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赫斯特心脏病学手册 第11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奥罗克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1431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62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707页
- 主题词:心脏病学-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赫斯特心脏病学手册 第11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病史、物理检查和心脏听诊1
病史1
物理检查3
动脉脉搏4
颈静脉脉搏5
心前区触诊7
心脏听诊9
心音9
心脏杂音11
收缩期杂音12
舒张期杂音14
连续性杂音16
心包摩擦音16
心脏杂音患者的处理方式16
第2章 静息心电图19
引言19
心室的除极与复极19
心电图导联20
标准和肢体导联20
单极胸前导联20
正常心脏的电活动:心室除极21
电轴21
心室梯度21
关于心室梯度与心脏记忆理论的若干争论21
ST段异常22
右胸导联选择性、非缺血性ST段抬高22
异常Q波22
缺血性T波改变23
继发性ST-T波改变23
非特异性ST-T波改变23
急性心肌梗死2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演变25
Q波型心肌梗死的定位25
心包炎26
室内传导异常26
左前分支阻滞27
左后分支阻滞27
左中隔支阻滞27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7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7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8
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障碍28
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宽大的QRS复合波28
不同部位的心室起搏所诱发的宽QRS复合波29
左心室肥厚29
导致或产生右心室肥厚和扩大的进程30
Q-T间期:正常、延长和离散30
空间心向量描记术31
空间:最后的领域31
心电向量描记法和空间心向量描记法的区别32
第3章 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检查34
负荷诱导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34
概率和危险的基础-基本决策36
负荷试验的理想选择-贝斯定理原则的理解36
诊断的准确性及检验偏倚37
为什么负荷试验结果可很好地评估预后39
心肌缺血时负荷试验的证据摘要39
运动心电图预测的准确性-理想的踏车运动资料39
运动以及药物负荷影像学检查选择42
最新的心脏影像学检查43
负荷超声心动图43
负荷门控SPECT显像46
目前门控SPECT显像的证据48
结论50
第4章 老年心脏血管疾病治疗上的注意事项52
引言52
年龄对心脏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影响52
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56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59
老年高血压59
老年人主动脉瓣狭窄60
老年人心房纤颤60
第5章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62
病理生理62
诊断63
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6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65
β肾上腺素能阻滞药65
症状性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69
利尿药69
洋地黄苷和醛固酮受体拮抗药71
正性变力性药物71
利钠肽类:奈西立肽(Nesiritide)71
血管扩张药72
钙拮抗药72
辅助疗法72
起搏器和除颤器73
机械心脏支持和心脏移植73
舒张功能障碍74
第6章 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77
心律分析的原则77
室上性心律失常78
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动过速78
房性期前收缩79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79
房室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9
房室交界性和加速性室性心律90
加速性交界性和室性心律91
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91
室性心律失常91
室性期前收缩92
非持续性心动过速94
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95
少见原因导致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96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97
心室颤动98
缓慢型心律失常98
窦性心动过缓98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9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99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99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00
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100
房室分离100
起搏适应证101
第7章 抗心律失常药103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103
致心律失常药物104
钠通道阻滞致心律失常104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致心律失常104
药物108
利多卡因108
美西律109
普鲁卡因胺109
双异丙吡胺111
奎尼丁111
普罗帕酮112
氟卡尼112
溴苄胺113
索他洛尔(盐酸索他洛尔)113
胺碘酮113
伊布利特115
多非利特115
腺苷116
第8章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118
背景118
功能特点118
快速心律失常的检测119
