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散文史长编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散文史长编 下
  • 郭预衡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03165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散文-文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散文史长编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3

第二章 北宋初期之文14

第一节 柳开的复古之文15

第二节 王禹偁的论政之文17

第三节 杨亿的“四六”时文22

第三章 庆历新政时期之文24

第一节 欧阳修的“道德文章”24

第二节 曾巩的儒者之文34

第四章 熙宁变法前后之文(一)39

第一节 王安石的政事和文章39

第二节 司马光的学者之文43

第五章 熙宁变法前后之文(二)48

第一节 苏洵的“纵横驰骤”之文48

第二节 苏轼的“行云流水”之文52

第三节 苏辙的“汪洋淡泊”之文60

第六章 北宋末年之文64

第一节 黄庭坚64

第二节 秦观67

第七章 两宋之际之文70

第一节 言事论政之文(一)70

第二节 言事论政之文(二)73

第三节 野史纪实之文75

一《三朝北盟会编》所载《传信录》75

二《靖康稗史》所载《呻吟语》76

第四节 各体杂文78

一 李清照78

二 孟元老79

第八章 南宋中期之文82

第一节 辛弃疾82

第二节 陈亮84

第三节 叶适86

第九章 南宋后期之文91

第一节 殉国志士之文91

一 文天祥91

二 谢枋得93

第二节 易代遗民之文96

一 谢翱96

二 邓牧98

第十章 辽金之文101

第一节 辽文二例101

一 萧韩家奴的对策101

二 王鼎的《焚椒录序》102

第二节 金文四家103

一 党怀英103

二 赵秉文104

三 王若虚105

四 元好问107

第十一章 元代之文112

第一节 “国初”之文113

第二节 前期之文115

一 姚燧115

二 刘因116

第三节 后期之文118

一 虞集118

二 揭傒斯120

三 欧阳玄121

第一章 概论127

第二章 明初盛世之文135

第一节 易代作者135

一 宋濂136

二 刘基139

三 高启142

四 方孝孺145

第二节 台阁作者147

一 杨士奇148

二 李东阳150

第三章 中期拟古之文(一)153

第一节 前“七子”153

一 李梦阳154

二 何景明157

第二节 后“七子”160

一 宗臣160

二 王世贞163

第四章 中期拟古之文(二)167

第一节 归有光168

第二节 唐顺之173

第五章 后期标新立异之文177

第一节 先驱者李贽178

第二节 “公安派”袁宏道184

第三节 “竟陵派”钟惺189

第四节 末代才人张岱192

第六章 晚明用世之文196

第一节 艾南英、张溥197

一 艾南英197

二 张溥199

第二节 张煌言、夏完淳201

一 张煌言201

二 夏完淳203

第一章 概论209

第二章 清初之文215

第一节 “经世致用”之文215

一 黄宗羲215

二 顾炎武218

三 王夫之222

第二节 “风气还淳”之文224

一 侯方域225

二 魏禧227

三 汪琬230

第三章 盛世之文234

第一节 桐城之文235

一 方苞235

二 刘大櫆240

三 姚鼐245

第二节 阳湖之文250

一 恽敬250

二 张惠言254

第三节 一代才人之文256

一 郑燮256

二 袁枚259

第四章 晚清易代之文264

第一节 “乘时立说”之文264

一 龚自珍265

二 魏源268

第二节 桐城末流之文271

一 曾国藩271

二 林纾275

第三节 “驳难攻讦”、“信口辄谈”之文278

一 章炳麟279

二 梁启超282

后记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