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 农业卷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 农业卷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2297125.jpg)
- 钱正英主编;石玉林(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8364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529页
- 主题词:农业经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东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 农业卷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合报告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1
一、农业生产基本特征1
(一)农业自然资源主要特点1
(二)农业生产基本特征4
二、机遇与挑战5
(一)全国粮食形势分析5
(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状况与存在问题7
三、农业结构调整与布局11
(一)农业发展方向的调整11
(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14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16
(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与布局18
(五)畜禽业结构的调整与布局23
(六)总体布局29
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析30
(一)农业综合生产潜力分析30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途径33
五、重大工程39
(一)实施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工程39
(二)实施黑土保护工程40
(三)种稻改碱,实施盐碱地改造工程43
(四)沙地植桑养蚕,实施“瀚海桑田”工程45
主要参考文献45
分论 农业资源与环境篇48
专题一 东北地区水资源及农业灌溉发展48
一、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征48
(一)分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问题48
(二)农业用水量及变化趋势50
二、灌溉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1
(一)农业生产条件51
(二)灌溉发展及其主要问题54
三、灌溉发展思路与预测56
(一)灌溉发展的基本思路56
(二)农田灌溉面积发展预测58
(三)林牧渔业发展预测62
(四)预测成果汇总63
四、农业需水预测64
(一)净灌溉定额与灌溉水利用系数65
(二)灌溉需水量70
五、农业节水与发展预测71
(一)现状节水水平72
(二)节水标准与节水潜力75
(三)节水目标与节水发展方向75
(四)节水措施76
(五)节水工程措施方案77
六、大型灌区发展布局78
(一)松嫩平原78
(二)三江平原82
(三)辽河平原86
(四)沿黄、渤海诸河87
(五)大型灌区发展小结87
主要参考文献88
专题二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89
一、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89
(一)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在全国中的地位89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90
(三)土地资源利用演变态势与预测91
(四)土地资源状况评价100
(五)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02
二、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分析104
(一)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104
(二)土地复垦潜力分析107
(三)土地整理潜力分析109
三、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111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用地的中期(2010)和远景(2030)需求111
(二)各类用地的供需平衡分析118
四、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方案122
(一)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22
(二)土地资源利用区域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124
五、政策建议139
(一)坚决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基本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39
(二)加大农村居民点、工矿土地整理、复垦力度,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139
(三)实行旱改水,依靠增加单产,减轻耕地开发压力139
(四)保护湿地资源、合理适度有计划开垦荒地140
(五)农林牧协调发展,兼顾国家、地方、农民利益140
主要参考文献140
专题三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评价142
一、东北土地资源构成与适宜性评价142
(一)土地资源概况142
(二)土地评价143
二、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效应146
(一)主要环境效应146
(二)典型区调查147
三、土地资源潜力与中低产田改造155
(一)土地资源潜力155
(二)中低产田改造156
主要参考文献162
专题四 东北地区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析164
一、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综合生产力现状164
(一)东北地区水土资源基本情况164
(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168
(三)农业综合生产力现状172
(四)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分析174
