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类经:黄帝内经分类解析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类经:黄帝内经分类解析 上
  • (明)张介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0447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1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772页
  • 主题词:内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类经:黄帝内经分类解析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类经(上册)1

一卷 摄生类1

一、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上古天真论》1

二、上古圣人之教下 《上古天真论》4

三、古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上古天真论》5

四、四气调神 《四气调神论》11

五、天气清静,藏德不止,圣人顺之,故无奇病。《四气调神论》14

六、四时阴阳,顺之则生,逆之则死。《四气调神论》16

七、不治已病,治未病。《四气调神论》19

二卷 阴阳类20

一、阴阳应象 《阴阳应象大论》20

二、法阴阳 同前30

三、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同前35

四、天精地形,气通于人。同前36

五、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金柜正言论》39

三卷 脏象类42

一、十二官 《灵兰秘典论》全42

二、脏象 《六节脏象论》46

三、脏腑有相合,三焦曰孤腑。《本腧篇》48

四、五脏之应,各有收受。《金柜正言论》50

五、四时阴阳,外内之应。《阴阳应象大论》55

六、五气之合人,万物之生化。《五运行大论》66

七、脾不主时 《太阴阳明论》74

八、五脏所合所营所主,五味所宜所伤之病。《五脏生成篇》75

九、本神 《本神篇》77

十、五脏异藏,虚实异病。同前83

十一、气口独为五脏主 《五脏别论》85

十二、食饮之气,归输脏腑。《经脉别论》89

十三、有子无子,女尽七七,男尽八八。《上古天真论》附:种子说91

十四、天年常度 《天年篇》全97

十五、寿夭 《寿夭刚柔篇》101

十六、人身应天地 《邪客篇》103

十七、妇人无须,气血多少。《五音五味篇》106

四卷 脏象类109

十八、老壮少小,脂膏肉瘦之别。《卫气失常篇》109

十九、血气阴阳清浊 《阴阳清浊篇》全111

二十、首面耐寒,因于气聚。《邪气脏腑病形篇》113

二十一、坚弱勇怯,受病忍痛不同。《论勇篇》全。附:酒悖116

二十二、耐痛耐毒,强弱不同。《论痛篇》全120

二十三、奇恒脏腑,藏泻不同。《五脏别论》121

二十四、逆顺相传,至困而死。《生机正脏论》123

二十五、精气津液血脉,脱则为病。《决气篇》全126

二十六、肠胃小大之数 《肠胃篇》全129

二十七、平人绝谷,七日而死。《平人绝谷篇》全130

二十八、本脏二十五变 《本脏篇》全132

二十九、身形候脏腑 《师传篇》139

三十、人有阴阳,治分五态。《通天篇》全141

三十一、阴阳二十五人 《阴阳二十五人篇》全147

三十二、五音五味,分配脏腑。《五音五味篇》163

五卷 脉色类166

一、诊法常以平旦 《脉要精微论》166

二、部位 同前167

三、呼吸至数 《平人气象论》171

四、五脏之气,脉有常数。《根结篇》172

五、三部九候 《三部九候论》175

六、七诊 同前180

七、诊有十度,诊有阴阳。《方盛衰论》180

八、诊有大方 同前。附:人情论184

