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固定与移动融合 FMC 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固定与移动融合 FMC 技术
  • 叶朝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8044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通信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固定与移动融合 FMC 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FMC发展现状1

1.2 FMC发展趋势1

1.3 FMC的标准化2

第2章 FMC的驱动力和内涵分析5

2.1 FMC的驱动力5

2.2 FMC的内涵6

2.2.1 业务管理层的融合7

2.2.2 核心控制层的融合7

2.2.3 核心承载层的融合8

2.2.4 边缘接入层的融合8

2.2.5 终端的融合8

2.3 IMS与FMC9

2.3.1 IMS的网络架构11

2.3.2 通过IMS实现FMC的优势12

第3章 固定与移动的基本业务互通15

3.1 概述15

3.1.1 视频业务的历史与现状15

3.1.2 视频业务的分类19

3.1.3 影响视频业务的主要制约因素23

3.2 业务互通的承载方式比较25

3.2.1 业务互通的需求25

3.2.2 业务互通的组网方式25

3.2.3 业务互通的承载方式26

3.3 互通模型和协议选择29

3.3.1 基于TDM的视频业务互通29

3.3.2 基于IP的视频业务互通37

3.3.3 SIP与ISUP的互通机制41

3.4 视频业务互通网关的应用48

3.4.1 VIG协议转换要求48

3.4.2 VIG组网实例49

3.4.3 视频互通网关产品介绍54

第4章 统一的用户数据存储与管理60

4.1 用户数据存储现状60

4.1.1 PSTN网络数据存储现状60

4.1.2 PHS网络数据存储现状63

4.1.3 移动网络数据存储现状63

4.2 用户数据库的演进思路64

4.3 SHLR业务功能与组网67

4.3.1 SHLR业务功能67

4.3.2 SHLR系统结构69

4.3.3 SHLR组网方式70

4.4 SHLR与HSS的融合71

4.4.1 HSS基本原理71

4.4.2 HSS的CS/PS域用户数据73

4.4.3 HSS的IMS域用户数据85

4.4.4 各子系统数据存储情况91

4.5 统一用户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架构100

4.5.1 用户数据管理模式的演进100

4.5.2 CCSA的统一用户数据库架构101

4.5.3 3GPP的统一用户数据库架构103

4.6 统一用户数据库的实例:一号多机业务104

4.6.1 一号多机实现方案104

4.6.2 一号多机业务流程106

4.6.3 漫游状态下的业务流程108

第5章 IMS的引入策略与网络融合111

5.1 IMS基本原理111

5.1.1 IMS体系结构和技术特点111

5.1.2 IMS基本功能和要求113

5.1.3 IMS业务能力要求125

5.2 IMS的引入策略分析128

5.2.1 IMS引入的驱动力129

5.2.2 IMS引入后业务架构的变化129

5.2.3 IMS的引入策略130

5.2.4 引入IMS需要考虑的问题130

5.3 IMS的网间互通与组网131

5.3.1 IMS的网间互通131

5.3.2 与PSTN/PLMN网络互通132

5.3.3 与其他SIP网络互通136

5.4 基于IMS的话音业务融合139

5.4.1 话音业务融合的几个阶段139

5.4.2 CS和IMS间的话音呼叫连续性141

5.5 IMS对业务网的影响145

第6章 3GPP与WLAN网络的融合147

6.1 3GPP与WLAN网络融合的设备要求147

6.1.1 WLAN UE要求147

6.1.2 AAA Server要求148

6.1.3 AAA Proxy要求149

6.1.4 WAG要求149

6.1.5 PDG要求150

6.2 3GPP系统的设备要求150

6.2.1 HSS150

6.2.2 SLF151

6.2.3 CCF151

6.2.4 OCS151

6.3 3GPP与WLAN互通的主要接口151