治疗119
ICD的植入120
长期随访124
社会心理学问题124
车辆驾驶124
1CD治疗的证据基础125
心脏性猝死的二级预防125
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126
成本效益128
特殊临床情况的ICD治疗128
遗传性的心律失常综合征128
不明原因的晕厥129
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全131
前景131
第9章 心脏起搏器1
概述133
临时起搏器133
永久起搏器的适应证134
对特殊原因和各种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的起搏134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的起搏134
窦房结功能障碍的起搏137
颈动脉窦综合征和神经心源性晕厥的起搏137
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的起搏137
起搏器部件138
起搏器的功能和模式138
电磁模式138
VVI模式138
AAI起搏138
DDD起搏138
DDI起搏140
不同的临床情况下起搏器的使用140
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140
完全性或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140
颈动脉窦综合征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140
并发症140
起搏器综合征141
电磁波对起搏器功能的干扰(EMI)141
起搏器功能障碍141
起搏频率异常141
不能夺获143
过度感知143
感知不良143
第10章 晕厥的诊断和治疗145
非心源性晕厥145
神经心源性晕厥145
体位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146
脑血管性晕厥147
颈动脉窦高敏148
条件性晕厥148
其他类型的晕厥或类似晕厥的情况149
心源性晕厥149
与心输出受阻有关的晕厥149
与心律失常有关的晕厥150
不明原因的晕厥151
晕厥的特殊问题151
老年人的晕厥151
多因素晕厥151
晕厥和猝死151
复发性晕厥152
晕厥的诊断评估:总体原则152
第11章 心源性猝死155
心源性猝死的定义155
流行病学155
发生率155
年龄、种族、性别的影响156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157
生活方式因素157
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制160
心源性猝死结构和功能上的关系160
心源性猝死中的快速和缓慢心律失常160
缺血的电生理效应160
机械电反馈160
自主神经系统在心律失常发生上的作用161
心脏疾病有关的心源性猝死161
缺血性心脏病161
心肌病162
心脏瓣膜疾病166
炎症性、浸润性心肌病166
先天性心脏病167
原发性的电活动异常167
药物和其他毒性制剂170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处理171
院外的心脏骤停171
心脏骤停后的存活和预后172
心脏骤停后存活者的处理和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分层172
潜在心脏疾病分析172
临床危险因素173
左心室射血分数174
静态心电图174
动态检测174
电生理检测174
信号平均心电图177
心率变化178
T波变化178
心源性猝死危险患者的治疗178
药物治疗178
非药物治疗184
第12章 心肺复苏及复苏后患者的管理189
生命链189
心肺复苏189
血液流动的机制190
心脏骤停的诊断190
患者的初步评价和分类191
自动体外除颤器191
呼吸骤停191
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193
室速或室颤193
心脏停搏或心脏阻滞194
电-机械分离195
建立静脉通路195
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主要用药195
碳酸氢钠196
氯化钙196
心肺复苏的终止197
心跳骤停后护理197
第13章 血脂异常,其他危险因素和冠心病的预防199
危险因素评估199
绝对危险分类199
确定危险因素的方法199
冠心病等同危险的高危险患者的确定203
中度危险和低度危险患者的评估204
建议的实施205
动脉硬化饮食205
吸烟213
原发性高血压218
糖尿病218
体力活动少218
肥胖219
社会心理的因素219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219
过氧化应激219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219
年龄和性别是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219
绝经后状态220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220
其他药物治疗220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220
β阻滞药22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221
预防心脏病实践221
实施心脏病预防服务的障碍221
第14章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223
病因学223
分级223
心绞痛的诊断224
病史及体格检查224
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评估225
诊断性试验225
心电图及X线胸片225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225
静息心电图226
心肌灌注显像226
负荷超声心动图227
冠状动脉造影227
鉴别诊断227
病理生理228
冠状动脉性缺血的昼夜节律230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分层230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230
总论232
抗血小板药物232
降脂药物232
硝酸甘油和硝酸酯类233
β受体阻滞药233
钙拮抗药23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234
新型抗心绞痛药235
心肌血管重建235
难治性心绞痛的其他治疗235
第15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和发病机制239
前言239
发病学239
动脉硬化性疾病的起始242
动脉硬化斑块的进展24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45
斑块破裂245
外源性因素246
内源性因素247
