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时代的电信监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时代的电信监管
  • 何霞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2420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应用-电信-邮电业-监督管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时代的电信监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概论3

第1章 电信经济学特性3

1.1 电信网络外部性与互联互通3

1.1.1 网络外部性的内涵3

1.1.2 网络外部性与互联互通4

1.2 规模经济性与自然垄断5

1.2.1 规模经济性的内涵5

1.2.2 规模经济与网络效应6

1.2.3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7

1.2.4 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7

1.3 垄断延伸8

1.3.1 垄断延伸的内涵8

1.3.2 平台垄断9

1.4 其他经济特性11

1.4.1 服务的公共性11

1.4.2 资源的稀缺性11

1.4.3 信息的不对称性11

1.4.4 进入和退出的高门槛性12

第2章 电信监管的内涵与外延13

2.1 管制的内涵与目标13

2.1.1 管制的内涵13

2.1.2 电信监管的目标14

2.2 电信监管与其他政府职能的区别15

2.2.1 政府的经济职能划分15

2.2.2 电信监管与其他政府经济职能的区别15

2.2.3 电信监管与其他网络垄断行业监管的区别17

2.3 电信监管的分类17

2.3.1 电信行业监管与反垄断监管18

2.3.2 经济性监管与社会性监管20

2.3.3 电信行业监管与反垄断监管进一步融合的趋势21

2.3.4 我国的反垄断法与电信监管21

2.4 电信监管的“二次改革浪潮”22

2.4.1 “第一次浪潮”22

2.4.2 “第二次浪潮”25

第2部分 监管体制31

第3章 竞争与监管31

3.1 竞争理论的发展沿革31

3.1.1 自由市场竞争理论31

3.1.2 有效竞争理论31

3.2 欧、美、目的非对称管制政策33

3.2.1 不对称管制政策与工具33

3.2.2 欧盟SMP的政策体系33

3.2.3 日本的非对称管制及其政策体系34

3.2.4 美国对主导运营商监管的政策体系34

3.3 功能拆分与监管35

3.3.1 英国电信功能拆分35

3.3.2 欧盟继续推进“功能拆分”37

3.3.3 澳大利亚推进“功能拆分”39

3.4 我国电信行业非对称管制的实践40

第4章 不同竞争阶段的电信监管43

4.1 电信竞争的阶段及特点43

4.1.1 电信竞争阶段的划分及特点43

4.1.2 英国、日本和美国的案例44

4.2 韩国电信竞争与监管改革历程46

4.2.1 推动公社化及民营化46

4.2.2 建立竞争体制47

4.2.3 电信运营商重组与市场开放49

4.2.4 促进竞争的政策52

4.2.5 为活跃市场的有效竞争政策54

4.2.6 竞争政策的效果58

4.2.7 未来通信政策发展方向59

第5章 电信监管能力60

5.1 电信监管能力的内涵与组成60

5.2 电信监管能力建设60

5.2.1 监管能力的建设表现特征60

5.2.2 加强电信监管能力建设61

5.3 典型国家电信监管能力的现状及经验62

5.3.1 监管机构的三大能力62

5.3.2 国外电信监管能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64

5.4 我国电信监管能力存在的问题64

5.4.1 创制能力65

5.4.2 实施能力65

5.4.3 保障能力66

5.5 相关因素对电信监管能力的影响66

5.5.1 政府层面因素67

5.5.2 市场层面因素68

5.5.3 技术层面因素69

5.5.4 社会层面因素71

5.5.5 外部影响的相关因素间的影响分析72

5.5.6 相关因素对电信监管能力的综合影响72

5.6 互联网与电信监管能力73

5.6.1 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社会形成强烈影响73

5.6.2 互联网发展正在改变着监管机构的工作重心74

5.6.3 互联网发展挑战监管能力74

第6章 产权结构与电信监管76

6.1 产权制度与有效竞争关系76

6.2 我国基础电信企业产权结构现状及问题77

6.2.1 我国基础电信企业产权机构现状78

6.2.2 我国电信企业产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78

6.3 产权结构与电信监管关系分析79

6.4 外国电信企业私有化和我国电信企业运营体制的改革81

第7章 垄断延伸与监管84

7.1 互联网革命与网络融合84

7.2 垄断延伸与互联网86

7.2.1 互联网的分层结构86

7.2.2 垄断延伸的经济学分析86

7.2.3 垄断延伸的监管88

7.3 互联网的竞争监管88

7.3.1 互联网骨干网是否需要监管88

7.3.2 最后一公里:由窄带到宽带竞争90

7.4 VoIP的监管92

7.4.1 VoIP革命92

7.4.2 国外监管机构对VoIP业务的监管93

7.4.3 我国对VoIP业务的管制98

第8章 政策出台与政策评估99

8.1 公共政策的评估体系99

8.1.1 公共政策评估的内涵、主体、标准和方法99

8.1.2 公共政策评估内容100

8.2 国外电信监管政策的评估实践101

8.2.1 美国电信管制政策评估101

8.2.2 英国电信管制政策评估103

8.2.3 总结104

8.3 我国电信监管政策的评估实践105

8.3.1 案例一——我国长途电话资费上限管制政策评估105

8.3.2 案例二——3G牌照发放的政策实施情况评估108

8.4 对建立我国电信监管政策评估体系的建议111

第3部分 监管职能115

