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础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2247058.jpg)
- 揭念芹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9152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无机化学-高等学校-教材;分析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础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1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1
一、核外电子的量子化特性-氢原子光谱1
二、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3
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5
一、波函数5
二、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6
三、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8
第三节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14
一、原子的能级14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9
三、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21
第四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28
一、有效核电荷Z28
二、原子半径γ29
三、电离能I31
四、电子亲和能33
五、电负性34
习题35
第二章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38
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38
一、离子键的形成38
二、离子键的特点39
三、离子键的强度40
四、离子特征41
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44
一、共价键的本质44
二、共价键的特征45
三、共价键的类型46
四、键参数48
第三节 杂化轨道理论51
一、杂化轨道概念及其理论要点51
二、s-p等性杂化与分子几何构型52
三、s-p不等性杂化与分子几何构型55
第四节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57
一、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57
二、判断共价分子几何构型的原则和步骤60
第五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63
一、分子间力63
二、氢键69
第六节 晶体结构74
一、晶体的基本概念74
二、离子晶体76
三、原子晶体77
四、分子晶体78
五、金属晶体79
六、混合型晶体83
习题85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87
第一节 分散系及其分类87
第二节 溶液88
一、溶液的浓度88
二、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90
三、电解质溶液95
第三节 胶体溶液98
一、胶粒荷电原因98
二、溶胶的结构100
三、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101
习题102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104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104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105
一、碰撞理论简介105
二、过渡态理论简介107
第三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08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08
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12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14
习题117
第五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119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119
一、热力学中的常用术语119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22
第二节 热化学122
一、化学反应热122
二、反应热的计算124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127
一、自发过程127
二、熵的初步概念128
三、吉布斯自由能130
四、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130
五、Gibbs-Helmholtz公式的应用132
第四节 化学平衡135
一、化学平衡状态135
二、标准平衡常数KΘ(T)135
三、范特霍夫等温方程式137
四、非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138
五、多重平衡140
六、化学平衡的移动141
习题145
第六章 酸碱反应及酸碱平衡148
第一节 质子酸碱理论148
一、酸碱概念的发展148
二、酸碱质子理论148
第二节 酸碱平衡153
一、溶液的pH153
二、弱酸弱碱解离平衡154
第三节 酸碱平衡的移动158
一、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158
二、同离子效应的作用160
第四节 缓冲溶液161
一、缓冲溶液作用原理162
二、缓冲溶液pH的计算162
三、缓冲能力163
四、重要缓冲溶液164
第五节 非水溶剂的酸碱度165
一、溶剂的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165
二、酸碱溶剂理论166
第六节 路易斯酸碱167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167
二、路易斯酸碱反应168
三、路易斯酸碱强度168
第七节 软硬酸碱169
习题169
第七章 沉淀反应及沉淀溶解平衡171
第一节 溶度积原理171
一、溶度积常数171
二、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换算172
三、溶度积原理173
第二节 沉淀的生成174
一、选择适当的沉淀剂,使沉淀物的溶解度尽可能地小175
二、可加入适当过量的沉淀剂175
三、对于难溶氢氧化物、难溶弱酸盐的沉淀反应,还必须控制溶液的pH,才能确保沉淀完全176
第三节 分步沉淀177
第四节 沉淀的转化180
第五节 沉淀的溶解180
一、酸溶法181
二、通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183
三、通过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183
习题184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186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86
一、配合物的定义186
二、配合物的组成187
三、配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190
四、配合物的分类191
第二节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96
一、价键理论196
二、晶体场理论简介202
第三节 配位平衡209
一、配位平衡及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209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212
第四节 螯合物218
一、螯合物概述218
二、螯合物的稳定性220
第五节 配合物的应用221
一、配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221
二、配位化合物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222
三、配合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22
习题224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227
第一节 基本概念227
一、氧化与还原227
二、氧化值228
三、氧化还原电对229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30
一、氧化值法230
二、离子-电子法231
第三节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233
一、原电池的组成、表示方法233
二、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235
第四节 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242
一、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242
二、标准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平衡常数的关系243
第五节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245
一、能斯特方程式245
二、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247
第六节 电势图解及应用254
一、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255
二、电势-pH图257
第七节 化学电源和金属腐蚀与防护261
一、化学电源261
二、金属的腐蚀与防护263
三、金属的防护265
习题265
第十章 元素化学269
第一节 元素概述269
一、元素的分布269
二、元素分类270
第二节 s区元素272
一、s区元素概述272
二、氧化物和氢氧化物274
三、盐类275
四、配位化合物276
第三节 p区元素277
一、p区元素概述277
二、卤素278
三、过氧化氢(H2O2)和臭氧(O3)283
四、硫的重要化合物285
五、氮和磷的重要化合物289
六、碳硅硼及其重要化合物293
七、锡和铅的重要化合物296
第四节 ds区元素298
一、ds区元素概述298
