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超压盆地生烃作用动力学与油气成藏机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超压盆地生烃作用动力学与油气成藏机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2269195.jpg)
- 郝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4875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含油气盆地-石油生成-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形成-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超压盆地生烃作用动力学与油气成藏机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超压与超压盆地3
1.1 沉积盆地的压力状态3
1.1.1 地层的压力状态及研究意义3
1.1.2 地层压力状态分类4
1.1.3 沉积盆地的地下压力状态及类型6
1.2 超压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8
1.2.1 孔隙流体相态和组成9
1.2.2 黏土矿物组成与成岩作用14
1.2.3 水-岩相互作用15
1.3 超压盆地的分布17
第2章 超压的发育和演化19
2.1 沉积盆地超压的发育机理19
2.1.1 沉积盆地的主要生压机制19
2.1.2 超压的成因类型及特征27
2.2 封闭层的发育与超压的保存29
2.2.1 封闭层类型29
2.2.2 封闭层的流体动力学封闭机理35
2.2.3 封闭层的有效性与超压的保存36
2.3 超压发育演化的多因素耦合——以大民屯凹陷为例36
2.3.1 大民屯凹陷热史与温度场演化37
2.3.2 大民屯凹陷压力场演化40
2.3.3 超压发育机理及超压发育、演化的多因素耦合42
第3章 常压环境有机质的热演化——时温双控模式47
3.1 常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及其控制因素47
3.1.1 有机质类型、结构和性质的影响48
3.1.2 温度的作用52
3.1.3 时间的作用53
3.1.4 矿物基质的作用54
3.2 镜质体的成熟作用和镜质体反射率模型55
3.2.1 镜质体的成熟作用55
3.2.2 镜质体反射率模型56
3.3 镜质体自身结构和性质变化引起的反射率异常58
3.3.1 不同沉积-成岩环境镜质体组成和结构的差异60
3.3.2 氧化-还原条件对有机质活化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62
3.3.3 镜质体自身结构差异引起的反射率异常的原因和机制68
3.3.4 异常镜质体反射率值的识别和校正68
第4章 超压环境有机质的热演化和生烃作用——实例分析73
4.1 实例分析的基本思路和原则73
4.1.1 地质实例的选取原则73
4.1.2 实例分析的技术路线74
4.2 莺歌海盆地乐东30-1-1A井:超压抑制作用及其识别标志76
4.2.1 地质背景76
4.2.2 潜在源岩发育特征77
4.2.3 有机质热演化的超压抑制作用80
4.3 有机质热演化超压抑制作用的其他实例88
4.3.1 准噶尔盆地89
4.3.2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90
4.3.3 其他实例92
4.4 超压系统有机质热演化未受到抑制的实例93
4.4.1 琼东南盆地崖19-1-1井94
4.4.2 琼东南盆地崖21-1构造95
4.4.3 其他实例96
第5章 有机质热演化的高温高压系列模拟实验98
5.1 国内外学者的高温高压生烃模拟实验结果简介98
5.2 实验条件和实验样品102
5.3 系列模拟实验结果及讨论102
5.3.1 有机质成熟度和残余生烃能力103
5.3.2 排出原油和残余沥青量105
5.3.3 产物的组成和性质108
第6章 超压环境生烃作用动力学:差异抑制作用及其控制因素113
6.1 相关模型分析113
6.1.1 时间-温度-压力模型113
6.1.2 时间-温度-超压模型115
6.2 超压抑制作用的发育条件和控制因素118
6.2.1 超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的系统性和复杂性119
6.2.2 超压抑制指数及其控制因素119
6.3 超压抑制作用的层次及控制因素126
6.3.1 超压抑制作用层次126