二、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趋势分析176
(一)东北农业发展史176
(二)近20年东北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轨迹177
(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分析179
(四)东北农业和水土资源利用未来发展趋势181
三、农业综合生产潜力分析182
(一)参数182
(二)潜力预测189
主要参考文献194
专题五 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及防御195
一、灾害风险体系195
(一)农业气候概况195
(二)风险的内涵196
(三)农业自然灾害系统197
(四)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和评价内容197
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198
(一)构建灾害风险评价模型198
(二)东北地区作物低温冷害强度风险指数模式的构建199
(三)粮食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200
(四)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指标模型的构建202
(五)旱涝评估指标204
三、结果分析205
(一)东北地区主要粮豆作物(玉米、水稻、大豆)低温冷害风险水平分布规律205
(二)旱涝分布规律207
(三)粮豆产量灾损风险水平分布规律211
(四)东北地区灾年粮食损失分析219
四、灾害综合防御对策223
(一)建立防灾减灾的气象保障体系223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布局调控对策223
(三)改善生态与环境提高抗灾能力227
(四)农田的防灾抗灾应变技术措施228
主要参考文献228
专题六 东北地区黑土地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230
一、范围界定230
(一)东北黑土区范围界定230
(二)东北典型黑土区范围界定230
二、水土流失危害231
(一)减少耕地,土层变薄231
(二)土地肥力下降232
(三)土壤物理性质恶化232
(四)淤积水库、抬高河床,加重洪涝灾害232
(五)加重水体面源污染233
三、东北典型黑土区区划233
(一)区划方法与原则233
(二)区划方案233
(三)各分区面积及包含县(市、旗、区)234
(四)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235
四、分区典型治理模式237
(一)大兴安岭北部中低山、台地森林局部冻融侵蚀区(Ⅰ)237
(二)松嫩平原中部水蚀、风蚀交错区(Ⅱ)237
(三)松嫩平原西部、辽河平原北部轻中度风蚀区(Ⅲ)238
(四)小兴安岭低山丘陵轻度水蚀区(Ⅳ)239
(五)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大黑山)漫川漫岗水蚀区(Ⅴ)241
(六)长白山(完达山、张广才岭)低山丘陵区中度水蚀区(Ⅵ)242
(七)大兴安岭东、西坡丘陵沟壑水蚀区(Ⅶ)243
五、水土保持及生态与环境建设目标245
六、黑土改良245
(一)黑土退化特征及其原因246
(二)改良措施250
七、对策建议258
主要参考文献260
专题七 东北地区草地退化重建及利用262
一、东北地区的自然地带和景观生态结构262
二、东北地区的草地类型及其资源特征265
三、东北地区各主要区域的草地资源269
四、草地退化类型及发生退化的根源和机制274
五、退化草地的治理和草地建设282
六、草地保护利用建设及畜牧业的发展288
主要参考文献297
专题八 东北地区面源污染状况调查分析及控制防治对策299
一、东北地区面源污染现状299
(一)东北地区水体氮、磷富营养化有加重的趋势299
(二)东北地区南部重金属污染严重304
(三)局部地区出现农药污染现象307
二、东北地区面源污染的成因分析308
(一)畜禽养殖业308
(二)化肥施用315
(三)水土流失320
(四)大气氮素沉降322
(五)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分析325
(六)农药施用326
三、东北地区面源污染的防治与对策328
(一)高度重视,遏止面源污染态势进一步加重328
(二)采取分类控制原则,加强对面源污染的控制328
(三)强化循环经济理念,协调好种植与畜禽养殖业的关系328
(四)大力推广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综合管理技术329
(五)大力宣传,加强教育,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329
(六)加强面源污染的科技基础性研究329
主要参考文献330
农业结构与布局篇335
专题九 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335
一、东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335
(一)粮食生产概况335
(二)影响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障碍因素336
二、开发推广优质超级粳稻,提高东北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形成新型支柱产业339
(一)提高东北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势在必行339
(二)发展东北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340
(三)技术经济对策341
(四)建立东北粳稻研究中心,加快实现东北水稻生产的跨越式发展343
三、建设巩固的国家重大商品粮基地需要机制、体制和政策的创新343
四、主要建议344
(一)探索建立全新的长效机制,确保东北地区国家商品粮战略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央、地方和农民“三赢”344
(二)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农业345
(三)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乃至都市农业,对整个东北的农业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346
(四)加大力度开发、推广优质超级粳稻,提高东北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形成新型支柱产业346
(五)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并逐步发展生物质(营养体)农业346
(六)依托强大的工业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为中心的乡镇企业347
(七)继续优化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348
