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造力发展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造力发展心理学
  • 张文新,谷传华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63678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造力发展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创造力的含义2

一、创造力研究历史上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3

二、艾曼贝尔的创造力定义6

三、我国学者对创造力的界定9

第二节 创造力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10

一、生命全程中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年龄特点12

二、创造力发展的差异13

三、创造力与遗传、生物因素的关系15

四、创造力与认知、智力的关系16

五、人格与创造力17

六、创造力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19

七、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20

第三节 创造力研究的方法21

一、创造力发展研究的常用方法22

二、创造力评定一致性技术27

三、创造力测评的发展趋势31

第二章 创造力的理论与模型34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代表性理论35

一、创造力的遗传素质论35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创造力观37

三、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创造观39

四、格式塔学派的创造力观点41

五、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思维观43

六、创造力的信息加工理论45

第二节 创造力的组成成分理论47

一、创造力的成分构成48

二、创造力组成成分框架52

第三节 斯腾伯格的创造力理论57

一、创造力的三维模型理论57

二、创造力的投资理论59

第三章 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与年龄特点63

第一节 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63

一、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创造力65

二、婴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创造力67

三、婴幼儿心理的发展与创造力68

四、婴幼儿活动的发展与创造力70

第二节 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73

一、小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与创造力74

二、小学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动态过程79

三、各科学习中创造力的发展81

四、小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与发明84

第三节 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86

一、中学生想象的发展与创造力87

二、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造力88

三、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创造力91

四、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与年龄特点94

第四节 成年期个体创造力的发展98

一、青年晚期个体创造力的发展98

二、成年期创造力的发展101

第四章 创造力发展的差异104

第一节 创造力发展的个别差异105

一、创造力表现的年龄差异106

二、创造力发展速度的差异107

三、创造力的发展速度、表现年龄与环境的关系110

第二节 创造力发展的领域差异111

一、创造力发展的领域差异的实质112

二、中小学生优势领域的分化114

三、成年期创造力发展的领域差异121

第三节 不同领域中创造力的高度发展——特殊才能125

一、特殊才能发展的领域特点126

二、几种典型的特殊才能的发展129

三、创造力表现年龄的领域差异139

第四节 创造力发展的性别差异142

一、创造力性别差异的年龄特征142

二、创造力性别差异的领域特征145

三、认知风格与思维方式的性别差异150

四、人格创造性发展的性别差异152

五、创造力性别差异的原因154

第五章 智力、认知、知识与创造力发展157

第一节 智力与创造力发展158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158

二、智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163

第二节 认知与创造力发展172

一、创造力发展的认知基础172

二、认知方式在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177

第三节 元认知与创造力发展183

一、元认知183

二、元认知在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185

第四节 知识与创造力的发展187

一、知识187

二、关于知识与创造力关系的两种观点189

三、促进创造力发展的知识特征194

四、学业成绩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198

第六章 人格与创造力的发展201

第一节 人格与创造人格201

一、人格与创造力的关系201

二、创造人格的内涵203

三、创造人格在创造力中的作用205

四、创造人格的生物与社会意义207

第二节 人格创造性的发展209

一、学前儿童人格创造性的发展209

二、中小学儿童人格创造性的发展211

三、成年期人格创造性的发展213

第三节 创造人格的一般特点216

一、创造人格的领域特点和一般特点216

二、创造人格研究存在的问题225

第七章 创造的动机因素229

第一节 创造动机理论230

一、动机的性质与功能230

二、早期的创造动机理论231

三、艾曼贝尔的创造性成分构成理论235

第二节 创造的内部动机因素237

一、创造的内部动机的界定237

二、创造的内部动机的研究238

三、成就动机与创造241

第三节 创造的外部动机因素243

一、外部动机的消极作用243

二、关于外部动机的新观点246

三、创造性活动中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关系248

第八章 遗传与生物因素在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252

第一节 遗传与创造力252

一、遗传253

二、遗传与创造力的发展255

第二节 神经系统与创造力258

一、大脑与创造力259

二、神经元与创造力268

第九章 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与创造力发展273

第一节 家庭与创造力的发展274

一、父母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274

二、家庭气氛与创造力的发展278

三、早期教育与创造力的发展281

第二节 学校与创造力的发展283

一、教师与个体创造力的发展284

二、同伴与个体创造力的发展290

三、学校环境与创造力的发展292

第三节 社会文化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295

一、社会文化影响创造力发展的机制295

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298

第十章 创造力的培养310

第一节 创造性认知的培养311

一、培育创造力的知识基础311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20

第二节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331

一、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内涵332

二、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实质341

第三节 培育创造性环境344

一、培育创造性环境的实质345

二、支持性:创造性环境的总体特征346

三、开放性:创造性环境的动态特征353

第四节 创造力促进与培养的几个问题361

一、关于创造性教学361

二、创造力与心理健康363

三、创造力培养的领域性365

参考文献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