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机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彭风鼐,毛璞,卢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1763X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有机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有机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的内容、意义与方法1
1.1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1
1.1.1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
1.1.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2
1.2学习有机化学的意义3
1.2.1有机化学与近代物质文明3
1.2.2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
1.2.3有机化学与生态环境4
1.2.4有机化学的未来4
1.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程序5
1.3.1分离纯化5
1.3.2纯度检验5
1.3.3元素分析5
1.3.4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5
1.3.5分子结构的确定6
1.4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6
[化学家简介]7
本章小结8
习题8
第2章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性质9
2.1共价键的形成与性质9
2.1.1共价键的形成9
2.1.2共价键的基本性质10
2.2原子轨道杂化与分子构型13
2.2.1碳原子轨道的杂化13
2.2.2氮原子轨道的杂化17
2.2.3氧原子轨道的杂化18
2.3有机分子的结构18
2.3.1分子结构的涵义18
2.3.2构造式和构造简式19
2.3.3同分异构20
2.4分子间力与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21
2.4.1分子间力21
2.4.2分子间力对熔点、沸点、溶解度的影响22
2.5官能团与同系列23
2.6有机化学反应24
2.6.1共价键的断裂方式24
2.6.2有机反应的能量25
2.7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28
[化学家简介]29
本章小结30
习题31
第3章 脂肪烃34
3.1烷烃34
3.1.1烷烃的同分异构与命名34
3.1.2烷烃的构象38
3.1.3烷烃的物理性质40
3.1.4烷烃的化学性质42
3.2烯烃47
3.2.1烯烃的异构与命名47
3.2.2烯烃的物理性质49
3.2.3烯烃的化学性质50
3.3炔烃60
3.3.1炔烃的异构与命名60
3.3.2炔烃的物理性质61
3.3.3有机化合物的相似与类比、炔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62
3.4二烯烃67
3.4.1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67
3.4.2共轭二烯烃的特性68
3.4.31,3-丁二烯的结构与共轭效应69
3.4.4共振论及其应用73
3.5自然界的脂肪烃78
3.5.1天然橡胶78
3.5.2信息素与仿生化学78
3.5.3甲烷与全球气候变暖79
[化学家简介]79
本章小结80
习题82
第4章 核磁共振与红外光谱87
4.1核磁共振87
4.1.1基本原理87
4.1.2化学位移89
4.1.3自旋偶合与裂分91
4.1.4化学交换93
4.1.5峰面积与积分曲线93
4.2红外光谱94
4.2.1基本原理94
4.2.2影响基团吸收峰位置的因素95
4.3烷烃、烯烃和炔烃的核磁共振与红外光谱96
4.3.1烷烃的核磁共振与红外光谱96
4.3.2烯烃的核磁共振与红外光谱97
4.3.3炔烃的核磁共振与红外光谱98
本章小结99
习题99
第5章 脂环烃104
5.1脂环烃的分类与命名104
5.1.1脂环烃的分类104
5.1.2脂环烃的命名105
5.2脂环烃的物理性质106
5.3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环的稳定性107
5.3.1环烷烃的化学性质107
5.3.2环的稳定性109
5.4环烯烃的化学性质111
5.4.1加成反应111
5.4.2氧化反应112
5.4.3α-H原子的反应112
5.5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113
5.5.1环己烷的构象113
5.5.2环己烷衍生物的构象114
[化学家简介]117
本章小结117
习题117
第6章 芳烃119
6.1芳烃的分类与命名119
6.1.1芳烃的分类119
6.1.2芳烃的命名120
6.2苯的分子结构121
6.3芳烃的物理性质123
6.4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125
6.4.1苯环上的取代反应125
6.4.2侧链上的反应132
6.5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133
6.5.1两类不同性质的定位基133
6.5.2影响定位效应的因素134
6.5.3二取代苯的定位效应140
6.5.4定位效应的应用141
6.6稠环芳烃142
6.6.1萘142
6.6.2蒽145
6.6.3菲和芘146
6.7非苯芳烃简介147
6.8富勒烯147
6.8.1C60与C70的结构148
6.8.2C60与C70的性质148
6.8.3C60与C70的制备149
6.8.4富勒烯化学的前景展望149
[化学家简介]149
本章小结150
习题151
