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热带土壤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热带土壤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30202639.jpg)
- 漆智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17227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热带土壤-土壤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热带土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土壤在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1
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1
二、土壤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4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4
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6
一、土壤的概念6
二、土壤肥力6
三、土壤肥力生态相对性7
四、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及量化指标7
第三节 土壤及土壤科学的发展8
一、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8
二、综合、交叉研究8
三、野外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结合9
四、新技术的应用9
第四节 土壤学的学科体系及学习任务9
一、土壤学的学科体系简介9
二、学习土壤学的要求和任务10
参考文献10
第一篇 热带土壤基本性状13
第一章 热带土壤成土条件13
第一节 土壤形成的气候条件13
一、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13
二、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3
第二节 地形地貌对土壤分布的影响14
一、对土壤水平分布的影响14
二、对土壤垂直分布的影响15
三、对土壤中域分布的影响17
四、对土壤微域分布的影响20
第三节 成土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1
一、不同母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2
二、不同年代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2
第四节 不同植被和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25
一、林地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5
二、草地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5
三、红树林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5
四、胶园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6
五、游耕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7
六、农耕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7
第五节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28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28
二、人类活动对土壤影响的两重性28
第六节 成土时间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9
一、土壤年龄的概念29
二、土壤的发育速度29
三、土壤发育的阶段29
第二章 热带土壤物质循环31
第一节 土壤碳循环31
一、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分布及贮量32
二、土壤碳转移途径及环境作用33
三、影响土壤有机碳蓄积的因素38
四、热带、亚热带土壤碳固定的潜力和途径41
第二节 土壤氮循环44
一、地球氮分布及来源46
二、土壤氮素含量及形态48
三、土壤氮素的转化51
四、土壤氮素的调节55
第三节 土壤磷循环58
一、土壤中磷素的含量58
二、土壤磷的形态60
三、土壤磷循环和转化62
四、土壤磷素的调控途径及措施65
第四节 土壤钾循环67
一、土壤钾素概况68
二、土壤钾的形态69
三、土壤钾的固定和释放70
四、土壤钾素的动态平衡72
参考文献73
第二篇 热带土壤分类77
第三章 热带土壤发生分类77
第一节 土壤分类的概念与发展史77
一、土壤分类概念与发展史77
二、土壤分类发展史79
三、现代土壤分类89
第二节 热带土壤发生分类90
一、分类原则及依据90
二、热带土壤发生分类系统95
第四章 热带土壤系统分类97
第一节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97
一、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指导思想与分类命名系统97
二、高级分类所使用的诊断层与诊断特性101
第三节 热带土壤系统分类119
一、诊断层、诊断特性及诊断现象120
二、高级分类级别的分类、命名原则、高级分类级别的土壤类型133
参考文献137
第三篇 热带土壤主要土纲141
第五章 人为土141
第一节 潜育水耕人为土141
一、潜育水耕人为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141
二、剖面形态特征141
三、主要理化性状142
第二节 铁聚水耕人为土143
一、铁聚水耕人为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43
二、剖面形态特征143
三、主要理化性状143
第三节 简育水耕人为土144
一、简育水耕人为土分布及形成条件144
二、剖面形态特征144
三、主要理化性状145
第六章 火山灰土146
第一节 湿润玻璃火山灰土147
一、湿润玻璃火山灰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47
二、剖面形态特征147
三、主要理化性状147
第二节 腐殖湿润火山灰土148
一、腐殖湿润火山灰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48
二、剖面形态特征148
三、主要理化性状148
第七章 铁铝土150
第一节 暗红湿润铁铝土151
一、暗红湿润铁铝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51
二、剖面形态特征151
三、主要理化性状151
第二节 简育湿润铁铝土152
一、简育湿润铁铝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52
二、剖面形态特征153
三、主要理化性状153
第八章 盐成土155
第一节 潮湿正常盐成土156
一、潮湿正常盐成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156
二、剖面形态特征156
三、主要理化性状157
第九章 富铁土158
第一节 简育干润富铁土158
一、简育干润富铁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158
二、剖面形态特征158
三、主要理化性状159
第二节 简育常湿富铁土160
一、简育常湿富铁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60
二、剖面形态特征160
三、主要理化性状160
第三节 黏化湿润富铁土161
一、黏化湿润富铁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61
二、剖面形态特征162
三、主要理化性状162
第四节 简育湿润富铁土163
一、简育湿润富铁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63
二、剖面形态特征164
三、主要理化性状164
第十章 淋溶土166
第一节 酸性湿润淋溶土167
一、酸性湿润淋溶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67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67
三、主要理化性状167
第二节 铁质湿润淋溶土168
一、铁质湿润淋溶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68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69
三、主要理化性状169
第十一章 雏形土171
第一节 淡色潮湿雏形土171
一、淡色潮湿雏形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71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72
三、主要理化性状172
第二节 铁质干润雏形土173
一、铁质干润雏形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73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73
三、主要理化性状173
第三节 铝质常湿雏形土174
一、铝质常湿雏形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74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74
三、主要理化性状175
第四节 钙质湿润雏形土176
一、钙质湿润雏形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76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76