血液血栓形成248
血管收缩和变异型心绞痛250
多中心斑块的不稳定性250
结论251
第16章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253
背景及总原则253
临床254
易感特征254
促发事件254
昼夜节律变化254
症状254
查体255
心脏检查256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256
院前急救260
急诊室中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治疗261
背景261
初始治疗危险性的检测及评估262
据心电图分组后的处理267
入院后处理274
总原则274
住院早期的其他治疗275
低危患者的处理275
STEM1高危患者的处理275
转出冠心病监护病房282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的无创性危险分层282
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84
二级预防与心脏康复284
降低危险因素284
药物治疗285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心脏康复286
第17章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289
前言289
概念和分类290
病因290
诊断与危险分层291
早期评估291
病史与体检291
心电图294
心脏生化标志物295
急诊超声心动图或心肌灌注显像295
联合多种预测因素进行预后和危险分层295
负荷试验296
冠状动脉造影296
预后296
治疗296
住院治疗297
β受体阻滞药29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05
早期保守介入策略307
第18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10
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的发展310
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的随机临床试验310
ACC/AHA经皮介入治疗(PCI)指南31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新的装置和策略312
支架:在应用10年之后,仍然是主要的治疗策略312
药物洗脱支架313
血小板Ⅱb/Ⅲa受体抑制药314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适应证314
患者的选择314
病变的选择31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要求317
导管室317
冠脉介入治疗程序317
冠脉介入治疗的结果318
并发症318
将来的方向318
第19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320
介绍320
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320
机械再灌注和药物再灌注治疗的比较320
近期和远期冠脉造影结果322
机械再灌注作为辅助治疗措施322
支架322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药323
转院行急诊PCI和在无外科支持的医院行急诊PCI324
补救PCI325
第20章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评估及处理328
前言328
定义328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329
测量血压的技术329
家庭血压监测329
动态(24h)血压监测330
“白大衣型”高血压病330
高血压患者评估330
高血压患者常规评估331
心脏评估331
肾功能评估331
周围血管评估331
继发性高血压评估332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334
生活方式改变334
药物治疗338
控制血压水平应根据心血管及肾脏病危险因素而定338
降压药的个体化疗法338
降压药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和副作用)343
降压药价格344
第21章 肺动脉高压347
介绍347
概念347
血动力学348
肺动脉高压:一般特征348
临床表现348
特殊研究348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349
后天的左心功能异常349
先天性心脏病349
血栓栓塞性疾病350
慢性近端肺动脉血栓栓塞350
呼吸系统疾病或功能紊乱350
间质纤维化351
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351
结缔组织病352
肺脏正常的肺泡低通气患者352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352
概念352
治疗353
第22章 肺动脉栓塞355
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355
急性肺栓塞:病理生理学357
气体交换异常357
血流动力学改变357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诊断357
病史和体格检查357
急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实验室检查358
胸部X线片在肺栓塞疑似病例中的运用358
对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其他辅助检查359
影像技术在疑似深静脉栓塞病例中的运用360
临床预测方法360
处理原则360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360
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治疗静脉血栓361
最新抗凝药物的研究及血栓形成的实验模型建立363
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363
腔静脉阻拦364
溶栓药治疗和急性血栓摘除术364
巨大肺栓塞时的血流动力学处理365
慢性血栓栓塞365
其他形式的血管栓塞366
第23章 主动脉瓣膜疾病368
主动脉瓣狭窄368
概念,病因和病理368
病理生理学369
临床表现370
实验室检查371
自然病程和预后372
内科治疗372
手术治疗372
主动脉瓣反流374
概念、病因和病理374
病理生理学374
临床表现375
自然病程和预后376
内科治疗377
手术治疗377
第24章 二尖瓣狭窄380
二尖瓣狭窄380
概念、流行病学和病理学380
病理生理学381
临床表现381
实验室检查383
自然病程和预后384
治疗384
第25章 二尖瓣反流(包括二尖瓣脱垂)390
二尖瓣反流390