九、脉合四时,阴阳规矩。《脉要精微论》189

十、四时脏脉,病有太过不及。《生机正脏论》192

十一、脉分四时,无胃曰死。《平人气象论》197

十二、逆顺四时,无胃亦死。《平人气象论》、《生机正脏论》203

十三、五脏平病死脉,胃气为本。《平人气象论》207

十四、三阴脉体 同前210

十五、六经独至,病脉分治。《经脉别论》211

十六、寸口尺脉,诊诸病。《平人气象论》214

十七、三诊六变,与尺相应。《邪气脏腑病形篇》216

十八、诊尺论疾 《论疾诊尺篇》220

六卷 脉色类223

十九、脏脉六变,病刺不同。《邪气脏腑病形篇》223

二十、搏坚软散,为病不同。《脉要精微论》230

二十一、诸脉症诊法 同前233

二十二、关格 《六节脏象论》、《脉要精微论》附:关格辨237

二十三、孕脉 《平人气象论》、《阴阳别论》241

二十四、诸经脉症死期 《大奇论》全242

二十五、决死生 《三部九候论》250

二十六、脉有阴阳正脏 《阴阳别论》255

二十七、骨枯肉陷,正脏脉现者死。《生机正脏论》258

二十八、正脏脉死期 《阴阳别论》、《平人气象论》261

二十九、阴阳虚搏,病候死期。《阴阳别论》262

三十、精明五色 《脉要精微论》264

三十一、五官五阅 《五阅五使篇》全265

三十二、色脏部位,脉病易难。《五色篇》全267

三十三、色脉诸诊 《论疾诊尺篇》276

三十四、能合脉色,可以万全。《五脏生成篇》279

三十五、经有常色,络无常变。《经络论》全281

三十六、新病久病,毁伤脉色。《脉要精微论》283

三十七、五脏五色死生 《五脏生成篇》284

七卷 经络类286

一、人始生,先成精,脉道通,血气行。《经脉篇》286

二、十二经脉 同前287

三、十二经离合 《经别篇》全303

四、十二经筋结支别 《经筋篇》306

五、十五别络病刺 《经脉篇》315

六、经络之辨,刺诊之法。《经脉篇》、《脉度篇》320

七、气穴三百六十五 《气穴论》324

八、孙络溪谷之应 同前330

九、气府三百六十五 《气府论》全333

十、项腋头面,诸经之次。《本腧篇》342

十一、五脏背腧 《背腧篇》全,《血气形志篇》344

十二、诸经标本气街 《卫气篇》全346

八卷 经络类351

十三、三经独动 《动腧篇》全351

十四、井荥腧经合数 《九针十二原篇》354

十五、十二原 同前356

十六、五脏五腧,六腑六腧。《本腧篇》357

十七、脉度 《脉度篇》367

十八、骨度 《骨度篇》全369

十九、骨孔 《骨孔论》373

二十、十二经血气表里 《血气形志篇》376

二十一、诸脉髓筋血气,溪谷所属。《五脏生成篇》377

二十二、五脏之气,上通七窍,阴阳不和,乃成关格。《脉度篇》380

二十三、营卫三焦 《营卫生会篇》382

二十四、营气运行之次 《营气篇》全388

二十五、卫气运行之次 《卫气行篇》全391

二十六、一万三千五百息,五十营气脉之数。《五十营篇》全398

九卷 经络类401

二十七、任冲督脉为病 《骨孔论》401

二十八、跷脉分男女 《脉度篇》405

二十九、阴阳离合 《阴阳离合论》全406

三十、诸经根结、开合、病刺。《根结篇》411

三十一、阴阳内外,病生有纪。《皮部论》全415

三十二、人之四海 《海论》全420

三十三、十二经水,阴阳刺灸之度。《经水篇》全423

三十四、手足阴阳系日月 《阴阳系日月篇》全430

三十五、身形应九野、天忌。《九针篇》434

十卷 标本类437

一、六气标本,所从不同。《至正要大论》437

二、病有标本,取有逆顺。同前439

三、病反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同前440

四、病有标本,刺有逆顺。《标本病传论》441

五、标本逆顺,治有先后。同前442

十一卷 气味类445

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六节脏象论》附:草根树皮说445

二、五谷五味,其走、其宜、其禁。《五味论》全448

