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气候变化与中国水资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气候变化与中国水资源](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261410.jpg)
- 任国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4222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气候变化与中国水资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1
1.1 引言1
1.2 气候、气候变化与水资源2
1.2.1 大气水与水循环2
1.2.2 中国大气水资源的特点2
1.2.3 中国大气水资源的变化3
1.2.4 大气水资源变化的原因5
1.3 国外研究、评估的主要发现6
1.3.1 观测事实与气候预估6
1.3.2 水文模型模拟与预估7
1.3.3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供需9
1.4 国内研究、评估的主要发现11
1.4.1 背景情况11
1.4.2 气候变化的事实12
1.4.3 未来气候可能趋势14
1.4.4 观测的水文、水资源变化14
1.4.5 水资源对气候情景的响应15
参考文献18
第2章 中国及十大江河流域气候状况21
2.1 引言21
2.2 降水量22
2.2.1 年和四季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22
2.2.2 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26
2.2.3 不同保证率下年降水量分布特征27
2.3 气温30
2.3.1 年和四季平均气温特征30
2.3.2 两时段平均气温变化特征31
2.4 蒸发量32
2.4.1 水面蒸发量(小型蒸发皿观测值)分布特征32
2.4.2 潜在蒸散量分布特征33
2.4.3 水面蒸发量与潜在蒸散量差异对比35
2.5 年干燥度指数36
2.5.1 年干燥度指数分布特征36
2.5.2 两时段年干燥度指数变化特征37
2.6 其它要素气候特征37
2.6.1 日照时数37
2.6.2 相对湿度40
2.6.3 平均风速41
2.7 总结43
参考文献45
第3章 中国及十大江河流域气候变化47
3.1 引言47
3.2 地面气温变化47
3.2.1 中国年、各季平均气温时空演变48
3.2.2 十大江河流域年、季节平均气温变化50
3.2.3 1980—2000年相对1956—1979年的气温变化60
3.3 降水量变化62
3.3.1 中国年、各季降水量时空演变62
3.3.2 十大江河流域年、季节降水量变化65
3.3.3 1980—2000年相对1956—1979年的降水变化74
3.4 可能蒸发量的变化77
3.4.1 中国水面蒸发量变化特征77
3.4.2 各大流域水面蒸发量变化79
3.4.3 潜在蒸散量的变化81
3.4.4 影响可能蒸发量变化的气候因子85
3.5 总结88
参考文献89
第4章 全国及主要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变化91
4.1 东部地区近100年来的降水变化91
4.1.1 长江流域92
4.1.2 华北地区93
4.1.3 华南地区94
4.2 东部近百年来极端雨涝与干旱范围的变化94
4.3 近50年来全国旱涝变化96
4.3.1 降水量距平96
4.3.2 Z指数97
4.3.3 阶段平均降水量等值线98
4.3.4 Palmer指数99
4.4 近50年全国十大江河流域干旱变化100
4.4.1 长江流域100
4.4.2 松花江流域101
4.4.3 辽河流域101
4.4.4 海河流域101
4.4.5 淮河流域101
4.4.6 黄河流域102
4.4.7 西北诸河流域102
4.4.8 西南诸河流域102
4.4.9 东南诸河流域102
4.4.10 珠江流域102
4.5 中国北方和南方近50年旱涝变化104
4.5.1 北方近50年干旱变化104
4.5.2 南方近50年雨涝变化105
4.5.3 华南近50年雨涝变化107
4.6 强降水和暴雨频率108
4.7 热带和温带气旋变化108
4.8 总结110
参考文献111
第5章 中国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113
5.1 引言113
5.2 土壤湿度的垂直变化特征114
5.2.1 土壤湿度的垂直分布类型114
5.2.2 垂直方向土壤湿度变化的一致性比较119
5.3 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120
5.3.1 年平均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120
5.3.2 季平均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121
5.4 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122
5.4.1 年平均土壤湿度变化趋势122
5.4.2 季平均土壤湿度变化趋势122
5.4.3 典型区域年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特征123
5.4.4 典型区域季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特征125
5.5 土壤湿度与气候的关系126
5.5.1 黄淮地区土壤湿度与降水的关系126
5.5.2 河套中南部土壤湿度与气候的关系131
5.5.3 土壤湿度与季风的关系133
5.6 总结135
参考文献135
第6章 中国大气水汽通量和云量变化137
6.1 引言137
6.2 大气总水汽通量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138
6.2.1 经向总水汽通量与降水138
6.2.2 纬向总水汽通量与降水140
6.3 夏季大气水汽通量与降水的变化142
6.3.1 降水的长期变化142
6.3.2 总水汽通量的长期变化144
6.3.3 大气瞬变水汽通量的长期变化146
6.4 大气水汽通量变化的影响与原因147
6.4.1 大气水汽通量变化对夏季降水的影响147
6.4.2 大气水汽通量变化的原因151
6.5 中国云量变化的若干观测事实154
6.5.1 总云量变化154
6.5.2 低云量变化156
6.5.3 主要类型云出现频率变化157
6.6 总结与讨论159
参考文献160
第7章 中国十大江河流域气候年代际变化及未来可能趋势162
7.1 引言162
7.2 资料和方法163
7.2.1 降水资料163
7.2.2 温度资料163
7.2.3 分析方法164
7.3 降水的基本特征165
7.4 降水年代际变化及未来趋势166
7.4.1 松花江流域166
7.4.2 辽河流域169
7.4.3 海河流域170
7.4.4 黄河流域172
7.4.5 淮河流域174
