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
  • 庄巧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7944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81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7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1949—2000年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2

种植面积的变化3

总产量的增长3

单产水平的提高4

品种在我国小麦生产发展中的贡献5

第二节 改良品种在我国小麦生产上的应用6

大品种的数目6

大品种的地区来源7

大品种的生产使用年限9

第三节 小麦育种技术的回顾与展望10

骨干亲本的作用10

中间亲本材料的创制13

对一些育种程序与技术的商榷14

第四节 早期小麦育种工作简况19

麦作改进机构史略19

改良品种举要26

改良品种的推广应用30

参考文献33

第二章 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34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34

燕(山)太(行)山麓平原副区35

晋冀山地盆地副区36

黄土高原沟壑副区37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38

品种更换38

不同时期品种性状的演变52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53

以地方品种燕大1817与美国品种胜利麦杂交育成的农大183等品种54

以农大183等为基础亲本与引进或改良品种杂交育成的东方红3号、北京10号、农大139等品种58

以钱交麦为代表的引进推广品种与当地推广品种杂交育成的西峰号、平凉号等品种70

以黄淮冬麦区推广品种碧蚂4号与引进品种早洋麦杂交育成的北京8号及其衍生品种78

以“1B/1R”类品种为抗源育成的丰抗号品种及其衍生品种83

半矮秆高产品种的系谱95

优质麦品种的系谱101

轮回选择育成品种的系谱104

参考文献105

第三章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106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106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109

品种更换109

品种性状的演变122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127

以地方品种为基础,用早期引入的国外品种作抗锈病亲本杂交选育的第一轮改良品种128

以第一轮改良品种为基础,与国外抗锈病品种或本国改良品种杂交选育的第二轮改良品种132

以第二轮改良品种作基础,与其他改良品种或外引品种杂交选育的第三轮改良品种140

以国外引进品种为主要亲本杂交选育的品种144

以“1B/1R”类品种为主要抗源杂交育成的品种154

利用前几轮育成品种(系)作材料,适当引入新血缘开展聚合杂交和综合改良育成的新一轮品种160

小结165

参考文献169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171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171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173

品种更换174

品种性状的演变180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183

早熟地方品种江东门、临浦早的衍生品种184

南大2419的衍生品种186

阿夫的衍生品种190

St1472/506等的衍生品种194

欧柔、阿勃、吉利的衍生品种198

墨西哥小麦的衍生品种200

以“1B/1R”类品种为亲本杂交育成的荆麦35等品种201

小结201

参考文献204

第五章 西南冬麦区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206

四川盆地副区206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206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208

品种更换208

品种性状的演变211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12

以合川光头和成都光头等地方品种为主要亲本与外引品种杂交育成的品种及其衍生品种212

以南大2419、阿勃、玛拉等引进品种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及其衍生品种214

以多亲本复合杂交育成的繁6、繁7及其衍生品种217

由繁6杂交育成的绵阳11及其衍生品种220

小结222

贵州高原副区223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223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224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28

云南高原副区230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230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232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37

以南大2419及其系选种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38

以弗兰尼等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旱地品种或田麦品种241

以墨巴等墨西哥小麦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42

以绵阳号小麦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45

小结246

参考文献248

第六章 华南冬麦区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250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250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251

地方品种当家251

引进品种和系选品种逐渐代替地方品种251

推广自育的改良品种252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53

以地方品种福州白麦与引进的抗锈病品种杂交育成的福麦7号、抗锈1号、抗锈3号等品种253

以欧柔为主要亲本与国内外改良品种杂交育成的品种255

以墨西哥小麦等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59

以琦玉27为亲本杂交育成的台中31、台中32等及其衍生品种262

参考文献262

第七章 东北春麦区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264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264

