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重视角下的社会性别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多重视角下的社会性别观](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2255078.jpg)
- 苏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8774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性社会学(学科: 研究) 男女平等(学科: 研究) 性社会学 男女平等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多重视角下的社会性别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概念的区分和界定1
一、性别与社会性别1
二、妇女研究与社会性别研究3
三、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4
第二节 社会性别的含义6
一、社会性别与性别是相互嵌入的关系7
二、社会性别研究的出发点是揭示两性不平等的现状7
三、社会性别研究的内容是分析性别不平等产生和再生产的原因9
第三节 社会性别研究的方法9
第四节 社会性别研究的意义12
一、社会性别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有性的人”的视角12
二、社会性别研究对性别关系进行了新的阐释13
三、社会性别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地看待男女性别的态度14
第二章 作为一门学科的社会性别研究15
第一节 社会性别研究的历史15
一、社会性别研究的产生15
二、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走向16
第二节 跨学科的社会性别研究17
一、社会性别研究与政治学的关系18
二、社会性别研究与史学的关系18
三、社会性别研究与文学的关系19
四、社会性别研究与心理学的关系20
五、社会性别研究与社会学的关系21
第三节 世界各国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状况22
一、美国23
二、欧洲24
三、亚洲24
四、中国25
第三章 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29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29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30
二、建构主义和社会性别研究31
第二节 性别角色理论32
一、性别角色理论的基本内容32
二、性别角色理论与社会性别研究34
第三节 性别差异理论35
第四节 女权主义理论36
一、传统女权主义理论36
二、后现代女权主义38
第五节 “性别/社会性别制度”学说39
第四章 性别差异和性别社会化42
第一节 对性别差异的理解42
一、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42
二、本质主义的差异观45
三、对本质主义差异观的置疑47
第二节 被建构的社会性别50
一、建构社会性别的社会功能50
二、性别刻板定型51
三、建构社会性别的社会影响53
第三节 性别社会化56
一、社会化的含义56
二、性别社会化57
三、性别社会化的要素57
四、生命历程中的性别社会化进程60
第五章 社会性别与经济生活66
第一节 劳动的性别分工67
一、性别分工制度的形成67
二、历史中女性的经济活动71
第二节 职业的性别隔离73
一、职业性别隔离的含义和表现形式73
二、职业性别隔离的发展历程75
三、职业性别隔离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79
四、改变职业性别隔离的对策思考81
第三节 性别分层理论84
一、社会分层84
二、性别分层理论85
第六章 社会性别与政治生活87
第一节 政治领域中的性别87
一、政治及政治生活87
二、政治学研究领域中性别视角的缺位88
三、权力话语中的性别90
第二节 女性的政治权利92
一、统治权92
二、参政权98
三、教育权103
第三节 女性的政治参与105
一、政治参与105
二、影响女性政治参与水平的因素106
三、女性实现政治参与的意义108
四、中国妇女参政的特点及问题110
第七章 社会性别与文化112
第一节 社会习俗中的性别观113
一、传统社会习俗中多元的社会性别观114
二、对现代社会习俗的思考——“减肥文化”118
第二节 大众传媒中男女形象的变迁120
一、大众传媒中的“女人味”120
二、现代传媒的新趋向——性别气质模糊化123
第八章 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128
第一节 现代家庭结构下的性别关系128
一、家庭结构128
二、家庭关系130
第二节 家务劳动与性别关系134
一、两性从事家务劳动的历史演变135
二、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136
三、现代家庭中家务劳动的分工状况138
四、国际社会改变传统分工模式的新思路140
第三节 婚姻与性别关系142
一、婚姻与家庭的关系142
二、婚姻和家庭的历史演变143
三、择偶144
四、婚姻问题146
第四节 家庭多元化发展的未来154
一、中国婚姻家庭发展的历史回顾154
二、婚姻家庭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55
第九章 对男女平等的反思与展望159
第一节 西方社会的男女平等之路159
一、无视性别差异的男女平等160
二、重视性别差异的男女平等162
第二节 中国的男女平等道路165
第三节 反思男女平等168
第四节 实现男女平等的理论构想170
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70
二、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71
三、多学科综合观念172
附录一 世界银行政策研究报告(2000)174
附录二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宣言192
附录三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节选)197
后记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