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陕甘宁盆地侏罗纪优质煤资源分类与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陕甘宁盆地侏罗纪优质煤资源分类与评价
  • 李小彦,崔永君,郑玉柱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5488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35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150页
  • 主题词:侏罗纪-含煤盆地-煤炭资源-分类-西北地区;侏罗纪-含煤盆地-煤炭资源-评价-西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陕甘宁盆地侏罗纪优质煤资源分类与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李小彦1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1

第二节 研究简史及现状2

(一)研究简史2

(二)研究现状2

第三节 本次研究工作综述5

(一)主要研究内容5

(二)研究方法与工作量5

第四节 本次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6

(一)主要成果6

(二)基础理论新认识7

第二章 优质煤资源概况&李小彦,李贵红,晋香兰8

第一节 “优质煤”定义8

第二节 优质煤资源的分布9

(一)勘探开发区9

(二)预测远景区11

第三节 优质煤的基本性质12

(一)煤质特征12

(二)物理化学性质20

(三)加工工艺性质23

(四)煤岩特征26

第三章 优质煤赋存的地质条件&李小彦33

第一节 煤层赋存条件33

(一)盆地构造背景33

(二)区域构造与控煤作用33

(三)古地理演化35

(四)成煤期的古气候和古植物37

第二节 成煤期后地质改造作用37

(一)构造和古地理37

(二)地下水径流活动38

(三)煤层自燃38

第三节 沉积环境分析38

(一)沉积体系38

(二)沉积体系域40

(三)沉积分带与空间展布40

第四节 聚煤作用的时空变化41

(一)聚煤作用变化41

(二)煤层厚度时空分布41

第五节 煤的变质作用类型43

(一)深成变质作用43

(二)岩浆热液变质作用43

(三)煤种分布47

第六节 资源分区及有利区块47

(一)优质煤资源分区47

(二)有利区块分布48

第四章 优质煤相模式及成因研究&李小彦51

第一节 优质煤的成煤模式51

(一)河流沉积体系成煤51

(二)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成煤52

第二节 成煤模式对煤性质的控制作用54

(一)煤岩特征54

(二)煤质特征55

(三)工艺性质55

第三节 对2-2煤层的煤相研究56

(一)地质背景57

(二)研究方法58

(三)实验结果58

(四)煤相指标选择63

(五)结果与讨论65

(五)2-2煤的有机相与沉积环境67

(七)煤相垂直分带71

(八)小结75

第四节 富惰质组煤的成因研究76

(一)煤岩学成因理论76

(二)富惰质组煤的煤岩特征77

(三)富惰质组煤的成因讨论77

(四)小结81

第五章 优质煤加工利用途径探讨&崔永君83

第一节 优质煤的动力燃烧83

(一)发热量83

(二)氮、硫等元素含量84

(三)煤灰的性质85

第二节 低变质优质煤的热解86

(一)热解煤焦的性质86

(二)热解煤焦油的组成88

(三)神木矿区煤热解分析89

第三节 优质煤的气化性能92

(一)神府煤的气化性能93

(二)影响煤气化性能的因素分析94

第四节 优质煤的液化性能95

(一)液化工艺及方法95

(二)直接液化性能96

(三)煤油共炼技术97

第五节 生产活性炭及碳素材料98

(一)煤基活性炭及滤料98

(二)煤制碳素材料100

第六节 其他加工利用途径101

(一)水煤浆101

(二)高炉喷吹煤粉102

(三)超净煤103

(四)其他加工利用途径103

第六章 优质煤资源分类与评价&李小彦104

第一节 分类原则及依据104

第二节 评价单元划分105

第三节 分类体系要素及其分析105

(一)分类体系要素选择105

(二)分类体系要素的内在关系106

(三)分类体系要素分析106

第四节 分类方法体系及方案108

(一)分类方法体系结构模型108

(二)分类方案108

(三)分类结果评价109

第五节 首选利用方向111

(一)液化、配焦用煤111

(二)气化、动力用煤112

(三)吸附剂材料112

(四)水煤浆112

(五)高炉喷吹112

第七章 重点矿区分类评价&郑玉柱,李小彦113

第一节 神东矿区优质煤分布113

(一)5-2煤层113

(二)4-2煤层113

(三)3-1煤层113

(四)2-2煤层114

(五)1-2煤层114

第二节 神东矿区煤岩煤质特征115

(一)宏观煤岩特征115

(二)显微煤岩特征118

(三)煤质特征119

第三节 神东矿区优质煤分类与评价123

(一)优质煤分类评价方法123

(二)优质煤分类方案124

结语&李小彦128

英文摘要130

参考文献1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