第9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115

9.1 国外电信用户权益保护的情况115

9.1.1 欧盟115

9.1.2 其他国家118

9.2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发展现状119

9.3 互联网的用户权益保护120

9.3.1 网络消费中用户权益保护120

9.3.2 全面提升用户权益保护122

第10章 电信资费124

10.1 资费监管的依据、目标与方式124

10.1.1 资费监管的依据124

10.1.2 资费监管的目标125

10.1.3 资费监管的方式127

10.2 上限管制理论在我国的应用130

10.2.1 实施的难点与制度设计130

10.2.2 上限标准调整的问题131

10.2.3 完善我国上限管制的措施132

10.3 电信定价中的反垄断问题133

10.3.1 差别定价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133

10.3.2 电信市场的竞争结构与垄断地位133

10.3.3 差别定价的理论基础、合理性与存在问题134

10.3.4 区别对待不同的差别定价,适时进行监管135

10.4 区域一体化与电信资费改革136

10.4.1 我国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136

10.4.2 区域一体化与电信资费改革137

10.5 未来电信价格管制的发展思路138

10.5.1 资费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果138

10.5.2 存在的问题还需重视139

10.5.3 创新资费监管141

10.6 全球电信资费监管的趋势141

10.6.1 加强国际合作,加速区域漫游费下降141

10.6.2 固定宽带资费监管是重点142

10.6.3 放松零售价格,监管批发价142

10.6.4 综合捆绑定价已成为各国管制的难点143

第11章 网间互联结算144

11.1 美国的网间结算改革144

11.1.1 “世界电信”引发的网间结算费问题144

11.1.2 ISP的相互补偿争议144

11.1.3 VoIP网间结算问题146

11.1.4 无线与转接运营商的网间结算147

11.1.5 构建统一的网间结算体系148

11.2 我国的网间结算政策149

11.2.1 电话网结算政策149

11.2.2 互联网结算政策149

11.2.3 目前网间结算政策热点150

11.2.4 结算价改革的方向151

第12章 网络时代的普遍服务152

12.1 普遍服务政策的重新思考152

12.2 美国、韩国的普遍服务基金机制153

12.2.1 美国153

12.2.2 韩国154

12.3 我国普遍服务政策的沿革155

12.3.1 政府制定的普遍服务发展的阶段目标155

12.3.2 中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发展历程155

12.3.3 我国促进普遍服务发展的经验156

12.4 网络时代全球普遍服务升级160

12.4.1 普遍服务的范围进行重新界定160

12.4.2 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多样化161

12.4.3 各国加速宽带普及进程161

第13章 无线频率监管164

13.1 为什么要监管无线频率164

13.2 美国的频率监管164

13.2.1 频段管理的机构与职能165

13.2.2 频率的分配166

13.2.3 对指挥—控制式监管的改进167

13.2.4 近年来美国频率监管政策的变化168

13.3 欧盟无线频率资源的监管171

13.4 当前全球频率监管的特点172

第4部分 回顾与展望177

第14章 电信监管的10年回顾177

14.1 监管体系初步形成阶段(1998~2000年)177

14.2 基本构建电信市场竞争结构阶段(2001~2002年)178

14.3 电信监管进一步完善阶段(2003~2007年)179

14.4 电信监管的新阶段(2008年至今)181

14.5 回顾与总结182

第15章 电信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183

15.1 电信监管存在的问题183

15.1.1 监管体系的问题183

15.1.2 市场开放的问题185

15.1.3 竞争性监管政策的问题185

15.1.4 外部监督的问题186

1.5.2 新形势下的电信监管目标调整186

15.2.1 电信监管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186

15.2.2 新形势下的电信监管政策重点187

15.3 我国未来电信监管政策走向187

15.3.1 完善电信监管法律制度187

15.3.2 构建高效的政府监管机构188

15.3.3 不断调整监管手段189

15.3.4 推动基础电信市场开放190

15.3.5 推进国有基础电信运营商改革191

15.3.6 实施非对称管制,强化竞争性政策191

15.3.7 健全外部监督机制192

第16章 走向融合监管193

16.1 融合监管的背景193

16.1.1 互联网必然造就融合监管193

16.1.2 过去实施分业监管的原因193

16.1.3 继续实施分业监管带来的问题194

16.2 横向监管的原则194

16.3 横向监管的政策调整195

16.3.1 网络传输层的政策调整195

16.3.2 内容层的政策调整197

16.4 案例——欧盟横向监管的推进198

16.4.1 推进过程198

16.4.2 横向监管结构198

16.4.3 横向监管各层的主要政策199

16.5 我国未来将走向融合监管201

16.5.1 我国融合性业务发展情况201

16.5.2 我国三网分业监管体制与法律204

16.5.3 三网准入制度与融合性业务准入205

16.5.4 走向未来的融合监管205

参考文献207

后记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