三、主要理化性状176
第五节 紫色湿润雏形土177
一、紫色湿润雏形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77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77
三、主要理化性状177
第六节 铝质湿润雏形土178
一、铝质湿润雏形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78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78
三、主要理化性状179
第七节 铁质湿润雏形土180
一、铁质湿润雏形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80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80
三、主要理化性状180
第十二章 新成土182
第一节 潮湿沙质新成土183
一、潮湿沙质新成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83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83
三、主要理化性状183
第二节 干润沙质新成土184
一、干润沙质新成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84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84
三、主要理化性状185
第三节 潮湿冲积新成土185
一、潮湿冲积新成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85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86
三、主要理化性状186
第四节 湿润正常新成土187
一、湿润正常新成土的分布及形成条件187
二、土壤剖面形态特征187
三、主要理化性状187
第十三章 热带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189
第一节 土壤资源的特点189
一、风化淋溶作用强、生物物质循环旺盛189
二、成土母质影响大、土壤性质变化大189
三、土壤分布规律明显、而区域差异大189
第二节 热带土壤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190
一、森林植被砍伐严重、生态环境受破坏190
二、土壤资源利用率低、荒山荒地面积大190
三、农业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优势难以发挥190
四、土壤资源利用不当、经济效益不高191
五、耕地重用轻养、土壤质量下降191
第三节 热带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途径191
一、防治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平衡192
二、改善橡胶林生态功能、提高橡胶产量194
三、中低产田改良,提高粮食产量195
四、合理开发利用、发挥热带土地资源优势197
五、综合考虑“三个效益”建立生态大省199
参考文献199
第四篇 热带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203
第十四章 热带土壤资源评价203
第一节 土壤资源评价概述203
一、土壤资源评价概述203
二、土壤资源评价的类型203
三、土壤评价的原则204
四、土壤资源评价的依据205
五、土壤资源评价的方法206
六、土壤资源评价的程序208
七、土壤资源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210
第二节 土壤资源的适宜性评价211
一、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的含义211
二、土壤资源评价的项目和标准211
三、土壤资源评价中几个常用模型的原理214
四、土壤资源评价图的编制215
五、土壤资源的数量统计217
第三节 土壤资源生产潜力评价217
一、美国的土壤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217
二、中国的土壤资源生产潜力体系219
第十五章 热带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222
第一节 土壤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222
一、土壤资源利用的概念222
二、土壤资源的基本特性222
三、我国土壤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23
第二节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方法和模式224
一、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224
二、土壤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225
三、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226
四、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27
第三节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228
一、土壤资源利用系统分析228
二、可持续土壤利用评价229
三、可持续土壤利用评价在土壤利用决策中的应用230
四、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231
第十六章 热带土壤退化与保护233
第一节 土壤退化的概况233
一、土壤退化的概念233
二、土壤退化的类型233
三、土壤资源的现状与退化的基本态势233
四、土壤退化研究进展234
第二节 热带土壤退化的成因分析及防治235
一、土壤侵蚀235
二、土壤沙化237
三、土壤盐渍化237
四、土壤污染239
五、土壤潜育化240
六、土壤贫瘠化241
七、非农业占用地241
第三节 我国热带、亚热带土壤调控治理与保护242
一、我国热带、亚热带土壤退化机理研究进展242
二、土壤退化调控体系与治理模式243
三、土壤退化恢复重建途径243
四、热带土壤资源的保护245
第十七章 热带土壤污染与修复247
第一节 土壤环境污染问题248
一、土壤污染248
二、主要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250
三、土壤净化与土壤污染防治254
第二节 化学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动态与归趋256
一、重金属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256
二、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260
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261
第三节 污染土壤的修复263
一、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263
二、污染土壤的物理与化学修复266
三、综合修复技术271
第四节 热带污染土壤的修复272
一、热带土壤生态环境过程的特点273
二、热带污染土壤修复特点273
第五节 污染土壤修复标准与评价276
一、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国内外现状276
二、建立土壤修复标准的方法277
三、修复标准的分类与评价标准279
参考文献283
第五篇 热带土壤信息化管理287
第十八章 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史287
第一节 土壤信息系统的兴起和发展287
一、土壤信息系统的兴起287
二、土壤信息系统发展287
三、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发展的情况289
四、中国土壤信息系统发展状况290
第二节 土壤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291
一、信息、数据、信息系统291
二、土壤信息、土壤数据、土壤信息系统291
第三节 土壤信息系统构成292
一、硬件系统292
二、软件系统292
三、土壤数据293
四、系统开发管理人员及用户293
第四节 土壤信息系统功能293
一、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293
二、空间数据管理294
三、空间分析295
第五节 土壤信息系统的应用299
一、土壤数字化制图299
二、“精作农业”中的应用299
三、土地资源评价和环境保护299
四、水土流失调查与预测300
五、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紧密结合300
第十九章 HaiSOTER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301
第一节 SOTER计划的提出与进展301
一、SOTER的特点301
二、SOTER在国际上兴起302
三、SOTER在中国的应用302
第二节 HaiSOTER数据库系统的建立302
一、HaiSOTER系统简介303
二、不同比例尺和专题的HaiSOTER数据库建立305
第三节 HaiSOTER数据库在海南岛的应用318
一、海南岛土壤质量评价318
二、海南热带作物适宜性的评价322
三、基于海南HaiSOTER的侵蚀危险性评价330
四、基于HaiSOTER的海南省土壤多样性研究340
第二十章 土壤基础数据库建库技术344
第一节 数据的预处理344
一、地图资料的预处理344
二、数据的分类编码345
第二节 栅格图像的数字化346
一、栅格图像矫正346
二、屏幕跟踪矢量化350
第三节 属性表的编辑、维护、连接354
一、属性表的结构编辑、数据输入354
二、属性表的连接357
参考文献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