概念、病因学和病理学390
病理生理学390
临床表现391
实验室检查392
自然病史和预后393
药物治疗393
手术治疗394
二尖瓣脱垂395
MVP综合征的病生理学396
MV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396
诊断性检查398
自然病史、预后和并发症400
治疗400
第26章 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疾病403
概念、病因学和病理学403
临床表现405
症状405
体格检查406
心电图406
胸部X线407
超声心动图407
心脏导管407
自然病史和预后408
内科治疗408
手术治疗409
手术指征409
第27章 人工心脏瓣膜的临床应用411
人工心脏瓣膜411
机械瓣411
生物瓣412
临床报告指南(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412
瓣膜选择标准413
治疗策略413
第28章 瓣膜性心脏病的抗凝治疗417
自然瓣膜性疾病418
自然瓣膜病血栓危险性418
栓塞高危患者的筛查419
人工心脏瓣膜419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419
特殊临床情况的抗凝治疗420
自然瓣膜的改变420
妊娠420
近期的冠脉支架置入术421
外科手术和口腔护理421
心导管检查和造影术422
活动性血栓的治疗时机422
出血时的处理423
感染性心内膜炎423
第29章 遗传性心血管疾病426
基因型与表型426
单基因变异引起的心血管疾病426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426
扩张型心肌病428
Duchenne肌肉营养不良429
Emery-Dreifuss肌肉营养不良430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Steinter病)430
同型胱氨酸尿症430
线粒体心肌病431
结缔组织疾病432
原发性心脏节律和传导异常433
Romano-Ward长Q-T综合征433
Jervell and Lange-Nielsen长Q-T间期综合征435
家族性预激综合征436
伴随或不伴随遗传性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436
第30章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440
几种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442
房间隔缺损442
室间隔缺损443
房室间隔缺损443
法洛四联症444
单纯性肺动脉狭窄445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445
主动脉缩窄445
大血管错位446
先天性纠正型大血管错位446
三尖瓣爱泼斯坦畸形447
马方综合征447
第31章 扩张型心肌病449
WHO/ISFC的心肌病分类449
心肌衰竭的代偿机制和发展450
扩张型心肌病的范畴452
几种常见的扩张型心肌病454
缺血性心肌病454
高血压性心肌病455
瓣膜性心肌病455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包括家族型心肌病)456
几类需要特殊处理的特异性扩张型心肌病457
蒽环霉素心肌病457
产后心肌病458
Chagas心肌病458
第32章 肌厚型心肌病460
病理460
临床表现461
体格检查461
诊断试验462
心电图462
动态心电图监护462
胸部X线片462
诊断评价462
超声心动图462
放射性核素显像/运动负荷试验463
MRI/超高速CT464
血流动力学464
自然病程464
冶疗465
第33章 限制型、闭塞性和浸润性心肌疾病470
非浸润性限制型心肌病472
浸润性限制型心肌病472
淀粉样变性472
其他浸润性心肌病473
贮积性疾病474
闭塞性心内膜心肌疾病474
非闭塞性心内膜疾病474
第34章 炎性心肌病一内分泌疾病和乙醇477
心肌炎47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482
Chagas病482
莱姆心脏炎483
风湿性心肌炎483
非感染性心肌炎483
巨细胞心肌炎483
围生期心肌病484
超敏性心肌炎484
浸润性心肌病484
淀粉样变心肌病484
结节病性心肌病485
血色病性心肌病485
炎癌样心脏病486
嗜曙红细胞性心脏病486
内分泌紊乱性心肌病486
毒素:酒精性心肌病487
可卡因487
化疗药物487
特发性心肌病488
第35章 心脏与非心脏药物,电击,毒物以及射线490
非心脏药物490
化疗药物490
抗精神病药491
非心脏药物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491
药物相关性瓣膜病491
氯喹492
治疗偏头痛药物492
激素492
可卡因493
基苯丙胺脱氧麻黄碱494
电494
环境触电494
电休克治疗494
毒物495
植物495
中草药495
蛇毒和蝎毒495
海洋生物毒素495
卤化烃495
一氧化碳495
放射495
第36章 心包疾病497
急性心包炎499
心包积液500
心脏压塞500
缩窄性心包炎501
先天性心包疾病502
第37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503
流行病学503
病理机制504
病原学505
临床表现505
实验室检查505
超声心动图507
诊断508
治疗510
并发症510
预防515
第38章 已确诊或可疑心血管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评估518
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临床决定因素518
病史518
物理检查520
伴发疾病520
手术相关的危险520
围手术期危险的临床评估521
围手术期检查521
休息条件下的左心室功能521
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与功能评估523
运动试验523
非运动负荷试验523
冠状动脉疾病的围手术期治疗524
冠状动脉成形术524
冠状动脉疾病的药物治疗524
特殊情况的处理525
第39章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527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528
卒中528
肾脏疾病529
糖尿病及心血管危险的机制530
脂蛋白异常530
临床意义532
血脂异常532
控制血糖532
2型糖尿病的预防532
糖尿病的早期检测534
高血压及肾病535
标志性试验536
急性冠脉综合征536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536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537
药物涂层支架538
充血性心力衰竭538
临床指南总结538
第40章 心血管药物有害的相互作用和合并症542
