浮屠FD3:002-2206
图一三八 蹀躞十二事带FD3:007207
图一三九 铜圆盒和铜锡杖209
图一四○ 象首金刚铜香炉FD4:018210
图一四一 琉璃茶碗、茶托和瓶212
图一四二 琉璃盘214
图一四三 琉璃盘216
图一四四 琉璃盘217
图一四五 琉璃盘218
图一四六 琉璃盘和杯219
图一四七 秘色瓷碗221
图一四八 包裹秘色瓷碗薄纸上所绘唐仕女摹本222
图一四九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FD4:004223
图一五○ 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和包纸所绘仕女摹本224
图一五一 秘色瓷盘、碟和瓶225
图一五二 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账碑FD2:001230
图一五三 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FD2:002232
图一五四 开元盝顶石函FD3:001233
图一五五 开元盝顶石函FD3:001纹样展开图234
图一五六 绘彩四铺阿育王石塔FD3:002-1235
图一五七 彩绘金毛石狮237
图一五八 汉白玉双檐彩绘灵帐FD4:017-1帐身内南壁“势至”(右)和“观音”(左)菩萨浮雕239
图一五九 汉白玉双檐彩绘灵帐FD4:017-1帐身内东壁“文殊”(右)和“普贤”(左)菩萨浮雕240
图一六○ 汉白玉双檐彩绘灵帐FD4:017-1帐身内西壁“止诸障”(右)和“执金刚主”(左)菩萨浮雕241
图一六一 汉白玉双檐彩绘灵帐FD4:017-1帐身内北壁“地藏”(右)和“弥勒”(左)菩萨浮雕242
图一六二 汉白玉双檐彩绘灵帐FD4:017-1南侧浮雕243
图一六三 汉白玉双檐彩绘灵帐FD4:017-1北侧浮雕245
图一六四 汉白玉双檐彩绘灵帐FD4:017-1东侧浮雕246
图一六五 汉白玉双檐彩绘灵帐FD4:017-1西侧浮雕247
图一六六 汉白玉东方持国天王(提头赖吒)FD4:025248
图一六七 汉白玉南方增长天王(毗娄博义)FD4:026248
图一六八 汉白玉西方广目天王(毗娄勒义)FD5:111249
图一六九 汉白玉北方多闻天王(大毗沙门)FD5:110249
图一七○ 水晶枕和球250
图一七一 嵌宝水晶椁子FD5:044-9251
图一七二 壶门座玉棺FD5:044-10252
图一七三 琥珀狻猊253
图一七四 檀香木函内残绣袱FD4:024-f2绣纹样255
图一七五 土红色地刺绣夹包袱FD5:042-f3绣纹样复原图256
图一七六 十字四出蔓草纹绣袱FD3:002-2f1258
图一七七 素罗地石竹花飞鸟残绣片FD3:002-2f2绣纹样259
图一七八 紫红罗地蹙金绣案裙FD4:022-1260
图一七九 紫红罗地蹙金绣半臂FD4:022-5261
图一八○ 紫红罗地蹙金绣半臂FD4:022-5蹙金钉绣示意图261
图一八一 紫红罗地蹙金绣半臂FD4:022-5剪裁、缝合示意图262
图一八二 紫红罗地蹙金绣裙FD4:022-3263
图一八三 紫红罗地蹙金绣袈裟FD4:022-4264
图一八四 紫红罗地蹙金绣拜垫FD4:022-2(放大)264
图一八五 鎏金银平脱镜镜衣FD5:104-f1、FD5:105-f1绣面纹样266
图一八六 斜菱格对凤织金锦纹样(未编号)267
图一八七 木雕菩萨和金刚(放大)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