主要参考文献348
专题十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与布局349
一、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349
(一)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349
(二)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351
二、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现状及其动态变化353
(一)粮食生产现状353
(二)粮食生产动态变化353
(三)粮食生产结构变化356
三、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结构趋势预测358
(一)水稻358
(二)玉米360
(三)大豆361
(四)小麦362
四、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及商品粮生产能力363
(一)粮食单产潜力364
(二)粮食总产潜力365
(三)商品粮生产能力分析366
五、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布局369
(一)东北各主要区域的商品粮生产潜力369
(二)东北地区粮食基地布局规划370
六、东北地区粮食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377
主要参考文献381
附录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县布局383
专题十一 松嫩平原西部建设水稻基地设想与可行性分析386
一、东北西部建设重大水稻基地的必要性388
(一)国家对“东北大米”有重大而紧迫的需求388
(二)净增优质耕地,强化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基础388
(三)应对小康社会对稻米的战略性需求389
(四)推动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389
(五)优化和完善东北区水稻生产基地的空间格局390
(六)绿色优质稻米市场良好,经济效益高390
(七)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390
(八)种稻治碱,整治生态与环境391
二、水稻基地规划方案的理论依据391
(一)符合地理系统控制论391
(二)符合恢复生态学与建设生态学并用理论392
(三)符合生态经济学原理392
(四)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393
三、水稻基地的规划格局与结构393
(一)水稻基地规划区的范围393
(二)水稻基地规划区格局394
(三)水稻基地的内部结构394
(四)分灌区描述396
四、重大水稻基地建设的可行性398
(一)自然资源可行性398
(二)生态与环境可行性414
五、水田基地建设可行性的试验验证418
(一)种稻改良盐碱土是古今成功的经验418
(二)前郭灌区开发取得巨大成功419
(三)古河道盐碱地种稻试验取得成功420
六、主要结论428
主要参考文献429
专题十二 东北地区肉奶基地与易地育肥基地建设431
一、东北地区应大力提升畜牧业在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地位431
(一)东北地区具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431
(二)大力发展东北地区畜牧业是必然趋势431
(三)发展畜牧业是种粮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432
二、畜牧业正在成为东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433
(一)东北三省正实施畜牧业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的决策433
(二)东北地区正成为我国重要的肉类生产基地435
(三)黑龙江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奶类生产基地436
三、发展畜牧业是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436
(一)调整指导思想436
(二)畜牧业布局调整战略重点437
(三)主要调整内容437
(四)畜禽养殖业区域结构的调整437
(五)畜种优势区布局439
(六)东北地区西部草原畜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440
四、畜牧业专用饲料生产基地的建设441
(一)东北地区饲料玉米供求分析441
(二)建立畜牧业专用饲料基地442
(三)急需改变籽实玉米的饲料生产模式442
五、东北平原肉奶精品畜牧业工程442
(一)工程建设指标442
(二)工程范围443
(三)工程建设内容443
六、东北半农半牧区牛羊育肥工程444
(一)必要性444
(二)工程区范围445
(三)工程建设内容445
主要参考文献446
专题十三 东北地区主要农产品贸易和竞争力分析448
一、东北地区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448
(一)粮食生产情况448
(二)畜产品生产情况451
二、东北地区主要农产品贸易和竞争力情况456
(一)主要农产品内贸情况456
(二)东北地区主要农产品外贸情况459
(三)东北地区主要农产品竞争力分析461
(四)建设东北亚地区农产品贸易中心466
三、东北地区农产品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467
(一)东北地区农产品发展战略467
(二)政策建议469
主要参考文献472
专题十四 重点区域农业资源开发与农业综合发展473
一、三江平原综合农业区473
(一)资源优势473
(二)存在问题474
(三)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途径475
二、松嫩平原综合农业区479
(一)资源优势479
(二)存在问题480
(三)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途径481
三、辽中南综合农业区485
(一)资源优势485
(二)存在问题485
(三)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途径486
四、西辽河流域综合农业区491
(一)资源优势491
(二)存在问题491
(三)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途径492
五、呼伦贝尔高原畜牧业区495
(一)资源优势495
(二)存在问题496
(三)畜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途径497
主要参考文献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