6.3.1 Wa接口151

6.3.2 Wd接口151

6.3.3 Wg接口152

6.3.4 Wi接口152

6.3.5 Wm接口152

6.3.6 Wn接口152

6.3.7 Wx接口152

6.3.8 D′/Gr接口153

6.3.9 Wf接口153

6.3.10 Wo接口153

6.4 接入控制的需求153

6.4.1 WLAN网络的需求153

6.4.2 3GPP网络的需求154

6.4.3 WLAN直接IP接入的需求154

6.4.4 WLAN通过3GPP IP接入的需求154

6.4.5 WLAN访问授权155

6.4.6 WLAN附着155

6.5 用户身份标识156

6.5.1 NAI用户名156

6.5.2 NAI域名156

6.5.3 漫游时的NAI156

6.6 WLAN接入网公告和选择156

6.6.1 WLAN接入网公告156

6.6.2 WLAN接入网选择157

6.7 PLMN公告和选择158

6.7.1 网络公告158

6.7.2 网络选择158

6.8 计费要求158

6.9 3GPP与WLAN互通的QoS要求159

6.10 3GPP与WLAN互通的安全认证和漫游160

6.10.1 3GPP与WLAN互通的安全认证160

6.10.2 WLAN的漫游要求166

6.11 3GPP与WLAN网络融合试验网168

6.11.1 UMA的3GPP与WLAN互通方案168

6.11.2 3GPP与WLAN互通试验网169

第7章 基于Parlay/OSA的融合业务173

7.1 开放业务接口概述173

7.1.1 Parlay/OSA概述173

7.1.2 开放式业务接口与传统智能网175

7.2 Parlay/OSA的运作机制175

7.2.1 Parlay/OSA的构成175

7.2.2 Parlay/OSA的基本机制177

7.2.3 框架业务能力特征178

7.2.4 网络业务能力特征179

7.3 基于Parlay/OSA的融合业务实现181

7.3.1 概述181

7.3.2 业务接入网关在网络中的位置182

7.3.3 业务接入网关的系统架构184

7.3.4 业务接入网关与周边系统接口185

7.3.5 业务管理平台的引入187

7.3.6 3G业务引擎的集成189

7.3.7 PHS/固网业务引擎的集成195

7.3.8 iSMS与用户门户的集成209

7.3.9 iSMS与支撑系统的集成209

7.4 业务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210

7.4.1 网络架构210

7.4.2 安全体系211

7.5 业务系统性能评估和存储需求214

7.5.1 性能需求214

7.5.2 业务量分析215

7.5.3 平台子系统性能压力分布216

7.5.4 平台基本操作的TPC-C值218

7.5.5 平台性能分析218

7.5.6 系统方案220

7.5.7 平台性能体系架构221

7.5.8 硬件选型222

7.6 下一代融合业务实例224

7.6.1 数字音乐平台224

7.6.2 增强的号码百事通226

7.6.3 个人信息管理(PIM)228

7.6.4 3G特色业务——家庭监控230

7.6.5 组合业务——城市任我行232

7.6.6 组合业务——商易通235

第8章 融合业务的QoS保障和计费237

8.1 IP QoS实现机制237

8.1.1 QoS基本概念237

8.1.2 QoS指标参数及管理测量238

8.1.3 IP QoS技术及实现240

8.2 融合业务的QoS和承载控制要求250

8.2.1 基本功能描述251

8.2.2 承载授权功能253

8.2.3 QoS承诺批准功能(Open Gate)258

8.2.4 QoS承诺删除功能(Close Gate)258

8.2.5 承载释放指示功能258

8.2.6 承载丢失/修复指示功能258

8.2.7 授权撤销功能258

8.2.8 计费标识符交换功能259

8.2.9 相关功能实体要求260

8.3 IP承载网的要求261

8.3.1 IP承载网的选择262

8.3.2 IP地址规划262

8.3.3 IP QoS263

8.4 融合业务基于流的计费263

8.4.1 基于流的计费(FBC)263

8.4.2 FBC的相关功能实体265

8.4.3 FBC的发展方向——PCC267

8.4.4 基于FBC的实时计费系统实例267

缩略语269

参考文献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