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检验与质量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检验与质量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002182.jpg)
- 续薇主编;王传新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8641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医学检验-医药卫生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检验与质量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1
一、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相关知识1
二、室内质量控制2
三、室间质量评价5
第二节 检测系统/方法的分析性能验证6
一、精密度6
二、正确度7
三、分析测量范围7
四、临床可报告范围8
五、分析灵敏度8
六、干扰物质9
七、携带污染9
八、比对试验9
九、生物参考区间验证10
十、测量不确定度10
第三节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11
一、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的组成11
二、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11
三、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的功能分工12
四、条码技术的应用12
五、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的数据加工流程12
六、单、双向通信的数据传输13
七、流水线上的自动化管理13
八、临床检验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13
九、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实现的技术指标13
十、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实现的管理目标14
第四节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14
一、生物安全相关基本概念14
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15
三、临床实验室的主要危害源15
四、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划分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15
五、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20
六、实验室意外情况应对22
七、风险评估24
第2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与质量管理26
第一节 血液常规检验26
一、血液常规检查原理26
二、血液常规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27
三、血液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29
四、血液分析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32
第二节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33
一、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检查方法33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34
三、血细胞形态自动化检查40
四、血细胞形态检查的质量管理41
第三节 血细胞复检与验证42
一、血细胞分析显微镜复检规则的建立42
二、血细胞分析显微镜复检规则的验证46
三、血细胞检查的质量管理48
第四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48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检查的过程48
二、骨髓细胞形态与正常骨髓象特点49
三、细胞化学染色53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56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56
二、缺铁性贫血56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57
四、溶血性贫血57
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7
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58
七、特发性骨髓纤维化58
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58
九、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8
十、急性髓系白血病和相关前体细胞肿瘤60
十一、淋巴细胞肿瘤62
第六节 常用溶血性贫血相关检测62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62
二、酸化溶血试验63
三、抗人球蛋白试验64
四、尿含铁血黄素试验65
五、冷凝集素试验66
六、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67
第七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测67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68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69
三、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70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g)71
五、凝血因子活性测定71
六、APTT交叉纠正试验72
七、血浆D-二聚体测定72
八、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73
九、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74
第八节 血栓弹力图检测75
一、实验原理75
二、操作方法75
三、参考区间及意义76
四、注意事项77
第九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77
一、魏氏检测法77
二、自动红细胞沉降率仪法78
三、红细胞沉降率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79
第十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79
一、全血黏度测定80
二、血浆黏度测定81
三、血液流变学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81
第十一节 血型82
一、红细胞血型82
二、其他血型系统84
第十二节 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管理85
一、人员管理85
二、设施和环境条件85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86
四、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86
五、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86
第3章 临床体液学检验与质量管理89
第一节 尿液分析89
一、尿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89
二、尿液一般性状检测90
三、尿液化学检测93
四、尿沉渣(显微镜)检测96
五、尿液自动化仪器检测103
六、尿液分析的质量管理105
第二节 血尿定位检查106
一、血尿定位的留尿方法106
二、血尿定位的实验原理106
三、血尿定位的操作方法107
四、血尿定位的参考区间108
五、血尿定位的临床意义108
六、血尿定位的质量管理109
第三节 脑脊液检测109
一、脑脊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109
二、脑脊液的检验项目110
