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简明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运生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907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57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167页
- 主题词:地貌学-教材;第四纪地质-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0.1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由来1
0.1.1 第四纪地质学1
0.1.2 地貌学2
0.2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究内容、方法4
0.2.1 野外研究方法4
0.2.2 室内研究方法5
0.3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5
0.4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之间的关系6
0.5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进展6
0.5.1 地貌学研究6
0.5.2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7
1 第四纪地层划分8
1.1 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和下限问题8
1.1.1 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8
1.1.2 第四纪的下限问题9
1.2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10
1.3 中国第四纪地层11
1.3.1 华北地区第四纪地层12
1.3.2 东北地区第四纪地层15
1.3.3 南方地区第四纪地层15
1.3.4 西北地区第四纪地层17
1.3.5 西藏地区第四纪地层17
2 第四纪生物界18
2.1 概述18
2.2 第四纪哺乳动物18
2.2.1 第四纪哺乳动物的特征18
2.2.2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19
2.3 人类的发展与石器21
2.3.1 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21
2.3.2 人类的演化特征22
2.3.3 中国的古人类23
2.4 中国第四纪植物群的特征24
3 第四纪气候及海平面变化27
3.1 第四纪气候27
3.1.1 概述27
3.1.2 更新世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27
3.1.3 冰后期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30
3.1.4 第四纪气候演化30
3.1.5 气候变化的原因32
3.2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33
3.2.1 海平面变化的一般特点33
3.2.2 海平面变动的标志33
3.2.3 第四纪早、中期的海平面变动35
3.2.4 中国晚更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动36
3.2.5 海平面波动的原因42
3.2.6 海平面变化效应44
4 山地与平原46
4.1 山地与平原的基本概念46
4.2 山地的类型47
4.2.1 高度分类47
4.2.2 成因分类49
4.2.3 构造分类50
4.3 平原的类型53
4.3.1 形态分类53
4.3.2 成因分类53
4.4 夷平面54
4.5 斜坡地貌及其堆积物55
4.5.1 斜坡流水地貌及堆积物55
4.5.2 洪流地貌及洪积物56
4.6 山坡的重力堆积物及其地形60
4.6.1 崩塌堆积及其地形60
4.6.2 撒落堆积物及倒石锥60
4.6.3 滑坡堆积物及其地形61
4.6.4 泥流堆积及其地形66
5 河流地貌及其相关堆积67
5.1 基本概念67
5.2 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68
5.2.1 河流的侵蚀作用68
5.2.2 河流的搬运作用69
5.3 河流的堆积作用69
5.4 河流地貌69
5.4.1 河谷的组成69
5.4.2 山地河流的河谷形态70
5.4.3 河床平面形态70
5.5 山区河流地貌及冲积物71
5.5.1 河谷的形态特征71
5.5.2 山间河流的冲积物72
5.6 河流阶地73
5.6.1 河流阶地的组成73
5.6.2 阶地的成因类型分类74
5.6.3 阶地在新构造运动中的研究意义76
5.7 水系与河流的类型77
5.7.1 水系的类型77
5.7.2 河流的地质构造分类79
6 喀斯特地貌81
6.1 概论81
6.2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82
6.2.1 岩石的可溶性82
6.2.2 岩石的透水性83
6.2.3 水的溶蚀能力83
6.2.4 水的流动性83
6.2.5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83
6.3 岩溶地貌84
6.3.1 地表岩溶地貌84
6.3.2 地下岩溶地貌89
6.4 岩溶的地质构造类型91
6.4.1 水平与缓倾构造型91
6.4.2 单斜构造型91
6.4.3 褶皱构造型91
6.4.4 断层构造型91
6.5 岩溶地貌的研究方法92
6.5.1 对岩溶地貌形态特征的研究92
6.5.2 对岩溶地貌区的构造、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的研究92
6.5.3 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93
6.5.4 对岩溶地区松散堆积物的研究93
7 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94
7.1 概述94
7.2 山岳冰川及其堆积物94
7.2.1 山岳冰川的基本特征94
7.2.2 山岳冰川地貌95
7.3 山岳冰川堆积物特征99
7.4 大陆冰川及其堆积物100
7.4.1 冰蚀地貌100
7.4.2 冰碛地貌100
7.4.3 冰水堆积101
7.5 冻土101
8 风成地貌及风积物104
8.1 概述104
8.2 风蚀作用与风蚀地貌104
8.2.1 风蚀作用104
8.2.2 风蚀地貌104
8.3 风的搬运与堆积作用和风积地貌106
8.3.1 风的搬运与堆积作用106
8.3.2 风积物的特点106
8.3.3 风积地貌107
8.4 黄土及黄土地貌110
8.4.1 概述110
8.4.2 黄土的基本特征113
8.4.3 黄土地貌114
8.4.4 黄土的成因116
9 海岸地貌及其相关堆积119
9.1 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海岸地貌119
9.1.1 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120
9.1.2 海积地貌122
9.2 潮汐作用为主的海岸125
9.3 与生物作用有关的海岸127
9.3.1 珊瑚礁海岸127
9.3.2 红树林海岸128
9.4 海岸演化与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129
9.4.1 海岸演化129
9.4.2 影响海岸演化的因素131
10 新构造运动134
10.1 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类型134
10.1.1 大规模的拉张运动134
10.1.2 大规模的走滑活动136
10.1.3 大规模的逆冲活动136
10.2 中国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136
10.3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骤137
10.3.1 深部地球动力学环境研究137
10.3.2 构造格架的研究137
10.3.3 晚新生代地层及其变形研究138
10.3.4 岩相变化研究138
10.3.5 地貌研究138
10.4 应用研究方面145
10.4.1 新构造与地震145
10.4.2 新构造与工程选址、工程稳定性评价及灾害145
10.4.3 新构造与地下水勘察146
10.4.4 新构造与环境146
11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工作方法148
11.1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野外调查148
11.1.1 调查路线和调查点的布置148
11.1.2 调查点的内容和要求148
11.2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制图149
11.2.1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剖面图149
11.2.2 地貌类型图150
11.2.3 第四纪地质图151
附录1 第四纪堆积物成因分类152
附录2 第四纪主要测年方法154
主要参考文献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