心脏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542
肝脏药动学相互作用542
肝脏的药效学(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543
P-糖蛋白543
致心律失常药物的相互作用543
肾脏药动学相互作用544
血浆蛋白的结合性作为药物相互作用部位544
β肾上腺素能阻滞药544
硝酸盐类545
钙通道阻滞药(钙拮抗药)545
抗心律失常药546
正性肌力药549
地高辛549
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549
利尿药550
襻利尿药550
噻嗪类利尿药55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551
抗凝药和血栓溶解药551
阿司匹林551
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551
华法林553
降脂药物553
中药555
第41章 心脏疾病与妊娠557
妊娠独有的心脏问题557
健康优先原则557
孕妇的脆弱性557
胎儿及新生儿的脆弱性557
孕妇的心脏病并未“矫正”558
正常怀孕期间心血管的适应调整558
血流动力学变化558
血流分布559
心脏病的诊断559
诊断性检查560
心血管药物和妊娠560
利尿药560
促使肌肉收缩和血管加压药561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561
钙通道阻滞药561
抗心律失常药561
血管扩张药562
抗血栓形成药562
心血管综合征的处理564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64
充血性心力衰竭565
血栓栓塞并发症565
高血压565
肺动脉高压565
心律失常566
意识丧失566
心内膜炎566
外科手术567
心脏病的特殊形式567
风湿性心脏病567
瓣膜病567
先天性心脏病569
心肌病571
心脏移植后的妊娠572
第42章 女性与冠状动脉病574
女性冠状动脉病的预防574
吸烟577
糖尿病577
高血压578
冠状动脉病的诊断578
女性冠状动脉病的临床处理579
慢性心绞痛579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冠状动脉缺血579
冠状动脉病介入治疗:冠脉环囊扩张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79
心律失常580
第43章 心脏和肥胖581
有关统计581
定义583
体脂的评估583
对心脏的影响584
心排血量584
左心室功能不全585
高血压585
对代谢的影响585
胰岛素抵抗586
2型糖尿病587
脂代谢587
炎症588
血栓588
内皮功能异常58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588
遗传589
体格检查589
肥胖对检查的影响590
体表心电图590
放射线591
超声心动图591
核医学591
心脏导管591
治疗591
营养591
体力活动592
药物592
第44章 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594
定义594
病因学594
临床表现597
主动脉瘤597
主动脉夹层597
体检599
诊断性研究600
鉴别诊断600
自然病程和预后600
治疗601
第45章 心脏疾病继发脑血管病及神经病学表现603
心源性脑栓塞603
二尖瓣脱垂603
二尖瓣环钙化604
瓣膜纤维素样改变604
感染性心内膜炎605
脑栓塞的发生、临床表现和诊断605
预防和治疗606
反常栓子607
心跳骤停引起的脑低灌注607
心血管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心源性脑病608
心脏手术造成的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的并发症608
脑损伤对心脏的影响609
第46章 非手术途径治疗颈动脉疾病612
颈动脉的解剖612
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病613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613
疾病的自然发展史613
临床表现614
诊断方法615
非创伤性技术615
创伤性技术615
药物治疗616
血小板拮抗药616
抗凝血药616
降血脂药(Statins)616
介入性颈动脉疾病的治疗史617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617
血管再造术617
经皮颈动脉血管再造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比较621
临床试验621
特殊人群622
未来应用和临床试验622
总结623
第47章 外周动、静脉疾患的诊断与治疗625
外周动脉疾病625
病史和体检625
实验室评估625
临床综合征626
治疗626
急性动脉阻塞627
其他病因627
上肢动脉疾病627
雷诺现象(血管痉挛)628
静脉疾病629
静脉曲张629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629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630
淋巴水肿630
血管性溃疡631
第48章 外周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进展633
主、髂动脉阻塞性疾病633
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635
腘动脉以下动脉阻塞性疾病636
肾动脉阻塞性疾病638
急性肢体缺血的血管内治疗方法639
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641
腹主动脉瘤641
髂动脉瘤643
结论643
第49章 心血管疾病医疗服务实践指南645
服务质量645
概况645
质量的概念645
质量的监测:医疗条件、过程和结果646
质量评估与改进646
临床实践指南647
概念647
指南的发展647
指南的执行648
指南维护649
指南的品质649
指南的效用650
实践指南的查寻650
结论651
第50章 补充疗法与心血管疾病653
基于植物的疗法653
大蒜(alluum sativum)653
山楂(crataegus种类)654
银杏654
马栗树提取物(七叶树hippocastanum)655
甘蔗原素(policosanol)655
香胶脂(guggulipid)(commiphora mukul)655
红曲(monascus purpureus)656
饮食添加剂656
ω-3脂肪酸656
抗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维生素657
维生素B658
可溶纤维658
大豆蛋白质和异黄酮658
植物类固醇658
乙醇659
螯合治疗659
针灸659
能量治疗660
精神-身体干涉法660
总结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