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汉通史 图像卷 1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武汉通史 图像卷 10
  • 皮明庥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978754303296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武汉市-地方史-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武汉通史 图像卷 1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阶段 远古到秦汉,武汉外缘率先发展1

四亿年前的汉阳鱼2

千百万年前新洲硅化木3

汉阳人4

新石器时代武汉遗址遗物5

炎帝——中华人文始祖之一8

禹文化觅踪9

盘龙城——距今三千五百年12

武汉商文化圈18

周代武汉地区封国和文物19

楚国走强20

熊渠开疆入鄂22

楚武王、楚文王开拓武汉23

世界文化名人、中华第一诗人屈原25

楚辞与屈原武汉游踪26

高山流水之乡——蔡甸区马鞍山新农镇28

汉阳琴台——知音文化象征30

秦始皇南巡云梦 汉高祖设武汉建制32

新洲孔庙和问津书院37

黄陂木兰山和木兰文化38

第二阶段 三国到隋唐,武汉核心区形成双城机制,地区中心确立43

赤壁大战44

江夏赤矶山46

孙权建都武昌48

武汉市中心兴自三国52

武汉三国文物集锦57

南朝刘宋时郢州的设置58

隋唐鄂州和江夏、汉阳定名60

黄鹤楼——唐代游宴楼61

诗仙李白在江夏65

江夏“文选”学家李善和江夏文学、书法家李邕66

唐文化遗芳67

第三阶段 宋元明清,武昌为湖广大区域行政中心,武汉双城发展成为三镇鼎立69

鄂州——长江流域重镇 宋代战略要冲70

岳飞抗金72

谁云武汉无瓷窑 湖泗窑址见恢宏75

宋代塔寺77

元代武汉——湖广大区域行政中心确立78

元代建筑79

元代金器和瓷器81

陈友谅的大汉国82

巍巍明代武昌城83

堂皇富丽的明代楚王府和楚王陵86

汉水改道 汉口形成 三镇鼎立 雄踞江汉90

江夏名人——熊廷弼和吴伟91

古韵犹存的明代古建筑92

茫茫九宫山 闯王饮恨亡93

明代文物94

蕲黄四十八寨95

武汉三镇图(清初)96

武昌烈女渡98

九省通衢的汉口——著名的船码头99

四大名镇之首 汉口会馆林立101

汉正街的手工业和商业103

汉正街残存的老街巷105

统一街——文化街106

汉正街遗珍107

汉阳归元寺及其他109

彪炳中部的明清湖广文化中心110

著名学者熊伯龙112

汉口大众文化113

清代文物选刊114

第四阶段 从晚清到民国,武汉成为近代都会115

林则徐武汉禁烟116

太平军三占武昌、四克汉口、汉阳117

汉口开埠119

汉口租界“国中之国”120

外资工厂、外资银行、外资轮船公司125

洋行生意经和洋行广告127

洋教叩开武汉之门129

西商跑马场131

教会学校何其多136

教会医院也不少138

一位外国人眼中的武汉139

湖广总督张之洞141

张之洞走了,纪念建筑真不少142

群贤毕至 精英汇涌144

恢宏的工业和“汉阳造”145

最长的铁路干线——京汉铁路150

金融也有新举措152

武汉教育甲华夏154

汉口也修起了城堡156

清末汉口民团剪影157

败于未萌的汉口自立军158

革命组织蜂起 革命宣传云涌160

武昌起义163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当了都督168

阳夏之战和“黄兴到”170

美国摄影师施塔福的武昌起义写真175

阿姆斯特郎的镜头对准首义之城178

晚清社会文化多棱镜180

名家书迹194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访问武汉196

共和倒退 军阀祸汉198

工程界巨匠——詹天佑在汉口199

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中华大学200

艺术摇篮——武昌艺专201

中国童子军在武昌诞生204

马克思主义入传武汉206

红色的起点——武汉共产主义小组208

两颗红星——董必武、陈潭秋210

“二七”风暴212

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武汉215

武汉国民政府219

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记忆221

首次建市,定名武汉223

中共中央在武汉225

毛泽东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227

李立三、刘少奇和燃烧的工运230

红色文化和经济困局231

紧迫中召开的中共“八七”会议234

红色陵园236

红色根据地的开辟237

武汉大学创建238

水淹三镇的大劫难241

民国政要和湖北“三怪”244

张学良走进武汉历史246

民国工业回顾248

民国交通一瞥251

民国城建掠影254

民国银行览胜257

民国汉口里份258

民国三镇街道260

民国商业景象262

民国社会百态265

民国文化扫描270

保卫大武汉273

武汉空战275

日机轰炸武汉惨状277

中山舰喋血金口278

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八路军驻汉办事处280

文化抗日 抗日文化282

武汉沦陷286

新四军五师和武汉外围抗日根据地291

侵略者的末日——中山公园受降293

光复后好景不常 乱象丛生294

周恩来签订“汉口协议”297

“六一”惨案298

战斗在敌人心脏——中共武汉地下党300

为武汉和平与解放奔走的民主人士302

国民党军从武汉南撤 张轸在金口起义304

第五阶段 武汉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新型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305

武汉解放306

盛大的节日——庆祝武汉解放3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武汉人民政权诞生311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313

革命干部学校的创建314

镇压反革命分子 取缔反动会道门316

土地改革 郊区农民喜翻身317

抗美援朝 青年参军参干318

开展“三反”、“五反”,检举不法商人319

禁烟(鸦片)、禁娼、禁赌320

宣传、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321

1954年防汛322

“一五”期间,武汉成为国家重点投资城市326

中南区文艺会演在武汉举行329

武汉文化330

实行“一化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331

毛泽东畅游长江333

万里长江第一桥33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汉口街景336

劳模风姿337

东西湖围垦338

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339

得不偿失的大炼钢铁340

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武昌召开34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江汉区市民生活一瞥343

玩水和乘凉346

战胜三年困难347

文革奇灾降临348

“七二○”事件350

武汉人民燃鞭张彩,庆祝粉碎“四人帮”35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352

治理黄孝河353

重建黄鹤楼356

与日本大分市结成友好城市359

汉正街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360

炒股热的兴起361

洋厂长格里希362

胡耀邦、李先念到武汉363

改革开放后的艺坛、文坛盛况364

工艺美术367

全国十大菜系之一——鄂菜和汉味小吃371

市树·市花·市歌372

邓小平南巡武昌373

电信事业飞跃发展375

工业和能源376

创建武汉经济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378

打捞中山舰380

吴天祥,一心为民的好干部382

“98”抗洪383

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384

立体交通升级386

武汉空难390

走向新千年 迎接新世纪391

重铸武汉制造业辉煌392

发展都市农业394

中国·武汉光谷396

雄厚的科研实力398

长江女神——白鳍豚400

名校拥抱的武汉400

从湖北武汉走出去的学者402

江城旅游业的勃兴403

优秀历史建筑409

汉口江滩410

文明社区和居民小区414

德国老人访老家415

生活好了,衣着也时尚了416

博物馆风光417

湖北省博物馆和国宝编钟418

武汉图书馆和专业博物馆419

当代学人420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422

中山公园425

武汉轻轨开通427

龙王庙商贸广场和龙王庙公园428

昙华林历史街区保护43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433

江城体坛434

翻开中部崛起的篇章436

全国第六届城运会和第八届艺术节在汉举办437

长江第一隧道438

创建武汉新区439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4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