三、五味之走,各有所病。《五味论》全451

十二卷 论治类455

一、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应象大论》附:求本论455

二、为治之道,顺而已矣。《师传篇》457

三、治有缓急,方有奇偶。《至正要大论》460

四、气味方制,治法逆顺。同前,附:病有真假辨463

五、方制君臣,上下三品。同前468

六、病之中外,治有先后。同前、《五常政大论》469

七、寒之而热取之阴,热之而寒取之阳。《至正要大论》471

八、邪风之至,治之宜早,诸变不同,治法亦异。《阴阳应象大论》473

九、五方病治不同 《异法方宜论》全479

十、形志苦乐,病治不同。《血气形志篇》482

十一、有毒无毒,制方有约,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五常政大论》484

十二、久病而瘠,必养必和。同前485

十三、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六元正纪大论》487

十四、揆度奇恒,脉色主治。《玉版论要篇》全487

十五、汤液醪醴,病为本,工为标。《汤液醪醴论》全491

十六、祝由 《移精变气论》附:祝由鬼神二说495

十七、治之要极,无失色脉,治之极于一。同前论500

十八、五过四德 《疏五过论》全505

十九、四失 《徵四失论》全513

二十、辟疗五疫 遗篇《刺法论》516

十三卷 疾病类519

一、病机 《至正要大论》519

二、百病始生,邪分三部。《百病始生篇》全531

三、邪之中人,阴阳有异。《邪气脏腑病形篇》536

四、邪变无穷 《刺节正邪篇》539

五、生气邪气,皆本于阴阳。《生气通天论》全542

六、阴阳发病 《阴阳别论》556

七、阴阳贵贱合病 《阴阳类论》561

八、三阳并至,其绝在肾。《著至教论》全568

九、三阴比类之病 《示从容论》全572

十四卷 疾病类579

十、十二经病 《经脉篇》579

十一、六经病解 《脉解篇》全591

十二、阳明病解 《阳明脉解篇》全597

十三、太阴阳明之异 《太阴阳明论》599

十四、五决十经 《五脏生成篇》602

十五、八虚以候五脏 《邪客篇》603

十六、邪盛则实,精夺则虚。《通评虚实论》604

十七、五脏虚实病刺 《脏气法时论》609

十八、有余有五,不足有五。《调经论》612

十九、气血以并,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同前617

二十、阴阳虚实寒热,随而刺之。同前621

二十一、虚实之反者病 《刺志论》全625

二十二、五实五虚死 《生机正脏论》附:虚损治法627

二十三、病气一日分四时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631

二十四、五脏病气法时 《脏气法时论》632

十五卷 疾病类642

二十五、宣明五气 《宣明五气篇》全642

二十六、情志九气 《举痛论》附:五志病辨650

二十七、八风五风,四时之病。《金柜正言论》654

二十八、风症 《风论》全657

二十九、风传五脏 《生机正脏论》663

三十、风厥、劳风。《评热病论》666

三十一、肾风、风水。《评热病论》、《奇病论》附:中风治法668

三十二、酒风 《病态论》672

三十三、贼风、鬼神 《贼风篇》全673

三十四、厥逆 《厥论》675

三十五、十二经之厥 同前678

三十六、厥逆头痛,五有余二不足者死。《奇病论》682

三十七、厥腰痛 《病态论》684

三十八、厥逆之治,须其气并。《腹中论》685

三十九、伤寒 《热论》附:传经说及伤寒治法686

四十、两感 同前695

四十一、温病暑病 同前697

四十二、遗症 同前698

四十三、阴阳交 《评热病论》698

四十四、五脏热病刺法 《刺热篇》全700

四十五、寒热病、骨痹、肉苛。《逆调论》、《腹中论》707

四十六、移热移寒 《气厥论》全710

四十七、乳子病热死生 《通评虚实论》附:乳子脉辨713