二、ds区元素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298
三、Cu(Ⅱ)与Cu(Ⅰ),Hg(Ⅱ)与Hg(Ⅰ)之间的转化299
四、重要化合物300
五、ds区元素的生物作用和毒性301
第五节 d区元素301
一、d区元素概述301
二、钒303
三、铬304
四、锰305
五、铁、钴、镍307
习题310
第十一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312
第一节 概述312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312
二、分析方法312
三、定量分析过程313
第二节 滴定分析法315
一、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315
二、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315
三、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316
四、滴定分析的计算317
五、滴定分析法中的测量误差320
第三节 定量分析误差321
一、准确度及其表征——误差322
二、精密度及其表征——偏差324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327
四、异常值的取舍328
第四节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330
一、基本概念330
二、t分布曲线330
三、置信区间331
四、显著性检验332
第五节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334
一、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334
二、减少随机误差334
三、消除系统误差335
第六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336
一、有效数字336
二、数据运算规则337
习题338
第十二章 酸碱滴定法341
第一节 酸度对弱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341
一、一元弱酸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341
二、多元酸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343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344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344
二、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347
三、混合指示剂348
第三节 酸碱滴定曲线349
一、强碱(酸)滴定强酸(碱)349
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351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356
第四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359
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59
二、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360
三、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361
习题365
第十三章 配位滴定法368
第一节 概述368
第二节 EDTA及其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369
一、EDTA的性质369
二、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特征370
第三节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372
一、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372
二、EDTA的酸效应系数374
三、条件稳定常数374
第四节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376
一、配位滴定曲线376
二、单一金属离子配位滴定的条件和适宜酸度范围的确定379
第五节 金属指示剂381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381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382
三、金属指示剂变色点pM(变)(滴定终点pM)的计算382
四、金属指示剂使用中的一些问题383
五、常用金属指示剂384
第六节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386
一、控制溶液酸度386
二、掩蔽作用387
三、解蔽作用388
第七节 配位滴定法的方式及应用388
一、配位滴定方式389
二、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391
习题391
第十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393
第一节 条件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393
一、条件电极电势394
二、影响条件电极电势的因素395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398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400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00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01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01
四、诱导反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01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402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402
二、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405
第四节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407
一、高锰酸钾法407
二、重铬酸钾法409
三、碘量法411
习题414
第十五章 沉淀滴定法417
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的滴定曲线417
第二节 莫尔法419
一、方法原理419
二、滴定条件419
第三节 福尔哈德法419
一、直接滴定法420
二、返滴定法420
第四节 法扬斯法421
习题423
第十六章 重量分析法424
第一节 概述424
一、沉淀重量分析的分析过程和对沉淀的要求424
二、沉淀剂的选择425
第二节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426
一、同离子效应426
二、盐效应427
三、配位效应427
四、酸效应427
五、其他影响因素428
第三节 沉淀的形成过程和纯度428
一、沉淀的类型和形成过程428
二、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429
三、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431
第四节 沉淀条件的选择431
一、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431
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432
三、均匀沉淀法433
第五节 重量分析法中的计算433
一、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433
二、试样称取量和沉淀剂用量的计算434
习题435
第十七章 光学分析法437
第一节 电磁辐射的性质438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38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439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42
三、分光光度分析的测定方法446
四、显色反应及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446
五、光度分析中的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450
六、分光光度法的应用453
第三节 荧光分析法458
一、荧光的产生459
二、荧光光度计459
三、荧光法的应用460
第四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461
第五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462
习题463
第十八章 电化学分析方法465
第一节 电势分析法概述465
第二节 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466
一、指示电极466
二、参比电极468
三、电池电动势的测量469
第三节 直接电势法470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和分类470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机理472
三、直接电势法测定溶液pH474
四、直接电势法测定其他离子活度476
第四节 电势滴定法480
一、ε-V曲线法482
二、△ε/△V-V曲线法483
三、△2ε/△V2-V曲线法483
第五节 其他电化学分析方法简述485
一、电导分析法485
二、电解分析法485
三、库仑分析法485
四、伏安法和极谱法485
五、电化学分析法与其他技术的联用486
习题486
第十九章 色谱分析方法488
一、色谱法概述488
二、气相色谱法489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490
四、高效毛细管电泳法491
五、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492
习题493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494
参考文献505
附录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