7.4.6 长江流域176
7.4.7 东南诸河流域179
7.4.8 珠江流域180
7.4.9 西南诸河流域181
7.4.10 西北诸河流域182
7.5 温度变化的基本特征183
7.5.1 “冷—暖”型185
7.5.2 “暖—冷—暖”型185
7.5.3 “暖—冷”型187
7.6 温度与SOI的相关分析188
7.7 我国十大江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188
7.7.1 我国十大江河流域降水未来变化趋势分析189
7.7.2 我国十大江河流域温度未来变化趋势分析190
7.7.3 我国十大江河流域水资源未来变化趋势分析190
参考文献191
第8章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主要江河流域气候情景预估193
8.1 气候变化预估193
8.1.1 气候变化预估方法简介193
8.1.2 排放情景194
8.1.3 模式设计和分析方法195
8.2 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国主要江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198
8.2.1 主要江河流域温度、降水预估198
8.2.2 长江中下游温度、降水预估200
8.2.3 黄河流域温度、降水预估201
8.2.4 丹江口及其上游地区温度、降水预估203
8.2.5 三江源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206
8.3 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国主要江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206
8.3.1 主要江河流域未来温度和降水207
8.3.2 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温度和降水209
8.3.3 黄河流域未来温度和降水210
8.4 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211
8.4.1 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211
8.4.2 降水日数和大雨日数的变化212
8.4.3 台风活动的变化213
8.5 结论和不确定性214
8.5.1 结论214
8.5.2 气候变化预估的不确定性215
参考文献216
第9章 我国四大江河径流量变化趋势219
9.1 引言219
9.2 观测的河流径流量变化220
9.2.1 年径流量变化趋势220
9.2.2 年径流量时间序列221
9.2.3 年径流差积曲线223
9.2.4 季节径流变化225
9.2.5 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226
9.3 未来径流趋势预估228
9.3.1 思路和方法228
9.3.2 未来径流变化趋势229
9.3.3 黄河上游未来径流量变化230
9.4 总结与讨论232
参考文献233
第10章 气候变化与中国北方的干旱234
10.1 引言234
10.2 资料和方法235
10.2.1 资料235
10.2.2 干旱指标235
10.2.3 趋势检验方法236
10.3 1951—2005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特征236
10.4 1951—2004年干旱化趋势分析239
10.4.1 干旱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格局239
10.4.2 典型地区干旱化的年代际特征241
10.4.3 1990—2004年中国北方的干旱化特征245
10.4.4 1951—2004年极端干旱的变化趋势247
10.5 华北干旱化趋势及可能成因249
10.6 总结251
参考文献252
第11章 气候变化与长江流域的洪水255
11.1 引言255
11.2 长江流域气候变化256
11.2.1 气温变化256
11.2.2 降水变化259
11.2.3 水汽含量变化263
11.2.4 太阳辐射变化266
11.2.5 风速变化268
11.2.6 蒸发变化269
11.2.7 径流变化271
11.3 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和风险分析275
11.4 未来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277
11.4.1 未来气温变化277
11.4.2 未来降水变化280
11.4.3 未来径流的变化282
11.5 总结与讨论286
参考文献289
第12章 总结与展望290
12.1 中国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290
12.2 本书主要结论和发现291
12.2.1 大气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量丰、缺和洪、旱现象严重291
12.2.2 长期气候变化趋势明显,气温普遍上升、降水有增有减292
12.2.3 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增多,但全国总体趋势不明显293
12.2.4 土壤湿度与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华北、东北土壤一般变干293
12.2.5 高空水汽通量有升有降,多数地区云量明显降低294
12.2.6 降水年代际振动明显,未来多数地区可能继续增暖295
12.2.7 河川径流对降水变化敏感,主要江河径流量将趋向于增加295
12.2.8 华北地区暖干化趋势明显,降水与海表水温密切相关296
12.2.9 长江流域降水呈增加趋势,防洪防涝形势日趋严峻297
12.3 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对策措施297
12.3.1 强化水资源规划管理,促进全社会节水防污297
12.3.2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力298
12.3.3 实施科学调蓄调配,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299
12.3.4 减缓人类活动干预,优化调控气候与环境300
12.3.5 合理利用大气水资源,增强应对水危机能力301
12.3.6 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强化对策分析和风险管理301
12.3.7 加强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基础科学研究302
参考文献303
附录1 图表目录305
附录2 缩略词312
附录3 作者信息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