类经(中册)717

十六卷 疾病类717

四十八、痎疟 《疟论》全717

四十九、又论疟 《岁露篇》附:疟疾治法727

五十、诸经疟刺 《刺疟篇》全731

五十一、如疟症 《至正要大论》737

五十二、咳症 《咳论》全 附:咳症治法738

五十三、动静勇怯,喘汗出于五脏。《经脉别论》743

五十四、热食汗出 《营卫生会篇》744

五十五、臌胀 《腹中论》745

五十六、脏腑诸胀 《胀论》全 附:肿胀治法746

五十七、水胀、肤胀、臌胀、肠覃、石瘕、石水。《水胀篇》全753

五十八、五癃津液别 《五癃津液别篇》全756

五十九、风水黄疸之辨 《平人气象论》759

六十、消瘅热中 《通评虚实论》、《腹中论》附:消瘅治法761

六十一、脾瘅胆瘅 《奇病论》765

十七卷 疾病类767

六十二、胎孕 《腹中论》、《奇病论》 附:保婴法767

六十三、血枯 《腹中论》771

六十四、阳厥怒狂 《病态论》773

六十五、癫疾 《通评虚实论》、《奇病论》774

六十六、诸猝痛 《举痛论》附:诸痛治法775

六十七、痹症 《痹论》全780

六十八、周痹、众痹之刺。《周痹篇》全787

六十九、十二经筋痹刺 《经筋篇》789

七十、六经痹疝 《四时刺逆顺论》附:疝气说797

七十一、痿症 《痿论》全800

七十二、肠澼 《通评虚实论》附:痢疾治法805

七十三、伏梁 《腹中论》810

七十四、息积 《奇病论》812

七十五、疹筋 《奇病论》813

七十六、风邪五变 《五变篇》全813

七十七、病成而变 《脉要精微论》817

七十八、杂病所由 《通评虚实论》818

十八卷 疾病类820

七十九、口问十二邪之刺 《口问篇》全820

八十、涕泪 《解精微论》全827

八十一、神乱则惑、善忘、饥不嗜食。《大惑论》831

八十二、不得卧 《逆调论》、《病态论》834

八十三、不卧多卧 《邪客篇》、《大惑论》836

八十四、阴阳之逆,厥而为梦。《方盛衰论》840

八十五、梦寐 《淫邪发梦篇》全,《脉要精微论》附:梦论843

八十六、痈疽 《痈疽篇》全847

八十七、风寒痈肿 《脉要精微论》853

八十八、胃脘痈、颈痈。《病态论》853

八十九、痈疽五逆 《玉版篇》854

九十、瘰疬 《寒热篇》全856

九十一、失守失强者死 《脉要精微论》858

九十二、五逆缓急 《玉版篇》860

九十三、风痹死症 《厥病篇》861

九十四、病传死期 《病传篇》全,《标本病传论》862

九十五、阴阳气绝死期 《经脉篇》868

九十六、四时病死期 《阴阳类论》870

九十七、十二经终 《诊要经终论》871

十九卷 针刺类874

一、九针之要 《九针十二原篇、小针解篇》874

二、九针 同前、《九针论》877

三、九针之义应天人 《针解篇》883

四、九针之宜,各有所为。《官针篇》885

五、九变十二节 同前886

六、三刺浅深,五刺五脏。同前889

七、用针虚实补泻 《九针十二原篇》、《小针解》、《宝命全形论》、《针解论》891

八、阴阳虚实,补泻先后。《终始篇》897

九、宝命全形,必先治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宝命全形论》899

十、九针推论 《官能篇》905

十一、官能 《官能篇》910

十二、内外揣 《外揣篇》全912

十三、八正神明,泻方补圆。《八正神明论》全914

十四、经脉应天地,呼吸分补泻。《离合正邪论》附:针法撮要920

十五、候气察三部九候 同前926

十六、候气 《九针十二原篇》、《小针解篇》、《四时气篇》、《终始篇》930

二十卷 针刺类934

十七、五变五腧,刺应五时。《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934

十八、四时之刺 《本腧篇》、《四时气篇》、《水热穴论》、《寒热病篇》、《终始篇》936

十九、刺分四时,逆则为害。《诊要经终论》、《四时刺逆顺论》941

二十、肥瘦婴壮,逆顺之刺。《逆顺肥瘦篇》全948

二十一、血络之刺,其应有异。《血络论》全953

