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的挑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的挑战](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2249495.jpg)
- 钟启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5766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教育-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的挑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1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3
一、“工场型学校”的终结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3
二、“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思想背景:“终身学习论”与“交互主体论”6
三、“学习”的双层结构与“体验”的教育价值9
2跨世纪教育课题:教育重心的转移13
一、思考教育问题的两个维度13
二、教育重心转移的三个层面15
三、要革新,先革心18
3素质与素质教育21
一、关于“素质”之本性的考察21
二、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26
4试论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教育学模型35
一、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教育学模型的由来35
二、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教育学模型的内涵40
5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49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个性化教育49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命题:保障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51
三、素质教育的中心课题:课程文化的再创造54
6“知识教学”辨57
一、学校知识的重心:“事实性知识”还是“方法论知识”57
二、知识授受的形式:“灌输式教学”还是“建构式教学”61
三、学习评价的功能:“选拔性评价”还是“发展性评价”64
7“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68
一、剖析几个似是而非的论调68
二、加剧“学校落差”的政策是不明智的70
三、从教育财政功能的诊断看“重点校”政策的失格71
四、结论:“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73
8再论“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76
一、虚幻的假设支撑不了该倾的“大厦”76
二、良好的愿望替代不了严峻的现实78
三、寻求超越: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81
9三论“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85
一、“唯尖子优育”说的谬误85
二、“唯竞争原理”说的谬误88
三、“唯选拔功能”说的谬误90
10选修制度与个性发展——兼评上海市中学选修课程标准94
一、选修制度的意义94
二、选修制度与个性化教育97
三、实施选修制度的必要条件101
11儿童“德性”的形成及其环境影响分析——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方法论103
一、“道德”的概念与“道德教育”的基本视点103
二、“德性”及其层级结构分析106
三、形成儿童“德性”的环境影响分析111
12学校个性与学校文化118
一、学校文化的要素与学校个性118
二、潜在文化与“学校文化”概念的重建122
三、“对话文化”与学校个性的创造126
13“整体教育”的哲学基础129
一、三种教育观的不同导向129
二、三种教育观的哲学基础132
三、当代整体教育的科学与哲学基石138
四、“整体教育”论的启示与局限143
14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149
一、“教师教育”概念所隐含的发展脉络149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度创新的关键154
三、概念重建: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前提165
15知识·学科·术语——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战略性课题171
一、知识的制度与高等教育的使命171
二、知识生产的进化与重点教育学科的战略性调整174
三、专业术语的转换与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178
16素质教育与教育素质182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有别于应试教育的本质特征182
二、教育素质的诊断:“第一教学”与“第二教学”184
三、教育素质的提升:创造“第三教学”187
17学习科学:儿童学习的多元解读191
一、从“思辨,,走向“科学,,191
二、学习科学关于儿童与学习的见解196
三、学习科学关于教师与教学的见解204
四、学习科学研究的启示209
18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212
一、作为复杂社会现象的“教学”212
二、教学实践的分野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216
三、教学研究的转型与教师专业发展221
19教学研究的转型及其课题226
一、两种教学研究:“定型化”研究与“情境化”研究226
二、教学研究的转型:矢量与课题235
20从SEC I理论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244
一、教师知识与教师知识的研究244
二、从SECI理论看教师知识发展的机理与场域248
三、教师知识发展的特质与教师学习共同体254
21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260
一、课堂教学的困境:教学意识的泛化260
二、课堂文化的重建:课程意识的回归263
三、让教师成为课程发展的主体266
22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析269
一、从“教学研究”说起269
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要素271
三、作为教学实践能力之源泉的自我教育276
23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280
一、“课程管理”及课程管理模式的转型280
二、作为教育生态学的学校管理与课程管理282
三、课程管理的层次287
四、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290
24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292
一、“课程领导”的困惑292
二、“课程领导”的课题298
25“学习场域”的生成与教师角色307
一、学生的“潜能”与“学习场域”的生成307
二、教师角色:生成“学习场域”的不可或缺的存在310
三、教师角色与促进学生人格成长的“文化化”312
26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316
一、国际教育界的教师专业化探索316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挑战与课题321
27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327
一、“工程化”及其批判327
二、“消闲化”及其批判329
三、“行政化”及其批判331
四、“技术化”及其批判334
原出处一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