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元朝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韩儒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5694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中国-古代史-元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元朝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蒙古国家的建立1
蒙古族的起源1
族源和名称1
室韦—达怛各部的西迁及其分布8
克烈部13
札剌亦儿部17
篾儿乞部19
斡亦剌部20
八剌忽诸部21
塔塔儿部23
蒙古部25
乃蛮部29
汪古部30
蒙古各部的社会状况31
经济生活31
社会组织和阶级状况38
漠北的统一51
各部的争战51
蒙古部的强盛56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59
乞颜氏贵族联盟的建立59
十三翼之战63
斡里札河之战65
东部地区的争夺67
克烈部王罕的败亡70
乃蛮部的灭亡72
札木合的末路74
蒙古国家的建立75
一二○六年大会75
千户的编组77
护卫军的扩建80
蒙古文字的创制83
大断事官的设置84
札撒的制定85
蒙古的征服战争90
灭夏与灭金战争90
蒙古军事力量的强盛90
六征西夏91
蒙金战争97
金朝的衰败97
成吉思汗攻金101
木华黎经略中原106
蒙宋联合灭金110
辽东的争夺112
西北地区的征服117
征服吉利吉思和“林木中百姓”诸部117
畏兀儿的归附119
哈剌鲁的归附122
西辽(哈剌契丹)的灭亡123
蒙古西征126
成吉思汗西征126
西征前蒙古与花剌子模的关系126
阿母河北地区的占领130
花剌子模的灭亡134
进兵钦察139
长子出征142
灭钦察、不里阿耳142
征服斡罗思143
进兵李烈儿、马札儿145
绰儿马罕西征和阿姆河行省的治政147
旭烈兀西征150
灭木剌夷150
灭黑衣大食151
进兵叙利亚153
侵南宋与灭大理154
金亡前的蒙宋关系154
蒙古侵宋战争159
南宋恢复汴洛的失败159
窝阔台时期的侵宋战争161
蒙哥时期的侵宋战争163
忽必烈灭大理166
蒙古国的统治171
统治集团的内争和蒙古国的分裂171
子弟、贵戚的分封171
汗位的争夺177
各汗国的独立化183
漠北的建设188
蒙古对中原汉地剥削方式的演变193
抢掠和要索193
十路课税所的设立195
乙未籍户与分土分民197
制定新税法203
斡脱钱和扑买课税206
宪宗时期的括户、分民和税制演变208
蒙古对中原汉地统治方式的演变213
屠杀与迁民213
统治机构的建立215
汉人世侯的势力218
各种宗教的利用223
元朝的建立231
忽必烈夺取政权231
忽必烈联合各族地主阶级231
对中原地区的经营和控制233
汗位的争夺236
中统建元239
镇压叛乱,维护统一241
镇压李璮之乱241
平定诸王叛乱245
灭亡南宋和建立元朝251
腐败的南宋朝廷251
南宋的灭亡255
突破襄樊255
占领临安257
消灭南宋残部260
建立元朝264
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265
行政建制和军事制度268
行政机构的设置268
中央机构268
地方机构272
基层行政设施275
军事制度277
宿卫和镇戍制度278
军户和奥鲁285
法律、铨选和赋役制度290
法律制度及其特点290
立法概况290
刑法特点299
铨选制度306
铨选制度概述306
科举制度309
赋税制度的形成314
北方的税粮、科差314
南方的夏、秋二税318
诸色课程及役法321
元代的社会经济326
统治阶级对土地的占有和兼并326
系官田地的扩大326
贵族、官僚的土地占有333
地主、富豪的土地兼并335
寺院、道观的土地财产337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和衰敝340
元初的重农政策及其贯彻340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45
人口不断增加346
中原和沿海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47
棉花及其他新作物的推广352
元代中后期农业生产的衰敝354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358
官手工业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状况358
组织机构358
生产状况362
管理腐败366
民间手工业的生产369
概况和特点369
生产状况373
交通运输业的发达378
河漕378
海运380
驿站384
商业经济的活跃386
钞法的实行386
国内贸易的发达389
政府对商业的控制389
贵族、官僚、色目商人豪夺民利390
民间商人的商业活动392
对外贸易的开展396
城市经济的繁荣399
元朝社会矛盾的发展404
统治政策的演变与帝位之争(上)404
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的“理财”404
真金与权臣的斗争406
成宗之立及其守成409
统治政策的演变与帝位之争(下)416
武仁授受与英宗之立416
武宗登位与财政危机的加剧416
仁宗继统和儒术的再利用420
英宗新政与泰定帝即位424
天历之战与明文之争429
顺帝前期的统治435
妥懽帖睦尔之立435
脱脱“更化”437
阶级矛盾的尖锐化438
统治集团的腐朽438
对人民的控制和防范442
劳动人民的苦况447
元朝的民族压迫452
民族分化政策452
政治上的防制455
民族压迫在法律上的反映458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460