二十二、行针血气六不同 《行针篇》全955

二十三、持针从舍屈折,少阴无腧。《邪客篇》956

二十四、六腑之病,取之于合。《邪气脏腑病形篇》961

二十五、邪在五脏之刺 《五邪篇》全965

二十六、卫气失常,皮肉气血筋骨之刺。《卫气失常篇》967

二十七、五乱之刺 《五乱篇》全969

二十八、四盛关格之刺 《终始篇》972

二十九、约方关格之刺 《禁服篇》全976

三十、缪刺巨刺 《缪刺论》全980

二十一卷 针刺类991

三十一、阴阳形气,外内易难。《寿夭刚柔篇》991

三十二、刺有三变,营卫寒痹。同前994

三十三、刺有五节 《刺节正邪篇》996

三十四、五邪之刺 同前1000

三十五、解结推引 同前1003

三十六、刺诸风 《骨孔论》、《长刺节论》、《四时气篇》、《热病篇》1006

三十七、刺灸癫狂 《癫狂篇》、《长刺节论》、《通评虚实论》1009

三十八、肾主水,水腧五十七穴。《水热穴论》、《四时气篇》1014

三十九、热病五十九腧 《水热穴论》1018

四十、诸热病死生刺法 《热病篇》1019

四十一、刺寒热 《寒热病篇》、《长刺节论》1028

四十二、灸寒热 《骨孔论》1030

四十三、刺头痛 《厥病篇》1032

四十四、刺头项七窍病 《长刺节论》、《骨孔论》、《寒热病篇》、《热病篇》、《厥病篇》、《杂病篇》、《终始篇》1034

四十五、猝然失音之刺 《忧恚无言篇》全1040

四十六、刺心痛并虫瘕蛟蛔 《厥病篇》,《杂病篇》1042

二十二卷 针刺类1046

四十七、刺胸背腹病 《气穴论》、《长刺节论》、《通评虚实论》、《热病篇》、《杂病篇》、《四时气篇》、《九针十二原篇》1046

四十八、上膈下膈,虫痈之刺。《上膈篇》全,附:膈症治按1051

四十九、刺腰痛 《刺腰痛论》、《骨孔论》、《杂病篇》1054

五十、刺厥痹 《终始篇》、《癫狂篇》、《杂病篇》、《寒热病篇》、《四时气篇》、《长刺节论》1061

五十一、刺四肢病 《骨孔论》、《厥病篇》、《杂病篇》、《四时气篇》、《终始篇》、《本腧篇》1066

五十二、久病可刺 《九针十二原篇》、《终始篇》1069

五十三、刺诸病诸痛 《九针十二原篇》、《寒热病篇》、《热病篇》、《厥病篇》、《杂病篇》、《终始篇》、《骨孔论》1070

五十四、刺痈疽 《寒热病篇》、《骨孔论》、《长刺节论》1074

五十五、冬月少针,非痈疽之谓。《通评虚实论》1076

五十六、贵贱逆顺 《根结篇》1078

五十七、刺有大约,须明逆顺。《逆顺篇》全1081

五十八、五禁、五夺、五过、五逆、九宜。《五禁篇》全1083

五十九、针分三气,失宜为害。《九针十二原篇》、《小针解篇》1084

六十、用针先诊,反治为害。《九针十二原篇》、《小针解篇》1087

六十一、勿迎五里,能杀生人。《玉版篇》、《本腧篇》1088

六十二、得气失气,在十二禁。《终始篇》1091

六十三、刺禁 《刺要.论》全、《刺齐论》全1092

六十四、刺害 《刺禁论》全1095

二十三卷 运气类1102

一、六六九九,以正天度,而岁气立。《六节脏象论》1102

二、气淫气迫,求其至也。同前1113

三、天元纪 《天元纪大论》全1116

四、五运六气,上下之应。《五运行大论》1129

五、南政北政,阴阳交,尺寸反。同前、《至正要大论》1135

六、天地六六之节,标本之应,亢则害,承乃制。《六微旨大论》1140

二十四卷 运气类1148

七、天符岁会 《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1148

八、六步四周,三合会同,子甲相合,命曰岁立 《六微旨大论》1153

九、上下升降,气有初中,神机气立,生化为用。同前1158

十、五运太过不及,下应民病,上应五星,德化政令,灾变异候。《气交变大论》附:运气说1167

十一、五星之应 同前1186

十二、德化政令,不能相过。同前1191

二十五卷 运气类1193

十三、五运三气之纪,物生之应。《五常政大论》1193

十四、天气地气,制有所从。同前1229

十五、岁有胎孕不育,根有神机气立。同前1237