生态环境264

生产概况266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268

以合作号、松花江号耐、抗锈病品种为代表的第一次品种更换269

以克强、东农101、克群、辽春1号、丰强2号等稳产、丰产品种为代表的第二次品种更换270

以克旱6号、克旱7号、克旱8号和辽春5号、辽春6号等多抗丰产品种为代表的第三次品种更换271

以克丰2号、克丰3号、克旱9号、新克旱9号抗病、高产品种为代表的第四次品种更换272

以优质麦为主要目标的新一轮品种更换正在展开274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77

以地方品种系选种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77

以耐锈病品种合作号与抗锈病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80

以阿夫为秆强、大穗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83

以多亲本复合、阶梯杂交育成的不同类型品种284

以小黑麦为抗逆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91

以冬、春小麦杂交育成的早熟品种292

以墨西哥小麦为矮源、抗源杂交育成的品种297

抗、耐丛矮病的品种302

以中间偃麦草为抗源杂交育成的品种303

理化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育成的优质麦品种307

参考文献308

第八章 北部春麦区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311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311

平川副区313

丘陵高寒副区314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315

品种更换315

品种性状的演变322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324

地方品种与早期引进品种杂交育成的品种324

欧柔衍生的品种325

墨西哥小麦衍生的品种328

种属间杂交育成的品种336

参考文献340

第九章 西北春麦区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341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341

沿河水浇地副区341

山旱地副区342

冷凉阴湿副区342

河西走廊副区343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343

评选和扩大应用地方良种343

试验推广外引(区)品种344

大面积应用本区育成品种346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350

以地方品种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350

以阿勃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352

以阿夫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359

以墨西哥小麦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360

以其他麦区改良品种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366

参考文献368

第十章 青藏春冬麦区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370

青海高原副区370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370

南部温凉干燥亚区371

北部冷凉干旱亚区372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372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374

以南大2419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及其衍生品种375

以欧柔等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377

以墨西哥小麦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378

γ射线辐射诱变育成的品种379

西藏高原副区380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380

气候特点380

两个不同的生态亚区381

四个小麦种植区382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383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386

以地方品种及其选系与外引品种杂交育成的春性品种387

以肥麦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冬、春性品种387

以普通小麦与圆锥小麦杂交育成的春、冬性品种389

利用强冬性外引品种高加索、山前麦等杂交育成的冬性品种390

以墨西哥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改良育成的春性品种391

参考文献392

第十一章 新疆冬春麦区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393

北疆副区394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394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395

冬小麦395

春小麦397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398

利用地方品种抗逆性杂交育成的品种398

综合引进品种的优良特性杂交育成的品种406

南疆副区409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小麦生产概况409

第二节 品种更换与性状演变409

冬小麦409

春小麦412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413

以地方品种与外引品种杂交育成的巴冬号等冬性品种413

利用外引品种互交育成的喀冬号等冬性品种414

托克逊号、巴春号等春性品种415

参考文献419

第十二章 小麦抗病育种研究进展421

第一节 抗条锈病育种421

抗条锈病育种的进展421

抗条锈病品种资源426

抗条锈病性的遗传433

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与流行区系436

抗条锈病性的类别与抗源的持久化应用440

展望443

第二节 抗赤霉病育种444

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445

抗赤霉病性的遗传449

抗赤霉病品种改良458

展望468

第三节 抗白粉病育种469

抗源的搜集、鉴定、筛选和创新469

抗源研究及评价472

抗白粉病育种483

参考文献487

第十三章 小麦产量潜力和品质的改良497

第一节 产量潜力改良497

产量构成因素的改良499

茎秆矮化与抗倒伏性506

株型改良509

提高光能利用率512

协调源库关系,提高经济产量515

小结518

第二节 品质改良519

品质评价体系和面条、馒头品质研究进展520

品质区划与育种目标524

品质性状的遗传和品质育种技术要点525

品质育种进展533

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541

参考文献542

1949—2000年我国年最大种植面积≥66.7万hm2 (1 000万亩)的小麦品种简介550

1979—2000年七个主要小麦生产国的小麦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558

我国生产和育种应用的主要小麦品种与亲本简介(国内部分)562

我国生产和育种应用的主要小麦品种与亲本简介(国外部分)6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