元朝前期的人民反抗斗争460
灭宋前后的人民抗元斗争460
世祖至元后期的各地起义466
元朝中期各族人民武装起义471
顺帝前期的各地起义479
元末农民大起义485
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起义的准备活动485
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485
韩山童、彭莹玉组织起义的秘密活动488
元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暂时挫折491
韩山童、刘福通首义和元朝统治者的疯狂镇压491
南方红巾军起义和天完政权的建立495
方国珍、张士诚起兵反元和其他农民起义500
元末农民起义的发展和失败505
宋政权的建立和失败505
宋政权的建立505
李武、崔德等率领的西路军507
毛贵率领的东路军508
关先生、破头潘率领的中路军510
北方红巾军的最后失败513
天完政权的重建和倪文俊、陈友谅的篡权516
天完政权的重建和倪文俊的篡权516
汉政权的建立和陈友谅的蜕变518
明玉珍入川和夏政权的建立520
朱元璋队伍的壮大522
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投降活动526
投降变节的张士诚526
两面三刀的方国珍529
朱元璋削平南方割据势力和北伐的胜利530
南方割据势力的消灭530
陈友谅的败亡530
张士诚被消灭532
方国珍和明升投降535
陈友定等被削平536
朱元璋的蜕变和明朝的建立539
北伐的胜利和元朝的灭亡546
灭亡前夕的元廷544
北伐的胜利546
元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548
推翻了元朝的黑暗统治548
打击了元末的地主阶级550
改造了明初的封建统治552
元末农民战争在中国农战史中的地位553
元代的边疆各族558
岭北地区558
亲王的出镇558
岭北行省的建置562
经济与文化568
户口与赋役568
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573
宗教与文化577
东北地区581
元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581
东北各族及其社会经济589
西北地区599
蒙古国时期的中亚599
窝阔台时期599
贵由、蒙哥时期605
元朝前期的察合台与窝阔台汗国607
阿鲁忽、海都与八剌607
元朝在中亚的活动610
大德八年约和后西北地区的形势613
元朝后期的察合台汗国619
社会经济623
阿姆河以北地区经济的恢复623
畏兀儿及其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625
文化和宗教628
吐蕃地区635
地方首领和教派的分裂割据635
吐蕃各地统一于元朝638
元朝对吐蕃地区的统治643
宗王的分封和帝师的统领643
统治机构的建立647
籍户口和置驿站655
乌思藏地方统治权的交替657
萨斯迦地方政府的统治657
伯木古鲁万户的兴盛及其战胜萨斯迦660
云南地区662
元朝对云南地区的统治662
云南各族及其社会状况671
元代的文化科学680
文学艺术680
元曲680
杂剧680
南戏685
散曲685
小说687
诗词和民歌690
诗词690
民歌691
书画694
史学698
辽、金、宋三史的纂修698
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701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703
哲学思想705
理学的继承和传播705
元代理学的特点709
“三教外人”邓牧的“异端”思想716
谢应芳的无神论思想719
宗教722
佛教722
道教726
伊斯兰教731
基督教736
科学技术742
天文历法742
天文仪器的创制743
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745
《授时历》在历法上的成就746
地理学748
《元一统志》的编纂748
河源的探索748
朱思本的《舆地图》749
农书751
《农桑辑要》751
王祯《农书》753
《农桑衣食撮要》755
水利学和水利技术755
水利著作755
水利技术757
医药学和营养学759
医药学759
营养学761
工程技术762
印刷术762
火炮技术763
造船术和航海术764
元朝的对外关系767
元朝与钦察汗国、伊利汗国的关系767
元朝与钦察汗国的关系767
元朝与伊利汗国的关系771
元朝与亚非各国的关系783
高丽783
日本786
安南、占城792
缅、暹、罗斛795
爪哇及南海诸国800
印度803
非洲806
元朝与欧洲国家的关系809
元与欧洲各国关系发展的原因809
普兰诺·卡尔平尼和卢勃鲁克810
马可波罗813
列班扫马出使欧洲816
欧洲传教士在中国817
旅行家鄂多力克820
教皇特使马黎诺里821
元代社会生活824
服饰824
几种代表性服饰824
官员服饰827
庶人服饰829
饮食831
酒与酒海831
宴飨833
民间饮食概况835
日餐制和点心836
饮茶837
居住条件与居住状况839
斡耳朵制度839
城乡居住条件841
交通与通讯846
交通工具847
交通的管理与维护849
民间交通往来849
邮传851
婚姻状况851
收继婚的影响852
守志与元代社会853
赘婿、族际婚与典妻现象854
婚俗857
祭祀与丧葬859
蒙古族的祭礼859
其他葬俗与祭俗862
四时节令与消闲时光864
蒙古族的祓灾迎福活动864
四时节令以及大都等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其他习俗865
城市生活空间的展拓866
演艺与元代社会868
演艺在统治阶层和文人学士中的影响869
五彩纷呈的大都演出活动871
遍及南北各地的杂剧演出872
人名索引875
引用书目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