十六、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阴阳高下,寿夭治法。同前1241

二十六卷 运气类1247

十七、六十年运气,病治之纪。《六元正纪大论》1247

十八、至有先后,行有位次。同前1298

十九、数有终始,气有同化。同前1301

二十、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同前1303

二十一、六气正纪,十二变。同前1306

二十二、上下盈虚 同前1318

二十三、五郁之发之治 同前1320

二十七卷 运气类1332

二十四、六气之化,分司天地,主岁纪岁,间气纪步,少阴不司气化。《至正要大论》1332

二十五、天地淫胜病治 同前1340

二十六、邪气反胜之治 同前1348

二十七、六气相胜病治 同前1351

二十八、六气之复病治 同前1354

二十九、天枢上下,胜复有常。同前1360

三十、客主胜而无复,病治各有正味。同前1363

三十一、六气之胜,五脏受邪脉应。同前1369

三十二、胜复早晚脉应 同前1372

三十三、三阴三阳,幽明分至。同前1375

三十四、六气补泻,用有先后。同前1376

三十五、九宫八风 《九宫八风篇》全1377

三十六、贼风邪气,乘虚伤人。《岁露论》1383

二十八卷 运气类1388

三十七、升降不前,须穷刺法。遗篇《刺法论》1388

三十八、升降不前,气变民病之异。遗篇《本病论》1393

三十九、司天不迁正、不退位之刺。《刺法论》1401

四十、不迁正退位,气变民病之异。《本病论》1404

四十一、刚柔失守,三年化疫之刺。《刺法论》附:导引法1408

四十二、刚柔失守之义 《本病论》1421

四十三、十二脏神失守位、邪鬼外干之刺。《刺法论》1428

四十四、神失守位,邪鬼外干之义。《本病论》1437

二十九卷 会通类1442

一、摄生1442

二、阴阳五行1444

三、脏象1449

四、脉色1458

五、经络1465

六、标本1475

三十卷 会通类1476

七、气味1476

八、论治1480

九、针灸1487

十、运气1493

十一、奇恒1497

三十一卷 会通类1507

十二、疾病上1507

(一)阴阳病1507

(二)经络脏腑病1510

(三)时气病1515

(四)虚实病1518

(五)气血津液病1520

(六)情志病1522

(七)头项病1526

(八)七窍病1526

(九)胸胁腰背病1528

(十)皮毛筋骨病1529

(十一)四肢病1530

(十二)阴病1531

三十二卷 会通类1533

十二、疾病下1533

(十三)风症1533

(十四)寒热病1534

(十五)伤寒1537

(十六)喘咳呕哕1537

(十七)肿胀1539

(十八)诸痛1541

(十九)积聚症瘕1542

(二十)癫狂惊痫1543

(二十一)消隔1544

(二十二)胎孕1545

(二十三)厥痹痿症1546

(二十四)汗症1549

(二十五)卧症1550

(二十六)疝症1551

(二十七)肠澼泄泻1552

(二十八)痈肿1554

(二十九)杂病1555

(三十)死症1557

类经图翼(下册)1565

目录1565

一卷 运气上1579

太虚图1579

太极图论1579

阴阳图1581

阴阳体象1581

五行图1585

五行生成数图1586

干支所属五行图1587

六十花甲纳音图1588

五行生成数解1589

五行统论1590

二十四向八刻二十分图1595

每日气数百刻六千分图1596

每日气数百刻六千分解1597

二十四气昼夜长短百刻之图1598

四季日躔宿度昼夜长短刻数1599

二十四气斗纲图1602

十二次会中星图1603

二十八宿过宫分野图1604

二十四气七十二候1605

斗纲解1610

十二辰次六合解1610

二十八宿过宫歌1611

二十八宿说1611

中星岁差考1611

奎壁角轸天地之门户说1612

气数统论1613

附:元会运世总数1620

十干起子建寅图1621

二十八宿五行所属图1622

九宫分野图1623