三、常见中枢系统疾病脑脊液改变112
四、脑脊液检测的质量管理113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检测113
一、浆膜腔积液的标本采集113
二、浆膜腔积液的检测项目114
三、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116
四、浆膜腔积液检测的质量管理116
第五节 粪便检测117
一、粪便标本的采集与保存117
二、粪便标本的一般性状检测117
三、粪便隐血试验118
四、粪便显微镜检测119
五、粪便检测的质量管理120
第六节 精液检测121
一、精液标本的采集121
二、精液一般性状检查121
三、精液的化学检测122
四、精液的显微镜检查123
五、精液的免疫学检测125
六、精液的病原学检测125
七、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125
八、精液检测的质量管理125
第七节 前列腺液检测126
一、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126
二、前列腺液一般性状检查126
三、前列腺液显微镜检查126
四、前列腺液检测的质量管理127
第八节 阴道分泌物检测127
一、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128
二、阴道分泌物的一般性状检查128
三、阴道分泌物检测的操作方法128
四、阴道分泌物检测的结果判定128
五、阴道分泌物检测的临床意义129
六、阴道分泌物检测的质量管理129
第九节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129
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的采集129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检查130
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物质的检测131
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测131
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寄生虫学检测131
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的质量管理131
第十节 体液学检验质量管理131
一、人员管理132
二、设施和环境条件132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132
四、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133
五、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133
六、生物安全防护134
第4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及质量管理135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135
一、蛋白质定量测定135
二、血清蛋白电泳137
三、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的质量管理139
第二节 胆红素代谢检测140
一、胆红素测定重氮盐法140
二、胆红素代谢检测的质量管理141
第三节 血清酶学检测141
一、转氨酶测定142
二、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143
三、肌酸激酶测定143
四、乳酸脱氢酶测定144
五、血清酶学检测的质量管理145
第四节 血清脂类检测146
一、胆固醇测定146
二、三酰甘油测定147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49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50
五、血清脂类检测的质量管理151
第五节 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力衰竭标志物检测151
一、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151
二、心力衰竭标志物测定152
三、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力衰竭标志物检测的质量管理153
第六节 糖代谢检测154
一、血糖测定154
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155
三、糖代谢检测的质量管理156
第七节 血清电解质检测157
一、血清钾、钠测定157
二、血清氯测定158
三、血清钙测定159
四、血清磷测定159
五、血清电解质检测的质量管理160
第八节 微量元素检测160
一、概述161
二、铁测定161
三、锌测定163
四、铜测定164
五、铅测定165
六、微量元素检测的质量管理166
第九节 肾功能检测166
一、血清尿素测定166
二、血清肌酐测定167
三、血清尿酸测定168
四、肾功能检测的质量管理169
第十节 内分泌激素检测170
一、甲状腺疾病相关激素测定170
二、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的测定175
三、胰岛素与C肽测定179
四、内分泌激素检测的质量管理181
第十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管理181
一、人员管理181
二、设施与环境条件181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182
四、检验质量控制管理182
五、生物安全防护183
第5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及质量管理185
第一节 临床免疫学检测常用的方法185
一、酶联免疫分析技术185
二、化学发光免疫技术187
三、胶体金快速免疫技术188
四、荧光免疫技术188
五、免疫印迹技术190
六、速率散射免疫分析191
七、放射免疫技术191
八、流式细胞技术192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192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193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194
三、丙型病毒肝炎标志物检测197
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199
五、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201
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质量管理205
第三节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免疫检测205
一、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206
二、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207
三、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208
四、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免疫检测质量管理211
第四节 病毒感染免疫检测211
一、TORCH病毒抗体检测212
二、EB病毒抗体检测213
三、人轮状病毒抗原检测215
四、病毒感染免疫检测质量管理215
第五节 细菌感染免疫检测216
一、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216
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217
三、肥达反应218
四、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219
五、细菌感染免疫检测质量管理220
第六节 自身抗体检测220
一、抗核抗体检测220
二、抗双链DNA抗体检测224
三、抗核提取物抗体检测225
四、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筛查检测226
五、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确证检测228
六、抗组织细胞抗体检测229
七、抗磷脂抗体检测231
八、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检测233
九、抗角蛋白抗体检测234
十、抗核周因子抗体检测234
十一、类风湿因子分型检测235
