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水文地质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水文地质学
  • 万力,曹文炳,胡伏生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4451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生态系统-水文地质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水文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植物与生态6

第一节 植物与水分的关系6

植物与土壤中水分6

植物细胞中的水分7

植物根系的吸水作用8

植物中水分的输送8

蒸腾作用9

第二节 种群生态12

种群概念12

种群的基本特征12

第三节 群落生态14

生物群落的概念14

群落的物种组成15

生物群落结构17

第四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17

生物群落的年际和季节变化17

生物群落的演替18

生物群落的演替顶极18

第五节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19

影响陆地生物群落分布的因素19

陆地主要植被类型19

第六节 生态系统21

生态系统的概念2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2

生态系统的功能23

参考文献26

第二章 水文地质基础27

第一节 岩石中的空隙和水分27

岩石中的空隙27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30

岩石的水理性质31

第二节 地下水的赋存32

包气带与饱水带32

含水层、隔水层33

地下水分类33

潜水34

承压水35

上层滞水37

第三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37

重力水的运动38

流网39

第四节 地下水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41

概述41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42

地下水总矿化度及化学成分表示式46

地下水的温度47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47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50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与分类图示52

参考文献53

第三章 地下水循环54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54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54

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55

含水层之间的补给56

地下水的其他补给来源56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57

泉57

泄流58

第三节 蒸发58

水面蒸发58

土壤蒸发60

第四节 植物的蒸腾62

荒漠植物的蒸腾62

草原植物的蒸腾63

森林的蒸腾64

蒸腾量的测定方法64

第五节 陆面蒸发的估算方法65

仪器测量法65

气象学估算法66

遥感信息估算法67

参考文献68

第四章 包气带水量转换及净化功能69

第一节 包气带中水的赋存形式69

第二节 毛细现象69

第三节 包气带中水分分布及运动70

第四节 包气带中气态水的运动72

气态水运移特征72

气态水的液汽相转换模式75

包气带内的热管效应和凝结量计算76

冷生湿润砂层的形成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8

冷生湿润砂层形成的控制因素80

第五节 包气带的净化功能81

过滤作用81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81

生物化学降解作用82

影响包气带生物降解的因素86

包气带生物降解的应用前景87

第六节 小结88

参考文献89

第五章 地下水系统90

第一节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90

第二节 地下水含水系统91

地下含水系统的边界91

孔隙含水系统91

裂隙含水系统96

岩溶含水系统100

第三节 地下水流动系统105

地下水流动系统基本特征105

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动力特征106

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化学特征109

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实际应用110

参考文献113

第六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114

第一节 地下水系统的信息传递114

第二节 地下水动态115

气象(气候)因素115

水文因素116

地质因素116

地下水动态类型117

第三节 地下水均衡118

参考文献121

第七章 地下水与植被生态的关系122

第一节 地下水对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122

第二节 生态地下水位123

生态地下水位的概念123

主要耐旱植物的生态地下水位124

地下水位变化对植被演替的影响125

第三节 植被生态需水量126

第四节 植被生态对地下水的养涵作用128

第五节 小结130

参考文献131

第八章 植被生态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132

第一节 生态水文地质学的尺度问题132

水文地质观测尺度132

植被生态的观测尺度133

时间尺度133

第二节 植被生态地下水管理模型134

地下水数学模型135

植被生态优化管理模型135

参考文献137

第九章 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38

第一节 黑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138

自然地理概况138

黑河上游水环境140

黑河中游水环境142

黑河下游水环境144

第二节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149

南部祁连山生态区(Ⅰ)149

山前断陷盆地生态区(Ⅱ)151

下游冲积湖积平原生态区(Ⅲ)153

第三节 水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制约作用156

第四节 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57

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157

人为改变天然河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58

环境变化对沙尘暴源区形成的影响159

下游地区沙尘暴源区发展趋势预测161

第五节 小结161

参考文献162

第十章 青藏高原生态水文地质特征163

第一节 气候163

第二节 冻土的基本特征163

冻土的定义164

冻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64

影响季节融化深度的因素165

冻土中的冰166

第三节 水文地质特征167

多年冻土区的地下水类型167

水文地质结构170

第四节 植被生态特征171

第五节 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73

气候变暖趋势173

水平衡失调174

冻土退化176

第六节 冻结层上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77

冻结层上水的分布特征177

冻结层上水水位下降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178

冻结层上水与冻土退化的关系180

与冻结层上水有关的草场退化模式181

第七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82

黄河上修建水电站的影响182

打井取水的影响182

过度放牧的影响182

乱采砂金的影响183

第八节 小结184

参考文献185

第十一章 地面沉降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防治186

第一节 地面沉降现状186

地面沉降的类型186

国内地面沉降现状187

第二节 地面沉降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189

对城市生态的危害189

对水利和交通设施的危害190

地面沉降产生的地裂缝危害191

地面沉降对生态环境的危害191

第三节 地面沉降机理及特征192

地面沉降机理192

地面沉降特征195

第四节 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及预测方法197

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197

地面沉降的预测200

第五节 地面沉降防治的主要方法202

压缩地下水开采量202

确定临界开采水位的方法203

调整开采层位分层开采203

人工回灌204

第六节 地面沉降的综合治理204

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205

开源、节流并举205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206

参考文献207

第十二章 遥感技术在生态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208

第一节 植被指数209

第二节 数据校正211

土壤线校正法212

等面积校正法213

参考文献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