《禹贡》九州分野1624

二卷 运气下1626

五运图1626

五天五运图1627

五天五运图解1628

又五运图解1628

五运三气之纪图 附三气歌1630

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图1631

五音建运图解1632

五音五运太少相生解1633

五运主运图1634

五运主运图说1635

各年五运交司时日1636

五运客运图1637

五运客运图说1638

五运太少齐兼化图1639

六十年气运相临逆顺图1640

五运太少齐兼化逆顺图解1641

天地六气之图1645

天地六气图解1646

六气正化对化图1647

正化对化图说1648

交六气节令图 附歌1649

交六气节令图解1650

逐年主气图1651

逐年客气图1652

主气图解1653

客气图解1654

司天在泉左右间气图 附司天歌1656

司天在泉图解1657

司天在泉指掌图1658

肢掌解1659

地理之应六节图1661

天符之图1662

岁会之图1663

同天符同岁会图1664

天符岁会图说1665

天符岁会总歌1667

甲子岁六气终始日刻图1668

乙丑岁六气终始日刻图1669

丙寅岁六气终始日刻图1670

丁卯岁六气终始日刻图1671

六十年岁气三合会同图1672

水下一刻三合会同图解1673

南北政图1674

南政年脉不应图1675

北政年脉不应图1676

南北政说 附阴阳交尺寸反1677

南北政歌1678

南北政指掌图1679

推原南北政说1680

九宫八风图1681

九宫星野图1682

九宫星野说1683

《唐会要》九宫九星1684

天地阴阳升降图1684

天地五星图1685

五星窒抑不升不降图1686

五星升降不前解1687

三卷 经络一1689

十二经脏腑图 附十二经歌1689

十二经脏腑表里图1690

十二经纳甲歌1691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1691

仰人骨度部位图1692

伏人骨度部位图1693

周身骨部名目1694

骨度1698

头部1698

胸腹部1699

背部1699

侧部1700

四肢部 附折量法1700

同身寸说1701

中指同身寸法1702

古今尺寸不同说1702

仰人全图1703

伏人全图1704

十二经脉起止图1705

经络周流解1706

十二经营行次序逆顺歌1706

经络次序1706

十二经脉起止歌1707

周身经络部位歌1708

十二经流注时序歌1709

诸部经穴次序1709

前面颈穴总图1716

胸腹总图1717

后头项穴总图1718

背部总图1719

侧头肩项总图1720

侧胁肋总图1721

阴手总图1722

阳手总图1723

阴足总图1724

阳足总图1725

手太阴肺经图注1726

手阳明大肠经图注1728

足阳明胃经图注1730

足太阴脾经图注1732

手少阴心经图注1734

手太阳小肠经图注1736

足太阳膀胱经图注1738

足少阴肾经图注1740

手厥阴心包络经图注1742

手少阳三焦经图注1744

足少阳胆经图注1746

足厥阴肝经图注1748

任脉图1750

督脉图1751

任督解1752

内景图1753

唇口喉舌肠胃尺寸数1754

内景赋1754

十六络穴图1756

宗营卫三气图1757

宗营卫三气解1758

四卷 经络二1759

脏腑井原不同图1759

十二经井荥腧原经合总图1760

太阳少阳井合图1761

阳明太阴井合图1762

少阴厥阴井合图1763

井荥腧经合解1764

井荥阴阳配合五行刚柔1765

十二原解1766

上中下本标中气图1768

脏腑应天本标中气图1769

标本中气从化解1770

面部图1772

脏腑色见面部图1773

肢节色见面部图1774

手十指应十日图1775

手足阴阳应十二月图1776

十二经脉合十二经水图1777

身形应九野太一所在天忌图1778

太一人神避忌歌1779