第7章 对映异构153
7.1分子的对称因素与手性154
7.1.1对称因素154
7.1.2手性分子、对映异构与手性碳原子155
7.2光活性——手性分子对偏光的作用156
7.2.1偏光156
7.2.2比旋光度157
7.2.3左旋体、右旋体和外消旋体157
7.3对映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与构型标记158
7.3.1对映异构体的书写方法158
7.3.2对映异构体的构型标记159
7.4含一个以上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163
7.5外消旋化、差向异构化与构型转化164
7.5.1外消旋化164
7.5.2差向异构化165
7.5.3构型转化165
7.6脂环化合物的对映异构166
[化学家简介]166
本章小结167
习题168
第8章 卤代烃170
8.1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170
8.1.1分类170
8.1.2命名171
8.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71
8.2.1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71
8.2.2卤代烃的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171
8.3卤代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173
8.3.1结构173
8.3.2化学性质174
8.4亲核取代反应与消去反应机理178
8.4.1亲核取代反应机理178
8.4.2消去反应机理185
8.5影响亲核取代反应与消去反应竞争的因素188
8.5.1烃基结构的影响188
8.5.2亲核试剂的影响189
8.5.3溶剂极性的影响189
8.6烃基结构对卤原子活性的影响190
8.6.1卤代烯烃和芳卤化合物的分类190
8.6.2卤代烯烃与卤芳烃的结构及卤原子的活性191
8.7卤代烃与生态环境194
8.8重要化合物举例(阅读部分)195
8.8.1三氯甲烷195
8.8.2四氯化碳195
8.8.3氯乙烯与聚氯乙烯196
8.8.4氯苯196
8.8.5三碘甲烷196
8.8.63-氯丙烯196
8.8.7氯丹196
[化学家简介]197
本章小结197
习题198
第9章 醇、酚、醚202
9.1醇的分类与命名202
9.1.1分类202
9.1.2命名202
9.2醇的物理性质203
9.2.1醇的物理性质203
9.2.2醇的波谱性质204
9.3醇的结构与化学性质205
9.3.1结构205
9.3.2化学性质206
9.4重要的醇(阅读部分)216
9.4.1甲醇216
9.4.2乙醇217
9.4.3乙二醇217
9.4.4甘油217
9.4.5肌醇218
9.5酚的物理性质218
9.5.1酚的物理性质218
9.5.2波谱性质218
9.6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219
9.6.1结构219
9.6.2化学性质220
9.7重要的酚223
9.7.1萘酚223
9.7.2连苯三酚223
9.7.3苦味酸224
9.8醚的分类与命名224
9.8.1醚的分类224
9.8.2命名225
9.9醚的物理性质226
9.10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226
9.10.1结构226
9.10.2化学性质227
9.11重要的醚229
9.11.1乙醚229
9.11.2环氧乙烷229
9.12硫醇与硫醚231
9.12.1硫醇231
9.12.2硫醚234
本章小结235
习题237
第10章 醛、酮和醌241
10.1醛、酮的分类、命名与异构241
10.1.1醛、酮的分类241
10.1.2醛、酮的命名242
10.1.3醛、酮的异构242
10.2醛、酮的物理性质243
10.3醛、酮的结构与化学性质245
10.3.1结构245
10.3.2化学性质246
10.4醌257
10.4.1命名257
10.4.2醌的结构与化学性质258
10.5天然的羰基化合物259
10.6重要化合物(阅读部分)261
10.6.1甲醛261
10.6.2乙醛262
10.6.3丙酮262
10.6.4茚三酮263
[化学家简介]263
本章小结263
习题265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268
11.1羧酸的分类与命名268
11.1.1分类268
11.1.2命名268
11.2羧酸的物理性质269
11.3羧酸的结构与化学性质271
11.3.1羧酸的结构271
11.3.2化学性质272
11.3.3羧酸结构对酸性的影响277
11.4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279
11.4.1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279
11.4.2克莱森酯缩合反应282
11.4.3丙二酸二乙酯的结构与性质283
11.4.4酰胺的酸碱性285
[化学家简介]286
本章小结286
习题287
第12章 脂类及相关的天然产物291
12.1油脂291
12.1.1结构与命名291
12.1.2脂肪酸291
12.1.3化学性质294
12.2肥皂和表面活性剂296
12.2.1去污原理296
12.2.2表面活性剂的种类297
12.3蜡299
12.4磷脂300
12.5萜类化合物300
12.5.1单萜301
12.5.2倍半萜303
12.5.3二萜和二倍半萜304
12.5.4三萜305
12.5.5四萜306
12.6甾体化合物307
12.6.1甾醇类308
12.6.2维生素D309
12.6.3胆酸309
12.6.4甾体激素310
12.6.5强心苷、皂苷与蟾毒311
本章小结311
习题311
第13章 羟基酸和羰基酸313
13.1羟基酸和羰基酸的命名313
13.1.1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13
13.1.2羟基酸和羰基酸的命名314
