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
  • 董宝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94354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29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41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教育史-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教育史-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对古代大学的传承及变异1

二、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分期4

三、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5

第一章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肇始9

第一节 洋务学堂的兴办与近代专科学校的发轫9

一、洋务学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9

二、各类洋务学堂的涌现15

第二节 大学雏形的萌现34

一、天津中西学堂34

二、上海南洋公学36

第三节 京师大学堂的创建38

一、创建的艰难历程38

二、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42

三、学科设置和派遣留学44

四、管理体制与规章制度48

五、学生爱国拒俄运动49

第四节 近代高等教育学制的肇建53

一、近代高等教育学制的创建过程53

二、清末学堂章程关于高等教育的建制55

三、确立“中体西用”为高等教育宗旨57

第五节 清末高等教育的发展58

一、清末大学59

二、近代公学61

三、清末高等学堂63

第二章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74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列强在华兴办教会大学的缘起74

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西学的传入74

二、创办教会大学的目的77

三、清末教会大学的开办78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发展85

一、教会大学的教育宗旨及其演化85

二、教会大学办学的措施和方法87

三、民国时期的几所主要教会大学94

第三节 教会大学师生的爱国斗争102

一、对宗教教育的抗争102

二、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03

第四节 对教会大学的历史评估106

一、外国在华创办教会大学的性质106

二、教会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借鉴价值106

第三章 中国高等教育的演进109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对高等教育的改革110

一、《大学令》和《大学规程》的颁行110

二、《专门学校令》和《专门学校规程》的颁布114

三、民国初期高等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116

第二节 北洋军阀时期高等教育在逆境中的发展118

一、《修正大学令》的颁行118

二、“壬戌学制”对高等教育的规定119

三、《国立大学校条例》的颁布121

第三节 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122

一、确立“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办学宗首123

二、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124

三、实行“教授治校”的管理体制126

四、实施“文理沟通”的教学制度127

五、建立“学术自由”的运行机制129

六、改革招生制度131

第四节 民国初期的私立大学132

一、《私立大学规程》的颁行132

二、民国初期的私立大学133

第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136

第一节 国民政府初期的高等教育136

一、实行大学院制和大学区制137

二、推行“三民主义教育”的方针政策139

三、颁行《大学组织法》140

四、各类高等学校14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高等教育144

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144

二、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体制148

三、抗战时期各类学校152

四、梅贻琦与西南联大160

第三节 国民政府败亡时期的教育162

一、战后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与临时措施162

二、抗战复员后的高等教育164

三、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师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66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私立高等学校169

一、民国时期私立高等学校的发展169

二、近代私立高等学校的特点172

第五节 日伪占领区的高等教育174

一、日寇在东北地区的殖民高等教育(1931—1945)174

二、汪伪统治区的奴化高等教育180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18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高等学校184

一、湖南自修大学184

二、上海大学194

三、农民运动讲习所200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地区的高等教育206

一、苏区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207

二、中央苏区的各类高等学校209

三、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213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高等教育216

一、教育方针政策216

二、各类高等学校的概况218

第四节 东北解放区的高等教育239

一、教育方针政策240

二、高等教育制度和行政管理242

三、东北解决区的各类高等学校245

第五节 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高等教育经验248

一、教育为革命斗争和解放战争服务248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49

三、党的领导是办好革命根据地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250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的起步25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252

一、《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方针政策252

二、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的召开253

第二节 旧高等教育的接管和改造254

一、接管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建立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54

二、接管和改造旧的公立高等学校256

三、接收外资津贴的学校256

四、接办私立高等学校260

五、开展思想改造运动,建立新型人民教师队伍261

六、改革学制267

七、课程改革269

第三节 院系调整273

一、院系调整的历史背景273

二、院系调整的基本情况275

三、院系调整的历史评价278

第四节 开展“以俄为师”的高校教学改革280

一、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原因281

二、开展高校教学改革283

三、对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的评价287

第七章 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道路的探索2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制定290

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290

二、“反右”斗争扩大化对高等教育的危害292

三、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296

第二节 “教育大革命”中的高等教育299

一、“大跃进”中的高等教育299

二、大跃进”中高等教育的成就与失误303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调整和整顿306

一、“八字方针”的提出306

二、“八字方针”的贯彻307

第四节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的颁行310

一、《高教六十条》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311

二、《高教六十条》的贯彻和成就313

第五节 党的高校知识分子政策315

一、为在政治运动中受到伤害的干部、师生脱帽加冕315

二、改善高校教师的待遇316

第六节 大力推进教育改革318

一、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318

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推行和试验325

第七节 新中国的重点大学332

一、各类重点大学(综合、文、理、师范等)332

二、吴玉章与中国人民大学335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高等教育34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从高等学校发端343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44

二、派工作组进驻高等学校347

第二节 高等教育陷入混乱350

一、停课闹革命和红卫兵运动350

二、复课闹革命与工宣队和军宣队进驻学校353

三、知识青年走“五七”道路357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两个估计”及其影响361

一、对新中国成立后17年教育的“两个估计”362

二、高等学校的“七·二一”道路364

三、高等学校招收“工农兵学员”366

四、推广朝阳农学院办学经验371

第四节 为挽救高等教育事业的斗争375

一、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教育主张376

二、广大教职工的微弱抗争385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教训387

一、“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的严重后果388

二、“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历史教训391

第九章 高等教育的恢复与发展396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拨乱反正396

一、清除极“左”思潮对高等教育的干扰397

二、平反冤假错案399

三、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400

四、以调整为中心,恢复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402

第二节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405

一、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确立406

二、改革高校的体制409

第三节 改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20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和制度421

二、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423

三、重视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428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立431

第四节 加强高等学校的体育卫生和国防教育434

一、重视体育课435

二、加强卫生、保健工作440

三、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442

第五节 完善研究生教育445

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445

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449

三、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450

四、研究生的招生和分配453

第六节 教师队伍的建设458

一、教师的全面考核458

二、重视学术带头人的培养461

三、教师职称的评定制度464

第七节 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469

一、高等学校科研的方针469

二、各类科研工作的管理471

三、科研状况和成果475

第八节 高等教育依法治教480

一、《高等教育法》的颁行481

二、加强教育执法和督导工作485

第九节 成人高等教育487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概括487

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488

三、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491

四、广播电视大学492

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494

六、大学后的继续教育497

第十节 少数民族、华侨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学校501

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501

二、华侨高等教育507

三、民办高等教育509

结束语 高等教育的成就和展望514

一、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514

二、高等教育的“211”工程519

三、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展望525

后记5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