逐日人神所在歌1779

血忌歌1780

十干人神所在1780

十二支人神所在1780

十二时人神所在1781

禁针穴歌1781

禁灸穴歌1782

针灸诸则1782

九针图1784

五卷 经络三1793

诸部经络发明1793

头面部1793

喉口唇舌部1796

颈肩部1798

胸腹部1799

背部1800

胁肋部1800

四肢部1801

皮毛肌肉部1805

筋骨血脉部1806

脏腑部1806

前后阴部1808

六卷 经络四1809

手太阴肺经穴 以下总歌治法全附1809

手阳明大肠经穴1814

足阳明胃经穴1821

足太阴脾经穴1836

手少阴心经穴1844

手太阳小肠经穴1847

七卷 经络五1853

足太阳膀胱经穴1853

足少阴肾经穴1874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1883

手少阳三焦经穴1887

八卷 经络六1895

足少阳胆经穴1895

足厥阴肝经穴1907

任脉穴1914

督脉穴1925

九卷 经络七1936

奇经八脉1936

奇经总论1936

任脉1936

督脉1937

冲脉1938

带脉1939

阳跷脉1939

阴跷脉1940

阳维脉1940

阴维脉1941

奇经八脉歌1941

脏腑募腧穴1942

八会穴1942

九门1943

同名穴1943

十卷 经络八1944

奇腧类集1944

头面部1944

胸背腹胁部1945

阴部1948

四肢部1949

鬼穴部1953

千金方十三鬼穴须知1954

崔氏四花六穴1955

骑竹马灸法1956

十一卷 针灸要览1957

十四经针灸要穴歌1957

诸症灸法要穴1960

中风1961

厥逆1963

伤寒1963

虚痨1965

血症1967

鼓胀1968

积聚痞块1969

心腹胸胁痛胀1970

噎隔1972

诸咳喘呕哕气逆1973

疟疾1976

黄疸1976

消渴1976

泻痢1976

狂痫1977

头面七窍病1978

胸背腰膝病1981

手足病1982

二阴病1984

邪祟1986

妇人病1988

小儿病1990

外科1993

诸毒伤1997

类经附翼1999

一卷 医《易》1999

河图1999

洛书2000

伏羲八卦次序图2001

伏羲八卦方位图2002

伏羲六十四卦圆图2003

伏羲六十四卦方图2004

文王八卦次序图2005

文王八卦方位图2006

医《易》义2007

卦气方隅论2020

二卷 律原2023

五音五行清浊图2023

律吕相生卦气图2024

律解2025

律原2025

黄钟为万事本2026

辨黍2027

律候阴阳相生2029

隔八隔六相生2030

三分损益 三法2031

一律生五音2033

律吕夫妻母子2033

声音翻切2034

候气辨疑2034

律管2037

黄钟生度2038

步法三种2040

今制三种尺2040

古制三种尺2041

黍法三种尺2041

黄钟生量2041

五量所起2042

五量正数2042

陈氏三量2043

我朝斛法2043

黄钟生衡2043

古今衡数不同2044

五权所起2046

五权正数2046

拟古天平法马数2047

三卷 求正录2048

三焦包络命门辨 同子宫血室2048

大宝论2054

真阴论2058

十二脏脉候部位论2066

四卷 附针灸诸赋2068

天元太乙歌2068

玉龙赋 附玉龙歌2071

标幽赋2083

通玄指要赋2087

灵光赋2090

席弘赋2092

百症赋2095

长桑君天星秘诀2099

四总穴歌2100

千金十一穴歌2100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2100

附录:2107

校勘举例2107

“搏、搏”辨析2125

“匮”字辨析2126

“卒、猝”辨析2128

《内经》避讳字初探21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