十二、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236
十三、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237
十四、慢性炎症性肠病自身抗体检测239
十五、自身抗体检测质量管理240
第七节 特殊蛋白检测242
一、免疫球蛋白及亚型测定242
二、补体测定245
三、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245
四、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246
五、类风湿因子测定247
六、转铁蛋白及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247
七、铜蓝蛋白测定248
八、α2-巨球蛋白测定249
九、尿液特殊蛋白测定250
十、脑脊液特殊蛋白测定252
十一、特殊蛋白检测质量管理253
第八节 肿瘤标志物检测255
一、肿瘤标志物的定义255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实验原理255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操作方法255
四、肿瘤标志物的参考区间255
五、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256
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注意事项257
七、肿瘤标志物检测质量管理257
第九节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管理258
一、人员管理258
二、设施及环境条件258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258
四、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259
五、生物安全防护260
第6章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质量管理262
第一节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262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262
二、标本的运送263
三、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263
四、微生物标本的实验室评估标准268
第二节 临床病原体检查方法269
一、病原体形态学检查269
二、病原体培养和鉴定271
三、病原体抗原检测274
四、病原体抗体检测274
五、病原体核酸检测275
六、细菌毒素检测276
七、动物实验276
第三节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处理277
一、血液和骨髓标本的处理277
二、脑脊液标本的处理278
三、尿标本的处理280
四、下呼吸道标本的处理282
五、粪便标本的处理287
六、五官科标本的处理289
七、脓液标本的处理290
八、无菌体液标本的处理291
九、生殖系统标本的处理293
第四节 临床微生物的常规鉴定294
一、细菌鉴定294
二、细菌的分类295
三、常见菌属的形态特点296
第五节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297
一、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目的297
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一般原则297
三、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选择298
四、药物敏感试验方法298
五、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临床解释301
六、细菌耐药表型检测302
七、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质量控制302
第六节 临床真菌检测303
一、真菌的基本特性303
二、浅部感染真菌304
三、深部感染真菌305
四、真菌检测标本的采集与处理309
五、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312
第七节 医院感染313
一、医院感染概述313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及变迁314
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316
第八节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质量管理318
一、人员管理319
二、设施和环境条件319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319
四、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321
五、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321
六、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325
七、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326
第7章 临床细胞病理学检验与质量管理327
第一节 细胞病理学标本取材技术327
一、妇科标本的取材327
二、非妇科标本的取材328
三、穿刺标本的取材329
第二节 细胞病理学制片技术330
一、妇科标本制片技术331
二、非妇科标本制片技术331
三、穿刺细胞学制片技术333
四、细胞块的制备333
第三节 细胞病理学标本固定334
一、固定液334
二、固定方法334
三、固定条件334
四、固定注意事项334
第四节 细胞病理学染色技术334
一、巴氏染色335
二、苏木素-伊红染色335
三、染色的质量控制336
第五节 临床妇科细胞病理学检验336
一、TBS描述性诊断336
二、妇科细胞学形态学特点338
第六节 临床非妇科细胞病理学345
一、恶性细胞的形态特点345
二、常见恶性肿瘤的细胞形态346
三、临床非妇科细胞学诊断报告模式352
第七节 常见部位恶性肿瘤细胞检验项目的选择与评价353
一、肺癌353
二、胃癌353
三、原发性肝癌354
四、胆囊癌与胆管癌355
五、胰腺癌355
六、结肠癌与直肠癌356
七、卵巢癌356
八、宫颈癌357
九、子宫内膜癌357
十、前列腺癌358
十一、乳腺癌359
第八节 细胞学检验质量管理359
一、人员管理359
二、设施和环境条件360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360
四、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361
五、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361
六、生物安全防护362
第8章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及质量管理363
第一节 聚合酶链反应及相关技术363
一、PCR技术的基本原理363
二、PCR反应体系和条件364
三、以PCR为基础的相关技术365
第二节 荧光定量PCR技术366
一、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366
二、荧光定量PCR的参照系统367
三、荧光定量PCR的临床应用368
第三节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371
一、肿瘤靶向治疗的基因检测371
二、肿瘤化疗药物的基因检测372
第四节 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质量控制374
一、人员管理374
二、设施和环境条件374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376
四、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376
五、生物安全防护379
第9章 临床遗传性疾病的染色体检查与质量管理380
第一节 染色体检查技术380
一、染色体的相关知识380
二、染色体检查381
第二节 染色体检查核型异常的常见疾病384
一、染色体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384
二、常见染色体病385
第三节 染色体检查的质量管理386
一、检验前过程386
二、检验中过程387
三、检验后过程387
第四节 遗传筛查、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388
一、遗传筛查388
二、产前诊断388
三、遗传咨询389
附录A 思考题391
附录B 参考区间399
彩图419