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进茶树王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进茶树王国
  • 沈培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市: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162717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茶-文化-云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进茶树王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植物学名词和术语解释1

第一章 普洱市概况7

第一节 自然地理8

一、地理位置和面积8

二、地形和地貌8

三、气候9

四、土壤10

五、植被11

六、植物资源14

第二节 社会经济15

一、行政区划15

二、人口和民族15

三、农业经济17

第三节 茶叶生产18

一、茶叶生产历史的沿革1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茶业发展21

三、当代茶业23

第四节 茶树种质资源工作2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茶树品种资源调查29

二、地区茶树品种资源普查32

三、国家茶树品种资源考察34

四、野生大茶树或古茶树的考察和论证活动36

五、古茶树资源普查39

第二章 茶树种质资源普查的技术规范41

第一节 普查的内容、方法和步骤42

一、普查的内容和方法42

二、普查的步骤45

三、样品鉴定和资源入圃46

四、资料的整理和归档47

第二节 茶树植物的分类49

一、茶树植物分类简史49

二、茶树植物的系统分类51

第三章 茶树种质资源55

第一节 野生型茶树种质资源57

一、景东县57

二、镇沅县69

三、景谷县75

四、宁洱县80

五、墨江县84

六、江城县88

七、澜沧县89

八、西盟县98

九、孟连县102

第二节 栽培型茶树种质资源106

一、景东县106

二、镇沅县113

三、景谷县118

四、宁洱县124

五、墨江县127

六、思茅区133

七、江城县137

八、澜沧县140

九、西盟县148

十、孟连县149

第三节 过渡型茶树151

第四节 山茶属非茶组植物159

第五节 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162

一、茶树分布的海拔高度162

二、茶树所需的年平均温度163

三、茶树的高度163

四、茶树的形态特征164

五、茶叶生物化学167

六、茶树染色体倍数性和核型169

第四章 野生茶树居群和古茶山179

第一节 野生茶树居群180

一、无量山居群180

二、哀牢山居群181

三、镇沅无量山支系居群181

四、牛角尖山居群182

五、羊神庙大山居群182

六、芦山居群183

七、苏家山曼竜山居群183

八、宁洱、景谷无量山支系居群184

九、板山居群184

十、大石房后山居群185

十一、大尖山居群185

十二、帕岭、马打死、大空树、蚌潭居群186

十三、大黑山居群186

十四、龙潭居群187

十五、翁嘎科居群187

十六、佛殿山城子水库居群188

十七、拉斯陇居群188

十八、野牛山居群189

十九、腊福大黑山居群189

第二节 古茶山190

一、老仓福德古茶山190

二、金鼎古茶山191

三、漫湾古茶山191

四、御笔古茶山192

五、哀牢山西坡古茶山192

六、振太古茶山193

七、老乌山古茶山193

八、田坝古茶山194

九、勐大古茶山194

十、马邓古茶山195

十一、文山古茶山195

十二、秧塔古茶山196

十三、南板黄草坝古茶山196

十四、联合龙塘古茶山197

十五、团结古茶山197

十六、须立贡茶古茶山198

十七、龙坝古茶山198

十八、通关古茶山199

十九、坝溜古茶山199

二十、迷帝贡茶古茶山200

二十一、景星豪门古茶山200

二十二、困鹿山古茶山201

二十三、国庆古茶山201

二十四、景迈古茶山202

二十五、邦崴古茶山202

二十六、文东古茶山203

第五章 茶树品种205

第一节 地方群体品种206

第二节 无性系品种213

一、省审(认)定品种213

二、市审(认)定品种216

三、待审(认)定品种218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220

一、省内品种220

二、省外品种232

第六章 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37

第一节 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方式238

一、古茶树资源的重要性238

二、古茶树资源面临的状况238

三、保护的方式238

四、保护的措施239

第二节 重点保护的古茶树241

一、野生型古茶树241

二、栽培型古茶树244

三、过渡型古茶树249

第三节 拟建立的古茶树资源保护点250

第四节 资源圃保存251

第五节 开发和利用252

一、生产利用252

二、育种创新253

三、茶叶科学考察、学术研讨和茶文化旅游的基地253

第七章 茶历史探秘与茶文化255

第一节 普洱茶史——从银生到普洱256

一、唐朝以前——普洱茶的孕育期257

二、唐朝——普洱茶的成长期259

三、明朝——普洱茶品牌形成期262

四、清朝——普洱茶的全盛时期263

五、民国时期——普洱茶的发展时期267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洱茶计划生产时期270

七、新世纪——普洱茶的新时期271

第二节 普洱茶的文化内涵275

一、普洱茶的传说275

二、茶诗和茶联279

三、中华普洱茶博览苑及其他285

第三节 茶马古道292

一、茶马古道的区域和线路293

二、马背上驮来的城镇296

三、云南茶叶商帮300

第四节 茶俗和茶道303

一、民族茶俗303

二、中华茶道306

附录309

参考文献320

后记3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