13.2羟基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15
13.2.1物理性质315
13.2.2化学性质316
13.3重要的羟基酸318
13.3.1乳酸318
13.3.2酒石酸319
13.3.3苹果酸319
13.3.4柠檬酸320
13.3.5水杨酸——水杨酸甲酯与乙酰水杨酸320
13.4羰基酸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320
13.4.1物理性质320
13.4.2化学性质321
13.5重要的羰基酸323
13.5.1乙醛酸323
13.5.2丙酮酸324
13.5.3β-丁酮酸324
13.5.4草酰乙酸与α-酮戊二酸324
本章小结325
习题326
第14章 碳水化合物328
14.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328
14.2单糖329
14.2.1单糖的开链式结构330
14.2.2单糖的环状结构332
14.2.3单糖的物理性质335
14.2.4单糖的化学性质336
14.3低聚糖340
14.3.1蔗糖340
14.3.2麦芽糖341
14.3.3纤维二糖342
14.3.4环糊精343
14.4多糖343
14.4.1淀粉344
14.4.2纤维素345
14.4.3功能性多糖(阅读部分)346
本章小结347
习题348
第15章 胺351
15.1胺的分类与命名351
15.1.1分类351
15.1.2命名351
15.2胺的物理性质352
15.2.1气味354
15.2.2沸点、水溶性354
15.3胺的结构与化学性质355
15.3.1结构355
15.3.2化学性质356
15.4季铵化合物及其性质360
15.4.1季铵盐360
15.4.2季铵碱360
15.5生物碱362
15.6重氮盐的性质与应用364
15.6.1重氮盐的性质与应用364
15.6.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颜色367
[化学家简介]369
本章小结370
习题370
第16章 氨基酸、肽、蛋白质373
16.1氨基酸373
16.1.1氨基酸的分类与命名375
16.1.2氨基酸的结构375
16.1.3必需氨基酸376
16.1.4氨基酸的物理性质376
16.1.5氨基酸的化学性质377
16.2肽380
16.2.1肽的结构与命名380
16.2.2肽的结构测定381
16.3蛋白质383
16.3.1蛋白质的组成与分类383
16.3.2蛋白质的理化性质384
16.3.3蛋白质的结构386
16.4酶化学与酶工程389
16.4.1酶的命名390
16.4.2酶的催化特点390
16.4.3酶的活力测定391
16.4.4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392
16.4.5酶工程(阅读部分)393
本章小结394
习题395
第17章 杂环化合物397
17.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397
17.1.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397
17.1.2命名397
17.2五元杂环化合物398
17.2.1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399
17.2.2五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399
17.2.3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的衍生物403
17.3吡啶及其衍生物405
17.3.1吡啶的结构405
17.3.2吡啶的性质406
17.3.3维生素PP、维生素B6、雷米封(阅读部分)407
17.3.4嘧啶及其衍生物408
17.3.5苯并吡喃衍生物——花色素与黄酮类物质410
17.3.6吡嗪及其衍生物411
17.4核酸411
17.4.1核苷酸411
17.4.2核酸及其结构412
17.4.3核酸的生物学功能414
17.4.4基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415
[化学家简介]416
本章小结417
习题417
第18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420
18.1高分子化合物基本概念420
18.1.1单体与聚合物420
18.1.2聚合度与分子量420
18.1.3树脂与塑料421
18.2加聚类高分子化合物422
18.2.1聚乙烯422
18.2.2聚丙烯422
18.2.3聚氯乙烯423
18.2.4聚四氟乙烯423
18.2.5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与聚乙烯醇缩甲醛423
18.2.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24
18.2.7聚苯乙烯424
18.3缩聚类高分子化合物424
18.3.1聚酯树脂424
18.3.2酚醛树脂426
18.3.3聚酰胺426
18.3.4环氧树脂428
18.3.5聚碳酸酯428
18.3.6聚酰亚胺429
18.4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429
18.4.1高分子链的一级结构429
18.4.2高分子链的二级结构430
18.4.3高分子链的聚集态431
18.5高分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431
18.5.1玻璃化温度与形变431
18.5.2高分子化合物的力学性质432
18.5.3高分子化合物的透气性与透湿性433
18.6离子交换树脂434
18.6.1阳离子交换树脂434
18.6.2阴离子交换树脂435
18.6.3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436
本章小结436
习题437
参考文献438
索引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