6.3.2 超压抑制作用层次的控制因素127
6.4 超压对油气组成和性质的影响128
6.4.1 源岩内混合作用129
6.4.2 有机反应的差异抑制和热稳定性不同的有机组分的差异演化131
第7章 超压流体流动机制和流动样式137
7.1 超压流体流动的层次、方式和通道138
7.1.1 超压流体流动的层次138
7.1.2 超压流体的流动方式139
7.2 超压流体的初次排放140
7.2.1 连续稳态流体排放140
7.2.2 泥/页岩的天然水力破裂与幕式流体排放150
7.2.3 源岩的幕式排烃160
7.3 超压系统内的流体侧向运移及超压流体的二次排放162
7.3.1 超压系统内的流体侧向运移163
7.3.2 超压流体的二次排放168
7.4 超压流体流动样式180
第8章 超压流体流动的油气成藏效应183
8.1 超压流体流动对源岩生烃作用的影响183
8.1.1 超压界面附近幕式流体排放引起的温度场叠加184
8.1.2 超压流体通过断裂运移引起的地温异常和有机质成熟度增高185
8.1.3 超压流体通过底辟释放引起的生烃作用强化190
8.2 超压流体流动的抽提、萃取作用195
8.3 超压流体流动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强化200
8.4 超压流体流动对盖层有效性的影响207
第9章 超压流体幕式流动的识别标志209
9.1 流体非均质性与幕式流体流动209
9.1.1 流体非均质性及其控制因素和研究意义210
9.1.2 流体非均质性与幕式流体充注220
9.2 幕式流体流动的瞬态温度响应221
9.2.1 现今温度异常222
9.2.2 古流体温度的振荡性变化222
9.2.3 输导层与上覆非输导层古地温的截然变化224
9.2.4 负地温梯度224
9.3 多期流体相互作用与相态变化和组分分异225
9.3.1 相态分异原理及控制因素225
9.3.2 相态分异过程中的组分变化227
9.3.3 相态分异与幕式流体流动233
9.4 幕式流体活动的综合识别234
第10章 超压盆地油气成藏机理239
10.1 超压盆地的油气成藏环境和成藏组合239
10.1.1 超压盆地的压力结构239
10.1.2 油气成藏环境和成藏组合241
10.1.3 不同成藏环境中的油气分布242
10.2 超压盆地浅部低能环境油气幕式成藏245
10.2.1 幕式快速成藏的物质基础:超压引起的烃类累积245
10.2.2 幕式成藏的驱动机制和动力学类型246
10.2.3 超压流体的优势排放通道——幕式成藏的有利场所249
10.2.4 幕式成藏过程251
10.2.5 断裂带油气瞬态(幕式)充注模拟实验251
10.2.6 幕式成藏与突发性成藏的差异及识别标志253
10.2.7 幕式成藏的油气勘探意义254
10.3 超压盆地深部高能环境油气成藏的能量配置257
10.3.1 深层超压环境的有利成藏条件257
10.3.2 深部超压环境油气成藏的能量配置260
第11章 超压盆地油气成藏实例分析268
11.1 超压主导型油气幕式成藏——以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为例268
11.1.1 油气的成因及来源268
11.1.2 成藏流体层间非均质性及天然气充注历史275
11.1.3 天然气生成模式及其成藏流体响应278
11.1.4 底辟构造带天然气幕式成藏机理279
11.1.5 幕式快速成藏的识别标志283
11.2 构造活动-超压联控型油气幕式成藏——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为例287
11.2.1 东营组沉积期以来的快速沉降-充填及其成藏效应289
11.2.2 新构造活动期(5.1Ma至今)的断裂活动297
11.2.3 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机理299
11.3 超压-构造活动联控型油气幕式成藏——以东营凹陷胜北断裂带为例301
11.3.1 胜北断裂带流体的穿层运移与油气来源302
11.3.2 幕式流体充注与油气成藏和分布307
11.4 琼东南盆地崖21-1构造成藏条件分析——高能环境油气成藏的能量配置314
11.4.1 烃源条件分析:源岩发育特征及生烃凹陷的比较评价314
11.4.2 从生烃凹陷到潜在油气聚集区的能量配置320
11.4.3 储层与盖层的能量配置:油气通过“隐性”通道的穿层运移323
主要参考文献326
KineticsofHydrocarbonGenerationandMechanismsofPetroleumAccumulationinOverpressuredBasins(Abstract)349
图版说明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